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去行政化”的一些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一直备受诟病,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既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提高国有企业效率、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现状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干预严重。

在国有企业中,政府的行政干预严重,干预范围广泛,包括人事调配、资源配置、经营决策等方方面面。

政府多次以国有企业的地位,直接进行资源调配,直接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干预。

2.企业管理混乱。

受政府的行政干预影响,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机构庞大,管理层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利益纠纷,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3.资源配置不合理。

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多以政府行政命令为准,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

这导致了国有企业的效益低下,还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三、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路径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并不是简单地降低政府干预程度,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完善的改革措施来实现。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1.优化国有企业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和所有权,推进企业治理结构改革。

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内部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

2.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创新、提高效率。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3.加强企业与政府的分离。

国有企业应当与政府进行深度分离,减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叉干预。

企业要独立经营,政府应当以法规法规的形式进行监管,而不是直接进行干预。

4.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分析、去行政化的必要性探讨、推进去行政化的方式和措施以及关键难点和挑战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高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多的行政管理干扰了教学科研活动、冗余劳动力浪费了资源等方面。

去行政化是必要的,可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推进去行政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行政审批、简化管理流程等。

在实践过程中仍会面临一些关键难点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克服。

展望未来,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将进一步深化,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必要性探讨,推进方式,难点挑战,展望1. 引言1.1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主要是指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剥离过多的行政性质,转向更加灵活、高效、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行政化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并不是简单地去除行政机构或职能,而是要求高校管理更加注重专业化、市场化和效益导向。

通过减少行政层级、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使高校管理更加灵活、透明,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去行政化也需要高校管理者更加注重学术导向、人才培养,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高校管理现状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对行政化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管理改革,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的实施有助于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其办学使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高校管理现状在当今社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项重要职责。

关于“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关于“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关于“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国家将逐步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 正好符合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

学术权力已经成为大学中新的权力主体, 本文通过对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探讨解释教育“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并阐述了自己对其的观点。

【关键词】行政权利学术权利行政化1G6471A 12095-308909-0037-01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就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到2020年,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要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首先就需要建设一个现代的学校制度。

了解国外的相关制度我们有一条必须走的路就是去行政化。

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这是非常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但是具体的时间还是没有一个仔细的规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 创造条件, 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行政权力是大学规模扩大的必然产物, 但是在今天的大学往往是行政权利高于一切, 在大学刚刚开始产生的时候, 大学的治理核心成员就是教授, 行政人员则是大学扩大的产物。

大学组织的根本属性就是以知识为中心, 大学应有知识组成, 知识是大学赖以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材料。

在这其中就需要合法性和合理性。

那行政权力是合法性权利还是合理性权利。

柏拉图曾说过, “存在即合理”。

那行政权利已经存在就是合理的, 在最初的建立过程中他也被法律所认可, 也就是合法的。

那么领导者的对于权力的使用是合法的么, 领导者拥有的权利大多数由组织所赋予的, 但是也不排除他的个人魅力, 他的权力往往是由组织所赋予。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还承担了相当多的管理和行政工作。

大学行政化的现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学“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进行一些浅谈。

我们需要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什么。

当前大学行政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机构过多,二是行政干预过于频繁,过度干预学术事务。

大学“去行政化”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实现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要实现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

一是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机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是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培养,增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界定和分工。

大学的行政事务应当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服务于学术事务的发展。

行政事务应当服从学术事务,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分权和分级管理。

要建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分离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术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学术自主权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自主权。

大学“去行政化”还需要加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要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强化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监督。

大学要加强对外部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大学对社会的敬畏之心,让公众对大学的发展有更多的信任。

也需要加强社会对大学的监督,建立起有力的舆论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有效规范大学的行政行为。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塑造。

可以通过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建设和学术氛围的营造,让大学内部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能够树立起真抓实干、以学术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大家对学术的尊重和热爱,强化大学内部的学术氛围。

