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处遇制度的困境与前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处遇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林进文1吴月悦2

(1.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人民检察院福建安溪362400;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北京100089)

【摘要】本文认为,分级处遇制度践行多年的结果并不理想,遭遇到“使用者”动力不足,关注不够的困境。而要使分级处遇制度走出困境,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完善,更是司法权力的解构与重新分配。

【关键词】分级处遇制度;司法权力;技术性措施

处遇是监狱管理机关对罪犯施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分级处遇是处遇体系的分支,它是指监狱对服刑人员分类调查,对其改造表现、服刑时间和剩余刑期、犯罪性质及恶习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之后,依据处遇方式和处遇内容宽严分级原则,确定对服刑人员的处遇方案。分级处遇制度践行多年的结果并不理想,批判的声音认为目前我国的分级处遇制度建立在粗线条的分级标准之上,存在分级处遇的激励效果下降,罪犯对此的关注降低,分级处遇的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并不妄求为处于困境的分级处遇制度找到万全之策,只是力图从该制度的困境及其背后的实质问题出发,力求为该制度的出路提供一种思考的路径。

一、分级处遇制度考察

1、分级处遇制度的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39条规定了分押分管制度:“监狱根据罪犯的犯罪类型、刑罚种类、刑期、改造表现等情况,对罪犯实行分别关押,采取不同方式管理。”1991年10月,司法部监狱局出台了《对罪犯实施分押、分管、分教的试行意见(修改稿)》,首次正式将分级处遇制推向全国。同时,另一不可忽视的背景是2005年12月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干同志的讲话中,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随即有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相关文件和领导意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分级处遇制度就成为监狱管理机关贯彻中央政策的重要制度。

2、建立分级处遇制度的目的

刑罚的执行永远绕不清的是惩罚和改造的博弈。分级处遇制度的改造目的显而易见,正如实证法学派代表人物菲利所说的那样:“刑罚(包括量刑与行刑)

应当考虑服刑人员自身的特点。同样的犯罪,从人类学和社会学方面说由于犯罪的原因不同,对各种人格的服刑人员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是对服刑人员进行改造矫正的出发点和行为目标。对服刑人员进行分级处遇,实现行刑个别化的根本目的在于矫正服刑人员的反社会人格,使其出狱后能够遵守社会法律不致危害社会。从这一层面理解,矫正服刑人员是目的,分级处遇是手段和方式。[1]而基于惩罚的维持监管秩序目的被纳入分级处遇制度的功能部分,功能和目的必须作出明确区分,功能是客观的而目的是主观的,主观的目的可以是高尚的,也可以是单纯的;客观的功能是即成的、描述的,所以,在没有足够的论据支持分级处遇制度具备维持监管秩序和激励服刑人员改造功能之前,我们认为实行分级处遇制度以便更好的作用于对服刑人员的惩罚,维持监管秩序的严格有序是设置分级处遇制度的目的。

出于惩罚的目的而设置分级处遇制度一方面是基于人道因素,18世纪的欧洲提出了关于惩罚的尺度和人道需求的基本法则,即惩罚必须以人道作为尺度。行刑个体化打开了整齐划一严格监管的缺口,这个缺口是基于人道因素区别对待制度的通道;另一方面是基于效率因素,以期花费最少的司法成本达到最优的惩罚效果。

3、分级处遇制度的分级标准

实际操作的问题是,以什么标准对服刑人员进行分级划分?目前,我国的分级处遇是建立在依服刑人员性别、年龄、犯罪性质、刑种刑期、犯罪表现等进行粗线条划分的基础上。通常将服刑人员划分为从严管理、一般管理、从宽管理三个等级。

必须要澄清的是分级处遇和分类监管的不同,分级处遇应当是根据服刑人员的改造情况给予的一种动态评价,它的价值体现在其等级差异导致的人员流动;分类监管是根据服刑人员的初始状态处以不同类别的监管制度,当然也包括部分服刑过程中的再分类。二者的关联在于分类监管与分级处遇的交叉点,即分类可能与分级重合,处遇措施的内容包含监管措施部分。我们现在的分级处遇划分标准就是分类监管的标准,较之台湾地区的分级标准,[2]我们既没有专门的规定,也缺少可操作性。除了服刑人员的档案和判决书记载的信息,监狱管理机构无法获得更多可以参考的材料,当然这可能更多的是技术性措施所

制约。

4、分级处遇制度的处遇方案

分级处遇的等级差异体现在什么方面?换句话说,监狱机关可以给予什么程度的优惠待遇和奖励?这个问题关系到分级处遇制度对服刑人员的吸引力,直接决定了它的实施效果。目前,在保障服刑人员基本待遇的前提下实施的差别待遇主要体现在:警戒、监控、管束、活动范围通信、会见、接受物品、文体活动、给养等方面。

二、分级处遇制度的实质及其困境根源

1、分级处遇制度的实质

分级处遇制度是监狱机关张显权力的工具。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和量化的换算,将服刑人员再次划分等级,从而在高墙内,借助一种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权力,确定每个人的位置、肉体、病情、死亡和幸福,形成一种严密的网格秩序,以期实现罪犯对处遇决定权至高无上的诚服。司法权力通过对犯罪的惩罚使社会“围绕着犯罪形成一个褒贬交织的气氛”,于是监狱成功地将罪犯隔离和标签化,[3]而在监狱内部,分级处遇制度将这些被过滤之后的人再次标签化。

按等级分配具有两个作用:一是标示出差距,划分出品质、技巧和能力的等级;二是惩罚和奖励。就像学生被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一样,通过永无止境的考试这种方式张显学校的权力,但是学生与服刑人员不能等同视之,所有学生都依赖考试的结果获得自身价值的评价,而在服刑人员的亚文化圈,自由才是他们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所以,在服刑人员内部实行分级处遇制度,要充分发挥这种等级划分的效用,充分体现监狱管理机关的权力价值,关键在于分级处遇如何影响服刑人员的自由程度。

2、分级处遇制度困境的真正根源

那么,监狱管理机关的权力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作用于服刑人员的自由?诸如警戒、监控、管束、活动范围通信、会见、接受物品、文体活动、给养等等方面真正与服刑人员的自由相关么?恐怕只是隔靴搔痒。分级处遇的奖励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是监控处遇,二是生活条件处遇。先说监控处遇,以台湾为例,“住室不加锁”、“不加监视”的实质意义是什么?保障监管秩序是监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