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教学告不断深入发展,小学教育发生显著的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小学教育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出于升学率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管理束手束脚,不敢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提升,对小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标签:小学教育教学灌流现状发展方向小学是学生求学的第一个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其教育理念会对学生今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而且更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应用到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逐渐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得到了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是提高,但在具体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管理理念依然和新课程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1.小学教师教学管理薄弱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渐应用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学生了思想和情感方面,重视学生学习体验过程。

但是在实际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看似应用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但实际上并没有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应用中十分表面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一些叛逆的学生,针对这些学生,教师需要采取正确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去管理学生。

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都是采用批评教育甚至体罚的形式去管理学生,这些管理手段都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而产生严重影响。

2.教学模式不科学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如果不能够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就会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现阶段很多小学教师的教学管理理念严重落后。

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发展趋势

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发展趋势

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发展趋势作者:赵仕廷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10期摘要:目前来说,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诸多困难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新时代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过去。

在具体管理手段的实施上,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完成,不能总是遵循简单的模式来处理,否则很难有直接有效的解决效果。

而在现阶段的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现阶段的学生特点来作针对性的管理,以保证管理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管理管理工作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186-01前言众所周知,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教育活动永远离不开班级管理过程。

基于此,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社会要求和教育行业发展的直接结果。

而精准地判断出现阶段班级管理趋势能够有效提升整个管理效果。

本文主要围绕就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发展趋势作简要分析。

一、班级管理诸多内容的发展趋势1.班级管理学科在实际的学科建设中,需要围绕班级管理的发展史作相应的分析。

针对当前班级教学的主要问题,学校和教师在围绕班级管理学科方面,主要是侧重于调整编制和教学两方面的内容。

这些措施为班级管理创设了新的教学环境,也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其中夹杂着诸多班级管理思想。

然而,之前往往主要侧重于教学方向,忽视了班级管理的相关性。

基于此,学科发展需要努力解决当前这一客观问题。

2.班级管理思想原先的班级管理一般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特性:反馈行为主义、理性和机械的管理主义等,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再加上当前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有着诸多问题,这种管理模式正面临着诸多压力。

因此,当前班级管理思想又多出了以下几个元素点:关爱、自主、信任、尊重、责任,这是一种行为主义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相结合的新班级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下去班级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

3.班级管理内容在当前教育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的作用已经并非那么明显。

而原先的教育往往是讓学生学会了等同反馈,即用冷漠来应对冷漠,用暴力来对待暴力等,这就要求着学校和教师要重塑价值,即是要侧重于德智教育,要求学生不单单要具备一定的人文思想、责任意识,更重要的是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现状

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现状

摘要: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师队伍素质、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教师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兴衰。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设。

本文将从教师管理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现状1.教师招聘制度我国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主要包括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招聘和地方招聘三种形式。

公务员招聘主要针对中小学领导岗位,事业单位招聘主要针对教师岗位,地方招聘则针对农村教师岗位。

在招聘过程中,注重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教师培训制度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三种形式。

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教师,在职培训主要针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则针对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政策法规等。

3.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我国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主要包括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和教学质量考核三种形式。

年度考核主要针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聘期考核主要针对教师的聘期表现,教学质量考核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

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的重要依据。

4.教师待遇保障制度我国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工资待遇、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和休假制度等。

工资待遇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教学成果进行薪酬分配。

社会保险方面,教师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住房保障方面,政府为教师提供公租房或廉租房。

休假制度方面,教师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年假等。

三、存在的问题1.教师招聘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招聘程序不够透明、招聘标准不够科学、招聘渠道不够广泛等。