对取消学校行政化的思考

对取消学校行政化的思考

对取消学校行政化的思考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管理被行政化,不仅高等学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就连幼儿园、中小学也带浓重的行政色彩。

这就使得学校中“官本位”思想弥漫、笼罩,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影响着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思想,使得很多教师不崇尚学术水平的高低和教书育人的技能大小,而去顶礼膜拜官员,工作中产生讨好领导的“媚态”,对教育产生不良影响,背离了学校教育的本位。

今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这一具有重大价值的教育改革思路应该值得肯定,应该得到全力推行。

我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温总理在谈到中国教育问题是时指出,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了,我们的学生却为什么还是缺少“素质”?依我看,“教育行政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部长袁贵仁说,教育行政化管理倾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条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另外一条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在谈到学校去行政化时,大多将目光聚在高等学校,而很少却思考基础教育及基层学校的现状,实际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行政化也很严重。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的基础都很重要,同样,学校的基础和基层也一样,况且,全国的中小学在学校中所占比例很大,这样庞大底盘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中中国教育的整体质量。

因而,学校去行政化应该从中小学做起,而且应该立即行动,不是慢慢、逐步取消。

那么在去学校行政化我们该怎样做呢?首先我们说说去学校行政化的道理。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在做客中新网访谈时就“学校去行政化”的原因,指出学校是一个组织,是一个没有行政权力的组织,行政是有了行政权才产生的,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是以教育力,也就是教书育人的感召力影响社会,用研究科学成果的力量影响社会,以为社会服务的力量影响社会,但是这些都因为行政级别而淡化、弱化了。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或国家代表管理的企业,是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工具。

国有企业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承担国家重大责任,但在长期发展中也存在着行政化管理的问题。

行政化管理是指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受到政府行政干预较多、体制机制僵化、决策程序复杂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效益,因此如何去行政化管理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迫切需求之一。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激发企业活力、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前,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表现在诸多方面,包括政府过度干预、企业体制僵化、决策程序复杂等。

这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无法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去行政化管理可以减轻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预,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相对僵化,管理体系不够灵活,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需要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放权给企业,减少对企业的过度干预,让企业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经营管理,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要优化重大决策程序,减少政府审批环节。

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通常需要政府的审批,这使得企业的决策程序复杂、效率低下。

在去行政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政府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让企业能够更快、更灵活地作出决策。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

国有企业通常面临政府补贴、政策倾斜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够市场导向,丧失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让企业更多地依靠市场来调节企业行为和经营成果。

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开发园区〃去行政化〃改革脸佥与启示一、改革与探索(一)管理“流程再造”,推动从“机关化”到“扁平化”“市场化”的机制之变“去行政化”改革,关键在于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改革前的淮安高新区,机关化、行政化倾向较为突出,部门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界限比较模糊,招商模式相对固化,服务效能仍需提升。

为此,淮安高新区真刀真枪地开展体制机制改革,从管理体制入手,以市场化、扁平化为方向,以打造“特种部队”为标准,全力构建更加契合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机关’的味道逐渐淡去,放开的是束缚、身份,提高的是动能、效率。

1 .系统谋划改革方案在学习借鉴南京等地经验的基础上,淮安高新区认真研究谋划,统筹设计改革方案、措施、步骤。

提请淮阴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工作,印发《淮安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对改革中涉及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绩效考核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明确区直各部门支持高新区“去行政化”改革的职责分工,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精准定位职能职责针对部门、平台、属地街道履职过程中出现的职责不清、边界模糊、推诿扯皮等问题,明确各方职责职能,即党工委管委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职能,内设职能机构统筹协调、产业引导、项目培育、营商优化的服务职能,平台公司开发建设、资本运营、招商引资的发展职能,属地街道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维护稳定、征地拆迁的保障职能。

