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rMnTi齿轮端面磨削裂纹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措施

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措施

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措施淬火工件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削部位容易产生浅、细长、肉眼几乎无法辨别的磨削裂纹,常见的磨削裂纹有三种形状:龟裂或网状裂纹、直线状和弧状。

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是:1、热处理热处理过程中,淬火温度高,产生过热组织;回火不充分,存在较大的内应力和较多的残余奥氏体;渗碳件渗碳层中的网状碳化物析出严重等,造成工件在后续磨削过程中产生磨削裂纹。

2、冷却磨削过程中,工件表面瞬间温度高达820℃,冷却不充分时,磨削产生的热量会使磨削表面薄层重新奥氏体化,随后在自身基体的激冷作用下,再次淬火为马氏体,表面层产生附加的组织应力,磨削是交替重复过程,累计的拉应力超过工件表面抗拉强度时,会产生龟裂或网状裂纹。

3、磨削过程中进刀量过大磨削进刀量太大,温度剧烈升高,表层达到约300℃左右,则发生第二次收缩,产生第二种磨削裂纹;与磨削方向基本垂直的、有规则排列条状裂纹。

如果局部严重磨削烧伤出现,则产生弧形裂纹。

4、磨料选择砂轮磨料种类有刚玉、碳化硅、金刚石、氮化硼等,当选择的与工件不匹配时,会产生裂纹。

磨削裂纹的控制措施是:1、正确操作热处理时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建立磨削加工操作规程,严格控制磨削进刀量,磨削时冷却充分;操作正应注意工作经验的总结。

2、砂轮选择1)尽可能选用锋利的砂轮,切削速度快,磨削效率高,磨削表面不易过热。

2)正确选择砂轮结构和硬度级别,以获得自由磨削效应。

3)陶瓷和金属作粘结剂的砂轮,适用于磨削热较高的场合;树脂粘结砂轮,适用磨削热较小的场合。

脆性较大的粘结剂,磨粒容易脱落,有利于使砂轮保持锐利状态。

4)SiC磨料磨削钢和铁基耐热合金时,产生强烈的化学磨损,刚玉类磨料磨削钢时无此反应。

相反,刚玉类磨料磨削玻璃、硅酸盐类陶瓷涂层时,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SiC磨料无此反应。

3、如果已产生磨削裂纹,如果未超过加工余量,可进行多次低温回火,去除磨削应力,再按正确的磨削加工方法加工,磨去裂纹深度进行挽救。

汽车齿轮用20CrMnTiH钢顶锻裂纹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

汽车齿轮用20CrMnTiH钢顶锻裂纹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
技术 研究
汽 车齿轮用 2 C Mn i 顶锻 裂纹 0 r TH钢 产 生 原 因及 改进 措 施
吴迪 孙 东升 王 海峰
( 本钢股 份特 殊钢 厂, 宁本溪 1 70 ) 辽 0 0 1 摘 要: 汽车齿轮用 2 G Mn i 0 r TH钢热顶锻时产生表面裂纹 , 对存在缺 陷的钢材进行 高低 倍检验及对 生产过程工 艺参

0 2 .5 0 0 .6
0 0 ~ .4
O.1 0 0. O7
铁 素体 +珠 光 体 , 孔 周 围无脱 碳 。 针

34组织 缺 陷对 热顶 锻 裂纹 的影 响 .
由于钢 材 存 在 裂纹 、表 面 气 孔 和 皮 下气 孔 , 加 热 炉 内表 面缺 陷外 露被 氧 化 而 形成 脱 碳 层 , 陷 处 缺 强 度 降低 , 热 顶 锻 下 , 下 部 位 存 在 很 大 的压 应 在 上
表 1 2 C Mn i 0 r TH钢的化学成 分和 末端检测 结果
项目
C S i ^ f n
化 学 成 分/ %
P S C r Ni C u
T i
末端/ பைடு நூலகம் 职
丁 g
3 ~ 6
4 2 4 0
J1 5
2 ~ 8
3 5 3 2
标准 检 验 值
1 前言
20 0 9年 特 钢 出 现 一 批 2 C Mn i 钢 质 量 异 O r TH
过 程 没有 问题 。为查 出原 因 , 取表 面 裂 纹 严 重 的锻
件进行低倍检验及其缺 陷处显微组 织和 夹杂物检
测分 析 。
议 ,出厂 检验 和 用 户入 厂 检验 均没 有 发 现 问题 , 但 是用户 在热 项 锻过 程 中表面 裂 纹 ( 1出现 率达 到 图 ) 2 %。对钢 材 表面 进 行修 磨 处 理 , 有 发现 钢 材 表 8 没 面缺 陷, 且表 面修 磨后 , 裂纹 出现 率没有 降 低 。锻 造

20CrMnTi渗碳齿轮磨削裂纹的分析与解决

20CrMnTi渗碳齿轮磨削裂纹的分析与解决

图1 细线状裂纹
图2 网状裂纹
感谢: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郝丰林、袁志峰、刘生磊、刘晓龄、廖林林、王美峰、马辉、闫瑞楠、王甲,上汽集团楚大风、张亚,上海ZF钱蔚灵、宋连军,重汽覃波,中船重
图3 齿顶部金相组织
图4 节圆处金相组织
量、大小、分布情况确定,具体
说明如表1所示。

残留奥氏体等级按其含量多
少确定,马氏体等级按其针体大
小确定,具体说明如表2所示。

通过对故障齿轮进行金相、
性能分析,齿轮金相组织及热处
图5 裂纹齿轮金相
图6 导致磨削裂纹的鱼骨图分析。

20CrMnTi锻造开裂原因分析_崇鹏

20CrMnTi锻造开裂原因分析_崇鹏

图 5 氮化钛夹杂物
图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常区域组织 F + P
5 分析与讨论 从化学成分上看,钢的成分符合国家标准。 从金相检验结果来看,钢中裂纹走向交错分布, 裂纹形态各异,说明钢基体承受了较大的作用力或基 体本身存在缺陷而无法承受这种作用力下的变形,导 致形成了较复杂的裂纹特征。 有的裂纹附近出现大量的高温氧化圆点,因高温 氧化圆点必须在 900℃ 以上,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时间 才能形成,这么多的高温氧化圆点应该在加热炉内才 能形成,也就是说钢材在锻造加热前已经有暴露于外 表的缺陷。而且裂纹内填充了大量的夹杂物,这些夹 杂物有内生的氧化夹杂物、大量的氮化钛夹杂物以及
12
的部位有明显的富碳现象( 图 7) ,而正常区域组织为 F + P( 图 8) 。
图 2 整个试面上的夹杂物
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 ● 鄂钢科技
图 3 裂纹周围的氧化物
图 6 混合组织区
图 4 裂纹头部的外来夹杂物
图 7 增碳部位组织 P + F网
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櫯 ●2010 年第 4 期
20CrMnTi 锻造开裂原因分析
崇 鹏 ( 扬子重机)
摘 要 通过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等方法对 20CrMnTi 制成的半成品锻造开裂原因进行分 析。结果表明: 由于钢中存在大量的夹杂物,导致锻造开裂。
≤0. 035
Cu
Cr
0. 04
1. 03
― 1. 00 ~ 1. 30
( %) Ti 0. 075 0. 04 ~ 0. 10
4 金相检验 取缺陷处试样横向制样观察,整个试面布满了大 量的夹杂物( 图 2 ) ,有的夹杂物沿轧制方向延伸较 长,甚至超过几个视场。试面上有多条裂纹,有的从 边缘向里延伸,有的在心部自绘而成,交错分布; 有的 裂纹周围氧化现象较严重,有高温氧化圆点( 图 3) ; 有的裂纹附近填满大块的外来夹杂物( 图 4) 、金黄色 的氮化钛( 图 5) 和一些少量的内生氧化物。用 2% 硝酸酒精浸蚀后,肉眼观察整个试面的组织颜色不一 致,有明显的组织差异; 在显微镜下观察,整个试面组 织极不均匀,缺陷部位的组织为混合组织( 图 6) ,有

