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旅游研究述评

民俗旅游是借助于民俗而开展的旅游项目。近年来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学界对于民俗旅游的关注与研究也成为热点话题。目前,民俗旅游研究取得了可惜的成绩,研究的热点也不断涌现,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未来的民俗旅游研究应该更多关注民俗旅游的主体、民俗旅游人才培养以及民俗与旅游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

民俗旅游就是借助民俗而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比较接近生活中自然状态的民间文化为主要观赏对象。我国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构成了我国雄厚的民俗旅游资源。在我国,民俗旅游从1983年起步开始,作为风光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补充,经过1990-1995年的快速发展,从单一观赏性向多样参与型转变,民俗旅游的产品逐步多样化,1996年至今,民俗旅游进入深化成熟的发展阶段。近年来,民俗旅游不断成熟,已经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共同构成我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局面。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对民俗旅游研究的论文论著不断涌现,本文尝试对民俗旅游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民俗旅游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民俗旅游研究的未来走向。

一、民俗旅游研究的现状

利用河南数字图书馆电子全文数据库以“民俗旅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从1984年―2013年30年间,共发论文7949篇(搜索截至时间为:2014年4月15日)。分析30多年来的民俗旅游研究成果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民俗旅游研究与民俗旅游发展几乎同步。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受到德国、泰国等国民俗旅游的影响,开始发展民俗旅游,我国先后举办“92中国友好观光年”、“西南少数民族风情游”、“95中国民俗风情游”系列活动,使民俗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几乎同时民俗旅游研究也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是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中民俗体验介绍、民俗与旅游关系的探讨、民俗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民俗旅游开发的构想等方面。如1980年,李柱锡的《旅游与旅游业》中关注“巡游他国,观察风土民俗”;1981年,黎光的《乡情民俗:大理“三月街”》、1982年,肖萌的《乡情民俗??乡见闻》,均关注在民族地区旅游的民俗见闻介绍;1985年关于民俗旅游研究的论文共5篇,分别从博物馆建设、民族村寨保护调查报告、旅游业中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古迹旅游区中民俗的作用等教育关注旅游与民俗的关系,这一阶段,对民俗旅游的深度研究较少。1994年和1995年是民俗旅游研究的第一个高峰,这两年民俗旅游研究的论文共173篇,几乎相当于此前十年研究成果的总和。这与1994年、1995年我国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是同步的,

这一时期开始关注民俗旅游的资源特征、民俗旅游的开发原则、民俗旅游的特色,同时这一时期民俗旅游节、民俗旅游国际学术研讨会也成为研究与关注的热点。

(二)民俗旅游研究成绩斐然。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学界对民俗旅游研究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都在重视民俗旅游的研究;民俗旅游开发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大增长点;民俗旅游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已经极大彰显,通过民俗旅游的研究与开发,很多的民俗被抢救、挖掘,对于保存、弘扬民俗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各地的旅游宣传更多的人了解民俗,了解民俗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2010年―2013年这四年,民俗旅游研究成果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13年民俗旅游研究的论文达1090篇,是2009的近2倍。

(三)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不断涌现。2010年以来,民俗旅游研究开始关注更广、更深的领域。节庆旅游成为很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民俗旅游的规划开发研究备受关注;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创意开发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心。中国旅游界也越来越重视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地方政府将民俗旅游作为当地旅游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大力气抓民俗旅游的研究与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民俗旅游的游客满意度调查、民俗旅游品牌建设研究、民俗旅游产品创新、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区域民俗旅游形象研究、民

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等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如王艳来、李伟的《太白山区民俗旅游品牌建设研究》关注太白山区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品牌建设研究;黄炜的《民俗旅游产品创新中的顾客价值需求研究》关注在民俗旅游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主体的价值需求和满意度研究;从小丽的《区域民俗形象设计》关注长吉图区域的民俗旅游形象设计与开发。这些研究凸显出民俗旅游在这一时期的新关注、新热点。

二、民俗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民俗旅游研究近3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也出现了众多有影响力的研究热点,民俗旅游研究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但是,分析近30多年的民俗旅游研究发现有些问题还应该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思考。民俗旅游研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偏重探讨民俗与旅游的关系,以及民俗旅游开发的类型与模式。很少涉及关于民俗旅游开发的反思。实际上,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有很多无视、设置破坏民俗的项目,研究与关注不够。对民俗旅游开发中的主体,民众的研究关注度不够,对民俗旅游中的人才培养研究几乎是个空白。

(一)过于注重民俗旅游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目前的民俗旅游研究成果中相当多的研究关注如何利用民俗的各个

方面进行旅游开发的尝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主基调下,学界过于关注民俗的旅游价值与资源开发研究。应用研

究居主流地位,忽略了作为资源的民俗,其生存环境也面临危机,很少有学者关注民俗生存的文化生态。

(二)对于民俗旅游主体的关注与研究较少。大量的民俗旅游研究成果关注民俗作为资源开发中的新、奇、异,关注民俗与旅游高度融合的开发实践中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关注体验旅游背景下,民俗与旅游的契合度。很少关注作为旅游活动主体的旅游者、当地百姓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民俗审美与民俗情感。

旅游区居民的旅游觉悟和导游人员的业务培训的不足,是导致今天民俗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备受诟病的方面。如何满足民俗旅游中旅游者的求知欲和归宿感。如何做好当地居民脱贫致富与民俗旅游统筹发展、合理规划、行业管理,保障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诸多方面,却是民俗旅游研究者很少关注的方面。

(三)民俗旅游人才培养的关注与研究几乎是个空白。民俗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构成旅游业的三足鼎立局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河南省而言,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有218所,大多数为职业院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论述,未来我国要大力发展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