推进“瘦身强体”,调整设置8个内设职能机构、6个产业园区管理办、8个议事协调工作组和6个派驻单位,整合设置5个科级事业机构。

突出园区经济发展主业,全面剥离社会管理职能,交由属地街道承担,让管理更精干、职能更聚焦。

3 .全面压缩管理层级针对机构臃肿、行政事业企业性质庞杂,以及综合管理部门人员多、经济一线人员不足的实际情况,淮安高新区党工委提请上级编制部门,精简机构数量,充实一线人员,实行员额管理。

成立高新区招商、“三资”管理等13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分别牵头、一线指挥,有效打破了部门壁垒,推动形成了“扁平化”管理体制。

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

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

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1. 本文概述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去行政化”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意义、挑战及其实现路径,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本文从多个角度剖析大学“去行政化”面临的挑战,包括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等。

文章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大学“去行政化”进程,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 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与外延大学“去行政化”这一概念,其核心在于重新界定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

具体来说,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与政府关系的重新定位。

去行政化要求政府从直接管理大学转变为通过法律、政策、规划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保障大学的自主权。

(2)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

这包括取消行政级别,实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相对分离,让学术问题回归学术领域解决。

(3)强化大学的学术属性。

去行政化强调大学应回归学术本位,重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非过分追求行政级别和行政权力。

大学“去行政化”的外延,不仅局限于上述内涵,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配置的去行政化。

这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分配应更多地基于学术需求和实际效果,而非行政指令。

(2)学术评价的去行政化。

学术评价应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实际贡献,而非行政级别和行政职务。

(3)大学与社会互动的去行政化。

大学应更加开放,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而非局限于行政框架内。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内部管理模式、教育资源配置、学术评价等多个方面。

其目的在于,通过去行政化,使大学更好地发挥其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功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 大学“去行政化”的历史背景与国际比较大学“去行政化”的概念并非新鲜事物,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已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必要性、方法与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必要性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垄断、政治干预等问题,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利润率下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势在必行。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管理。

去行政化管理能够落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真正脱离政府干预,发展自主经营,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能够实现国有企业资源配置决策的市场化,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内部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有利于防范腐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去行政化管理能够减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减少腐败的机会;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和约束,保护国有资产;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员工的权益,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推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已经成为当今改革的迫切需要。

在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同时也会面临一系列挑战。

那么,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方法与挑战是什么呢?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政治权和所有权分离,实现企业的独立运营和自主决策。

对中国大学“去行政化”的一些思考

对中国大学“去行政化”的一些思考

对中国大学“去行政化”的一些思考我们不止一次的被要求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无意义的活动,缺席就会面临扣分的处罚;我们被要求去做所谓的领导们的陪衬,还要努力的鼓掌和微笑;我们的老师忽然变得遥远,签字盖章还要面对无数的不耐与冷眼。

大学里的行政化似乎变得司空见惯。

那豪华富丽的行政楼,那数不完的处长院长科长,那各种花样的政治课程那波波不息的理论学习活动,还有那优秀教授争当领导的现象,让我们不禁感叹,大学不愧是“亚社会”,让你身在象牙塔,却早早得体会到官场与权力的复杂。

可是,这是真正的大学吗?这是能够真正孕育出社会精英的摇篮吗?这是代表着自由、知识与道德的神圣殿堂吗?近来,大学的去行政化问题,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之一,引起了无数的争论和探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而对于最为没有话语权的学生自己来说,我们对大学中的行政化弊端感之更深,也恨之更深。

我认为大学作为指向未来的精英文化场所,其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我们也真心的希望,大学“去行政化”能够真正的实现,大学的学术教育环境能够更加的独立,更加的清明。

刚刚在09年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的朱清时,任中科大校长期间,直陈现行大学教育弊端——“大学像官场”,“应试教育阻碍创新人才培养”。

当许多大学不惜举债大兴土木之时,中科大顶住压力不建新园区,同时还是2000年以来全国惟一没有扩招的高校。

他还多次呼吁终止行政主导的高校教学评估。

他说,“我们都是坐在火车里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方向了,但是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跳车。