20CrMnTi齿轮开裂失效分析

20CrMnTi齿轮开裂失效分析

20CrMnTi齿轮开裂失效分析
刘洪波;李宁;李红印;邹鹏;陈炳欣
【期刊名称】《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年(卷),期】2024(45)2
【摘要】20CrMnTi齿轮经过真空渗碳及高压气淬低温回火热处理后,在磨齿工序发现齿轮开裂。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和断口形貌分析等方法对20CrMnTi齿轮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齿坯存在过烧缺陷是导致齿轮开裂的根本原因。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刘洪波;李宁;李红印;邹鹏;陈炳欣
【作者单位】弗迪动力有限公司齿轮工厂;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56.5
【相关文献】
1.20CrMnTi钢冷挤压开裂的失效分析
2.20CrMnTi齿轮钢锻打开裂原因分析及措施
3.20CrMnTi万向十字轴开裂失效分析
4.20CrMnTi钢花键轴开裂失效分析
5.20CrMnTi齿轮开裂失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CrMnTi圆钢加工开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0CrMnTi圆钢加工开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0CrMnTi圆钢加工开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王雷国;王建忠;姚建辉;杜敬洲【期刊名称】《金属世界》【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4页(P60-63)【作者】王雷国;王建忠;姚建辉;杜敬洲【作者单位】河钢邯钢品质管理部,河北邯郸 056015;河钢邯钢品质管理部,河北邯郸 056015;河钢邯钢品质管理部,河北邯郸 056015;河钢邯钢品质管理部,河北邯郸 056015【正文语种】中文渗碳钢20CrMnTi淬透性较高,经渗碳淬火后具有硬而耐磨的表面与坚韧的心部,具有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正火后可切削性良好,抗疲劳性能相当好,被广泛用于制造承受高速、中等或重载荷、冲击及摩擦的重要零件,如齿轮、齿圈、齿轮轴十字头等。

邯钢一炼钢厂有一台200 mm×200 mm断面方坯连铸机,具有中间包连续测温、结晶器电磁搅拌、末端电磁搅拌等功能。

大型轧钢厂棒材生产线全线轧机能够实现全线无扭控制轧制,轧线上设有测径仪,可保证产品尺寸精度。

邯钢大型轧钢厂棒材生产线于2011年3月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80万t,产品规格为φ12~90 mm圆钢,其中20CrMnTi占全部产量的5%。

但是该品种自生产以来,断续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几起较为典型的加工开裂问题,经过系列分析,找出了导致加工开裂的原因,并制定了改进措施,使加工开裂问题得到控制。

原因分析根据加工开裂质量异议处理情况,认为导致20CrMnTi加工开裂原因主要分为炼钢原因、轧钢原因和用户加工原因。

其中,20CrMnTi的化学成分要求见表1。

炼钢原因某用户反馈的棒材20CrMnTi在锻造、辗环过程发生纵向裂纹(见图1),用户加工工艺为:圆钢—中频加热—下料—锻打—辗环—机加工—热处理。

从缺陷试样上切取金相试样进行裂纹缺陷分析(见图2),裂纹深度为2.61 mm,裂纹头部宽度0.57 mm,裂纹周围可见大量氧化物质点,裂纹周围组织存在严重脱碳,判定该裂纹缺陷为铸坯裂纹。

浅析20CrMnTi热轧棒材表面裂纹特点及产生原因

浅析20CrMnTi热轧棒材表面裂纹特点及产生原因
材表面的分布分为四种情形:即:(1)单侧裂纹;(2)
双侧裂纹;(3)三面裂纹;(4)周身裂纹。并按各次
试验进行分析通过对四次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知:
分别抽取了20支钢材对应检查,结果见表3。
表3第二次试验20CrMnTi表面裂纹情况
Table3Examination results on surface cracks of the
rolled bar produced by continuous casting blank
坯型
表面情况每支裂纹条数裂纹严重者裂纹较轻者
万元。为此,长钢先后多次成立攻来自组,组织进行攻关,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这
些攻关未能达到预期效果。2004年,攀钢托管长
钢后,对长钢资源进行了整合。本着整合技术资
源和为使后续工作少走弯路的想法,主要根据原
一厂课题组及国内相关专家的一些研究结果,提
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对解决长钢20CrMnTi热轧
关键词:热轧棒材表面裂纹特点原因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Crack of20CrMnTi Hot
Rolled Bar and Reasons for Cracking
Yi Jian
(Technology Department, Sichuan Changcheng Special Steel Co.,Ltd., Pangang Group,Jiangyou,Sichuan 621701)
锭型裂纹率/%
大锭尾60.00
小锭尾75
大锭头50
小锭头100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本次实验的10炉大
锭轧材表面裂纹产生机率比小锭轧材产生机率低。

20crmnti棒材剪切端部开裂分析及预防措施

20crmnti棒材剪切端部开裂分析及预防措施
0. 007 0.008
w(Cr) 1. 00-1. 30
1. 12 1. 15
!(Ti) 0. 04-0. 10
0.06 0.08
2.2硬度测定
利用便携式硬度计在2支试样的开裂端面上进 行硬度测定,每支试样分别打6个点,结果如表2所 示,可以看出材料的芯部区域硬度远高于 20CrMnTi钢热轧态正常组织的硬度220 HB。
37
验,剪切面纵向组织有明显的朝一侧的流变现象,开 裂处中心纵向截面为裂纹缺陷,裂纹深度约为6. 85 mm,裂纹底部较为尖锐,裂纹内未发现有氧化物, 裂纹两侧未发现有脱碳现象,裂纹旁边存在马氏体 条带组织,且马氏体条带与裂纹开口处相交,如图 2-3所示。把试样横截面磨制检验,发现心部区域 存在马氏体组织,正常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如 图45所示%
表1 20CrMnTi钢试样化学成分/%
标准值 试样1 试样2
!(C) 0. 18-0. 23
0. 20 0.20
!(Si) 0. 17-0. 37
0. 26 0. 23
! (Mn) 0. 80-1. 10
0. 99 0. 97
!(P) "0. 035
0. 011 0. 015
!(S) "0. 035
3端裂影响因素分析
3.1 钢的组织
20CrMnTl属于亚共析钢,正常组织为珠光体 +铁素体,而上述检测的组织中存在异常组织(马氏 体),马氏体组织的特征是硬而脆,故马氏体组织的 变形性能极差,其在受到较大剪切应力时会不易产 生变形而开裂%
图2开裂处中心纵向微观形貌(25G )
3.2剪切温度
剪切温度的高低直接与剪切应力相关%温度高 需要的剪切力降低,反之则增大%根据对现场 20CrMnTl钢剪切断面观察,剪切温度高低对应的 剪切断面颜色也有所不同,产生剪切裂纹的钢材端 部呈现出银白色(剪切温度V350 H),剪切断面为 蓝色(剪切温度$350 H)的未发现有剪切裂纹,具 体形貌如图6所示%

