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去行政化有了最新动向

中国教育去行政化有了最新动向

中国教育去行政化有了最新动向。

日前,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

意见目标是解决教育行政化严重问题5月8日,教育部官网公布《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下称意见),意见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于5月4日下发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部属高校。

意见共5个部分、22条。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介绍了文件的内容。

第一部分文件“总则”,明确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第二部分强调“管”的问题,第三部分强调“办”的问题,第四部分强调“评”的问题,第五部分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

上述负责人指出,政府管理教育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和评价还不充分。

中国教育过于行政化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发展的障碍。

上述负责人指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

无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不得随意进入学校检查“管”的问题中,意见要求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

意见强调,严控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项目评审、教育评估、人才评价和检查事项(下称“三评一查”),总量必须大幅减少。

各地要提出“三评一查”的缩减比例,并探索“三评一查”归口管理制度。

意见中列出关于“管”的禁止条款: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明确依据,不得随意进入学校进行检查;政府不得法外设定管理教育的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学校、教师、学生等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清单管理方式也被引入意见。

意见要求建立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向社会全面公开教育及相关政府部门职能等事项。

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清单之外的事项学校可自主施行,要尽量缩减负面清单事项范围,更多采取事中、事后监管。

关于“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关于“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关于“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国家将逐步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 正好符合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

学术权力已经成为大学中新的权力主体, 本文通过对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探讨解释教育“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并阐述了自己对其的观点。

【关键词】行政权利学术权利行政化1G6471A 12095-308909-0037-01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就指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到2020年,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要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首先就需要建设一个现代的学校制度。

了解国外的相关制度我们有一条必须走的路就是去行政化。

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这是非常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但是具体的时间还是没有一个仔细的规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 创造条件, 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行政权力是大学规模扩大的必然产物, 但是在今天的大学往往是行政权利高于一切, 在大学刚刚开始产生的时候, 大学的治理核心成员就是教授, 行政人员则是大学扩大的产物。

大学组织的根本属性就是以知识为中心, 大学应有知识组成, 知识是大学赖以存在和运行的基本材料。

在这其中就需要合法性和合理性。

那行政权力是合法性权利还是合理性权利。

柏拉图曾说过, “存在即合理”。

那行政权利已经存在就是合理的, 在最初的建立过程中他也被法律所认可, 也就是合法的。

那么领导者的对于权力的使用是合法的么, 领导者拥有的权利大多数由组织所赋予的, 但是也不排除他的个人魅力, 他的权力往往是由组织所赋予。

如何看待学校的“去行政化”——为“校长职级制”点个赞

如何看待学校的“去行政化”——为“校长职级制”点个赞

用行政级 别 , 由县级及 以上教 育行政部 门归 口管理 。 新设 立的 中小学机构 不再确定机构规格 。取 消 中小学干部行政级 别的 同时, 建立校 长职级 管理制度 , 即将 校长职级序 列分 为特级校
认定, 原 来各校 享有的处级或科 级“ 行政级 别” 成为过眼烟云 。
为“ 校 长职 级 制 " 点个 赞
位取 消行政级别 的有效途径 , 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创新 管理 。
最近 , 山东省青 岛市 出台了《 推 行 中小学校 长职级制 改革 的实施 意见》 , 对列入校长职级 制 实施 范围的 中小 学干部 一律
取 消行政级 别。 按 照“ 老人 老 办法、 新 人新 办法” 原则, 学校 现
眼教学质量再到管理教师 , 可 以说 , 好 的校 长要 做到所思所想 都集 中在学校 的整体发展 上 ,因为学校 的发展从某种意 义上 说跟一个校长 的思想息息相关 。 工作 安排上能人尽其才 , 校长 要敢 于对 一些不 负责任 、 缺乏管理 才能 、 缺乏 创新 能力 、 不能 与时俱进 的领导勇敢地 给予 相应 的调整 。大胆 选拔和任用才
是 朋友 、 是亲人 。 人和 人相 处应 注重情 感 , 以人 为本 。 作 为校
准》 ( 以下简 称《 标 准》 ) 中已经 明确提 出 : “ 完善 义务教 育学 校
校 长选拔任 用制度 , 推行 校长职 级制 ” 。 因为 现今 的教 育生 态 决定 了校长 不能 “ 坐而论 道 ” , 对 于学校 发展 的相关政 策制定
长, 闲暇时放下 身架 , 和广大教 职工打成 一片 , 倾 听大家 的意
1 1 l 2 o 1 4 教 秀育 ・ 校长参考■
1 9
话题 讨论 l H U A T I T A O L U N

