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_二_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格局演变的影响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地缘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为对 “地理是战略的核心”
“地 一个国家而言永恒不变的就是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帕斯特所言:
理上的客观事实是最强大的因素。一国可以更换其领导人或政治制度或经济政策,但无法 改变自己的地理位置。因此地理或者地缘政治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外交政策或世界政治的 出发点。 ” [21]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地缘大国,亚太的地缘环境和国际格局的演变影响着中国 的发展。同时,随着冷战后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的偏移,亚太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中国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加强,在政治、军事、安全、经济、文化各层面都会对 亚太格局演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冷战后亚太地区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
“亚太”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它的地域范围随时势变化而变动,且呈现持续扩张的 态势。传统的亚太概念与远东、东亚可以代指,指的是太平洋沿岸的亚洲,主要包括中、 日、韩、朝及东南亚等西太平洋沿岸的亚洲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后,因 为区域经济整合加快、加深及政治和安全辐射面增大,联系面拓宽,其地域范围已扩及俄 罗斯的远东部分,南亚和大洋洲。 [22] 现在的“亚太”概念由于已经融入了相当程度的地缘 政治和地缘经济概念,所以不单纯是一个地理名词。各类国家,尤其是大国为谋求其国家 利益,往往在亚太概念上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所谓的亚太格局是指亚太国际舞台上主要 国际关系主体力量对比,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形态。亚太格 局的演变与亚太地域范围的变动有着不可解脱的密切关系,随着亚太范围的不断拓展,亚 太政治格局变迁的内容更丰富、更复杂。冷战后亚太地区发生质的变化,以苏联解体为起 点,亚太地区政治结构重新分化组合。全球化、区域化的新进展导致亚太各国政治、经济、 安全联系普遍加强。政治家、战略家和地缘政治家开始把南亚、中亚纳入亚太范围,使亚 太的地域范围再一次扩大,亚太的地区格局发生演变,进入了多极化时代。冷战后,亚太 地区政治格局最显著的变化表现在:
首先,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美国居龙头地位。在亚太地区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
。为保持在亚洲的战略存在,美国在亚太地区维持 驱动下,美国强调自己是“太平洋国家”
一支精悍的、具有威慑作用的军事力量。美国在努力巩固同原有盟友如日本、韩国、台湾、 澳大利亚等合作关系的同时,扩大了同泰国、新加坡等国的战略合作,甚至将触角伸到蒙 古、中亚等地。在多边交全机制中,美国把对日关系置于首位。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存在戒 心,战略上美中关系中的对抗成分往往高于合作。美俄在北约东扩、巴尔干问题等具体战
10
略利益冲突等因素摩擦较多。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迅速在中亚、西亚、南 亚地区延伸其战略触角。美国先后在中亚建立了五个军事基地,取代了俄罗斯成为中亚具 有主导地位的外来大国。与此同时,美国通过不同程度改善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的关系, 增强了其在亚太地区诸如美中日、美中俄、美中印等战略三角关系中的主导地位。针对东 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美国采取谨慎观望立场,并为确保自己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采取 了一些应对措施。
其次,中国在亚太地区拥有主导地位。中国在亚太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中 国的空间、位置、资源等优势,决定了中国在亚太地区发挥战略作用的基础,对于亚太各 国而言,都不可能忽视中国的战略存在。国力的成长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更多地获得了 构建亚太政治格局的主导权。改革开放后20多年来的建设成果,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坚实的 基础,在亚太事务中拥有越来越多的发言权。在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安全事务以及 东南亚、中亚等地区交全事务中,中国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9·11事件后,中国随着经 济实力的提升,国际政治地位迅速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三,日本在亚太地位下降。战后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日本从日美安全同盟关系出 发,借助美国力量,保护自身安全以及世界各地的经济利益。但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 以及被持久压抑的民族情结的宣泄欲望,日本要求成为政治大国,沿经济大国——政治大 国——军事大国的轨迹发展。从20世纪8O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政治地位明显下降,特别是 受90年代亚洲经济危机袭击,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日本在亚太格局中的地位大不如前。从 政治角度看,由于日本曾发动过大规模侵略战争而在亚太各国中名声不彰,日本不少政治 家又不愿向侵略战争受害国诚恳道歉、赔偿,以消极甚至怀有敌意的态度面对中国等亚太 邻国的兴盛,向美国靠拢,使日本在亚太政治上的“孤立”地位加剧,并进一步限制日本