中小学教育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小学教育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小学教育管理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小学教育管理论文选题参考1、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导向探讨2、基于SOA的中小学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3、代币制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4、试析英国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5、柔性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目标6、浅谈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走向7、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8、常规与创新--试谈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9、中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研究10、如何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11、对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四点构想12、谈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13、中小学教育管理价值取向14、中小学教育管理者与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15、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以杜郎口中学为例16、美国归来话教育——江苏省优秀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美国教育考察纪实17、中小学教学管理实现性认识问题探析18、论乡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19、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20、九十年代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的八项任务二、中小学教育管理论文题目大全1、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关于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3、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4、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5、素质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管理6、美国中小学教育管理7、实践哲学视域下的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研究8、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研究9、美国中小学教育管理权限与教师资格10、国外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11、新课程下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改革思路12、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思考13、基于新课改下的中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策略14、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在实际决策中应注意的问题15、中小学教学管理心得辑要16、“以生为本”理念下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索与思考17、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管理18、中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19、略谈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20、导师制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工程的运用三、热门中小学教育管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1949-1956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管理研究2、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3、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思考4、探究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与对策5、浅论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误区与改进6、如何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思考7、对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8、浅谈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班主任9、以点带面分层推进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成都市成华区中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特色建设实践10、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及建议11、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12、关于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13、措美县中小学教育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4、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15、简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管理16、中小学教学管理实现性认识问题研究17、浅谈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18、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几点思考19、“以生为本”理念下的中小学教育管理20、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思考和对策四、关于中小学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十大问题2、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导向——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主义的整合3、以人为本的中小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4、略论中小学教育管理价值取向5、宏观视角下的现代中小学教学管理探究6、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7、中小学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8、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研究9、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对策10、以师生发展为本为教学改革服务——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11、中小学教学管理要讲究"柔性"之道12、中小学教学管理的调查与思考13、浅议社会转型期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变革14、提升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对策15、云南省文山州跨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初探——与越南的比较研究16、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及思考17、期望教育理论与中小学教学管理18、谈“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19、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20、测验等值技术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中的运用五、比较好写的中小学教育管理论文题目1、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思考2、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4、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5、如何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体现人本性原则6、新时期中小学教育管理如何与时代精神同步发展7、农村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9、人本管理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10、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探究11、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12、中小学教育管理价值取向探析13、新形势下中小学教育管理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策略14、谈谈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15、抑制中小学教育管理腐败研究16、中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理论导向探讨17、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探究18、中小学教育管理者在实际决策中应注意的问题19、如何发挥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20、浅谈中小学教育管理原则。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1、校 长 角 色 的定 位 和 人 员 选 择 在 中小 学 校 长 负 责制 中 ,处 于 核 心 关键 地 位 的 就 是 校 长 ,校 长 既 是
责。校长是 学校行政 下作的 中心 ,统 一领导学校 的教 育 、教学 1二作 ,对 学校行政工作的中心 ,也是学校教育教学T作的中心 。作为一校之长 ,
育的一部分出现的这就要求校长应当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充分了解教育的特点原则从学生教师的双重角度展开思维相比其它领域教育中的管理具有更强的目的性与能动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教育一般学校的管理按照被管理者可以分为学生管理措施与教师管理措施对于学生管理措施来说要特别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学生管理措施如果出现问题极容易出现反效果引起学生的逆反心
学校令面负责 。其 次党组织起政 治核 心作用 和监督保 证作 用。最后教 所承担 的责任 和义务是 巨大 的 ,校长 的风格 直接影响着学校 的环境 与
代会发挥 民主管理作用 。在对这 方 面进行 具体的分析首先看到的是 风格。校长作为教育学家按照其各 自擅 长的领域一般分为行政 型教育
在校长 的权利 中校 长的代表权 问题 ,校长对外代 表学校 ,是法人 代表 , 学家 、教学 型教育学家 、实业型教育学 家 、理论型教育 家以及管理型教
基础 教
目 前 嚣 国 巾 小学 校 长负 责制 巾存 在 髓 问 题 及具 思 考
北 京师 范大 学体 育与运 动 学院 孙 晴婉 宋陆 陆 赵 一晓
[摘 要 ]中小学校 长负责制施行对我 国中小学教育体制的 改革起 到深化与改革 的作 用,但 是也应该看到其所存在 的一些 问题 。对 于我 国中小 学的改革只有直 面问题 ,不断调整 ,才可以使 我国教 育走得 更好更远 。 [关键词 ]中小学校长 负责制 问题 权 利