”与多数高校反复动员、轮番演习甚至造假迎评不同,中科大“原生态迎评”,没有手捧鲜花迎接教育部的专家评估组,甚至没有在课堂上给评估组安排听课坐的凳子。

然而受制于强大的行政体制,朱清时在卸任时依然有太多遗憾。

获聘南方科大首任校长后他提得最多的就是“去官化、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学术优先”。

“教授治校的本质就是崇尚真理,真理在谁手上就听谁的,因为它往往在不引人注目的小人物手上,往往在年轻人手上。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带来了各种问题和隐患。

这些问题和隐患包括: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失误率高等等。

因此,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成为当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

首先,国有企业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去除行政化管理的存在。

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内部创新,并提高效率。

企业需要规范运营手段,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不断更新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这样,企业的经营决策也将更加自主和高效,既能够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又能更好地发挥企业效益,从而真正地实现公私利益的平衡。

其次,发挥市场竞争和创新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依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更应该让企业在市场中自行探索和实践,确立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这就需要我们鼓励国有企业创新,支持其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营销等方面的投入,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适应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如今,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企业管理已经从单纯的控制、监管转向了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的方向。

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改进和提高整个管理水平和效率。

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政府应该减少对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改变过去干预行业市场、高压规范企业行为的管理模式。

政府只需要制定更好的管理模式和规范,为企业提供适当的公共服务,例如监管、质检、环保、国际贸易等,并扩大企业自主权,同时监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政府和企业的分工越是明确,企业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大,经济效益越是明显。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稳定健康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应该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国际竞争压力,不断提升管理、创新和经营能力。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摘要:高校去行政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社会普遍存在的“官本位”意识以及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的影响,我国高校存在着泛行政化现象。

严重阻碍了高等学校的学术自由发展,使高等学校失去了办学活力。

因此,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这需要明确政府权限,强化高校管理自主性,协调高校内部行政权与学术权之间的关系,推进行政服务学术、学术服务学生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去行政化;改革路径一、高校去行政化的含义及表现目前,国内对于高校去行政化含义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声音:2. 高校去行政化区别于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钟秉林认为,去行政化就是要改变这种行政泛化的现象,而非取消行政管理。

冉亚辉认为,去行政化的实质是去官僚化,消除官僚主义作风,还原科学的行政管理。

袁贵仁部长在《纲要》发布会上说“去行政化”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围的“去行政化”,要求在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上“改变目前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逐步实现“政校分离、自主办学”;另一方面,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去行政化”,要求管理者和教授互相尊重、学术自主、民主科学治校。

总之,笔者比较赞同第二种观点,即大学“去行政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去掉大学校长的级别和去掉大学的行政级别,而是探寻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适合大学内部规律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

高校“去行政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要“去行政化”;二是高校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间要“去行政化”。

二、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一)去行政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政府权力影响、关注、干预的重要领域,高校去行政化必然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管办评”分离,需要推进高校去行政化;为统筹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高校去行政化。

(二)去行政化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人才和教育等方面的较量,所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配置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痛点之一。

对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对于提升国有企业效益和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实质上是指国有企业由政府过多介入和决策,向市场化、法治化、运营化转变的过程。

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政府过多干预国有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导致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利益不清晰、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层出不穷,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要实现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首先需要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要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树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化经营管理,充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实行法人治理和市场化决策机制。

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和风险控制,提高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明晰化。

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是导致行政化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有企业要实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要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退出机制,实现政府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有效分离,通过市场化方式盘活国有资产,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预。

要加强国有企业内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

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往往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决策效率低下,发展动力不足。

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具有现代商业理念和商业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引进外部专业人才,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要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要强化政府监管,构建健全的市场化监管机制。

国有企业的行政化管理往往是因为政府监管不力,导致企业管理不规范、利益输送等问题。

政府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和经营行为监督,防范和惩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当前,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行政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教学与研究效果,制约了大学的创新与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们需要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和意义。