关于20CrMo齿轮磨削裂纹的分析和探讨

关于20CrMo齿轮磨削裂纹的分析和探讨

关于20CrMo齿轮磨削裂纹的分析和探讨
李跃文;姜朝辉
【期刊名称】《科技与企业》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20CrMo渗碳齿轮在磨削过程中产生垂直于磨削方向上的条状裂纹,磨削裂纹的产生与热处理后的组织状态和磨削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表层组织含碳量在0.9~1.1%,淬火后必然产生残余奥氏体,经过一次回火后并没有有效消除。

磨削时产生的磨削热量在齿轮表面造成"二次淬火",形成二次淬火马氏体,降低表层组织的抗拉强度,最后在磨削拉应力和组织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磨削裂纹。

【总页数】1页(P158-158)
【作者】李跃文;姜朝辉
【作者单位】佳木斯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佳木斯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580.6
【相关文献】
1.关于20CrMo齿轮磨削裂纹的分析和探讨 [J], 李跃文;姜朝辉
2.预氧化处理对20CrMo齿轮渗碳工艺的影响 [J], 孙艳;罗宏亮
3.120 t BOF-LF-CC流程生产20CrMo齿轮钢的工艺实践 [J], 徐志东;范植金;朱玉秀
4.20CrMo钢齿轮轴早期断裂分析 [J], 温新林;温鹏;花广如;李春燕;王会强
5.脉冲激光束表面强化20CrMo齿轮材料的性能 [J], 李晖;陈亚茹;刘威;孙迎军;王振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F250齿圈端面磨削裂纹原因分析

CF250齿圈端面磨削裂纹原因分析

CF250齿圈端面磨削裂纹原因分析李加荣(江苏奔航齿轮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1)摘要:本文通过对CF250齿圈端面磨削裂纹的产生原因的分析,探讨了端面磨削裂纹产生与磨削工艺、磨轮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的关系,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2009年12月12日我公司在磨CF250.37.203齿圈(如下图)内止口时有21件端面发现严重的裂纹,有个别零件甚至有剥落现象。

本批质量问题的出现,数量大,情况严重,引起了全公司上下的一致重视。

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一、产品简图如下生产工艺如下:1、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加工采用渗碳淬火工艺,具体工艺参数如下:设备:UBE600型可控气氛多用炉渗碳淬火渗碳工艺:920℃碳势Cp1.05,4小时,920℃碳势Cp0.8,0.5小时,降温至810℃保温30分钟(降温及淬火保温段碳势Cp=0.8)淬入100℃分级淬火油40分钟清洗,低温回火烘箱,CF250齿圈简图 180℃±10℃保温3小时。

T处为为磨加工面2、磨加工工艺设备:M2120砂轮型号:WA60AVPDA 125X45X50砂轮转速:6000r/min零件转速:500r/min进刀量:0.05mm冷却液种类:M-2磨削液冷却液冲击方向:距磨削点处约20mm的齿轮内表面二、相关检验结果1、产品材料:20CrMnTi具体成份如下表:从实物金相组织看,表面有少量未转变的淬火马氏体,说明回火不太充分。

3、我们还对对渗碳淬火后磨前零件进行解剖检查,未发现裂纹,其金相结果同产生裂纹的实物检查,对热前零件进行检查,也未发现原材料中有锻造缺陷。

三、检查结果分析:1、从原材料的检查结果看,材料符合要求,也未发现锻造问题;2、从对热后磨前的零件检查结果看,没有产生淬火裂纹;3、从硬度检查及金相检查结果看,所得硬度和金相组织均很优良,说明热处理渗碳淬火工艺完全符合要求,但回火不太充分,可能与所用回火烘箱密封性能差有关。

20CrMnTi齿轮断裂原因分析

20CrMnTi齿轮断裂原因分析
2 CMn i 0 r T 钢的化学成分要求相符 。
齿 轮 的化 学 成 分 ( 量 分 数 ) 质
项目 C Mn
图 7 非金属夹杂物形貌 10× 0
( )显微组织检验 2
( ) %

试样经 4 %硝 酸酒精 溶液腐蚀
后在 40 下观察 ,渗碳 层表 面残 余奥 氏体 5~ 0倍 6级 ,
现象 。从各齿牙断 E特 征可 以看 出 ,1号齿 疲劳 扩展 区 l 所 占比例较大 ,断面光滑 ,贝纹线 间隔较 窄,瞬断 区所
盈 配合 与齿轴 联接 ,运 行 时转速 约 15 rm n 20/ i。齿轮 经
过锻造一粗加工一滚齿一渗碳淬 火一精/I- 磨齿 面的 J - n ,
工艺过程 ,使用 至今未满半年 。为了找 出齿 轮断裂 的原 因 ,笔者对其进行 了理化检验和分析 。

I 垫丝垄
2 i 轮 断 裂 原 因分 析 0 rn 齿 CM T
宁波 东力传 动设 备股份有 限公 司 ( 浙江 35 3 ) 朱智 阳 10 3 董庆庆
【 摘要 】 减 速 齿轮在 运行 过程 中齿 部发 生断裂 ,通过 宏观 形貌 分析 、化学成 分分 析和 金相 检验 等 手 段

■■■■ ●■■●■■■●■ ■■■■■■■_
热 处 理 』
r l‘ e 0

3 硬度检测 .
从 断落 的 I 号齿上 制取试 样进行 硬度与金 相分 析,
用 H 10型 洛 氏硬度计 测 得表 面硬 度 为 5 R5 8~5 H C, 9R
心部硬度为 3 4 H C,经显微维 氏硬度计测定有效硬 7~ 0 R 化层深 度为 1 1m ( 图 6 ,均符 合 图样设 计要 求 .2 m 见 ) ( 齿面硬 度 5 8~6 H C,心 部硬 度 3 2R 5—4 HR 0 C,层 深

20CrMnTi齿轮开裂失效分析

20CrMnTi齿轮开裂失效分析

第45卷第2期热处理技术与装备Vol.45,No.2收稿日期:2023⁃11⁃01作者简介:刘洪波(1987—),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汽车齿轮热处理及失效分析方面的工作。

联系电话:178********;E⁃mail:fdliuhb@·失效分析·20CrMnTi 齿轮开裂失效分析刘洪波1,李 宁2,李红印1,邹 鹏1,陈炳欣1(1.弗迪动力有限公司齿轮工厂,河南安阳 455000;2.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100)摘 要:20CrMnTi 齿轮经过真空渗碳及高压气淬低温回火热处理后,在磨齿工序发现齿轮开裂。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和断口形貌分析等方法对20CrMnTi 齿轮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齿坯存在过烧缺陷是导致齿轮开裂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20CrMnTi 钢;齿轮;开裂;过烧中图分类号:TG15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971(2024)02⁃0044⁃03Cracking Failure Analysis of 20CrMnTi GearLIU Hongbo 1,LI Ning 2,LI Hongyin 1,ZOU Peng 1,CHEN Bingxin 1(1.Fin Dreams Powertrain Co.,Ltd.,Grear Factory,Anyang 455000,Henan,China;2.Technical Center of Shijiazhuang Iron&Steel Co.,Ltd.,Shijiazhuang 050100,Hebei,China)Abstract :After vaccum carburizing and high⁃pressure gas quenching low temperature tempering heat treat⁃ment,cracks were found in gear grinding process of the 20CrMnTi gear.The cracking causes of the20CrMnTi gear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hardness test,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observation and fracture morphology,et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burning defect in the gear blank wa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gear cracking.Keywords :20CrMnTi steel;gear;cracking;overburning 20CrMnTi 齿轮经真空渗碳及高压气淬低温回火热处理后,在磨齿工序发现齿轮沿横向开裂。