小学行政工作的几点思考

小学行政工作的几点思考

小学行政工作的几点思考【摘要】小学行政工作是促进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从小学行政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内容和方法、存在的问题、优化和改进措施、以及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小学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在于为学校提供有效管理和组织,确保师生安全和教育质量。

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素质不足、管理手段单一等。

为了优化行政工作,可以加强师生管理与服务、提升行政管理技能等。

小学行政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对学校整体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推动学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行政工作、重要性、现状、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问题、优化、改进、意义、完善、提升、整体发展。

1. 引言1.1 小学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小学行政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起点,行政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规范和有效的行政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行政工作也是学校运行的保障和支撑,包括管理教师队伍、规划课程设置、保障教学条件等方面。

只有做好了行政工作,学校才能正常运转,保证教学、教育的有效开展。

小学行政工作还承担着对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和服务功能,促进家校合作、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良好关系。

小学行政工作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对学校品牌和声誉的影响。

一个做好行政工作的学校,必定会在社会各界树立良好形象,吸引更多优质资源的投入和支持。

可以说小学行政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石和保障。

1.2 小学行政工作的现状小学行政工作的现状十分复杂多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行政工作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学生群体的多样化等因素都对小学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一些小学行政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行政决策不够科学合理、管理手段不够灵活有效、信息化建设不够健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小学行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

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也逐渐向现代化、科学化方向转变。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有必要对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从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小学学校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管理决策权过分集中在一些中小学学校中,管理决策权往往过分集中在校长或者少数领导人手中,其他教师和员工的管理参与度较低。

这种集中式管理模式可能会导致管理过度集权化,难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影响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

2.管理体制过于官僚化中小学学校的管理体制往往过于官僚化,规章制度繁杂,手续繁琐,办事效率低下。

一些教育改革和教学活动常常被繁文缛节所束缚,难以顺利进行,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3.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关系不合理在一些学校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权力距离和沟通障碍,管理者缺乏对被管理者的尊重和信任,而被管理者则缺乏对管理者的支持和配合。

这种关系不合理导致学校管理层和教职员工之间的积极性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管理合作关系。

4.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在一些中小学学校中,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管理者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无法很好地履行管理职责,影响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

5.管理制度不够科学与完善一些中小学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例如考核评估体系不够科学和公正,奖惩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人员流动性不够灵活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的应对措施1.推行学校民主化管理学校应当推行民主化管理,倡导民主管理理念,建立起教师和员工的管理参与机制,提高教师和员工的管理参与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决策中来,形成共治、共享的管理格局。

2.优化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学校管理体制需要逐步改革,减少过于繁琐的管理程序,简化管理手续,提高管理效率。

浅谈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摘要】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教学条件的提升。

目前该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管理不规范、资产流失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

为了改善管理现状,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

只有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运转和提升教育质量。

国有资产管理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的。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理念和机制,加强监督检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现状、问题、原因、应对策略、改进措施、评估、必要性、发展方向、教育环境。

1. 引言1.1 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是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国有资产管理不仅仅是对学校资产的归口管理,更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师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国有资产管理也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有效管理好学校的资产,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助力学校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

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重视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助力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2 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目前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的管理体制相对薄弱,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导致管理混乱,容易出现资产流失和挪用的现象。

2.监管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和学校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监管措施不够完善,容易出现管理空白和漏洞,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缺乏专业化管理人才:要有效管理中小学国有资产,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但目前管理队伍中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管理水平偏低。

小学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探寻改革的方向

小学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探寻改革的方向

小学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探寻改革的方向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小学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方向。

一、小学教育现状分析1. 办学资源不均衡在中国,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大部分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条件相对较差,教师素质和教育设施等方面存在差距。

2. 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小学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教育内容过分注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忽视了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批判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 教学方法陈旧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兴趣。