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是削减行政层级,优化大学的组织结构,提高决策效率,使大学回归教育和研究的本质。

大学“去行政化”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与研究效果,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精简行政层级和职能。

当前大学行政层级过多,行政人员占据了大量的资源与人力,大大降低了大学的效率和运行成本。

优化行政层级,减少行政人员数量,将行政资源由行政层级向教学和科研层级倾斜,是“去行政化”的重要一步。

第二是加强大学的内部管理和治理。

当前大学内部的管理机制普遍滞后,制约了大学的发展。

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是“去行政化”的关键。

第三是提升大学的教育和研究能力。

大学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场所,要提升教育和研究能力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投入到教育和研究中去,而不是浪费在行政事务上。

大学要将教育和研究置于核心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科研条件,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大学“去行政化”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大学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大学“去行政化”的推进。

学校要主动作为,加强内部管理和决策,提高自身的教育和研究能力。

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的支持和监督,呼吁大学“去行政化”的进程加快推进。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国有企业实施行政化管理由来已久,有其必然性合理性,但同样也被很多人认为是阻碍企业适应新时代要求、实现高速发展的绊脚石。

在对行政化管理的基本论述前提下,本文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如何推行去行政化管理,及其价值判斷标准进行了思考论述。

标签: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依法治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所必须进行的“伟大斗争”。

国有企业是国之重器,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成败关乎经济全局、民众利益。

去行政化管理更多情况是被认为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是考察改革力度和深度的标尺。

1.行政管理和行政权力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

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

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

行政管理伴随行政权力,它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行政权力的最主要特点:(1)强制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

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必须要让体现公共利益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得到落实,这使得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主要表现为强制性地推行政令,强制性成了行政权力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的显着特征。

(2)单方面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主体的意志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单方面性。

行政权力的行使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作为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的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一般不必征得相对方的同意。

这也就是说,相对方是否应当承担某种社会义务,能否使用或利用某种公共资源,其行为是否侵犯了公共利益,都是由实施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的意志所决定的,并不需要征得相对方的认可或同意。

2.国有企业行政化管理和其必然性行政化就是指通过行政手段加以管理,具有行政特征。

所谓国有企业行政化管理,是指对国有企业的管控、约束和利益安排等,带有明显的行政权力因素。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的思考我认为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必要的,这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

首先,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由于现有行政化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呈现出多层次、多部门参与、权贵进出等弊端,导致企业高层决策难以实现快速执行,进而减缓企业的发展速度。

而去行政化管理可以将企业的商业运作和政治干预相关的职能分离开来,降低行政层面和社会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干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灵活性,使企业更加焕发生机和活力。

其次,去行政化管理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面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市场竞争对手时,若仍采取行政化管理模式,势必导致企业在市场上行动不便、效率低下。

而去行政化管理可以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方面资源的集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最后,去行政化管理也有助于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

目前,国有企业依赖政府给予的特殊待遇和优惠政策生存,而行政化管理会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经营困难,资产状况亏损,这必然会对国家财政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去行政化管理可以有效遏制消极不良倾向,抑制“僵尸企业”的生存,推动国有企业悬崖勒马,提高企业效益和经济回报率,进而提升国家整体经济水平。

总之,国有企业去行政化管理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收益,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

但是,去行政化管理需要以稳妥有序为原则,须全面考虑企业发展现状和各阶段需要,确保每一个步骤压实到位,才能达到行之有效。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摘要】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旨在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管理存在的行政化问题、“去行政化”的意义、难点、影响因素和可行性,强调“去行政化”应成为趋势。

为此,需加强高校内部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同时加强监督机制,确保高校管理科学民主化落地实施。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不仅能提升高校管理效率,还有助于激发高校活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去行政化”模式,促进高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问题、意义、难点、影响、因素、可行性、发展趋势、制度建设、监督机制、科学化、民主化1. 引言1.1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高校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部门过多、冗余,行政审批繁琐,行政干预学术和教学活动等方面。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意义在于实现高校管理体制的转变,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高校的发展。

