论索尔仁尼琴的知识分子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索尔仁尼琴的知识分子身份

王立峰

内容提要:在评论界,谈起索尔仁尼琴言必称其为“知识分子的良心”,笔者以为这种说法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一则,“知识分子”这一概念本身定义模糊,其次,纵

观索尔仁尼琴漫长的一生,他的态度与立场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本文将从“知识分

子”这一概念入手,讨论索氏在何种意义上符合“良心”一说。笔者相信这么做不仅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索尔仁尼琴本人,更是一次反思自身及当代文化的契机。

关键词:索尔仁尼琴知识分子文化立场

作者简介:王立峰,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Title:Alexander Solzhenitsyn:A Public Intellectual

ABSTRACT:Based on a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cept“intellectual”,this paper in-terrogates the commonly held view that Alexander Solzhenitsyn is“the conscience of the

intellectual”.It argues that Solzhenitsyn’s life attitude and cultural stance are far from

static and unchanging.A look at how Solzhenitsyn has been endowed with“the conscience

of the intellectual”will help us reflect upon ourselves and our culture.

Keywords:Alexander Solzhenitsyn,the intellectual,cultural stance

Author:Wang Lifeng<aileon1122@hotmail.com>is an M.A.candidate at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China

(210093).His major academic interest is foreign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索尔仁尼琴(Alexander Solzhenitsyn,1918—2008)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从事过很多职业,他是一名出色的士兵、优秀的老师、蹩脚的政论家、一流的作家———作为一名作家,他的作品在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赞赏,并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似乎更欣赏并专注于索氏的“身份”,即使没有读过一页《古拉格群岛》(АрхипелагГулаг)的人也知道索尔仁尼

·

17

·

当代外国文学No.4,2012

琴“知识分子的良心”的称号。考虑到“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的复杂性与索氏晚年的某些观点,笔者以为这种论断并非无懈可击。与其任由索尔仁尼琴的形象走向片面化与简单化,不妨深入探究,还作家一个真实、丰富的面貌,这或许才是对索尔仁尼琴最大的尊重。

“知识分子”的概念属于舶来品,并不见诸于中国传统文化,诚然在某些方面“士”与“知识分子”有些相似,然而相较之下,两者异远大于同。在西方语境中,“知识分子”概念肇始于19世纪俄国,泛指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知识群体。他们大都拥有西方教育背景,服膺于西方的价值观念,对于俄国专制制度持批判、否定态度,与之观点对立的是以斯拉夫文化为本位的保守主义者①。俄语中,“知识分子”一词分别可以表示成интеллектуал及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英语中与之对应的分别是intellectual及intelligentsia,由于汉语中没有现成的词汇可以分别与之对应,故皆译成“知识分子”。仔细区别的话,其实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intelligentsia)更多的指涉批判精神以及道德责任感,而интеллектуал(intellectual)则强调知识水平。有学者就曾指出,1860—1880年间那些知识精英们是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intelligentsia),而随后的都是интеллектуал(intellectual)。(Micchael118)另一种知识分子的概念来自法国,与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有关。德雷福斯上尉因为其犹太血统被法国当局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终身监禁。愤怒的左拉为此创作了那篇著名的《我控诉》,随后法国的一批作家、学者、艺术家联名签署了一份宣言书,抗议法国政府,为德雷福斯辩护。而这些在宣言书上署名的人士便被对立方称作知识分子,因此,源于法国的知识分子概念一开始带有贬义与蔑视的意味在内。

现代语境下,“知识分子”的概念大体可以分成广义与狭义两种,无论哪一种都与原初的内涵大相径庭,并且都褪去了贬义的色彩。广义上而言,“知识分子”———援引《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便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此种定义强调的也是智力水平与知识积累,据此,教师、工程师、医生、科学家等等皆是“知识分子”。狭义的“知识分子”则更强调对传统与现实的怀疑与批判。在当代中国,民间话语中所称的“知识分子”一般指广义而言,而评论界笔下的“知识分子”则大都取狭义的概念。

关于狭义的“知识分子”概念,先贤曾有不少高论。萨义德以为“知识分子是具有能力向公众以及为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讯息、观点、态度、哲学或意见的个人。……在扮演这个角色时必须意识到其处境就是公开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对抗(而不是制造)正统与教条,不能轻易被政府或集团收编,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代表所有那些惯常被遗忘或弃之不顾的人们和议题。”(萨义德16—17)萨义德所说的“具有能力”自然是指要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然而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更强调的是知识分子与正统、教条之间的天然具有的紧张关系。换言之,在萨义德的定义中,知识分子最重要的社会职能是与一切妨碍人类自由思考的制度相对抗,专业知识则仅仅被认为是一种工具而已。这种定义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福柯所说的“普遍知识分子(universal intellectual)”———那些对理想、观念等大问题感兴趣的知识人,并且暗含着对于“特殊知识分子(specific intellectual)”的些许不满。后者被认为习惯于在其从事的特定领域,如写作、绘画、作曲、钻研并传授知识中寻得某些乐趣或生命的依托。在有些极端的萨特眼中,这部分人甚至不能被称为知识分子,对此他有过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当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核试验研究时他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而当他在反对核战争的请愿书上签名时就·

·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