二、解决小学教育问题的方向1. 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应该优先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加大对农村地区小学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设施。

2. 倡导全面素质教育应当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还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内容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发展。

3.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小学教育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如互联网教学平台、智能教具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 建立育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摒弃过度应试的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综合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应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

5. 加强家校合作小学教育改革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教育情况,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趋势

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趋势

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趋势摘要: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儿童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学制的弹性化、开放性特征日趋明显;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现代学制逐渐朝着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学制;一体化;终身化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

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它包括有关学校性质的制度、招生制度、学位认证制度、专业设置制度、就业制度、考核制度等。

学校教育制度是制度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核心。

学校教育制度是伴随着学校产生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综合产物。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经历着持续而深刻的变革,教育领域亦是如此。

目前,学校教育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开放性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必须顺应这一潮流,作出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一、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教育具有社会功能,服务社会是教育的重要职能。

教育通过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这是教育作用于社会最基本的表征。

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密切相关。

在古代社会,由于剥削阶级垄断教育使得受教育只是少数人的专利,教育目的也主要局限在政治范畴,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相对较低,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并不紧密。

历史发展到近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空前加强。

机器大生产的普遍化,迫切需要相应的技术工人和熟练劳动者,这使得接受教育成为个体的必需,成为每一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教育成为社会公共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在现代社会,“社会生产、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加强和加深,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要点”[],教育与社会的关联更加紧密。

教育管理总结反思改革(34篇)

教育管理总结反思改革(34篇)

教育管理总结反思改革第1篇在2月19日,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学习了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教育局教研室朱xx老师,对我们培训了袁局长在1月22日《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座谈会上的讲话》。

传达了局长对修文教育的20xx年度的回顾,以及对修文县20xx年度的教育全面部署。

在讲话中为修文的教育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下面谈谈我的感受及规划。

一,精英的管理模式,让学校永保锐气目前,一支志存高远、精通教育、有思想、善管理、敢创新的专家型校长队伍正在形成,学校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日益上涨,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作为学校有着这样的领导的管理,学校的校风更为正,能依法治校让学校得到全面提升。

这样学校就能朝好的发展方向前行。

二,教师用质量说话,是有骨气的教学质量是教师追求的永恒的主题。

县局加大力度能让全县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质量要提升,花的是功夫,拼的是干劲。

那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呢?1、学期开始制定好计划,教学进度对一个学期的教学要有全面的计划,在计划中体现学科的整体性,与前面知识的衔接,以及对后面知识的影响。

计划能够让老师把握教学进度,没有特殊的原因按进度教学,做到科学规划。

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好的保障。

2、严格超周备课,让所教内容先化于心提前备课,能有足够的时间选编好的题目,汇编好的方法,备课中专研教材,深研课表,这样才能上出高质量的好课。

对于上课的内容,要先过目,化于心,这样长期坚持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上好每一堂课,抓好课堂教学充分的全面的备课后,那上课更是一门艺术。

我们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对与课堂语言的组织,课堂学习的调动,都要求教师有着很高的素养。

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对学生积极性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很好的互助学习。

4、落实培优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有针对的进行培优补差。

这样能让学生很好的学习,后进生的补差中关键在于心补。

论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论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论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吴宏保随着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许多学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这些改革,为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之处,需要通过改革和实践加以解决。

建国以来,中小学领导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

前后实行过七种主要的领导体制,即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负责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当地党委和主管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革命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和现行的校长负责制①。

总体归纳起来有三种,即校务委员会制、党支部领导下校长分工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

50年代初,学习苏联一长制,曾在学校实行过校长负责制。

它改变了当时学校无人管的状况,有利于发挥行政系统的作用,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但也出现了一些缺点,没有建立监督机构和制度容易变成家长制。

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

1956年“八大”之后,逐步改为党支部领导之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上述缺点有所克服,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党不管党,政难管政。

后来,发展成为书记一长制,实际上是书记说了算,弊端就更突出了。

其实,“党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组织,也不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