齿轮裂纹产生的原因

齿轮裂纹产生的原因

齿轮裂纹产生的原因齿轮裂纹是指齿轮表面或内部出现的裂纹现象。

它是齿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一种常见故障现象。

齿轮裂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问题:齿轮的材料质量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抗裂性能的重要因素。

如果齿轮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性能不达标,就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纹。

另外,材料的组织缺陷、夹杂物等也会导致齿轮的脆性增加,从而加剧裂纹的产生。

2. 加工工艺问题:齿轮的加工工艺对其裂纹产生也有一定影响。

加工时如果存在切削温度过高、切削速度过快、切削刃磨损严重等问题,都会导致齿轮表面或内部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加剧裂纹的产生。

此外,如果加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振动、冲击等问题,也有可能引起齿轮的裂纹。

3. 轴向负载问题:齿轮在工作时承受着来自传动系统的轴向负载。

如果负载过大或不均匀,就会导致齿轮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纹的产生。

此外,如果齿轮的设计不合理,如齿轮齿数过少、齿面宽度不足等,也容易造成齿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裂纹。

4. 使用环境问题:齿轮是在各种复杂的使用环境下工作的,如高温、高湿、腐蚀等。

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齿轮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齿轮的抗裂性能。

例如,高温环境下齿轮的热膨胀系数增大,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加剧裂纹的产生。

5. 维护保养问题:齿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果维护保养不到位,例如润滑不良、清洁不彻底等,都会导致齿轮的摩擦增大,从而加剧裂纹的产生。

针对以上几个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齿轮裂纹的产生:1. 选择合适的材料:在设计和制造齿轮时,应选择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硬度的材料,并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以确保齿轮的耐裂性能。

2. 优化加工工艺:在齿轮的加工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切削工艺参数,控制好切削温度和切削速度,避免振动和冲击等问题,以减少裂纹的产生。

3. 合理设计齿轮:在齿轮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受力情况,合理选择齿轮的齿数、齿面宽度等参数,以提高齿轮的抗裂性能。

