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重点解析重点章节解析: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难点章节解析: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这些章节涵盖了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52360课程名称:食用菌栽培学/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学时:54 (理论36,实验18)学分:2.5适用专业:园艺开课学期:3开课部门:生科院先修课程:微生物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食用菌栽培学》,杨新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食用菌栽培学主要研究大型真菌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主要任务是研究其生命活动规律、栽培技术和利用方法,目的是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产品,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掌握食用菌栽培常用使用技术,为今后从事食用菌生产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绪论 2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 2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 2第三章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2第四章食用菌的生态 2第五章食用菌的消毒与灭菌 2第六章食用菌的菌种生产 4第七章平菇栽培 4第八章香菇栽培 4第九章双孢蘑菇栽培 4第十章草菇栽培 3 第十一章金针菇栽培 3 第十二章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2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好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五、教学内容绪论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概念难点: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4、教学建议根据标本讲授。
第一章食用菌的形态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第二节生理及生态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生理及生态特点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用菌的形态和分类地位,生长的环境条件难点: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生长条件。
第二章食用菌的分类1、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第二节食用菌的分类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3、教学重点难点食用菌的形态结构4、教学建议重点讲述食用菌的形态和结构。
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栽培学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什么是食用菌?狭义的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的、其肉质或胶质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
通称蘑菇。
2、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与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3、食用菌的保健功能(1)抗肿瘤活性(2)增强免疫功能(3)调节血脂作用(4)保肝解毒作用(5)降血糖作用(6)其它作用二、我国食用菌的栽培资源、现状与历史1、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现状(1)食用菌产值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在种植业中居第6位。
(2目前国际市场以三大菇类为主,即双孢蘑菇、香菇、平菇。
2、我国食用菌的栽培资源自然界约有食用菌2000种,我国食用菌已知938种,隶属于166属,54科,14目。
三、国际食用菌事业的现状世界第一大食用菌为蘑菇,第二大食用菌为香菇,中国的香菇居世界第一位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韩国居第三。
第二章: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及分类一、菌丝体1、丝体的来源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管状的丝状体,每根丝状体叫菌丝。
菌丝通常是无色或有色,由顶端生长,在基质中蔓延伸展,反复分枝,组成菌丝群,通称菌丝体。
2、菌丝体的双核化和子实体的形成单核孢子萌发时产生一根菌丝,即初生菌丝,这种菌丝开始时是多核的,但很快产生隔膜,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细胞核,又称单核菌丝。
单核菌丝不能形成正常的子实体,必须进行双核化后由双核菌丝发育而成。
单核菌丝的双核化是通过“同宗接合”或“异宗接合”方式进行。
同宗接合-------指在同一孢子萌发后长出的单核菌丝互相接合时,彼此之间的原生质和细胞核结合在同一个细胞中(质配)形成双核菌丝,这种单核菌丝为雌雄同株,称自交亲和。
少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如蘑菇、草菇等。
异宗接合-------指由两个具有不同性别的孢子所产生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质配。
同性间永不亲和,不能形成子实体,这种现象称自交不育。
大多数食用菌属这种类型。
初生菌丝形成次生菌丝,即进行双核化,与初生菌丝相比:具有两个细胞核,菌丝体较粗长,可作为繁殖材料,可形成子实体,存在时间最长。
1340036《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GDOU-B-11-213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人工栽培历史、产量水平、营养价值及我国食用菌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
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
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植保、植科、园艺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其目的是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能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要求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制种技术,实践学会多种具有代表性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期未考查为评分依据。