党当然要对各方面的工作和各项生产建设事业进行领导,而这种领导要充分有效,就必须熟悉业务、结合业务进行。

但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的领导,是对于干部的选拔、分配、考核和监督,不应当等同于政府和企业的行政工作和生产指挥。

党不应当包办代替它们的工作。

只有这样,党才能保证政府和企业独立地、①萧宗六《中小学内部的领导体制应当改革》人民教育1984(9)有效地进行工作,自已也才能集中精力研究制定重要的政策,检查改革的执行,加强对党内外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②这是关于领导体制改革的总的方向。

80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校长负责制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下,作为学校领导体制的一项改革而提出来的。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心得体会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心得体会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心得体会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心得体会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责任制(试行)的意见》。

我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很多。

让我们谈谈我的感受。

党和国家的希望是在教育和教育的基础上。

长期以来,建立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责任制,是中小学贯彻党的教育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统一思想,确保党组织履行我的方向,管理大局,做决策,抓团队,带领团队,确保领导职责的落实,充分发挥党员的旗帜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深入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充分发挥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

教育领导干部不仅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避免方向性和原则性错误。

第二,党建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不断发挥党组织的辐射功能,发现和培养党的新力量,加强党员建设,通过发展新党员,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推动更多的人提高政治意识,建设优秀的政治、优秀的作风、严格的纪律胜利的教育团队,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学教育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紧紧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把建党融入德育、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保师生始终致力于党,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弘扬主题。

弘扬革命传统,继承红色基因,深入融入学校教育,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道德、智力、身体、美、劳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加强分类指导,逐步实施,从儿童的角度,开展更多的主题经验交流会议、大事件的集体决策、小事件的交流。

继续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学校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成熟调整,促进改革的实施。

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心得体会 3 2 1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4年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2024年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2024年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

中小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环节,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对于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会探讨2024年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从学校组织结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校组织结构学校组织结构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为学校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1.1 学校治理结构2024年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将采取“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发展计划以及日常管理等负有直接责任。

同时,学校将设立专门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保障处等职能部门,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年级组织结构中小学学校在2024年推行“弹性年级制”,即将同一年级的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分为多个班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流。

每个班级将设置班主任,负责学生的班级管理和学业指导。

年级组将由年级主任领导,负责年级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

二、教师管理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优秀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因此,合理有效的教师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1 教师选拔与培养2024年的中小学学校将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教师选拔机制,通过考试、面试和评价等方式选拔合适的教师。

同时,学校将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和专业能力。

2.2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学校将建立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生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激励优秀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其他教师的提高。

同时,学校将设立教师奖励基金,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

三、学生管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中小学学校的学生管理是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的重要手段。

3.1 课程设置与学业指导2024年的中小学学校将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对课程进行全面与深入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若干趋势

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若干趋势

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若干趋势
转变教育观念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最主要的方向。

教育改革主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
主性、创造性、抱负、事业心、责任感、能力培养动机、外向性、社会交往技能、言语表
达能力、情绪的发展能力。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拒绝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市场需求获得更大满足
用户。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国家、
服务人民和参予国际竞争能力明显进一步增强。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交流,职前教育和职
后教育有效率贯通。

稳步教育参与率大幅提高,从业人员稳步教育年参与率达至50%以上。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
所成、学有所用。

完善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进一步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
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关于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思考

关于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思考

关于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思考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根据有关法规、政策建立起来的管理教育事业的制度体系,包括各级教育机构的设置、功能作用的规定、相互间隶属关系的界定以及权限的分配与划定等诸多元素和要件。

其中,有关学校部管理的部分包括了学校部的领导体制、学校人事制度、学校分配制度、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机构系统的设置等容,一般称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是学校发展必需的条件和支撑,加强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学校的自主管理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历史,审视当下,寻求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变革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是有意义的。

一、中小学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及问题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经历多次调整和变动,但实行的基本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的体制,受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影响,垂直式的管理倾向非常显著,地方的分级管理并没有能够得到实际体现。