实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面临诸多难点,如行政体制惯性难以改变,相关利益集团的抵制等。

影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因素包括政策因素、人文因素、制度因素等。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可行性需要通过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来实现。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应该成为发展趋势,需要加强高校内部制度建设,同时加强监督机制,以确保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 正文2.1 高校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1. 行政化决策严重影响高校管理效率。

由于高校管理中行政化决策过多,导致决策过程繁琐,耗时长。

这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影响了高校的灵活性和效率。

2. 行政干预导致高校管理不够科学化。

在高校管理中,行政干预往往是以个别领导的个人意志为依据,忽视了学术和专业管理的原则,导致高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3. 行政化导致高校管理过度集权化。

在行政化的体制下,高校管理往往由个别领导包揽决策权,导致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出现腐败和权力滥用现象。

高校“去行政化”话题的理性思考

高校“去行政化”话题的理性思考
内部 管理 来 看 ,行 政 化 ” “ 主要 表 现为 行 政权 力 对 学术 权 力 的控 制 和干 预 。一 是 行政 事 务 与学 术 事务 界 定 不 清 , 政 行 权 力 和学 术 权力 分 工 不 明 。一方 面 , 政权 力 常 常 以行 政 行
领导 与 政 府部 门负责 人 间 的相 互关 系 , 不是 看 高 校领 导 而 的级 别 。众 所 周 知 , 校 领 导 干 部 的级 别 , 其 实 际 掌 握 高 就
立。
二 、 政级 别 的成 因及 其与“ 政化 ” 行 行 的关 系 高校 行 政 级别 的成 因有 二 : 是我 国长期 以来计 划经 一
济体 制 和高 度 集 权 的高 等 教 育 管 理 体 制 所产 生 的必 然 结
果 , 个 社 会 都 按 照 自上 而 下 的 高 度 集 中式 管 理模 式 运 整

“ 政 化 ” 内 涵 及 其 表 现 行 的
行 政 管 理是 人 们对 公 共 事 务进 行 管理 的活 动 , 主要 指 国家 机关 对 社会 公 共 事 务 的管 理活 动 , 我 国习 惯上 把 企 但
转, 政府 的 级别 被 扩展 到 社 会 企 事 业 单 位 , 校 自然 囊 括 高
作 风 与 高 校 的学 术 优 先 、 等 和谐 的校 园文 化 大 相 径 庭 , 平
高 校 对 于行 政人 员 进 行 一 定 的权 力 分 工 、 力 分 层 , 权 保 证 政 令 畅 通 , 追 求 高 效 率 、 效 益 管 理 所 需 要 的 措 是 高 施 。 在这 意 义 上 , 国高 校 效 率 低 下 , 是科 层制 本 身 的 我 不 问题 , 恰 是科 层 制 发 育 不 健 康 、 充 分 的 问题 。西 方 高 恰 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一些思考唐自单摘要:近年来高校“去行政化”引起了教育学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高校“行政化”的内涵及弊端,指出了高校“行政化”深厚及悠久的历史根源,探讨了高校“去行政化”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学术发展规律办学的本质,并界定了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几个常见误区,最后从政府高校等几个方面就高校如何“去行政化”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去行政化现代大学制度案例介绍:案例一:高校要不要取消行政级别?目前我国有30多所副部级大学,还有正厅级的公办本科和副厅级的高职高专,其党委书记、校长也相应为副部级、厅级干部。

高校该不该取消行政级别?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以敢说著名,“高校行政级别不是现在有的,中国人民大学以前是副总理级,“文革”后变成司局级,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因为考虑到大学跟社会的交往问题,才把级别提高到副部级。