三、面向专业:植保、植科、园艺等专业四、先修课程:微生物学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讲授内容,涉及微生物学知识;在“微生物学”课程学习后再开课为宜。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概论(1学时)第一节食用菌的基本概念食用菌(edible fungi) (A)、蘑菇(mushroom)(A)第二节食用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C)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第三节发展食用的意义、食用菌的发展前景(C)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物学知识(3学时)第一节形态结构与分类地位食用菌的一般形态结构与主要识别特征(A):伞菌子实体结构:菌盖、菌褶(或菌孔)、菌柄、菌环、菌托、孢子印等;营养体:菌丝与菌丝体特征;孢子:有性孢子与无性孢子;特殊组织化形体一子座、菌索、菌核。
分类地位及主要种类(A):子囊菌::块菌(Tuber)、羊肚菌(Morchella)、冬虫夏草(Cordyceps)、担子菌:1.层菌纲:有隔担子菌纲:担子分隔。
代表种:银耳、木耳;无隔担子纲:担子无隔。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内容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内容绪论1 、什么是食用菌?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
2、发展食用菌生产有什么意义?1)食用菌人工栽培是利用锯末、秸秆、棉皮、玉米芯等广大平原和山区的下脚料生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优质食品的过程;2)它可以改善环境,变废为宝;它利用薄地或闲地种植,不受地力限制,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3)它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主要依靠培养料的水分生长,耗水量少,因此外界的环境因素对它影响小;4)而且可与农作物错季生产,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
5)食用菌的投入产出比高,效益明显,是一般粮食作物的20-40倍。
6)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销和内需迅速增加。
因此,食用菌被冠以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致富农业、创汇农业的美名成为农业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第一章第一节食用菌形态结构1、什么是菌丝体、子实体、子实层、孢子印、内菌幕、外菌幕?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先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的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小突起,形似小分枝,分枝向下弯曲,其顶端与细胞的另一处融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一把锁,故称为“锁状联合”。
子实体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生有性孢子的菌体或菇体。
子实层是着生有性孢子的栅栏组织,是真菌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的地方。
孢子印是指孢子按菌褶的排列方式散落在纸上形成的图文。
(伞菌分类的重要依据)内菌幕是指连接在菌盖和菌柄间的膜状结构。
(破裂后形成菌环)外菌幕是指包裹在幼小子实体外面的膜状结构。
(破裂后形成菌托)2、初生菌丝、次生菌丝、三生菌丝特征、特点初生菌丝指刚从担孢子萌发出的菌丝。
特征是初期无隔、单细胞多核菌丝;很快生隔、多细胞单核菌丝。
特点是菌丝细,分枝少,生长慢,生长期短,一般不结实。
次生菌丝由两个初生菌丝质配而成。
特征是多细胞双核菌丝,细胞壁上有锁把状突起。
特点是粗壮,多分枝,生长快,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生长期长。
《食用菌栽培学》课件

平菇
味道清淡,营养丰富,适合各 种烹饪方式。
金针菇
细长的菌柄和丰盈的菌盖,是 寿司和火锅的Biblioteka 想配料。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步骤
1
菌种培养
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和条件,使菌种快速生长和繁殖。
2
基质制备
选用适当的有机基质,如麸饼、秸秆、蘑菇渣等,进行消毒和调理。
3
接种培养
将培养好的菌种和基质混合,进行最佳温湿条件下的培养。
食用菌栽培学
探索食用菌栽培的奇妙世界,理解食用菌的分类与特点,以及食用菌栽培的 基本步骤和环境要求。
食用菌栽培学概述
1 历史悠久
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古老的农艺学科,承载着人类对食用菌的需求和探索。
2 多样性
食用菌栽培涵盖了数百种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各自具有独特的味道和营养价值。
3 生态友好
食用菌栽培是一种环保农业实践,占用少量土地且产生较少的农业废弃物。
4
观察与收获
密切观察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及时采摘成熟的食用菌。
食用菌栽培的环境要求
1 温度
不同食用菌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通常在15-25摄氏度下生长最佳。
2 湿度
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通常在90%以上。
3 通风
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调节菌床的温湿度。
食用菌栽培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菌丝不生长
可能是基质污染了细菌或真 菌,应重新制备基质并做好 消毒。
子实体不形成
可能是湿度或温度不适合, 需要重新调整环境条件。
产量低
可能是养殖密度过大,应适 度稀疏菌床以提高通风和光 照。
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的增加以及科技的进步,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前景 广阔。未来,食用菌栽培将更加高效、环保和创新。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教案:食用菌栽培学一、课程介绍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成功地栽培多种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课程目标1、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选择适宜的场地、材料和气候条件。
3、了解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保障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4、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储存寿命。
三、课程内容1、食用菌基础知识:介绍食用菌的定义、分类、营养和生长环境要求等。
