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与进步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马艳班级小教061 学号0606012011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任课教师王俊英课程名称外国教育史

新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异同

相同点:1、产生时间相同,都是产生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2、都是以旧的传统教育作为批判对象

3、它们的产生都是历史的必然性,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必然要产生教育改革运动。

4、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儿童的兴趣,要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

新教育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可乐利强调指出,教学法的基础是兴趣中心。在他看来,每个兴趣中心又是以儿童的需要为依据的,兴趣是儿童学习的中心。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帕克在教学方法论上提出了要注重儿童的兴趣。

5、注重培养活动能力。

新教育思想以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来促进、指导教育改革,以及对传统教育,提倡儿童的自由发展,极力宣传培养活动能力的重要性。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提出学生要参加各种活动,如体操、音乐、手工、表演、竞赛等。

6、都提出学生要通过自然来学习。

新学校的总要求中提到把学校设于“自然环境之田野中”,目的是使儿童“受自然的感受”。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帕克提出儿童应通过自然来学习。

7、都提出了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

新教育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可乐利1907年在布鲁塞尔创办了“生活学校”。他认为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为生活而准备。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有多种,即生活是多种多样的,有儿童的生活、有成人的生活、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教育即生活"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隔阂,在于使学校能够更加充分地考虑到儿童生活的特殊性,使学校不用成人的生活标准要求儿童,不用成人的活动模式去规范儿童。

杜威反对儿童只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和作法。他认为,学校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环境,这种独特教育环境不是,也不该是远离尘世生活的世外桃源。学校生活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和形态。他主张把社会生活渗透、融合在学校生活之中,从而把学校建成一个雏形的社会。但同时杜威也看到了,外部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是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学校生活应该吸收健康的社会生活因素,从而使学校变成典型的、纯净的、理想的社会环境,使儿童在这种良好、,纯洁的健康环境中接受影响。

8、两者都是在反对传统教育的弊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们的出现确实对传统教育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进行了有力的纠正,纠正了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忽视,对活动的轻蔑,均强调要把儿童置于教育活动的中心,教育活动必须考虑儿童的需要、本能与兴趣。

9、均成立了教育协会,并且规定了相关的基本原则。

1921年,由菲利耶尔倡导,在法国的加雷市成立了“国际新教育协会”,并制定章程,规定了几条基本原则:

①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准备儿童能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和实现其精

神力量的优越性。不管教育者抱什么其他看法,教育的目的应是保持

和增进儿童内在的精神力量;

②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个性。而只有通过解放儿童内在的精神能力,才

能发展这种个性;

③各种学习和为了生活的训练都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

-----这些兴趣是在他内部自发地唤醒的,是在各种手工的、智力的、

审美的、社会的和其它活动中得到表现的;

④每一年有其特殊性质。因此需要由儿童们自己在教师的协作下来组

织个人的和团体的纪律训练。这种纪律训练应能造成深刻的个人责任

和社会责任感;

⑤自由的竞争必须从教育上消失而代之以合作,用合作来教儿童为社会

献身、服务;

⑥要进行共同的教育与教学。男女两性儿童虽不一样对待,但都应让他

们协作以相互发生有益的影响;

⑦新教育应使儿童不仅成为能对自己的邻里、本名族和一般人类的公民

尊重,而且还能成为一个能意识到自己个人尊严的人。

1919年进步主义教育派成立了进步教育协会。协会成为美国教改实验的中心,成为进步教育理论的发祥地,是改革者交流思想的场所。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条原则:

①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

②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出发点;

③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而不是“监工”;

④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科学研究;

⑤更多地关注影响学生身体发展的各种因素;

⑥学校与家庭合作以满足儿童生活需要;

⑦确认进步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10、都提出要使儿童得到自由发展。

新教育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爱伦凯提出了“自由教育理论”,她认为儿童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是“真善美的原型”,因而必须使他们得到自由发展,而反对对儿童的个性压制与机械训练,认为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过程都应该是儿童自由发展的过程。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柏克赫斯特提出允许儿童自由选择科目,

老师不能干涉。

11、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

新教育思想普遍重视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以突出教育维护现存制度的要求。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只要代表人物也提出要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

12、都有游戏教学。

13、都有德育、体育教学。

新教育提出道德教育应着重发自内心的道德观的养成;通过环境美来进行美育、陶冶情操;体育内容应包括自由体操和游戏,注重旅行等。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沃特注重体育和游戏教学。

14、两者都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15、均是成功的教育改革。

16、均表现出丰富性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7、都是20世纪前半期欧美教育革新思潮的组成部分。

不同点:1、新教育思想注重宗教教育。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宗教教育。宗教思想贯穿于她的教育思想体系之中,强调宗教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她要求每个幼儿教育机关和学校都应举行宗教仪式,向儿童灌输宗教思想。她认为宗教深深植根于人的天性之中,必须通过自由教育扶植她的宗教天性,使其成为虔诚的宗教信仰者。

怀特海教育理论中宗教色彩也比较浓厚,甚至声称“教育的本质在于它是宗教性的”。

2、新教育采取寄宿制。

最初建立的一批“新学校”大多设在大城市的郊区,学校区风景优美,设备精良,校内生活条件舒适,采取寄宿制。在德国,把这种学校也称“农村寄宿学校”。

3、新教育重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研究。

由于“新教育”理论极力宣传重视儿童心理和生理研究在教育与教学实施中的重要性,于是产生了一种被称作“儿童学”的理论,并很快得到普遍的发展。

4、新教育流派有专收孤儿、贫苦儿童的学校。

新教育流派建立专门招收贫苦儿童的“新学校”和专对孤儿或残疾儿童进行自由发展教育的“新学校”等等。

5、教育目的不同。

新教育是针对旧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改革。最初产生的“新学校”,其目的是培养现代资本主义剥削的触角伸向国外殖民地所需的新式统治人物。

这种“新学校”、“新教育”的“新”主要是新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就其总的教育目的而言,则仍与传统教育相同————培养“治人”的人才。

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