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德森新闻社会学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德森《新闻社会学》读书笔记
迈克尔·舒德森著,徐桂权译,华夏出版社,2010
1.新闻业
a)新闻不仅报道现实,还创造现实,新闻从业者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建构现
实(结合李普曼“两个世界”,p003)
b)新闻是被制造的,是新闻工作者与“泛新闻工作者”(公关)互动的结果
(p004),是社会、经济和政治机构及其实践的产物(强调在大背景下看
待新闻,p006)
c)新闻是具有公共性的实事信息和评论(强调公共性,p017)
2.媒介效果(媒介权力)
a)多数时候过分强调媒介(建构现实的)权力,(媒体易见,而其他因素影
响难以看到,p023;产生影响的是媒介报道还是事件本身(P070例)?
使者?指数级放大器?)
b)魔弹效果视野下的媒介权力强调权力是一种线性的“灌输”机制(p029);
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媒介是意义、符号与讯息的生产者或信使,文
化本身不是权力,而是一个语境,是构成行动的语言(上下文),而非产
生行动的原因,对于采纳者无报酬,对于未采纳者无惩罚;媒介权力是
一种特殊的权力,微妙的文化影响,而非公开的控制社会的力量(p077)
c)灌输模式往往包含预设(新闻是个“原因”),文化模式(情感的共同体;
公共交谈),影响来自于包括三个方面(信息本身;新闻作为放大器,营
造公共氛围;框架和偏见)(p032)
3.媒介效果(框架)
a)制度化的选择性呈现(探照灯,而非镜子)
b)框架(区别与有意图的个人偏向):一些心照不宣的理论,告诉我们什么
存在,发生了什么,什么重要,以此形成我们选择、强调和呈现的原则;
认知、诠释和呈现当中稳固的模型,也是选择、强调和排除的常用规则,
通过他们,符号处理者们组织话语,包括文字和图像的话语(p043)
c)五种常见新闻:以事件行动任务为中心的;负面的;超然的;技术的;
官方的
d)偏向:传统意见核心价值、科学、上层和高收入(相对异议、宗教和穷
人,p074);种族偏向;系统偏向:自身美化(专家,p073)
4.新闻业历史
a)“想象的共同体”(Benedict Anderson)与“公共领域”(Harbermas)(p083)
公共领域:讨论公共议题,资本主义媒介所有权集中下的煽情新闻把公
共生活“再封建化”,强调围绕共同政治话题的公民互动;新闻是公共话
语的素材;与自由主义相关;强调资本主义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想象的共同体: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帮助人们确定方向杆和彼此的联
系;报纸是想象的共同体,读报的仪式性、“大众表演艺术”(民族意识,
政治取向),强调情感认同,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团队感;新闻为公众建
构自我、共同体和民族的特殊影响;与自由主义无关
b)商业化与专业化(政党性—便士报—逐利性—煽情主义—客观性,p095)
c)与政府关系(政党—公关—《五角大楼文件》、水门事件,p104)
5.新闻业变迁
a)愤世嫉俗与娱乐化
b)丑闻:是最终重申道德标准的集体仪式吗?(涂尔干)是政治上的愤世
嫉俗,是普通公众的远程娱乐,而非道德价值(p123)
c)更全面可靠:专业的干预主义(紧凑编排,广电时间短议题多,平面报
道长,p127);叙述方式或主体连贯性得到强化(报纸倒金字塔,电视主
体连贯的新闻叙事,p128);更多机构间新闻共识(多角度,互文性)
6.新闻市场
a)受众人口统计指标(p140)
b)报纸依赖读者相对惰性;电视受众对新闻主播的情感归属(p147)
c)悖论:利益诉求使新闻操作易受广告商影响,但媒体营利能力与强,越
能抵抗这种商业压力;利益不仅是新闻机构腐败的潜在来源,也是抵制
腐败的潜在力量(p150)
7.新闻来源
a)信源促进媒介权力;媒介使得信源获利(p166)
b)信源(媒体的多数新闻是政府策划的常规预订事件,P161;包裹新闻,
一个单一而重要的信源将新闻界捆到一起,并要求他们不断给予关注,
强调记者与同仁的关系;信源取悦新闻从业者,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世界,
p171,长期接触形成熟悉的友善,比直接操纵起到更好的作用,p175)
c)新闻社会学研究将新闻制作视为一种精英控制的现实建构活动(p178);
信源作为一种权力导致资源贫乏的组织难以获得媒体的注意(p180);媒
体的“索引”功能(p181)
8.新闻的政治文化
a)政治媒介化,媒介对政治的影响不弱于政治结构对新闻的支配作用(总
统从与国会谈判到走向公众,p187)
b)多元角色(建立秩序的拉拉队,政治辩论的公民论坛,精英之间斗争的
战场,p192)
9.新闻受众
a)读报原因(提供信息,娱乐,社交谈资,“准社会互动”,“仪式性的和近
乎强迫的”依附感,p203)
b)报道是复杂的建构过程的产物(编码和解码,p208)
10.新闻作为文学和故事
a)“喷出咖啡”与公共辩论(新奇与有用,p217)
b)讲故事为中心的“文化”观点(象征性比事实更重要)与社会组织的观
点(新闻是公司、市场和资源间互动形成的每天更新的产品)(p219)
c)倒金字塔(适应电报,隐含授予专家权威,p223)
d)文化传统影响下的三种报道领域:“合法争议”区域(文化认可的冲突保
证了呈现双方的专业主义努力)、“越轨”区域(某些议题或群体报道超
出平衡与公正的正常范围)、共同价值观的话题报道
e)机械模式与艺术模式(安德森与哈贝马斯,p230)
11.社会、民主与新闻
《第一修正案》(政府审查与市场审查,个体表达自主性与公共表达丰富
性,保护个体表达自主性是手段而非目的,p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