学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

学校“去行政化”的现实意义
但是校长面对学校比较突 出而紧急 的问题时 , 就多 了一些 自主
有独立意志 和改革精神 的校 长 ,真正能凭借对教 育的满腔热 情 和执着精神 , 用智慧和汗水谱写 出美 丽动听 的教育乐章 。 如 若 不然 , 这场 “ 变革 ” 可能就 会索然无 味 , 不 能持久 。 而 那些心 中依然有梦 、 有诗 的老师和校长们 , 也许依然 只能是教育改革 的“ 旁观者” 。 口
教育不 同于其他部 门 , 将校 长进行行政化管 理 , 空降到一
所学校 , 或 频频调换 , 不 利于教育 的长远发 展 。 要改 变提拔 这
种单一决策 的模式 , 采取公推公选 之类 的海选模 式 , 切 实改变 教育干部选拔模式 ,将 真正能干事情 的人选 拔到教育 管理 队
1 1 I 2 o 1 4 教秀青 人. 校长参考■
和风险也 加大了 , 这 就需 要校长不断思考 和实践 , 在实 际工作
在与上级和有关文件精神相左 的时候 , 也只能“ 胎死腹 中” 。 而 筑 自身 良 好 的职业品质提供了依据和资 源。 从这个 角度 而言 ,
的。 我们 现在动辄 就以“ 改革” “ 变 革” 的名义来解 决棘 手的教 育 问题 , 当然 , 寻求到切 实可行 的办法 固然 不错 , 但如 果掉进 了“ 变革” 的怪 圈 , 为变革而变革 的话 , 那对 聚焦 问题并科学健
应对和处理 问题 , 以更 加合理 、 个性化 的方式融人整个社会 。 其四 , 学校 “ 去行 政化” 后, 能有机改 善教师的职业状态 和 精神高度 。 有 句话说 : “ 一个校长就 是一所学 校 ” , 大概意思 就
是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的成长 、 成功至关重要 。 而去行政化之
是校 长 , 当然 也包 括上 级有关 部 门 。 而学 校走 “ 去行政 化 ” 道 路, 究竟 隐藏着 哪些 比较醒 目的现实意义 呢?

教育去行政化

教育去行政化

“教育去行政化”防止削弱行政规范这几年关于教育有一个热词“教育去行政化”。

那么什么是“教育去行政化”呢?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如果把这段话简化为“教育去行政化”,笔者认为这种表述可能并不一定恰当。

行政,广义讲来,指作为决策职能的政治之外的执行职能。

例如,教育行政是一门教育管理的学科,是专门研究教育内部管理的规范的科学,因此简单用一个“教育去行政化”去表述“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能就是不恰当的。

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要取消教育行政,而是要规范教育行政。

现在的教育行政中的问题主要是出现:学校是一个教育和科研学术联合的组织,不应被教育行政之外的干预太多,例如,没完没了的“教育评估”。

并不是说“教育评估”就该取消,办学校的行政许可的评估,现在实行的“合格评估”是不可缺少的,政府主管部门管的就是办学的最低标准。

至于“评优评估”就属于过多的干预学校的教育行政,导致学校办学依照政府评优标准办学,大家都用一个模式办学,失去办学的多元个性可能,这是本末倒置的。

学校是一个教育和科研学术联合的组织,究竟应该让谁来管理学校?大家一定会首肯让教育家来管理学校。

谁是教育家?这是要经过实践考验和检验的,行政级别是不能说明某一个领导就是教育家,因此往往行政级别很高,但对教育是一个外行,这种人是管理不好学校的。

过去有“入党做官论”,现在不能说就没有了;过去有“读书做官论”,现在也还存在,这些人在任何行政机构谋取职务之后都不会把工作做得很好。

相反权利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权力的过分集中,并缺少监督之后,腐败的问题就必然会出现。