2、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技术、培养和出菇管理等。
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介绍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以及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食用菌产品加工和保存:介绍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如烘干、冷藏、冷冻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技术。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接种技术、培养基制备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和加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栽培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3、作业和报告:布置相关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的食用菌栽培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学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食用菌栽培学(英文):Edible Mushroom Cultivation课程编号:1237109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林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我国食用菌的自然资源丰富,人工栽培历史悠久,且我国是农林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原材料。
可见,我国发展食用菌的广阔前景。
本课程主要介绍——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活史及食用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管理方法;食用菌生产全过程的基本操作技术:制种程序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各级菌种的制作方法,菌种质量检查及选育和保藏等;介绍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等等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属于应用微生物范畴,技术性强,是农林业与生物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食用菌栽培相关知识,掌握食用菌各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学会制作各级菌种的基本、技能。
掌握主要食用菌栽培技术,以便在今后实践中运用于新产业的开拓。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简要介绍食用菌的概念、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在我国农林业生产中的位置及现状。
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理解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了解我国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广义食用菌与狭义食用菌的区别是本章内容的难点。
第一节概述(0.5学时)一、食用菌的概念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三、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第二节中国古代食用菌发展简史(0.5学时)一、发展简史二、早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第三节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及展望(0.5学时)一、国内外食用菌生产的性质和地位二、展望与思考第四节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0.5学时)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地位二、食用菌栽培学的任务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作业与思考题:(1)谈谈你对食用菌的基本认识。
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食用菌(edible fungi)食用菌是供人类食用或药用的具有显著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常称为菇类、耳类和其它药用真菌。
食用菌不是分类学名词,在分类上属菌物界、真菌门、大部分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及腹菌纲,少数属子囊菌亚门的盘菌纲。
有毒的大型真菌常称毒蘑菇。
在已知10万多种真菌中大约有一万种是肉质大型真菌,在30多属的2000多种可食用的大型真菌中,仅80多种在实验室进行了栽培,目前世界人工栽培不过20多种,而我国也只有10多种。
(一)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食用菌栽培学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发展,丰富和完善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运用微生物学、园艺学、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以阐明各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及其与生活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综合研究并解决食用菌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基础理论和技术措施,以满足人们对增加多种营养、调整食物结构的需要。
第二节发展食用菌栽培的意义和作用一.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大多数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既可食用又可药用,被称为“保健食品”或“第三食品(动物、植物)。
营养价值食用菌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齐全,人们所需八种氨基酸在食用菌中都存在,是一般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所不能比拟的。
药用价值由于食用菌含有一些特定的酶类、多糖蛋白、生物碱、有机酸等多种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而被应用临床。
如猴头菇不仅能治疗慢性胃炎,还可以治疗胃癌、直肠癌和食道癌,香菇多糖用于治疗肝炎和肿瘤有很好的效果,双孢菇制成片剂或糖浆用于临床,对肝炎和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达81%以上,金针菇对儿童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有益,故有“增智菇”的美称。