这一时期,我国中小学先后实行的学校部领导制度有:校务委员会(1940年-1952年)、校长责任制(1952年-1957年)、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58年-1963年)、地方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度(1963年~1967年)、学校革命委员会制(1967年〜1978年)、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年〜1984年)。

计划经济下的学校管理体制也是有优点的,如高度的集中和统一,要求规、明确;缺点就是学校依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缺少与其他社会系统的互动和协调,没有办学“自主权”,缺乏办学特色。

我国国土辽阔,地区间经济、文化条件极不相同,加之教育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长时期单纯推行大一统的学校管理制度会带来很多弊病,尤其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在遵循中央一级教育管理部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应逐步推行地方负责、分散和分权管理的新模式。

五篇2021年中小学教师学习“五项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五篇2021年中小学教师学习“五项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五篇2021年中小学教师学习“五项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目录2021年中小学教师学习“五项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一)2021年中小学教师学习“五项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二)2021年中小学教师学习“五项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三)2021年中小学教师学习“五项管理”学习心得体会(四)2021年中小学教师学习“五项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五)2021年中小学教师学习“五项管理”学习心得体会(一)2021年开年以来,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做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的“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这五项工作管理的通知,向全国中小学校给出了明确方向与实施细则,下面,我就“五项管理"谈谈自己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与想法。

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用短短的几十年,向世界证明着我们中国的努力与实力,在那个没有明亮电灯,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的年代,珍藏着我们小时候美好的回忆,那时候的我们,物质虽苦,但心却是甜的,因为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游戏,然后基本都能在9点到十点左右按时上床休息,早上六七点,准时起床,按时上学,规律的作息时间,放松的游戏,给与了那时候的我们一个抗风抗雨,身强力壮的体质。

如今,我们的生活如同蜂蜜一般甜,科技正快速发展着,但我们的孩子,由于在温室中被我们的家长呵护着,有手机、电视与游戏陪伴着的童年,放学回家,家长们都担心孩子因为玩而影响了学习,会管孩子的,基本都会帮孩子找更多的资料与练习,不会管孩子的,放任孩子玩游戏,很多孩子不是做作业到十点甚至十一点,就是玩游戏入迷到深夜,每天拖着身心疲惫的身体,进行第二天的学习中,没有充足而有效的睡眠时间,日复一日,天长日久,孩子们的童年,在恶性循环中成长。

因为手机,我们的孩子近视的年龄越来越小;由于电视与游戏,我们的孩子睡眠时间越来越晩;没有规范的有益身心健康的阅读书本,导致从网络及一些不健康的书本中中毒而影响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唯分数论让老师与家长害怕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每个孩子只有多做作业才能不被落后。

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培训、规范学校活动、增强家校合作以及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来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

这些举措将会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持续加强管理规范化建设以及强调师资培训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完善和提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师资培训、规范学校活动、家校合作、监督检查、成效、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在教育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规范化的管理能够保障学校的正常运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流程,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规范化的管理能够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良好的管理制度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和评价标准,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规范化的管理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规范化的管理还能够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不仅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只有加强管理规范化,才能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中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存在的问题一些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存在着管理混乱、决策不明确等问题。

这导致学校内部的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教育资源浪费,学校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

师资力量不足,师资素质参差不齐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校缺乏高素质的教师,师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当前,中小学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教育部出台了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分析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一、改革方向与目标教育部提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目标是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明确了几个重点:1. 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整合:教育部强调要优化课程内容,注重跨学科的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选择。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部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倡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 评价方式的改变:传统教育注重考试成绩的评价,而改革后的课程将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教育部鼓励学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查、实践报告、项目实施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意见的影响与挑战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影响着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

首先,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整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

这将促进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远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体。

第三,评价方式的改变将减少对学生单一智力的评价,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思考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根据有关法规、政策建立起来的管理教育事业的制度体系,包括各级教育机构的设置、功能作用的规定、相互间隶属关系的界定以及权限的分配与划定等诸多元素和要件。