不久前出现的广东英德市原教育局长赖来新窝案中,自首后涉嫌收受“劳务费”的校长为98名,全市几乎所有中小学校长涉案。

这就是权力过于集中的结果。

现在“读书做官”很有市场,高校成了文凭的批发市场,论文的制造工厂。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_意见_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_意见_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意见参考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整体上进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新阶段。

加强中小学规范管理,办好每一所学校,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加强了中小学校的管理。

但目前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着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制约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中小学管理,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强化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职责和工作任务1.加强省级统筹,整体提升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水平。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出整体推进的政策措施。

——制定和完善本地区中小学校管理基本规范,组织排查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加强对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大力倡导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坚决禁止下达升学指标和简单用升学率奖惩教育工作的做法,形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

——加强教育经费统筹,切实保障区域内基础教育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为实施规范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开展全省(区、市)范围内的中小学管理随机督导检查,督促地(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落实规范办学的各项要求。

——积极营造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依法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以县为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实施管理。

学校去行政化要把握好四点

学校去行政化要把握好四点

学校去行政化要把握好四点
近年来,教育界再次掀起了一股“去行政化”浪潮。

很多学校也在积极践行“去行
政化”改革。

然而,在学校去行政化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四点,方能取得良好
效果。

一、坚持从教育本质出发
在学校去行政化的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从教育本质出发。

学校的主要职责
是教育,因此,学校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合理安排教学资源
学校去行政化,意味着学校的教学资源要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学校需要合理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务。

在学校去行政化改革过程中,各种资源应该得到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时间、场地和设备的使用仍旧是学校赖以教学的基础。

三、理性对待行政职能
学校去行政化,并不代表取消学校的行政职能。

学校还需要管理学生、教职工、财务等方面的事务。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行政功能,科学制定管理规章制度,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四、实现教育部门与学校的有效沟通
学校去行政化改革要实现教育部门与学校的有效沟通。

只有实现有效沟通,才
能在学校去行政化的改革过程中得到支持。

教育部门应提高服务能力,建立更加有效的督导机制,帮助学校顺利实现去行政化。

结语
学校去行政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要把握好以上四点。

学校在积极推进去
行政化改革的同时,要注重解决具体问题,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动学校的发展,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既要保证行政功能的适度存在,同时也要坚持从教育本质出发,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献力。

中小学教育应该去行政化

中小学教育应该去行政化

高校行政化一度从去年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度被公众认为是“高校腐败源头”。

这一热点话题也被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事实上,中学也应该也要去行政化,不再设立行政级别。

中小学校长行政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目共睹的。

一是校长队伍的官僚习气越来越重,“人文气”越来越差。

许多校长坐车、办公、做事习惯于讲排场,一个个离“书生气”越来越远,离“老板气”越来越重,以至于中小学校长在社会上的形象越来越差。

二是校长队伍素质的专业要求越来越差,行政化越来越重。

不少人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挤进校长队伍,看重的不是校长承担的崇高的社会责任,而是所谓的行政级别,把当校长当作解决自己升迁的机会。

结果,不少没有教育经历,不懂教育规律的人,走上校长岗位,严重地削弱了校长队伍的专业素质。

三是中小学教育管理越来越行政化。

现在的中小学校长一般都是科级或处级,校长的任用与管理归组织或人事部门,不少行政官员走上校长工作岗位后,能上不能下,最擅长的管理方式就是照搬行政管理那一套,如上下班打卡,下达升学指标,排队、排名,奖惩,等等,、官僚化趋势越来越严重。

四是不少中小学校长不但不上课,而且长期不进课堂,不走进教师的生活,以至于学校管理干部与教师的关系日益对立。

五是加大了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管理的难度。

有些学校行政级别高,教育主管部门行政级别低,导致管理不顺,而级别高的校长更不愿意下到级别低的学校去,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人员到学校指导工作根本不受重视,影响了对人才的使用和调配。

凡此种种,无形中对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对老校长是一种鞭策,对青年校长是一种激励,这对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符合校长成长规律的管理制度是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它不仅是校长队伍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而且对提高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产业深远的影响。