把学者放在一定的行政岗位上,恰恰不是行政化,是尊重教授。

从学术评价看,任何学术权力都是行政权力,把两者截然对立是不对的。

当社会习惯于以行政级别来衡量其社会地位时,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

现在我可以找北京市长、副市长,取消以后我肯定找不到了。

大学校长应该是社会名流,但我们国家还做不到这一点。

”他的发言引起教育界广泛讨论。

(摘自新华网)案例二:南方科大获准筹建:“去行政化”有多难?致力于建成中国第一所“教授治学”高校的南方科技大学筹备三年半,2010年终于获得教育部批准筹建,但是还没有正式下发文件。

一所备受瞩目的大学筹办3年还拿不到“准生证”,究竟卡在哪儿?有评论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鼓励高校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可“自主”到什么程度,却是需要分寸拿捏的。

现在南方科大遭遇的尴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和深圳的关系要“磨合”,甚至要“习惯”校长用一台电脑也要向深圳市政府报批的惯性;二是要向主管部门公关,想尽早拿掉“筹”字,必须按照行政化逻辑。

想脱离行政化,却首先要仰仗于行政化的审批;立志于“去行政化”,却困于行政化的门槛。

因为行政化的体制障碍而迟迟拿不到准生证,行政化给南方科大的“下马威”,让公众看到了教育“去行政化”是多么的艰难。

(摘自光明日报)案例三:复旦起草《大学章程》引热议 "立宪"治校有多远作为26所“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复旦大学近日正在起草的《复旦大学章程》引来各方关注。

近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称,该校正起草《复旦大学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即将走上“立宪”分权的依法治校之路。

在岁末年初,这成为继南科大招生之后的又一“给力”教育改革事件。

杨玉良说,“大学的宪章就是大学的法律,要把Vission(愿景)和Mission(使命)定好,即使换了校长也不会变。

”有观察家认为,此举可以视为中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先声,大学教改正酝酿实质性突破。

而复旦本校老师对此表现得相当谨慎,表示章程实施时间很难确定,新旧制度之间也需要衔接,对于这部被媒体热炒的章程,复旦校园里的学生反而表现得十分淡然,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多名学生中,大多数表示不清楚此事。

(摘自齐鲁晚报)案例分析:近年来,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管理模式”。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高校“去行政化”也是第五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甚至成为两会的热点议题。

对高校“行政化”的内涵、根源及本质,“行政化”的表现形式及弊端,高校要不要去行政级别,如何“去行政化”等问题,笔者愿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笔者认为要探讨去“行政化”首先应该弄清楚“行政化”的内涵、本质。

笔者首先查询了相关文献,罗欣认为,“所谓“行政化”是指高等学校在整个体制构成和运作方面与行政机关有着基本相同的属性,是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模式来建构和运行的。

“去行政化”就是对外打破外部行政机关对高校的直接指挥和控制,使高校从外部权力体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内打破高校内部的泛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使部分职能部门摆脱内部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控制。

”1王洪才认为“去行政化的实质就是去掉行政权力所拥有的各种特权,本质就是要回归学术本位,直接表现就是要去官僚化。

”2张发旺认为“高校行政化的实质是指“高校官本位”,其主要表征是行政权力主导学校学术与教学事务,干部任命官员化,编制机构设置上的党政同构,权学交易等。

”3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德广教授认为,“高校管理行政化是指不顾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完全依靠行政权力,按照行政手段、行政方式、行政运行机制管理教育、管理学术。

”4陈昌贵认为“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质是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创立、变更以及随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过程和方式。

大学“去行政化”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调整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二是变革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5笔者认为各位学者均言之成理,只是看问题采取了不同角度,但笔者心中仍然有疑问。

为弄清楚“行政化”的内涵,笔者还查询了辞海及现代汉语字典,但均未能直接查询到“行政化”这个词的含义,现代汉语字典对“行政”的解释如下:“广义指一切社会机构(包括国家机关、政党、军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进行的组织管理活动。

较狭义指各种国家机关的组织管理活动。

最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由法律授权的组织的行政管理活动。

”6汉典对“行政”的解释有两层意思,既指执掌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务,又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

