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耕作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耕作制度

教学目标: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理解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掌握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重点: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难点: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作物布局

一、耕作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

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农作物布局的原则

(一)需求原则

需求原则包括自给性的需求、市场需求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需求。

(二)生态适应性原则

生态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地区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一种农作物(或品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根据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作物可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生态适应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农作物布局设计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这样可以收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其次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三)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讲求经济效益是进行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农作物布局的内容

(一)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

首先应根据生活经验和家庭人口、经济变化预测家庭的自给性需要,同时还要了解市场价格、对外贸易、交通运输、加工、贮藏及农村政策等,以了解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

(二)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查清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等自然条件,还要查清当地的施肥、灌溉、劳力价格、市场行情及当时当地农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三)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

通过明确农产品需要和当地农作物生产环境,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很好或较好的农作物若干种类。对于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来说,农作物种类不宜过于单一,以免增加农作物生产的风险。

(四)确定合理的农作物配置

在确定农作物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平衡本地区或本单位农作物生产的总体目标和规模,如考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比例,春夏收作物与秋收作物的比例,主导作物与辅助作物的比例,以及粮食作物中禾谷类作物与豆类作物的比例。

(五)进行可行性鉴定

对面积较大的农作物布局,应进行可行性鉴定。鉴定内容包括:是否满足各方面需要;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和保护;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土壤肥力、肥料、水、资金、劳力是否基本平衡;加工储藏、市场、贸易交通等是否合理可行;科学技术、生产者素质能否达到要求;是否促进了农林牧、农工商的综合发展。(六)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如果鉴定结果表明方案切实可行,那么农作物布局的过程就已完成。

四、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一)粮食生产立足于"总量平衡,区域优先发展"

为保证总量平衡,要实施"提高东部,开发西部,主攻中部"的区域发展战略。(二)努力推进经济作物区域化种植

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经济作物产值在种植业总产值中的比例,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逐步实现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实现饲料作物生产的独立化

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把粮饲分开,使饲料作物作为独立的生产单元,进而实现种植业粮-经-饲三元优化结构。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

二、简答题

1.农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2.农作物布局的内容有哪些?

3.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怎样?

第二节复种

教学目标:了解复种、熟制、复种指数的概念;理解复种的条件,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掌握复种技术。

教学重点:复种、熟制、复种指数的概念;掌握复种技术。

教学难点:复种的条件。

教学内容:

一、复种及其相关概念

(一)复种

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有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复种和再生复种4种形式。

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公式为:复种指数=年农作物总收获面积/耕地面积×100%国际上通常用种植指数表示用地程度的高低,其含义与复种指数相同。

(二)熟制

熟制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它以年为单位表示收获农作物的季数。用符号"→"表示年间复种。其中对一块田地上收获一次以上的熟制,称为多熟制。

(三)休闲

休闲是指耕地在可种农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它是一种恢复地力的技术措施,包括全年休闲和季节休闲两种。

二、复种的条件

(一)热量条件

热量是决定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复种的热量指标包括积温、生长期和界限温度。

(二)水分条件

水分条件包括降水量、降水分配规律、地上地下水资源、蒸腾量、农田灌溉设施等。

(三)地力与肥料条件

在光、热、水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地力不足、肥料少时,复种的效果不好;地力高、肥料充足时,复种效果就好。

(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

(五)经济效益

三、复种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和品种

熟制确定后,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有利于解决复种与所需热量和水、肥条件的矛盾。一年两熟区,当热量资源紧张时,选用生长期较短的农作物比较稳产,如选用谷子与小麦组合,就比小麦-玉米复种稳产。

(二)套作和育苗移栽

套作和育苗移栽是我国北方提高复种指数,解决前、后茬农作物季节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冬作物行间套种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水稻套种绿肥或其他粮食作物等。在劳力充足、水利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在育苗田育苗后移栽至大田,缩短本田生长期也是有效的途径。

(三)抢时播种,早发早熟

前作及时收获,后作及时播种,减少农耗期,有利于后作早发;地膜覆盖可使迟播

小麦早发增产,早熟7~10天;喷施催熟剂,重视施用底肥,避免后期重施化肥等,

也是促进早发早熟、防止晚熟的技术措施。

四、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

(一)两年三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