为此建议: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的同时,也要取消中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对校长评定职级,校长的人事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转为教育部门归口管理。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04•【字号】京政办发[2007]39号•【施行日期】2007.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07〕3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〇七年六月四日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市教委二〇〇七年五月)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做好清理整顿改制学校收费准备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05〕2827号)精神,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工作原则(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坚持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办学为主的原则,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相对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坚持“就近入学、逐步规范、稳步推进”的原则。

在全面停止审批新的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基础上,分批、分步骤对现有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进行规范和完善,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学”的原则。

对拟转为公办的学校,区县财政部门应按公办学校经费投入标准,及时、足额落实办学经费,稳定教师队伍,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对拟转为民办的学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依法规范其办学行为。

二、工作内容(一)2006年启动了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规范完善工作,4所学校终止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其中2所已转为公办学校,另2所正在转为民办学校。

学校去行政化要把握好四点

学校去行政化要把握好四点

学校去行政化要把握好四点————————————————————————————————作者:————————————————————————————————日期:学校去行政化要把握好四点-校长管理论文学校去行政化要把握好四点一、关键点:化职务为职级中小学校去行政化,谁的利益损失最大?不言而喻,是校长。

这些校长原先是有行政级别的,一旦取消,多多少少心里都会有些落差。

校长居然有着行政级别,不知道这是不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校长“行政化”,其实不利于学校发展。

学校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不是一个有着尊卑高下之分的社会,所有的教师都是平等的,也在平等地教育学生。

一旦学校这个神圣的地方有了三六九等,这种尊卑有序的旧式封建思想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学校去行政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以师为本理念的彰显。

但是,学校去行政化,最大的阻力来源于校长。

这么多的校长,如何安置?其实,将职务化为职级,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校长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有能力有实力的“教育家”,他有着自己的职级。

这样,所有的校长殊途同归,最终都成为“特级校长”。

将校长的职务化为职级,是教育中一件伤筋动骨的大事,也是学校去行政化的关键。

学校去行政化的效果,最终得看这所学校的校长有没有失去事实上的“职务”,心甘情愿地做一名没有行政级别的“教育家”。

唯此,学校管理才能真正回归本真。

二、支撑点:化行政为行事现在,一些学校“衙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红头文件”频频发布。

一些学校管理干部,尤其是校长,将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领导”,用行政里的那一套来治理学校,因此产生干群对立、彼此猜忌等不和谐的问题。

学校不是衙门,教育不是行政。

学校管理与社会管理之间还是有着一堵厚厚的围墙,将外面的条条框框搬到学校里,难免会水土不服。

因此,学校管理层,尤其是学校校长要注意:教育是心的艺术,是事的结晶。

只要你将心投入教育,用心去做事业,长此以往肯定会成功。

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实施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为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提供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一、背景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学校行政化问题日益凸显,学校管理中的行政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

行政化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过于繁琐,教师和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主权;二是学校教学活动受到行政干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学校办学行为受到行政约束,教育教学活动无法灵活开展。

因此,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实施方案1. 加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结构,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推动学校管理体制向教育教学服务型转变。

2. 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项管理事务的程序和责任,确保学校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教育教学活动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4. 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经费使用和管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5. 加强社会监督和评估机制。

建立学校去行政化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学校去行政化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实施效果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推进,将会取得以下几点成效:一是学校管理体制得到优化,学校管理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二是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更好的促进;三是学校办学活动得到更大的自主权,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多样。

四、总结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进。

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能够高度重视,积极落实中小学校去行政化的各项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教育要“去行政化” 学校领导不要“一肩挑”_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教育要“去行政化” 学校领导不要“一肩挑”_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教育要“去行政化”学校领导不要“一肩挑”大中小订阅共有0条评论09:27 2010-03-03 分享聚友网开心网人人网新浪微博网豆瓣网转发本文刘伟勋刘丹经济观察网记者刘伟勋实习记者刘丹谈及与教育相关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副主委、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显得坦率而又犀利。

3月2日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他观点鲜明地提出,教育要“去行政化”,减少行政对教学科研的干预,让学术回归本位。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两会”前夕开始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教育改革又一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王键在教育系统工作多年,目前主管湖南省的职业教育。