浅谈齿轮齿面裂纹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谈齿轮齿面裂纹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浅谈齿轮齿面裂纹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毛美琴摘㊀要:齿轮齿面裂纹身为齿轮加工期间常见的质量问题,会对齿轮产品质量产生较大影响㊂为了防止齿轮裂缝问题出现,降低其对实际生产方面产生的影响,文章就齿轮齿面裂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希望能对齿轮质量生产带来一定帮助㊂关键词:齿轮;裂纹;原因;检验一㊁前言齿轮传动作为机械传动中的关键方式,优点为:传动速度与功率相对较大,寿命较长,可靠性较高,结构较为紧凑㊂缺点为:制造成本高㊁检测与制造期间离不开专业仪器㊂磨削加工可以提升零件表面粗糙性㊁零件精度㊁加工效果㊂但齿轮磨削期间,常常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其表面出现裂纹㊂具体而言,主要可以将裂纹分为三种:长条裂纹㊁点状裂纹㊁网状裂纹㊂这里,条状裂纹最为常见,深度一般为0.1 0.2mm㊂二㊁裂纹产生的原因引起齿轮裂纹的原因较多,常见的主要分为下面几点:(1)原材料㊂原材料内化学成分会影响热处理质量与材料机械性能,且牌号不同和钢筋热处理工艺也各不相同,若合金元素与实际规定不符,则会使得材料热处理期间出现一定硬度值偏差与开裂等情况㊂此外,原材料内碳含量较高,再加上氧㊁硫㊁磷等杂质含量超过实际标准,锻造期间会有很多气孔与白点出现,这些都可能导致齿轮开裂㊂(2)热处理㊂材料热处理包含预热与终热处理两种,其中预热处理下的基体组织会影响终热效果㊂热处理期间导致齿面开裂的主要因素包括碳化物级别㊁碳势分布及表面碳浓度等㊂若热处理期间表层碳浓度较高,或者出现一定网状形态,势必会引起齿面开裂的情况出现㊂(3)磨削加工㊂齿轮磨削加工期间常常产生较多热量,若这种热量不能第一时间散发,势必会在其表层产生很大的拉应力㊂其中,磨削裂纹不容易被看到,且需要特定工具才能查看到,一般情况下,裂纹形状为龟状,且深度控制在0.15mm,站在热处理视角分析,这种裂纹主要是在下面几种环境中出现㊂1)热应力作用:磨齿期间,引起同齿面间有较大摩擦速度,故而会有较大热量在瞬间产生,且在冷却液影响下,磨削部位很快会冷却,加上收缩受阻,如此齿面上面会出现很多拉应力,这是引起磨削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㊂2)组织应力作用:渗碳淬火及回火期间,渗碳层高温组织为凝聚多项成分的化合物㊂磨削期间,因产生热使得残余奥氏体高温组织转变,随之发生体积效应,然后导致裂纹变向应力出现,这些都是引发磨削裂纹的主要原因㊂3)淬火回火滞后,因回火时间较短,齿轮仍有较大残余应力,此时进入到磨齿环节中,很容易受到残余及磨削应力的影响,导致齿面磨削裂纹出现㊂4)齿削期间,因冷却液没有充分冷却,进刀量很大,没有合理选择砂轮等都可能导致磨削裂纹出现㊂三㊁裂纹防止措施(一)热处理防控1.减少碳势及残余奥氏体等级㊂为了进一步改善显微组织情况,确保齿轮表层强度与应力,应结合齿轮材料方面要求,对渗碳参数进行合理控制,确保碳化物与残留奥氏体等级小于3级,碳势低于0.9㊂2.降低螺旋锥齿轮脆性㊂减少淬火温度,同时增加预热及应力退火强度,确保预备热处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降低残余奥氏体用量,不断降低齿轮表层脆性与芯端裂纹,防止有宏观裂纹形成㊂大小螺纹及卡槽等位置也应做好防渗处理㊂3.做好回火及二次回火工作㊂在马氏体脆性降低过程中,应提升齿轮表层塑性,减少实际残余应力㊂并对齿轮进行2h以上高温加热,具体而言,回火时间可控制在650ħ,二次回火时间可以控制在220ħ㊂4.设计工装夹具,合理划定齿轮热处理位置与方式㊂结合齿轮热处理期间变形问题,可以设计专门热处理加装工具,同时对齿轮热处理摆放方式与位置进行合理规划,确保齿轮热处理及冷却期间受力均匀,齿轮热变形小且均匀㊂(二)磨削防控齿轮磨削期间将产生很多热量,这一热量将导致磨削位置出现较大热变形与应力,进而使得齿轮表面出现烧伤及裂纹情况,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这一热量产生,或者不断提升热量散失效率,如此方能有效解决磨削裂纹问题㊂1.加强公法线余量控制㊂为了降低磨削期间出现的大量磨削热与力,磨削期间,主要分为精磨与粗磨两种工序;借助齿轮磨削余量快速识别技术,可以对粗磨公法线余量进行合理控制,解决人为预留下来的磨削余量问题㊂2.选择最佳磨削参数㊂磨削期间,合理减少磨削量,提高砂轮转速,合理选用磨削参数,能对磨削热与力大小进行合理控制,避免齿轮齿面上出现裂纹㊂磨削深度会对磨削过程产生影响,在砂轮切削深度不断增加的当下,磨粒切削深度不断增加,因而使得残余应力不断增加,粗磨期间应将磨削深度控制在0.05 0.10mm,精磨期间应将深度控制在0.02 0.03mm㊂磨削进给量发生变化,材料去除率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这也会对磨削残余应力大小产生影响,但因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所以,通常情况下主要选大小为7 11m/min㊂与此同时,在某一范围下,当砂轮速度不断增加,齿轮表层残余应力也会逐渐增加,具体加工期间速度多为25 35m/s㊂3.合理选用砂轮㊂磨削砂轮特性主要有磨料㊁硬度㊁粒度㊁组织㊁结合剂等,其中,磨料作为其中基础的磨削加工材料,选择原则和被加工齿轮材料性能密切相关㊂在拉高强度齿轮期间,常选用韧性程度大的磨料,例如刚玉类㊂相反,在低强度齿轮加工期间,可以使用脆性程度较大的磨料,例如碳化硅等㊂为了降低磨料受损,磨料选择期间,应全面考虑齿轮表层和磨料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㊂磨削砂轮粒度的选用,能进一步提升磨削效率与齿轮粗糙性㊂受到齿轮自身特点的影响,加工期间常选用细粒度齿轮,但这一阶段中产生的磨削热较大;若加工余量较大,则应使用粗磨削砂轮㊂磨削硬度选择是否合理,也会对磨削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㊂砂轮硬度选择可以确保砂轮磨削期间有较好的自锐性,防止出现大面积磨损与较高磨削温度㊂随着齿轮加工硬度的不断加大,此时可以选用小硬度砂轮㊂相反,应使用大硬度砂轮㊂砂轮结合剂性能会对磨削力及砂轮回转强度产生较大㊀㊀㊀(下转第147页)由模拟结果可知,侧墙在开设轨排井的位置横向变形显著增大,最大值为125mm,最大值出现在顶板开孔处㊂侧墙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下的弯矩最大值为5090kN㊃m,最大值出现在底板支座处㊂和未开设轨排井相比,位移增大了约73.5倍,弯矩值增大了约4.6倍㊂结构板上开设轨排井后,结构板的刚度大幅削弱,对侧墙的支座约束作用减弱,侧墙的竖向计算跨度增大,现出类似悬臂结构的受力特点㊂3.靠结构板中部设轨排井位移及受力分析结构侧墙的横向变形和竖向弯矩如图5和图6所示㊂图5㊀靠结构板中部设轨排井时侧墙横向位移图图6㊀靠结构板中部设轨排井时侧墙横向位移图由模拟结果可知,侧墙在结构板中部开设轨排井时,轨排井位置的横向变形相对增大,最大值为6.65mm,侧墙在荷载准永久组合下的弯矩最大值为1788kN㊃m㊂和未开设轨排井相比,位移增大了约4倍,弯矩值增大了约1.6倍㊂在结构板中部开设轨排井后,结构板的刚度有削弱,根据计算分析,轨排井孔洞边缘到侧墙范围这部分的结构板,类似于孔洞环框作用,仍能对侧墙起到良好的支座约束作用㊂4.结论文章对结构开孔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某两层地下车站,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讨论了结构板开设大孔洞的受力特点,得出以下结论:(一)一般在地铁结构设计中,当洞口尺寸大于1000mm时,洞边应设置暗梁或明梁进行处理㊂(二)结构板上未开设轨排井时,结构板刚度无削弱,对侧墙起到很好的支座作用,侧墙受力为典型的单向板模式㊂(三)在结构板中部开设轨排井后,结构板的刚度有削弱,轨排井孔洞边缘到侧墙范围这部分的结构板,类似于孔洞环框作用,仍能对侧墙起到良好的支座约束作用㊂但通常在地铁设计中,轨排井极少有条件在结构板中部开设㊂(四)结构板上靠侧墙位置开设轨排井后,结构板的刚度大幅削弱,对侧墙的支座约束作用减弱,侧墙的竖向计算跨度增大,现出类似悬臂结构的受力特点㊂(五)在地铁设计中轨排井通常靠侧墙开设,需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处理,一种是采用排桩+锚杆的支护形式来抵抗水土侧压力以及施工超载侧压力,另一种是采用主体结构扶壁柱形式来抵抗水土侧压力以及施工超载侧压力㊂参考文献:[1]占文峰,王怿超.建筑结构楼板开洞部位分析及加强措施[J].江西科学,2009,27(2):233-235.作者简介:徐小涛,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㊂(上接第145页)的影响㊂砂轮结合剂选择期间应同磨削速度㊁方法㊁齿轮质量等方面要求相结合㊂不同结合剂特点不同,选择标准应和磨削要求相近㊂砂轮组织会对磨削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㊂若砂轮组织出现疏松情况,且磨削效率很高,此时砂轮就会损耗的较快,寿命相对较短;若砂轮组织较为紧密,不能容纳切屑,则容易导致磨削热较高㊂4.提升磨削液冷却成效㊂机械零件加工及生产期间磨削液的使用,可以达到一定清洗㊁润滑等功效,与此同时,磨削液在生产期间的合理应用,还能降低局部温度,使其达到100 150ħ,同时降低10% 30%切削力,延缓砂轮寿命至少4倍㊂磨削液在齿轮加工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主要包含下面两方面:化学液与供给方式㊂对于磨削液而言,其主要可以分成油基磨削液与水基磨削液㊂其中,水基磨削也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但常常在磨削区域内出现热胀冷缩等问题,因而常使其内应力不断增加;油基磨削液附着性较强,可以隔绝空气,避免在磨削区域出现氧化即水解等反应㊂因此齿轮磨削期间,一定要结合磨削条件与齿轮材料合理配置磨削液,通常情况下,常常将轻矿物油作为其中的首选㊂磨削液在齿轮中的应用,实际效果受到磨削液自身情况与供给方法等双面影响㊂因齿轮具有凹凸两面,磨削期间,很难将磨削液送入凹面中,因而常常出现齿面烧伤与磨削裂纹情况,因此在这一区域除了使用浇筑法以外,还会使用压力冷却㊁喷雾冷却等方法㊂此外,还应缩减磨削深度,增加磨削液流量,如此方能将更多磨削热量带走㊂四㊁结语综上所述,齿轮生产加工期间,质量问题备受关注,为了确保齿轮生产质量,有必要合理防控齿轮裂纹问题,文章通过分析齿轮裂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防控措施,具体而言,可以从热处理与磨削加工两方面入手,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减少齿轮表层出现的裂纹问题,从而不断提升齿轮生产总质量㊂参考文献:[1]张荣,韦尧兵,剡昌锋,高刚刚,赵晓峰,苟卫东.螺旋锥齿轮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综述[J].机床与液压,2019,47(5):156-162.[2]薄文丽.齿轮磨削裂纹产生原因的排查和改进[J].金属加工,2014(17):46-47+49.[3]宋丽玲.主动齿轮裂纹性质及原因分析[J].价值工程,2013,32(5):19-20.[4]明兴祖,李飞,张然,等.螺旋锥齿轮磨削表层金相组织的试验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4,25(2):174-179.作者简介:毛美琴,南京兴农齿轮制造有限公司㊂。