金针菇含有多糖,具有抗癌效果,经常食用可防治肝脏系统和胃肠道溃疡等疾病。
(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发展食用菌生产对于振兴和繁荣农村经济,改变山区落后面貌有着重要的意义,据不完全统计,在食用菌集中产区,食用菌产值在多种经营中的比重约占50%左右。
食用菌栽培学知识点总结

食用菌栽培学知识点总结食用菌是一种常见而又受欢迎的食物,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口感使得它备受人们的喜爱。
食用菌的栽培学知识是种植者必备的技能,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食用菌是指可以直接食用或经过加工后食用的真菌类食品。
常见的食用菌有蘑菇、平菇、香菇、黑木耳等。
食用菌的栽培是指人工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培育并产生出高质量的食用菌。
二、栽培方法 1.基质选择:不同的食用菌对基质的选择有所差异,一般可以选择木屑、秸秆、玉米秸秆等作为基质。
基质的选择要考虑其含水量、养分含量、PH值等因素。
2.菌种培养: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可以通过购买或自行培育获得。
在培养菌种时,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3.发酵培养: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在基质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培养,使菌丝扩散并侵入基质内部。
发酵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4.菌丝生长:发酵培养后,菌丝会逐渐覆盖整个基质表面。
此时,需要将培养箱移到适宜的环境中,控制好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分化。
5.子实体形成: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会开始形成子实体。
子实体是食用菌的可食部分,也是栽培的最终产物。
子实体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同时还要注意通风,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三、环境条件 1.温度:不同的食用菌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在18℃~25℃之间为最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2.湿度:湿度是食用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湿度要保持在80%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3.光照:不同的食用菌对光照的要求有所差异。
有些食用菌适应于较弱的光照条件,而有些则需要较强的光照。
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菌种,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四、病虫害防治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培养箱和周围环境,清除杂草和病虫害的来源。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大纲(上实验课用)

实验一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目的: 了解食用菌分类方法, 学会观察食用菌形态结构。
•材料: 各种伞菌的新鲜子实体(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白灵菇、杏孢菇、白平菇), 子囊菌的干品, 野生食用菌的标本。
平菇、香菇的孢子印。
分类参考书, 显微镜等。
•方法:1.取新鲜子实体观察伞菌的结构, 绘图说明。
2.观察平菇孢子印颜色、大小、形状。
•完成下列表中内容。
食用菌分类与形态观察表1. 中生2. 偏生3. 侧生4. 无菌柄5。
圆柱形 6. 棒状7. 纺锤形8. 棒锤形9. 分枝状10. 基部联合11. 基部膨大呈球形12. 基部膨大呈臼状13. 菌柄扭转14. 基部延长呈假根状圆形 2. 半圆形 3. 圆锥形 4. 卵圆形 5. 钟形 6. 半球形7. 斗笠形8. 匙形9. 扇形10. 漏斗形11. 喇叭形12. 浅漏斗形13. 圆筒形14. 马鞍形1. 子囊菌门盘菌目羊肚菌科(子囊果具蜂窝形或吊钟形菌盖)块菌目块菌科和地菇科角菌目麦角、虫草2. 担子菌门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目属于胶质菌类,非褶菌目、伞菌目鬼笔目和马勃目属于腹菌类实验二母种培养基制作一、实验目的掌握斜面试管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等制作过程, 为菌种转管、组织分离制作母种打下基础。
二、常用培养基配方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去皮马铃薯200克, 葡萄糖20克, 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 pH自然。
2.PDA综合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克, 葡萄糖20克, 琼脂20克, 磷酸二氢钾3.0克, 硫酸镁1.5克, 维生素B10.05克, 水1000毫升, pH自然。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天平、电炉, 18×180毫米试管, 止水夹。
纱布, 棉塞, 牛皮纸, 皮筋, 手套、菜板、刀、恒温箱, 三角漏斗、支架(每组一套)。
手提式高压灭菌锅。
马铃薯、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 PDA培养基的配制2. 装管、捆把3. 灭菌锅内加适量水→灭菌物品放内锅→加热→压力表0.05Pa 时放气→压力表1.15Pa (121-126℃)时计时30分钟。
《食用菌栽培学》课件

食用菌的培养料选择与配制
01
02
03
04
选择适宜的培养料
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长需求, 选择适宜的培养料,如木屑、
棉籽壳、稻草等。
配制比例
根据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和食用 菌的生长需求,合理配制培养
料的比例。
调节水分
培养料的水分含量要适中,以 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灭菌处理
培养料需经过高温或化学药剂 灭菌处理,以杀死杂菌和害虫
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和选用抗病 品种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农药来控制 病虫害,如使用寄生蜂、病原菌和抗生素 等。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利用光、热、色等物理因子来驱避或诱杀 害虫,如设置黄板和蓝板诱杀蚜虫和蓟马 。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但 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 食用菌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方式
段木栽培
利用树木段木作为培养 基质,接种菌种后进行 培养,适用于多种食用
菌的栽培。
瓶栽