由于长时间实际参与教育工作,他对教育界存在的一些现象,比如高校扩招、债务危机、考核机制不合理、大学生就业难等,都有切身体会。

在他看来,去行政化,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消除教育系统现存问题的关键所在。

访谈内容如下:经济观察网:在您看来,教育系统的行政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王键:突出体现在行政干预学术较多,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发挥的作用不够,教育问题基本上都是行政做决策。

这样做的好处是指挥快速,行动统一,能够集中力量大事,初期好像能看到学校的快速发展,但问题是违背了教育规律。

学校是培养人才和获取知识的地方,用行政的方式干预会产生很多怪现象。

例如,很多教授都要争一个科长,名片上除了印教授还要印某某科长;现在一个老师不求任何人只凭自己写材料拿到项目的概率很低,如果这个老师被纳入到行政的发展事业里,他的申报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我认为我们国家对科研立项过于行政化,把科研当做产品一样对待,有些功利。

事实上,有些基础性的科研很难用功利来衡量,你很难说他没有用,也不一定非要用发表文章的级别来衡量。

这种评价方式也导致了高校的学术腐败问题。

经济观察网:行政化倾向和现行的考核制度,是否会让一部分教师无心教学?王键:目前很多教师的科研指标压力很大,学校除了规定教师每年完成多少教学任务外,还要发表多少文章,文章要达到什么级别。

老河口市第一中学“去行政化”等

老河口市第一中学“去行政化”等

老河口市第一中学“去行政化”等作者: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年第10期群众路线实践行老河口市第一中学“去行政化”日前,老河口市教育局局长李勇向刘林海同志颁发聘书,聘任他为老河口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中”)校长,4名副校职领导近日也将聘任到位。

根据改革方案,老河口市一中行政级别正式取消,作为市教育局管理的事业单位。

据悉,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市群众对老河口市一中存在的问题反响强烈,认为一中近年来办学质量堪忧,优质生源外流严重。

本着立行立改的原则,老河口市组织各方面力量对该市一中办学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制订了“指导意见”,决定把一中作为全市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率先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去行政化”、建立从校长、副校长到教师的全员聘用制度。

(老河口市教育局魏永权任桄辉)荆州区教育系统召开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会议日前,荆州区教育系统召开了以“立行立改转作风,提质增效促发展”为主题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会,会议通报了2014年上半年20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学习《上半年全省教育系统行风问题信访情况通报》,安排部署了新学期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区广大干部、教师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优化作风、再创佳绩。

会上,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永平作了工作报告。

总结了上半年所取得的成绩,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了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思路和方向。

会议要求,全区广大干部、教师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落实责任转作风,聚焦问题转作风,搭建平台转作风,建立机制转作风,努力形成“书记比表率,班子比作为,制度比落实,工作比绩效,人人比争先”的良好局面,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公平教育的要求。

(荆州区教育局陈官伟)蕲春县青石中学“五法”查摆问题不留死角“同志们聚焦‘四风’问题,解剖深刻、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动真情、动真格,有辣味……”日前,黄冈市蕲春县青石镇纪委书记吴悠同志参加该镇青石中学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如是点评。

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我们也逐渐认识到,“行政化”对于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去行政化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而不是以考试和升学率为目的。

行政主义侧重于评价和管理,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此,学校应该改变“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需求,建立相应的教育体系。

2. 实施学科整合教育应当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由零散的学科拼凑而成。

不同学科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交叉与融合。

因此,在教育中,我们需要整合各学科,实现跨学科教育。

这样能够避免学科之间的重复教学与信息孤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3. 摒弃一切教育功利性的目的教育是为了学生个人、社会整体的良性发展服务的,而非单纯为了提高学校的形象和排名。

政治任命而非专业素质的教师,以及缺乏关注学生的教学方式,极可能导致行政化的恶果。

如果教育变成了一种机械的生产,追逐排名和升学率,就会使得行政化问题加剧,导致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下降。

4.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行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张、批评过多,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没有自尊心的被压制者。

而和谐、平等、理性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实现,提升教育的效能和质量。

5. 加强校外教育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学校需要加强校外教育。

通过参加社会、文化、科技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视野与阅历,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素质教育。