渗碳淬火齿轮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

渗碳淬火齿轮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

渗碳淬火齿轮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摘要:针对20CrMnTi渗碳淬火齿轮在磨齿过程中容易产生磨削裂纹而报废的现象,通过对其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表层应力的消除方法,机加工过程中的磨削参数选择、砂轮的选择、磨削液的选择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止磨削裂纹产生的措施.关键字:魔削裂纹磨削热组织结构磨削条件矿山机械上使用的重载齿轮的制造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其承载能力及表面耐磨性,而采用高精度、硬齿面、齿廓和齿形修形的齿轮是提高齿轮承载能力及表面耐磨性的有效措施。

磨齿是有可能使上述措施同时实现的重要工艺手段。

在磨齿轮工艺中长期存在一个严重问题-裂纹,磨削裂纹是指发生在磨削面上,深度较浅,并且深度基本一致,方向垂直于齿向,即垂直于砂轮往复运动的方向,规则排列的条状裂纹,用肉眼便可观察到。

对渗碳淬火钢齿轮磨削裂纹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其产生的有效措施1.1 裂纹产生的原因(1)齿轮热处理的质量是造成磨裂的内在因素磨削裂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磨削热。

齿轮在渗碳过程中,其渗层组织中容易形成网状碳化物或过多的游离碳化物。

由于各物质硬度都极高,在磨削过程中,砂轮和齿面接触的瞬间,磨削区的温度很高,可能出现局部过热倾向和发生表面回火,使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渗碳淬火齿轮,因磨削裂纹而报废在许多工厂都有发生,有时甚至很严重。

几年来国家重点工程仪征涤纶设备制造中,有较大批量精度要求高的渗碳淬火齿轮需加工,解决磨齿裂纹成为生产关键。

为此我厂组织冷、热工艺及测试人员共同攻关,并参阅有关文献经过多次试验,对磨裂的原因有了初步理性认识并采取了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终于解决了。

根据俄罗斯学者试验,当砂轮速度v=18mPs,磨削深度t=0.05mm时,磨削区的温度达900~1100℃,所以渗碳淬硬的齿面在磨削时,表面一薄层内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变成了较高温度(300℃以上)回火组织。

马氏体析出碳化物,残留奥氏体进一步分解为回火马氏体或回火屈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变化。

20CrNiMoH连铸坯表面裂纹成因及防止措施

20CrNiMoH连铸坯表面裂纹成因及防止措施

20CrNiMoH连铸坯表面裂纹成因及防止措施摘要:随着汽车领域发展越来越快,对齿轮钢的需求就变得非常大,所以齿轮钢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过齿轮钢在生产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较为严重的就是应力集中问题,会造成表面裂纹,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

为了更有效的探究齿轮钢裂纹成因,在此以20CrNiMoH齿轮钢为例,分别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裂纹成因展开探究,分析发现连铸坯卷渣是主要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希望给20CrNiMoH连铸坯表面裂纹防止带来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20CrNiMoH;连铸坯;表面裂纹成因;防止措施如今齿轮钢的需求非常大,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受非金属杂质的影响,使得齿轮钢在生产时,会出现严重的应力集中情况,从而使得表面出现裂纹,一般裂纹的程度会受杂质性质、数量、形态以及分布情况等影响。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着重研究了20CrNiMoH,该齿轮钢的杂质较少,淬透性、可锻性、加工性、焊接性都很好,能够良好用在重型机械当中,不过利用EAF-LF-VD-CC流程进行生产时,20CrNiMoH连铸坯表面具有裂纹,为避免裂纹产生,就对连铸技术进行了改善,以防止裂纹问题,增强产品质量。

一、20CrNiMoH齿轮钢的生产过程通常20CrNiMoH齿轮钢的生产包括以下五个过程,分别为:EAF电弧炉、LF钢包精炼炉、VD真空精炼炉、连铸机以及棒材轧制。

(一)EAF电弧炉EAF电弧炉生产过程为:先精选出废钢,然后运用铁水代替部分废钢,铁水的加入时间应在第一次加料之后,并且炉料大概熔解20%时,这样是为了避免铁水发生飞溅。

在冶炼过程中应加入50%以上的铁水,这样才能有效调节稀释钢水里的残余元素。

(二)LF钢包精炼炉LF钢包精炼炉主要运用的是扩散脱氧以及造白渣技术,炉渣的碱度大于3,在脱氧过程当中,需要连续吹Ar并搅拌20min以上。

(三)VD真空精炼炉VD真空精炼炉的主要作用是净化钢水,其真空压力应为100Pa,吹氩时间大于15min。

20CrMnTi齿轮钢锻打开裂原因分析及措施

20CrMnTi齿轮钢锻打开裂原因分析及措施
第3 5卷 第 5期
2 0 1 4年 l 0月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R EC HUL I J I S HU YU Z HUANG BE I
Vo 1 . 3 5. No. 5 Oc t , 2 01 4

失效 分 析 ・
2 0 C r Mn T i 齿 轮 钢 锻 打 开 裂 原 因分 析 及 措 施
Ca u s e s An a l y s i s a n d Me a s ur e o f Fo r g i ng Cr a c ki n g o f 2 0 Cr Mn Ti Ge a r S t e e l
LI U Ni a n — f u
(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S h a o g u a n I r o n &S t e e l , S h a o g u a n G u a n g d o n g 5 1 2 1 2 3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p p e a r a nc e,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n o n — me t a l l i c i n c l u s i o n s a n d mi c r o s t r uc t u r e s we r e ma d e
刘年 富
( 广 东韶 钢技 术研 究 中心 , 广东 韶关 5 1 2 1 2 3 )

要: 2 0 C r Mn T i 齿轮钢 经加 热锻 打 成齿轮 毛坯 后 , 综合 分析 了表 面 开裂 试样 的外观 、 化 学成 分 、 非

传动齿轮磨削裂纹原因分析

传动齿轮磨削裂纹原因分析

2012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anuar y 2012 第2期总第252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2T o tal N o .252传动齿轮磨削裂纹原因分析X蔡 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 要:本文对车辆传动齿轮开裂件进行宏观分析、硬度检测、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及裂纹分析,探讨裂纹形成机理,就其裂纹形成原因提出分析意见及改进措施。

解剖分析结果表明,零件在磨削过程中受到了过大的磨削力作用和磨削热作用,使表层发生塑性变形及相变,造成拉应力状态,导致裂纹源产生,形成表面磨削裂纹。

关键词:齿轮;磨削;裂纹 中图分类号:T G 5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2—0140—03 齿轮是车辆传动操纵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主要承受接触应力、摩擦力、冲击应力等,用低碳合金结构钢制造,主要工艺流程为:原材料→渗碳淬火回火→磨外圆、端面→装配→使用。

生产中准备装配时发现两件齿轮在右端面(靠近长轴的齿轮端面)上有细小裂纹,造成零件失效报废,影响生产和质量。

为查明裂纹产生原因,笔者选取其中较典型的一件开裂件解剖分析,对其进行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分析、金相组织及裂纹分析,探讨裂纹形成机理,就其开裂原因提出分析意见及改进措施。

1 实验结果1.1 宏观分析开裂件宏观形貌及裂纹位置见图1所示,该零件所发现裂纹非常细小,肉眼不易分辨,在HiroxKH -3000三维视频显微系统(美国)下观察,这些细小条状裂纹均在齿轮右端面(齿轮长轴一侧)上,裂纹宏观形貌见图2,径向分布,排列较有规则,呈细小、聚集、断续串接特征,垂直于磨削方向,裂纹长度约1mm ~7m m ,多达上百条,部分裂纹已呈网状分布。

