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辨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理性意义的差别
1、表示的对象不同
★ 皮 肤:都指动物的表皮。
但在上古,人的皮肤叫“肤”, 如《诗经· 卫风》: “肤如凝脂。” 其他动物的皮肤叫“皮”。如《诗经· 相鼠》:“相 风· 鼠有皮。” 古书有“食肉寝皮”的说法 (把敌人比作禽兽,恨不 得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当垫褥,表示极端仇恨。 )。 但长在下巴上的叫“须”,长在两颊上的叫“髯”。 《汉书· 高帝纪》:“美须髯。”颜师古注:“在颐曰 须,在颊曰髯。”口下为"须",唇上为"髭",两边叫"
★谄、谀:都有“恭维、奉承”义,“谄”不仅指 语言上的恭维、奉承,也可指态度、外表形态上 的恭维; “谀”只限于语言上的恭维、奉承,如:
今人主沈于谄谀之辞。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孟子· 滕下》
灌夫为人正直,嗜酒,不好面谀。《史· 魏其武安 侯列传》
★官、吏——这两个词都有“官员”、“官吏”的 意思,但词义适用的范围不同。 “官”的词义范围大,可以表示职位较高的官员, 《说文》:“官,吏事君也。” 《礼记· 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孔颖达疏: “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 官者,管也,以管领为名。”也可以表示“官 府”,“官职”,如《左传· 成公二年》:“敢告 不敏,摄官承 乏。”等等。
★盟、誓:在“发誓”、“立誓”上是同义词,
但有别:郑玄注《周礼》:“大事曰盟,小事曰誓。”
“盟”多表多方的决心和诺言,一般要举行结盟仪
式,要杀牲歃血为盟。用于国家大事,常指国与国
之间订立盟约。“誓”多表一个人的立誓,不能用 于国与国之间。
秦伯说,与郑人盟。《左· 僖公》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 隐公》
征、伐、侵、袭——这四个词都指发动军事进攻,但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 “征”是褒义词,用于“上(天子)”攻“下(诸侯)”、“有道” 攻“无道”。 《尚书 · 胤征》孔安国传:“奉辞伐罪曰征。”孔颖达疏: “奉责让之辞,伐不恭之罪,名之曰征。” 《墨子· 七患》:“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 “伐”本 是中性词,指敲钟击鼓公开宣战, 《诗经· 商颂· 殷武》:“奋伐荆楚。”郑玄笺:“有钟鼓 曰伐。” “伐”常同“征”连用,因此也发展成褒义词,如: 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 南征北伐之威。”
畏 恐 惧:都可作及物动词,带宾语。
“畏”多作及物动词,一般要求名词性宾语, “恐”、“惧”多作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如: 《论语· 季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君子不忧不惧。”
★愠、怒:在表“生气、恼怒”时是同义词。
但程度有明显差异。“愠”程度轻,是心里生气, 但隐而不发,或只在脸上呈现,并不表现在行动上。 “怒”程度重,常指愤怒不可遏止,并表现在行 动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学而》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报任安书》
(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淮南子· 天文》
第四节 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一般认为,同义词是指有一个 或几个义项相同而其他义项不同,或感情色 彩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差别的一组词。 例如“步、趋、走” 都有“走路”这一共同意义,但在快慢方面存 在着的差异。《释名》:“徐行曰步,……疾 行曰趋,……疾趋曰走。” 辨析同义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词义之间的细微差 别,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 辨析同义词一般从词义的内涵、范围、轻重、 来源、使用对象、感情色彩和语法功能等几个 方面入手。
“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词义范围仅 指“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 奴役者,被统治者。如: 《说文》:“民,众萌也。” 《论语· 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 《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法:律:都可表刑法条文,但范围大小不同。 “法”范围广,既可指法律、制度,又可指具 体的刑法条文。 “律”主要指具体的刑法条文。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吕氏春秋· 察今》 失期,法皆斩。 《史记· 陈涉世家》 于是相国萧何……作律九章。 《汉书· 刑法志》
★踊、跃:
都是两腿用力使身体离开所站 立的地方。都表“跳”义,但方式不一。 戴侗《六书故· 人九》:“跃,跳也。大为跃,小为 踊。跃去其所,踊不离其所。” 。“踊”指原地 向上,没有位移。“跃”指向前跳,有位移。
《左传· 哀公八年》:“三踊于幕庭。” 《荀子·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驾,功在不舍。”
★知、识——这两个词都有知道、懂得、了
解之义,但“识”的语意重于“知”。“知”表示 一 般性的知道、晓得, “识”则强调“认得”或 比 较深刻的了解、识别,如:
《论语·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史记· 项羽本纪》:“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论语· 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 道焉。”
“傲”还引申出“轻视”义,而“骄”无此用,如: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晏子春秋· 内篇问下》 傲其先君,神弗福也。 《左· 文公九年》
★追、逐:都有“追赶”义,侧重点不同。
“追”侧重于把追赶的东西、对象追及、追回, 有“挽回”义,而 “逐”侧重在把追赶的对象驱 跑或驱散,有“放逐、驱逐”义,如:
★ 恭、敬:都有恭敬有礼、不怠慢的意思。
“恭”侧重外貌,多指对人恭谨有礼貌,不怠慢。 “敬”侧重内心,指内心的肃静,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 轻心。如: 《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礼记· 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论语· 子路》:“居处恭,执事敬。” 《论语· 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 《论语· 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另外,敬可带宾语,表示敬重人或严肃认真地做事,不掉 以轻心(敬业),如“敬业”,“敬老”, 恭则没有这 种用法。
★骄、傲:都可指“骄傲、自大”,但侧重点不同。
“骄”指倨高自满,侧重于心理状态, “傲”指轻
侮傲慢,不恭敬、不谦虚,对人没有礼貌,侧重于行 为表现。如:
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 战法》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后汉书· 张衡传》
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左传· 成公十四年》
“侵”是贬义词。“侵”指不宣而战,侵犯别 国,如: 《左传· 庄公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 《左传· 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 之师侵蔡。蔡溃, 遂伐楚。”句中“侵蔡” 是不宣而战,“伐楚”是公开征讨。 “袭”则是中性词,指秘密偷袭,乘人不备以 轻兵锐卒发起突然袭击。 《左传· 庄公二十九年》:“凡 师有钟鼓曰伐, 无曰侵,轻曰袭。”“袭”也用于贬义,如 《左传· 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 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微子》 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 《左· 桓13》 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 《左· 成13》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李斯《谏逐客书》
吾尝三仕而三见逐于君。
《史· 管晏列传》
3、动作的情态、方式不同 ★哭、泣、号、啼——这四个词都指“哭”,但是 其方式状态不同。 “哭”指有声的哭,《说文》:“哭,哀声也。” 《论语· 先进》:“颜渊死,子哭之恸。” 《史 记· 高祖本纪》:“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泣”一般指无声或低声的哭,《说文》:“泣,无声 出涕曰泣。” 《战国策· 赵策四》:“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 之泣,念悲其远也。” “号”的本义是高声呼叫,引申指带着言词诉说的呼号, 《汉书· 刘向传》:“号曰:‘骨肉复归于土,命 也。 ’”颜师古注:“号,谓哭而且言也。”《颜 氏家训· 风操》:“礼以哭有言者为号。” “啼”指放声大 哭,悲痛之声甚于“哭”, 《庄子· 骈拇》:“枝于手者,龁之则啼。”
5、词义范围大小不同
★人、民:
“人”、“民”两词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 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人” 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可以用于指称不同阶 级、不同职业以及各类社会成员,如: 《尚书· 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荀子· 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 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师。”
“吏”的词义范围小,只用来表示官员, 《说文》:“吏,治人者也。”李斯《谏逐客 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汉代 以后,则专指小官和差役,如: 《史记· 滑稽列传》:“(西门豹)即使吏卒共抱大 巫妪投之河中。” 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二)感情色彩的差别 ★ 周、比——这两个词都有“与人亲密”之义,但 “周”是褒义词,“比”是贬义词。 《论语· 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周。”何晏注:“孔(安国)曰:‘忠信为周,阿 党为比。’”
★杀、弑——这两个词都有“杀死”之义,但 “杀”重在叙述事实,是中性词;“弑”是臣子 杀君,儿子杀父,代是贬义词。 《说文》:“杀,戮 也。”《论语· 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史记· 项羽本纪》:“项伯杀人,臣活之。” 《周易· 坤卦》:“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 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府、库——这两个词都指收藏物品的库房, 但“府”指收藏文书财物的库房,“库”指收藏 兵车武器的库房。 《说文》:“府,文书藏也。”“库,兵车藏也。” 《吕氏春秋· 分职》:“叶公入,乃发太府之货(财物)与 众,出高库之兵(武器)以赋民。” ★城、郭——都邑四周的墙垣,也即城墙。 但有内外之 分,内城叫城,外城叫郭。如: 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 《管子· 度地》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 公孙 丑下》 单用而不需细分时,一般用“城” ,若用“郭”就表示 必须分清: 城高以厚,地广以深。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爷娘闻女至,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 木兰辞》
2、意义重心不同
★ 完、备: 都表“全”,但意义重心不同。
“完”着眼于形体的完整、完好,没有残 缺。 “备”着眼于数量上的齐全、齐备,没 有缺漏。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杜甫《石壕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岳 阳楼记》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 非子· 外左上》 “体无完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德才兼备”
★负、荷:都有“携带”义,方用背驮,“荷”用肩扛。 如: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列子· 汤问》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王维《渭川田 家》
4、所表程度的轻重不同
★饥 、饿:
都表示腹内缺食。但“饥”是一 般的肚子空,程度轻;“饿”是长时间未能吃饭, 甚至有死亡的危险,程度重。如: 《韩非子· 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淮南子· 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一个月吃不饱还能挺过去,一旬不吃饭,只怕性 命难保。
★须 髯:都指胡须。
★孤 独 鳏(矜) 寡:都指缺少亲人的人,
但缺的是谁又有不同。 《礼记· 王制》:“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 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 寡。”
★商、贾——这两个词都指做买卖的行为和做买卖
的人,但所指对象并不完全相同。 “商”指往来行商,“贾”指设店售货。 《白虎通· 商贾》:“行曰商, 止曰贾。” 《说文》: “贾,坐售卖也。” 古代有“行商坐贾”之说。
若 尔:
“若”和“尔”做第二人称代词,都可用于平辈 之间互相称呼,但 “尔”,除了作为极亲热的平
辈之间直率的称呼,还可用于上对下的称呼,往
往带有厌恶、轻蔑的感情色彩。如: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陈涉世家》)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 信公三
十二年》)
(三)语法功能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