6. 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教育改革是摆脱行政化的必要条件。

学校应该加强教学改革,走上创新的道路,践行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通过开展校内课程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和技术等多种形式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自由化和个性化发展。

结论学校教育如何去行政化?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科整合,摒弃功利性的目的,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校外教育,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中小学更需要去行政化改革

中小学更需要去行政化改革
以及 中小学教 ̄ i l J : b g 高校 好 “ 管 ”等原因。
中 小 学 的行 政 化 主 要 表 现 在 ,学 校 领 导
倾向的消极 影响呢?其 实 ,解决 问题并 不难 ,关键是校长要革 自己的 “ 命” 。从
丽 湖 中 学 的 实 践 看 , 一 是 要 改 变 机 构 的
管理制度 多以约束教 师或学生 的行 为为 主 ,而 不是无错 推断——任何 教师 、学 生都不想 恶意违 反学 校管理制度 ,来推 断教师或 学生 的行 为 ,管理制度 多以解
放教师或学生的行为为主 。
理 的老师很难 有好 日子过 ;五是学校领
学 生成长 中 C ,  ̄ L I 教师发展 中心等部 门的 负 责人必须任 教本人 的业 务学科 ,并兼
题 ;二 是教师 的教学 科研任务很 多 ,但
很 多学 校的科研 是绣花枕 头——对 教师 的教育 教学根本 不起 什么作用 ;三是学
Hale Waihona Puke 校领 导更像老板 ( 一些学校领 导甚至更
喜欢老 师把 自己称 为 “ 老板 ” ) ,学校领 导和老 师之 间的关系相对疏远 ;四是学
校 管 理 更 强 调 服 从 意 识 ,不 服 从 领 导 管
筹集经费 、经费使 用等事情 。尽管这样 ,
我还是认为 ,中国学校 的 “ 官”过多。 从管理 模式看 ,行政化倾 向主要 表 现在管理立场和机 构设置上 。具体地说 , 就是管理立场不能体现 以人 为本 的原则 ,
的处室统 一改名为 中心 ,办公室改 为行
政服务 中心 ,教导处 和科研处合 并为教 师发展 中心 ,德育处 和团委合 并为学生 成长 中心 ,总务处和 安全处合 并为后勤

中小学更需要去行政化改革

中小学更需要去行政化改革

中小学更需要去行政化改革作者:房超平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4年第07期在一线教学和科研管理岗位多年工作的经历告诉我,中小学“行政化”倾向与高等学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起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诟病,这种倾向对学校的危害更大。

课程与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没有教师的解放,任何改革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学校要办好,关键在管理,惟有推进管理创新,才能进一步解放教师,激活教师的潜力。

为什么中小学行政化倾向比高等学校更严重,而中小学的行政化却不“引人注目”?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小学规模比高校小,受社会关注程度不如高校高,以及中小学教师比高校好“管”等原因。

中小学的行政化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更独断专行,学校管理的“官本位”倾向更严重,管理制度具有更强的约束性,中小学教师的民主意识更淡薄,以及优秀教师更积极地往“官场”的“独木桥”上“挤”等方面。

中小学“行政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事情太多,且多数属于事务性、简单性和重复性工作,教师很难静下心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二是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很多,但很多学校的科研是绣花枕头——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根本不起什么作用;三是学校领导更像老板(一些学校领导甚至更喜欢老师把自己称为“老板”),学校领导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四是学校管理更强调服从意识,不服从领导管理的老师很难有好日子过;五是学校领导(包括中层干部)既得利益比较多——办公条件比老师好,晋升机会、出外学习比老师多,工作量又大大减少,老师更喜欢去当官,而不是努力当一个好的老师;六是学校里职能部门和“官”的比例过大。

曾经有一个美国同事问我,为什么你们中国学校需要那么多领导?他们的学校一般只有两个领导。

当然,我们与他们有很大不同,要管招聘教师、筹集经费、经费使用等事情。

尽管这样,我还是认为,中国学校的“官”过多。

从管理模式看,行政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管理立场和机构设置上。

具体地说,就是管理立场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机构设置更像“官场”。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印发-最新文档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印发-最新文档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印发-最新文档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印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意见》提出,要多措并举化解择校难题。