图1 开裂齿轮宏观形貌及裂纹位置・140・X收稿日期:2011-11-25作者简介:蔡红(1968—),女,内蒙古一机集团车辆工程研究院理化室工作,高级工程师,从事金相分析、失效分析及热处理工作二十余年,本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

产生齿轮磨削裂纹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产生齿轮磨削裂纹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产生齿轮磨削裂纹的影响因素及措施摘要:采掘设备中所用齿轮为重载齿轮,为了提高齿轮承载力和耐磨性,通常轮齿采取渗碳淬火的热处理方式,再经过成型磨齿加工而成。

长期以来,在齿轮加工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磨削裂纹。

本文对产生齿轮磨削裂纹的影响因素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齿轮磨削;裂纹;影响因素;措施1齿轮磨削裂纹的形态特征磨削裂纹特有的征状是裂纹与磨削道痕相垂直,一般情况下磨削裂纹细、密、浅。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深层渗碳的齿轮),在成型磨齿机上磨齿时,其磨削裂纹有会呈现出粗、深、长的特点,出现的磨削裂纹可能与磨削道痕平行分布。

在产生磨削裂纹的齿面必定伴随磨削烧伤,对产生磨削裂纹的齿面经4%硝酸酒精浸蚀后,由于回火烧伤而呈深黑色,此处硬度明显降低。

更严重的经浸蚀后在齿面黑色区域中间有白色区域,白色区域为磨削过程中产生再硬化(二次硬化),此处硬度很高。

2磨削裂纹的形成对于渗碳淬火硬齿面齿轮,产生磨削裂纹的主要原因是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在齿面表层上瞬时剧烈变化,造成表面组织内应力不平衡。

(1)磨齿裂纹形成的内因是齿轮的渗碳淬火质量。

齿轮在渗碳淬火过程中,在渗碳层中易形成网状和过多游离碳化物。

这些物质硬度极高,磨削过程中磨削区的温度剧增,容易出现局部过热导致表面回火,使齿轮内部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2)磨齿裂纹形成的外因成型磨齿产生的热应力。

磨削过程会产生的大量热量,部分被冷却液带走,部分被传入齿轮齿面的浅表层内,并使浅表层温度快速升高。

超过原始回火温度,即会导致回火烧伤。

在磨削工况发生较严重异常时(比如变形较大或磨削进给量大等),齿面温度甚至达到相变温度,经冷却液冷激而导致二次淬火,形成严重的淬火烧伤,严重时会形成磨削裂纹。

3产生齿轮磨削裂纹的影响因素3.1首次磨齿切削量成型磨齿一般采用双面磨削,加工前由于留有磨量且热处理过程会有变形,由于机床对中时所测磨削余量不准确,造成首次切削量比较大,导致磨齿过程齿面热急增,引起齿面表层回火或二次淬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科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合金钢齿轮,表层经渗碳淬火硬化后,在磨齿轮端面时发现裂纹、剥落及烧伤痕迹。

根据齿轮渗碳层金相组织的显微分析,可以看出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

其中,残余奥氏体含量(体积分数)约在30%,碳化物级别为3级。

按照《JB/T6141.3-1992重载齿轮渗碳金相检验》标准评判,此金相组织为4级,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致使磨削时组织转变量较多,表面应力较大,存在磨削裂纹潜在危险。

1显微组织观察与显微硬度测试1.1显微组织分析根据齿轮心部的显微分析,看到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

根据表面组织的显微分析,可以看出磨削平面表层为一较薄的亮层,次表层为颜色较暗的回火层。

再往里才过渡到低温回火处理的正常组织。

组织分布说明,零件磨削过程中,表层已被加热到奥氏体温度,因未经回火,质地坚硬,难以腐蚀,故在金相试样上呈白亮层。

白亮层为二次淬火形成的马氏体组织。

该组织的形成是由于磨削区磨削进给量非常大或冷却不足时,磨削区的温度非常高,达到了奥氏体化临界温度以上,随后冷却时形成了淬火马氏体组织。

此时,组织变化造成体积比随之变化,产生了压应力。

次表层温度虽也较高,但在相变温度下却高于低温回火温度,故在磨削过程中继续回火转变,成为回火索氏体和回火屈氏体。

该组织容易接受腐蚀,在金相试样上呈暗黑色,受磨削热的影响,温度可达到200~500℃,致使残留奥氏体转变生成马氏体。

这一转变使体积比增大,在工件内部产生相变应力,再加上砂轮磨削工件时所造成的撕裂应力,造成磨削裂纹。

1.2硬度及渗碳层深度检测切割制样,对截面试样进行硬度检测,即在垂直于磨削平面的深度上测其显微硬度。

根据测量结果,表面白亮层硬度很高;次层的低硬度与回火温度相对应;往内部的低温回火过渡时,硬度却又升高,并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保持一定值;直到超过渗碳层后,硬度值逐渐下降。

金相法测得渗碳层深1.2~1.4mm ,符合技术要求。

1.3裂纹微观形貌磨削裂纹断面清洁而无氧化色,呈脆性形态的断口形貌。

显微观察磨削裂纹深度较浅(0.2~0.4mm )并沿晶发展,尾部较细尖,裂纹在次表层分叉。

2综合分析由上述显微组织观察结果与显微硬度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可判断,此批齿轮磨削时产生了磨削裂纹和浅层剥离,属于典型的磨削开裂。

磨削裂纹是磨削拉应力超过材料断裂强度所致。

砂轮的切削是利用砂轮中许多多角形的砂粒形成很多小刀,和工件接触时进行摩擦切削。

切削过程中,刀刃(砂粒)前面的金属受到挤压和撕裂,刀刃后面的金属与砂轮的剧烈摩擦使晶粒受拉和滑移,因而引起金属的弹性与塑性变形。

当切削作用停止后,金属表层在弹性变形力的作用下力求恢复原位,因此出现平行磨削轨迹的拉伸应力,但磨削裂纹的形成不仅与磨削条件和工艺有关,还与材质、热处理不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2.1磨削工艺的影响磨削加工工艺参数对磨削烧伤和裂纹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

磨削时,由于金属的塑性变形以及砂轮与工件的剧烈摩擦,使磨削所消耗的80%的功变成热量。

大部分的热量导入工件表面,可以使表面瞬时温度达到800~1000℃,严重时甚至可使表面呈金属融化状态。

这种高温势必引起工件表面层组织和性能的改变。

磨削变热的特点是瞬间(约0.01s )快速升温,形成很陡的温度梯度,随即又以800~1000℃/s 的速度冷却。

受热后表层金属体积膨胀,但受到内层冷金属的制约,引起塑性变形方式缓解,因此产生残余拉应力。

温度越高,金属导热性越差;温度梯度越陡,则热应力越大。

所以,选择合理的磨削工艺参数尤为重要。

(1)磨削深度的影响。

增加磨削深度,单颗粒的切削厚度增大,同时参与切削的磨粒数也增多。

因此,在磨削过程中磨削力增大、产生热量增多,导致磨削表面及表层内的温度增加,且受到回火作用的程度与深度也增加。

因此,磨削深度的增加加大了工件被烧伤的程度和裂纹的形成。

所以,必须严格控制磨削深度,尤其是硬度较高的工件。

(2)砂轮切削速度的影响。

提高砂轮切削速度或增大20CrMnTi 齿轮端面磨削裂纹原因分析郁静(徐州科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徐州221116)摘要:合金钢表层经渗碳、氮化等硬化的零件,在磨加工时较易发生表面磨削损伤。