其中,有关学校部管理的部分包括了学校部的领导体制、学校人事制度、学校分配制度、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机构系统的设置等容,一般称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是学校发展必需的条件和支撑,加强中小学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学校的自主管理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历史,审视当下,寻求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变革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是有意义的。

一、中小学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及问题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经历多次调整和变动,但实行的基本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受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影响,垂直式的管理倾向非常显著,地方的分级管理并没有能够得到实际体现。

这一时期,我国中小学先后实行的学校部领导制度有:校务委员会(1940年-1952年)、校长责任制(1952年-1957年)、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58年-1963年)、地方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度(1963年~1967年)、学校革命委员会制(1967年~1978年)、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78年~1984年)。

计划经济下的学校管理体制也是有优点的,如高度的集中和统一,要求规、明确;缺点就是学校依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缺少与其他社会系统的互动和协调,没有办学“自主权”,缺乏办学特色。

我国国土辽阔,地区间经济、文化条件极不相同,加之教育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长时期单纯推行大一统的学校管理制度会带来很多弊病,尤其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在遵循中央一级教育管理部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应逐步推行地方负责、分散和分权管理的新模式。

1985年5月,党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出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改革方向,《决定》成为我国新时期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起步的标志。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度和结构工资制的改革要求,同时,鼓励中小学校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努力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2004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速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法人制度”,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学校管理改革的新目标。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以校长负责制为标志的中小学校部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表现在:一是明确了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在管理学校中权责一致;二是实施学校工资总额包干制度,增强学校管理中的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三是推行教职员工聘任制度,废除教职员工任职的终身制;四是建立校岗位责任制、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校结构工资制度,引入竞争机制,确立了按劳分配、按绩付酬的工资分配制度。

这一切都表明,中小学校管理体制已由过去的封闭、单一走向了自主、多样,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对学校管理体制变革的新要求,在提高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但毋庸置疑,其中依旧存在问题和弊端。

一方面,学校管理中必备的基本制度、法律规尚未完全确立,既有的制度、规则又存在柬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形式主义倾向。

例如,学校管理常用方法的量化管理的确能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化和效率化,但若过度强调整齐划一的管理要求,就可能沦落为约束、限制人主体性发展的工具。

如强调严格规章制度的学校管理,大都沉迷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强制要求,一般强调权力与服从的唯一性,容易失去对人之个性的基本尊重。

因为教师劳动与工人劳动、教育结果与工业产品之间存在质的区别,教师劳动具有间接性、专业性等特点,在正式课时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劳动,如批改作业、指导学生、修改教案、教学反思等,学校不能完全照搬企业量化管理短、平、快的那一套,不能无保留地贯彻一刀切的“科学主义管理”思想。

另一方面,学校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缺乏色彩和创新精神。

如我国公立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拥有最高决策权和领导权,但校长在权力实际运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制衡以及科学的评价机制,带来了许多弊端。

学校部管理有一言堂倾向,党组织的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增强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以及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其他社会组织及学生家长几乎无权过问学校事务,学校不能及时就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向社会广泛征询意见,的集体决策形式难以实现,学校规模效益难以发挥等。

例如,任何的制度通常意义上都是一种具有强制力、约束力的条文,但教学制度却不能将教师和学生看作是完全受其约束的对象,教师和学生遵循教学管理条例,努力完成升学、考试、评价等具体的教学指标是应该的,但现代教学的主题是鼓励创造、尊重多元,任何的教学管理制度都不能以丧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自主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为代价,对教师而言,也同样如此。

二、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性认识1.确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实现学校的自主管理一所学校要实现成功管理,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人是第一要素,对人的管理就是要求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人的创造精神。

因为任何社会活动都是由人或围绕人进行的活动;离开人的主体性活动,任何社会活动的目的都无从谈起。

学校管理过程中“非人”的要素(财物、时间、信息等)在管理过程中要产生功效,需要的是人去掌握和运用;如果没有人正确而合理地理财、用财、管理时间、信息,执行规章制度,这些“非人”要素即使条件好也起不到作用。