完善入学制度,统筹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高中招生办法。

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

《意见》指出,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

强调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

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深化中小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的意见(初稿)为深入推进依法自主办学,不断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快建立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委组织部等四部门<深化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潍办发〔2011〕31号)、《关于深化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潍办发〔2014〕33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指导纲要>的通知》(潍教字〔2015〕18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中小学去行政化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建立起保障专家办学和依法自主办学的制度机制,学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但与新时期教育发展面临的学生成长个性化、发展需求多样化、改革创新综合化、治理方式多元化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学校内部仍然存在着:管理层级多、“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模式普遍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岗位权责边界不清晰;行政后勤服务人员多、服务效能和意识不高;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不畅、意愿不强、效果不好等突出问题。

深化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既是学校实现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加快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调动和激发教职工积极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基础教育领先地位的迫切需要。

二、压缩校内管理层级,推进扁平化管理加快建立以师生为导向,有利于简化程序,快速响应师生、教育教学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的管理机制。

1.减少学校管理层级。

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积极探索由副校级干部直接兼任年级(学部)主任或中层部门负责人制度。

学校中层机构原则上不再设立正、副两个层级,年级(学部)内部不再细分管理层级,大幅压缩校长和教师之间的管理层级,畅通决策、执行和监督渠道。

2.合理设置学校内设机构。

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党委规定的内设机构数和干部职数内,根据各自实际,本着精简高效原则,自主制定方案,设置内设机构,明确职能分工。

完善各组织机构间相互约束机制和组织机构内部各岗位、各领域、各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

3.落实教师的教学自主权。

保障《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给予教师的各项自主权,保障教师主人翁地位。

落实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学校干部和行政服务效能、开展教学改革和实验、开发校本课程、评价学生成长、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批评等权力。

4.全面落实学校干部兼课制度。

学校干部原则上均应兼课,不得脱离教学一线。

兼课类别和课时量,参照省人社厅、省教育厅鲁人社办发[2013]51号文件,由学校党委集体研究后确定。

干部兼课情况予以公示,并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5.积极探索信息化管理新途径。

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便捷的学校和教师、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渠道。

采取信息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等方式,减少会议、各类统计、书面材料报送等事项。

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各类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信息精准、即时的双向传递,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三、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推进依法自主办学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创新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不断优化“四会一章程一核心”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1.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

认真落实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党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潍组发[2017]14号)文件,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如何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发挥“三个如何”为着力点,突出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完善述职评议考核、项目化推进、清单管理、党建满意度评价、月度优秀共产党员评选等制度。

落实学校党组织对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等重要事项的把关职责,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不断加强学校统战、群团、工会和少先队等建设,强化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2.发挥学校章程的统领作用。

以去行政化和扁平化为导向,引导教职工广泛参与,主动征求家长和社会意见,不断修订完善学校章程。

加大章程宣传力度,通过公开栏、办公平台、微信号等方式强化知晓度。

发挥章程的统领作用,营造公开透明、照章办事的良好氛围。

学校应当以章程和发展规划为依据,每学年对学校办学质量开展1次全面自评,评估结果向学校理事会报告、在校内公布,并于每学年结束后报教育主管部门。

3.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制。

理顺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和学校理事会的职责分工和工作侧重点,以清单方式予以公布。

合理摆布“四会”之间的关系,优化成员组成,提高运行效率。

建立校务委员述职评议和效能监督制度,每年公开接受教职工评议。

认真落实《潍坊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运行规程》(潍教字[2017]10号),制定、公示必须提交教代会审议事项清单。

建立教职工提案办理评价和学校民主管理指数测评制度,作为考核学校和校长的重要依据。

健全完善学校理事会运行机制,按“人岗相适”遴选人选,充分发挥“参与决策、监督执行、解决问题”作用。

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发挥家长特长优势,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教师评价、学生成长、校本课程开发、家庭教育等事项,促进家校融合发展。

规范加强学生会等学生自治机构建设。

4.健全完善校内各项制度。

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民主协商原则,按“立、改、废”原则,及时修订完善学校各项制度。

落实制度执行评价机制,解决“有章不循、有令不止”、随意化和人为性等突出问题,矫正执行偏差,倡树制度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5.健全师生权益保障和争议解决制度。