“日本不能 在亚太发挥作用。正如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罗伯特·罗斯所言:
成为亚太地缘政治竞争中完整的一极,日本在亚太只能成为通过与头等大国合作寻求安全 的次等大国” 。
第四,俄罗斯被边缘化。苏联解体后,虽然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实力,但迫于 其内外交困的压力,俄罗斯在亚太政治格局中地位颓废,被边缘化。冷战后的俄罗斯政局 动荡,经济下滑,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在亚太政治格局中大国作用的发挥,经济实力仅相当 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俄罗斯所拥有的军事实力及其所拥有的文化、历史、民族 心态等使它不甘沦为二流国家,力挽在亚太的地位。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苏联解体后,俄 罗斯国土的2/3在亚洲,在失去黑海、波罗的海等部分海岸线后,其在亚洲及太平洋的作用 更加突出。
第五,东盟、印度的作用上升。在亚太安全战略力量结构问题上,作为日渐上升的区 域集团力量,东盟的发展己成为牵制四大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亚太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人关注,其政治地位也愈益突出。东盟在东亚政治和安全方面所扮演的独特角色是其他
11
力量所难以取代的。印度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边缘大国,其综合实力在亚太六大战略力量 中实力相对较弱。但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的地位也不可低估。印度经济虽然比较落 后,但近年来仍有一定的发展,而且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从1996年 ——2006年的10年间,印度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6%,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未来, 印度在亚太的分量无疑会增强,是亚太独立性较强的一支力量。
综上分析, 可以看出21世纪初亚太政治格局的一些特点:首先, 亚太地区在冷战结束后, 向着多级化方向发展。亚太地区己经初步形成了美、日、中、俄、印、东盟六种力量为核 心的多极化局面。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不可轻视。21世纪它们有可能成 为新的力量中心,那时亚太地区多极化格局将会更加明显。其次,亚太地区人口多、国家 多、民族多,而且各国语言、文化、政治体制差异都很大,未能从内部产生主导亚太地缘 政治格局演变的主导型国家。俄、印是亚太外围国家;东盟由一些中小国家组成;中、日 也有各自的先天不足,且两国在亚太主导权问题上还存在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凭借 超强实力,以一个非亚洲国家的身份,积极全面地介入亚太事务,成为主导亚太地缘政治 格局演变的主导力量,亚太各国的地缘政治活动受到美国在亚太地缘政治目标、战略、策 略的制约和影响。第三,亚太各极力量是不平衡的,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亚太格局演变 的不确定性增加。日本对政治大国地位的追求,军事实力的扩张,印度想冲出南亚,成为 世界性大国,以及南亚经济下滑,民族分离主义及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猖獗,都增大了亚 太地区政治格局演变的不确定性。
(二)中国在亚太地区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法国人朱尔·康邦指出:
“一国的地理位置是决定其外交政策的首要因素,也是它为什
” [23] 中国位于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舞台——欧亚大陆的 么必须有这项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
东部,是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从地理位置看中国天然是亚洲的中心,但又处在陆海强 国的包围之中。区域环境复杂,有许多难相处的邻邦,夹在美俄两大势力中间——所有这 些因素说明中国地理位置不利,但又说明它的战略地位重要,而且有能力实现它的对外政
“在欧亚大陆,中国是唯一 策目标。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项目《中国大战略》的作者认为:
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及俄罗斯直接为邻的国家,其辽阔的幅员和独特的地理位 置,使他成为能够影响美国全球性和地区性利益的地缘战略大国。
” [24] 冷战后,国际关系 相对缓和,为亚太地区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亚太在全球地缘政治竞争中的地位 全面上升。中国作为亚太地缘格局中的主导型国家,在21世纪的亚太格局中起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1.中国是亚太国际关系的平衡者
“所有的国家都是跷跷板的平衡者” , [25]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尤其适用于冷战后 亚太地区的政治现实。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特别是亚太战略格局中,中国发挥了积极的平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