将培养料装入瓶子中, 接种菌种后进行培养, 适用于香菇、平菇等食
用菌的栽培。
袋栽
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 ,接种菌种后进行培养 ,适用于多种食用菌的
栽培。
床栽
将培养料铺在床面上, 接种菌种后进行培养, 适用于香菇、木耳等食
PART 06
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食用菌产量与产 值持续增长,成为全 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 国。
新型栽培技术、设施 和品种的研发与应用 ,推动产业升级。
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简介食用菌栽培学是农学、农艺、园林、生物技术等一切以食用菌栽培学为生产对象或研究对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食用菌类(界)和食用菌的生活条件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食用菌栽培学、农业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等学科的基础课。
食用菌栽培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学生毕业以后继续深造或从事有关方面发展科研及生产的工作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学时总数168学时。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如下: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食用菌栽培学是研究食用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及变异的规律,食用菌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以及食用菌的分布规律、食用菌的进化与分类和食用菌资源利用的一门科学。
1、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食用菌形态、育种及栽培的基础知识,学会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生产科研和改造食用菌。
2、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学形态及菌丝育种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学会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食用菌的分类,食用菌栽培资源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1、了解食用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掌握食用菌菌丝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方式。
3、掌握食用菌菌肉组织的基本类型和结构。
4、掌握食用菌担孢子及子囊孢子营养器官(初生菌丝、次生菌丝)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5、掌握担孢子的形态结构和形成过程。
6、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纲的类群。
7、掌握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的分类系统及主要的形态术语。
8、掌握食用菌的分类及使用。
9、了解和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季节为主的全国各地常见科、属、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分布及利用等。
(二)能力和技能方面1、能够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2、熟练掌握制种技术。
3、熟练掌握徒手切片方法及临时制片和压片的制作。
4、掌握食用菌绘图技术,能够形象绘制食用菌的菌丝组织、器官的详图及简图。
食用菌栽培学香菇栽培课件

香菇的生长环境
香菇是木腐菌,需要以木材为主 要营养来源。
香菇对湿度要求较高,需要在空 气相对湿度为80%-95%的环境中 生长。
香菇适宜在阴凉、湿润、黑暗的 环境中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香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 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18℃。
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栽培季节与场所选择
香菇栽培管理
香菇发菌管理
发菌室选择
选择通风良好、光线适中、干燥 的房间作为发菌室,并确保房间 清洁无杂菌污染。
发菌温度控制
保持发菌室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避免过高或过低,以促进香菇菌 丝正常生长。
菌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产量高、品 质好的香菇品种作为栽培菌种。
接种操作
接种前对菌种进行严格消毒,接 种时保持无菌操作,接种后及时 将菌袋移入发菌室进行培养。
香菇的栽培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香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食 用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香菇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的香菇产业提 供了有力支撑。
在未来,香菇产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人类提供更多健康美味的食物选择。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香菇的形态特征
香菇中的核酸物质可以促进胆固 醇分解,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
心血管疾病。
香菇的栽培历史与现状
香菇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 溯到公元前100多年的东汉时期。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香菇栽培 技术不断完善,现已成为世界 上最重要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 菇生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 居世界首位。
贮藏条件
干燥后的香菇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同时,要防 止虫蛀和发霉。
食用菌栽培学

食用菌栽培学第一篇:食用菌栽培学1、食用菌的概念是什么?食用菌是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给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2、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生态学意义是什么?(1)发展食用菌产业,将秸秆进行合理地利用,不但提高其生物利用率,而且对杜绝秸秆焚烧、保护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发展食用菌产业,从食用菌中获取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减少养殖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物利用率,具有很高的生态环保价值3、说出10中常见食用菌平菇、香菇、金针菇、草菇、金耳、银耳、猴头菇、黑木耳、灵芝、双孢蘑菇。