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建立教师关爱机制。

学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惩戒的具体办法,并经学生及家长代表听证后施行,有关情况及时向学生公开。

对教师、学生作出处分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并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必要时听取有关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意见。

教师、学生对学校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学校提出复核。

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提出申诉。

6.完善学校评价机制。

全面推开“常规管理+创新发展+满意度”学年度考核制度,减少日常干扰。

纳入对学校的考核指标体系项目,需经教育主管部门党委研究通过。

要完善对教师的师德评价和年度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推荐评聘、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表彰的主要依据。

鼓励社会参与教育评价与监督,支持行业、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评价。

四、转变管理理念,落实七项管理制度在教育系统全面建立并实施目标管理、清单管理、底线管理、项目管理、协商管理、风险管理和价值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加快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一)建立目标管理制度。

加快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校长任期目标计划,将章程实施、规划落实和任期目标的达成度等作为对学校和校长的学年度考核、校长职级评定等事项的重要依据。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以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目标计划。

教师自主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和实施路径,经学校同行评议和专家评定后予以公示,并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将学生成长目标的实现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和对教师的业绩考核。

(二)丰富清单管理制度。

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界定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职责权限。

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服务清单,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切实减少对学校的行政干扰。

每年年初,对面向学校的检查评比、达标验收、表彰奖励等事项,经教育行政部门党委集体研究,列出实施清单。

未列入清单的,一律不得随意实施。

根据潍教字[2016]12号文件,对学校应享有的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干部教师管理、财产财务管理等自主权,确保列明清单,明确实施流程。

对学校办学行为、校园安全以及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聘、评优表彰、师德考评等事项全部列出“负面”清单,公布到校、责任到人,作为考核依据。

对必须提交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学校党委会、理事会研究或审议的事项,要以清单方式公布并将执行情况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实施项目管理制度。

基于问题导向,对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和学校办学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事项,全部纳入项目管理。

项目团队的组建,要按照“人岗相适”原则,破除职务、职称、学历、身份等限制,打破部门、年级、学科界限,鼓励教师、学生主动广泛参与,实现学校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激发各个层面的创新精神,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提高管理效能。

积极吸引学校理事会成员、社区代表、学生家长及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等参与项目团队。

(四)强化底线管理制度。

要全面梳理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稳定、财务和人事管理等方面“不得出现、必须办好”的事项,作为监管底线,纳入对学校的学年度考核、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科室的年度考核和教职工的业绩考核。

学校要树立底线思维,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制度,特别是涉及师生安全等重点事项,要逐项梳理出底线清单,全部面向师生、家长和社会进行公示,作为学校的办学底线。

将教职工出勤、满课时量等基本要求和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自觉践行从业道德等,作为教师从教底线,作为前置项目纳入考核和评优表彰、职称评聘和绩效工资分配。

(五)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要将研判、找准风险点贯穿实施的全过程。

对梳理出的风险点,要逐项制定防控方案和预案,建立预警机制。

要完善风险管理追踪反馈机制,将各项风险事项全部纳入应急处理预案库,定期组织专题培训、解读。

确保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等利益相关者的知晓度。

对重要改革事项、重大项目实施、重要制度修订等,事前要经过政府法制部门或法律顾问的审核把关。

对办学体制、招生制度、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体制等改革事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定期梳理风险点,全面建立改革的约束机制。

(六)推行协商管理制度。

对涉及学校、校长和教师切身利益的事项,决策前必需履行民主协商程序,并经第三方利益相关者听证通过。

全面落实教师职称竞聘推荐、评优表彰、绩效工资发放等事项,由学校自主制定实施方案,并经全体教师85%以上认可同意(或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的机制。

完善教代会运行机制,规范代表选举办法,明确权利与义务,落实校长述职评议和代表建议办理等制度。

完善学校理事会、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治理机制,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切实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

建立协商管理问责制度,对未经民主协商程序的决策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严肃追究学校校长和有关人员责任。

(七)探索价值管理制度。

发挥价值引领,凝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共识,把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价值追求。

每所学校都要明确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团队文化,挖掘丰富校风校训,确保办学的价值追求教职工人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