磨削损伤主要指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

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的存在,严重降低了零件的使用寿命,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本文将重点讨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该类缺陷的原因分析和排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20CrMnTi 合金钢齿轮磨削裂纹工艺与装备1352017第7期总第248期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砂轮直径,使砂粒的切削厚度随着砂轮圆周速度增加而减少。

曾有人研究磨削切削深度与砂粒速度之间的关系,得出提高砂轮速度必须减少切削深度的对应关系,找出了非磨损烧伤的安全区。

根据实际情况,若要实现无烧伤磨削,砂轮圆周速度为600m/min时,切入深度应控制在0.09mm以下。

若砂轮速度提高到1000m/min,切入深度应减少到0.05mm左右。

若砂粒的切削圆半径与切削之间比例失调,砂粒的切削刃后面的材料受挤压而产生塑性变形引起摩擦,使摩擦热增加和磨削区温度急剧升高导致烧伤。

再者,如果选用的砂轮过硬,粒度过细,砂轮表面也易被磨堵塞,从而使砂轮和工件间形成挤压摩擦,使切削区产生大量的热,也易导致烧伤。

(3)工件转速的影响。

若工件转动速度增加时,虽单颗粒的切削厚度增大,磨削热也增加,但工件转速增大,意味着热源在工件表面的移动速度加快。

因此,磨削区的热作用时间缩短,单位时间内单位切削面积上传入工件的热量减少,结果是随工件转速的增大,工件最表面的峰值温度有所增加,次表面的峰值温度有所降低。

工件移动速度越快,表面层内的温度下降梯度也越大。

因而,回火层深度反而减少。

由此可见,适当增大工件转速有利于减轻烧伤。

2.2材质的影响材料加工性能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密切相关。

钢中碳的含量从0.1%增加到0.8%时,磨削的单位效率可提高4倍,且零件的表面质量指标可获得最佳数值。

如果钢中加入Cr、Mo、Ni、W和V等合金元素,可生成Cr23C6、Fe3Mo3C、Fe3W3C和MoC、VC、WC、TiC等碳化物。

由于WC、TiC和VC等碳化物稳定性好,在奥氏体中溶解度低,同时具有高硬度和融化温度,所以这些残留碳化物会使砂轮磨粒迅速磨损,从而使磨削区的摩擦热增加,温度急剧上升。

这不仅降低了加工效率,还会引起工件表层内较深组织的变化和裂纹的形成。

工件内部组织分布不均匀,呈网络状或条状时,易在磨削后延脆性组织分布方向出现磨削裂纹。

这时由于不同显微组织热导率不同,当钢中存在较多的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时,将严重影响钢的导热能力,增加磨裂的敏感性。

2.3渗碳工艺的影响渗碳层碳浓度过高或碳化物形成网状分布或块状分布于晶界,不但削弱了晶界的结合,而且明显地影响热传导,加剧磨削裂纹的生成。

淬火后,组织应力、热应力增大。

磨削时,也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

2.4淬火工艺的影响对于渗碳件来说,出现磨削裂纹倾向也随渗碳后淬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20CrMnTi钢经930℃渗碳后,分别预冷到860℃和830℃淬火,再经200℃回火处理后,淬火温度高,磨裂倾向大。

这是由于高温引起晶粒长大而形成的粗针状马氏体中含碳量的增加使热导率减小,摩擦热增加,因而也增加了热应力。

此外,高碳马氏体存在许多微裂纹,被认为是高碳马氏体断裂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实践证明,粗大马氏体和大量残余奥氏体的存在,即使谨慎的轻微磨削也极易产生磨削裂纹。

2.5回火工艺的影响淬火后的回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回火次数,对磨裂倾向影响很大。

回火温度低,保温时间短,回火不充分,则硬度较高,马氏体中微裂纹多而脆性大,极易产生磨削裂纹。

20CrMnTi渗碳淬火后磨削全部出现磨裂,经180℃回火后磨裂比例降至60%~70%;当在200℃保温3小时回火后,磨裂倾向已趋于0。

对于未回火的马氏体组织磨削,磨削热足以使马氏体发生转变,析出碳化物,造成零件表面与内部的比容差,从而引起较高的内应力,形成裂纹。

2.6磨削液的影响磨削液在对工件表面冷却的同时具有对冲洗切屑、防止砂轮孔隙堵塞等的清洁作用,以及减少磨粒与工件间的摩擦、防止零件温度上升、保持零件尺寸精度避免磨削损伤等作用。

如果在磨削时冷却不充分或磨削液选用不当,磨削产生的热量也足以使磨削表面薄层重新奥氏体化,随后再次淬火形成淬火马氏体,使表面层产生附加的组织应力。

再加上磨削所形成的热量使零件表面的温度升高极快,这种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迭加可能导致磨削表面出现磨削裂纹。

后续的循环应力将使裂纹扩展开来形成宏观裂纹。

特别注意轴和齿轮类零件的转角台阶处,由于磨削过程中冷却液不易进入而引起“热积聚”现象。

磨削温度较高,散热条件较差,易引起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此时磨削工艺参数的选择尤为重要。

2.7机床精度的影响由于机床主轴跳动造成砂轮与工件互相撞击也会引起烧伤。

3建议措施对现场的工艺及工艺的执行情况进行排查、整改,整改措施如下。

第一,降低渗碳件的淬火温度。

在930℃中渗碳,渗碳后直接淬火,淬火温度由860℃降至830℃。

第二,调整回火温度与回火保温时间。

春、秋、夏三季的回火时间由2小时延长至3小时;冬季延长至4小时,且回火温度的下限从180℃提高到200℃,80排量以上的齿轮进行二次回火2H,或在160~180℃的热油中进行时效12小时。

第三,控制表面碳浓度,碳浓度控制在0.65%~0.8%。

碳浓度分布梯度要平缓,以保障良好的表面强度和应力分布。

重载齿轮的碳含量应控制在下限,以有利于控制碳化物的大小和形状。

碳含量控制在上限时,会增强形成残余奥氏体的趋向,并有增加碳化物、表层氧化与降低齿根强度的趋向。

据有关资料表明,美国对重载齿轮表面碳浓度已控制在0.65%左右。

第四,控制残余奥氏的数量,防止齿轮在磨削时产生组织转变而产生较大的组织应力。

严格控制残余奥氏体136处妨碍焊接的杂质清理干净,露出金属光泽并打磨成圆滑过渡。

(2)施焊。

施焊过程相对于一般的焊接过程更为复杂。

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轨道材质为U71Mn),往往焊缝容易出现裂纹、气孔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要考虑到与原材料的融合,尽量减少热影响等因素。

所以,对于焊材的选择及焊接方法的选择应该尤为慎重,特别地,对于焊工的技能要求也非常高,以达到尽可能少地出现焊接缺陷。

轨道凹坑处补焊前火焰预热至300℃,预热范围凹坑中心到两侧各100mm。

焊接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该预热温度。

层间温度控制在300~350℃,最高不超过350℃。

采用轨道专用手工盖面焊条OK83.28Ф4mm小电流,一次施焊将凹坑填满,中间不得停顿,且注意将焊渣清理干净。

(3)焊后处理。

为了使补焊后的材料性能达到要求,同时消除焊接过程中的如残余应力等缺陷,常常对补焊后的零件做热处理,使其达到最佳的使用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