学校管理工作是一个多因素、多结构、多层次的复杂集合,管理者需要根据师生员工的现实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等特征,察好人、管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使管理活动都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完成育人目标服务。

由于学校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是从教师那里开始的,管理者因此必须保障教职员工的合法权利,注意提高教师的参与能力和意识,建立一支以专业自主发展为本位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使教师的各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国的学校管理改革,曾在很长的时间里将组织机构的调整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后来人们认识到,如果不重视研究组织中人的需要和期望,不改变构成组织主要成分之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提高管理者个人的综合素质,可以预料,这种改革必将受挫,事实也证明如此。

格林菲德告诫我们:改变组织的外部装饰(我们可以称它为组织结构)是很容易的,而要改变人们通过组织表达出来的深刻的认识和目的却是很难的。

因为组织结构的固有问题不是结构本身,而应该是问题中所反映的人的因素,毕竟人的问题是一切社会的中心性问题,一切组织的改革和发展都必须以人的观念的改变和实践活动的参与为实在基础,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观念的根本理由。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现代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学校管理方式、组织架构越来越呈现出数字化、规化的倾向,但不可否认,任何组织管理的高效与低效的主导因素是组织气候、组织文化和领导行为,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潜在的自尊、自信、自控、自强的意识,通过群体的共感与共识,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在的精神动力是未来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倘若没有和谐、、平等的组织文化、组织气候与领导行为,没有尊重人、激发人创造力的管理环境,学校自主管理的实现将是一个遥远的事情。

2.加强管理培训工作,促进校长素质的综合化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教育管理是一种科学活动、一种理性和智慧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管理的有效依靠管理者对教育活动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管理规律的合理运用。

现代学校管理学认为,单一的法制管理和行政管理手段有局限性,我们应学会把教育现象和管理行为视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预测、评价、测量、诊断,为教育管理的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提供科学根据。

在中小学实施校长负责制而校长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在所谓的一个好校长决定了一所好学校的基本共识的基础上,我国必须对校长实施专业的教育培训,促进校长的专业化成长,使之努力学会把行政管理的手段、方式与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尽快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带头人、学校科研计划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校特色发展的倡导者。

20世纪90年代,原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国致力现代校长培训制度建设开始的重要标志。

3.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建立学校自主管理运行机制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有效的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作用不仅是应该做些什么,更应该是要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就其字义来看,效能是指一事物潜在的影响和改变其他事物的能力,但在管理工作中,效能不仅指某事物蕴藏的能力,而且指它运作或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结果。

例如,学校存在的价值就不仅是招到学生,有实验室、教室,教师能按时上课,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发挥办学资源的效能,减少对人、财、物的消耗。

根据这种分析,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能力及其实际结果。

前者如学校可以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创造知识技术等;后者如学校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课程设置合理、使学生就业顺利、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等等。

改革开放以前,处于一个高度集中的封闭、稳定的体制中,学校是一个只接受上级指令和执行上级命令的下级机关,管理有效的标准就是接受和贯彻上级指示是否彻底,评价手段常以描述和感性认识为主,没有建立明确而科学的有效性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自主权愈来愈大,社会和家庭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问题不仅成了学校领导关心的事情,也成为社会和受教育者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当然,由于社会各阶层和个人价值标准的不同,对教育价值有效性的判断也不相同。

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中,建立起学校自主管理运行机制,就是要能够根据学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寻求最大化效益和育人目标的实现,促使学校在变动的社会环境中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4.优化区域教育环境,建立立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实现学校管理的社会化学校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教育政策、教育师资、教育经费、人事任免等将越来越受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深刻影响。

从教育空间来看,学校是个体受教育的基本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因为信息社会的一切组织都具有了学习的功能,社会是学习化社会,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网上学校的出现使远距离教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多媒体、网络化、虚拟性、交互式教学大大改善教学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同时,家庭、学校利社区教育三位一体,人们梦寐以求的“人人都能受到最好教育”的愿望可能成为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