7《辞海》中对“化”第七条的解释为: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

8由此可以推断,高校的1罗欣, 我国公立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探究——基于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的教育制度比较. 网络财富, 2010(15): 42王洪才,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高等理科教育, 2011(2).3张发旺,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几个问题.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3): 964杨德广,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 教育发展研究, 2010(9):195陈昌贵、季飞,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大学“去行政化”. 探索与争鸣, 2010(9): 66.6 /xingzheng__cidianchaxun/7 /cd/ci/6/ZdicE8ZdicA1Zdic8C329515.htm8转引自郭银,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利弊及应对策略——基于SWOT模型的分析. 教育导刊, 2010(9): 72行政原指高校的内部管理工作或由法律授权的高校的行政管理活动。

结合文献其他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行政化”意思应该是指高校内部行政特权过大,作用范围过广,学术性组织特征被忽视,原本属于学术的事务用行政方式手段来管理。

行政一词是中性词,高校要去掉的是“学术去行政化”中的“化”,准确的讲应该是“去行政异化”、“去行政泛化”,而不是去“行政”、更不是简单的去掉行政级别。

对行政化的表现形式教育界的学者普遍形成了共识,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应包含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

教育部长袁贵仁说,行政化管理倾向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对此,宣勇教授也做过一段精辟透彻的描述,“行政化的大学其表现恰恰在于:一是政府将大学作为其延伸的部门不加区别地对办学进行直接管理与干预,在职能与机构的设置上要求与政府职能部门一一对应;二是在大学的内部管理上,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得不到彰显,使得大学组织越来越像政府,大学的管理人员越来越像官员,大学的运行模式越来越像行政机构,进而不按照教育规律、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办事,而用行政手段和思维来解决学术和教育问题。

”9高校行政化有很多弊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导致“官本位”思想渗透到学术领域,“高校内部行政人员成为学校运行的核心,教学科研人员对学术以及学校的支配权缺失”10,知识与人才固然重要,权力才是硬道理,人人想做官,人人争做官;影响大学的民主管理,民主不重要,上级指示是真理,下级的呼求可忽视,服从讨好上级成准则;也影响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发挥,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的决策与管理导致大学难以办出特色,千人一校、千校一面,最终导致我国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难以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

在我国,行政化存在长期和稳固的根源: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受传统科举制度的贻害,“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至今未发生根本改变,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不高现状仍未改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尚未形成。

“我国传统上没有现在意义的学术自由,学校只是政治的附属物,是被官府所垄断的用于统治者教9宣勇, 外儒内道:大学去行政化的策略. 教育研究, 2010(6): 6210王新华、邸婧, “去行政化”条件下高校内部公共决策机制的重构. 理论探讨, 2010(6): 142化百姓的工具而已。

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限制,“官为上”的官本位思想已经深刻影响了高校的行为方式,很多学者把做官入仕作为最终的良好归宿。

内地的高校管理体制从历史根源上就接种了传统“行政为重”的观念,成为高校行政权力泛化的思想根源。

”11我国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重要原因。

高校“去行政化”几个常见误区:有激进的人认为“去行政化”等于“去政治化”,其实“去行政化”不等于“去政治化”,党的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仍是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基石,以党委书记为代表的党委和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力量两个主体缺一不可,只有坚持在党的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的领导下才能贯彻我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最终确保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但高校党委要宏观上把握全局,不可管的太多、太细,要明确党委和校长各自的权力与责任。

也有人认为“去行政化”等于“去行政管理”,其实“去行政化”不等于“去行政管理”,现代大学早已走出了象牙塔,从边缘地位日益走向社会的中心,机构日益庞大,日益成为一个巨型的大学,非学术性的事务也因此大量应运而生,此时,单纯的想要依靠教授来治校变得越来越不现实,高校需要行政、需要行政管理,“行政权力是大学内部运行的基本保障”12,实际上,高校教授只有把高校后勤、学生学籍管理、档案管理等非学术性事务交给行政部门,才能集中精力搞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争取好处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