4、食用菌发展潜力?有营养价值:(1)蛋白质含量一般占实体湿种的1.75~3.63%,平均值为3.5%。
(2)通常栽培的食用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中氨基酸,各种食用菌中赖氨酸含量都很高。
(3)脂类常见食用菌的粗脂肪含量占其比重1.1%~8.0%,平均值4%。
(4)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5)核酸食用菌的和酸含量为2.7%~4.1%。
有药用价值:(1)抗癌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临床上对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对肝脏的作用:香菇多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4)抗炎作用(5)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小刺猴头菌对中枢抑制剂有协同作用,对中枢兴奋剂有对抗作用,安络小皮伞有较好的镇痛作用(6)抗病毒作用5、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矿物质6、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哪些?最适生长温度,湿度:食用菌在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
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80%~90%。
氧气与二氧化碳:食用菌是好气性、异养生物,即好氧性菌类,因此氧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也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
食用菌再分解基质获取营养物质的过程中,需要吸进氧气,排除代谢产物二氧化碳。
光线:食用菌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直射光。
根据子实体形成时期对光线的要求,一般食用菌可分为喜光型、厌光型和中间型。
食用菌栽培学-绪论

2. 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
食用菌作为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既包括味道 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也包括具有药用功能和保健价值
的药用真菌(medicinal mushroom).
第二节 食用菌栽培技术发展历程
一. 半人工栽培 二. 人工栽培 三. 设施化栽培 四. 仿野生栽培
一. 半人工栽培
数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开始了观察、采食大型真菌的实 践活动,在历代的农业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记载.
常见人工栽培的8种食用菌
(8种食用菌占总产量80%以上)
香菇
双孢蘑菇
黑木耳
银耳
平菇
草菇
金针菇
毛木耳
绿红菇
蛹虫草
灵芝
神农架野生蘑菇
鹅膏菌
珊瑚菌
牛肝菌
盘菌 硫黄菌
青冈菌 松茸
猴头菇
金耳
西藏野生蘑菇
美味牛肝菌
蘑菇圈
内蒙古草原
蒙古口蘑
蘑菇圈
鸡枞菌
(生于白蚁的蚁巢上)
鸡油菌
2. 农林植物与畜禽粪便
2.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讲授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形态与分类、生理生 态、菌种生产和栽培方法以及加工贮藏等基础知识. 重点:菌种制作和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商业化的常规 和新特品种的栽培、病虫害防治、加工等技术. 难点: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及制种技术 .
4
3.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
(1) 了解食用菌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 (2) 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3) 掌握食用菌菌种制作的知识和技能 (4) 掌握重要食用菌各种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 (5) 掌握食用菌采收保鲜加工基本技术
菌根真菌这种独特的共生形式,导致目前不能用 纯培养方式进行菌根真菌大规模人工栽培,而是采用 仿野生栽培模式。即通过建立和维护与真菌形成菌根 关系的植物群落,或人工生产菌根苗进行野外栽培, 来使植物与真菌形成发达的菌根系统,从而生产出仿 野生的子实体.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食用菌栽培学是现代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食用菌的认可度提高,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一、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重要性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丰富营养、美味可口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食用菌的了解和栽培技术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此外,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还能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二、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内容1. 食用菌的分类和特点:教学内容包括食用菌的分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理特点等方面,使学生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教学内容包括食用菌的培养基制备、菌种的选择和培养、培养环境的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3.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教学内容包括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等方面,使学生了解食用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三、食用菌栽培学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是教学的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食用菌栽培学的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评价与展望食用菌栽培学教学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