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战略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战略思想
董根洪
什么是战略思想?战略思想即关于一系列差不多目标政策的总和,是针对全局性重大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差不多对策的抉择。从先秦到晚清,漫漫两千多年的时刻里,中国古代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提出了一系列富于真知灼见的战略思想,构成了古代世界战略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髓,其中的许多内容至今仍熠熠生辉。以下就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起源进展、差不多特点、差不多方针、差不多原则、差不多手段作一简略探讨。
一、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起源进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制造性和智慧性的民族。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高度智慧的结晶之一便是专门早就重视并学会了战略性思维,专门早便明白得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的道理。
能否立足于全局和长远考虑问题,是否能从整体性普遍性的角度提出带有全然性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是真正的智慧所在,这是一个民族从蒙昧野蛮走向开化文明的重要标志。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劳动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自然和社会的经验知识,获得了许多规律性的“天道”“人道”认识。在此基础上,便形成了丰富的战略思想。
从古代经典可知,我国古代能常从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自夏商周的政治家思想家始,《周易》、《尚书》便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战略思想内容。《周易》揭示的便是“周”遍宽敞的关于天地变“易”的不“易”常道,同时从天道、地道中引伸出作为人们活动规律、社会治理原则的“人道”。这一“人道”的差不多内容便是古代治国思想,如《讲卦》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段话便是揭示了仁义
是全然的“人道”治道的战略原则。假如讲《周易》从哲学思维的高度引出一系列古代战略思想,那么《尚书》便从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提出了丰富的战略思想。《尚书》作为中国最古的一部史料汇编集,记录了上自传讲的尧舜,下讫春秋中叶夏商周的诸多政治实践经验,其一系列典、谟、训、誓、命中,包含了尧舜禹以来的古代杰出政治思想的治国战略思想。如在《召诰》《康诏》等篇中揭示的西周政治家提出的“敬德”“保民”思想便是古代重要的治国战略指导方针。再如《洪范》篇,其“洪范九畴”便是殷末思想家箕子所陈述的九项治国的全然大法,便是九条治国方略,其“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等差不多上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战略性思维。但总起来看,在形式上尚带有较多神性迷信色彩,在内容上呈现出单调零散特征。
我国古代战略思想家蓬勃进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构成了我国古代战略思想进展的第二时期。这时,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因此一大批政治家特不是思想家们纷纷涌出,各抒己见,各种围绕由乱达治的方略纷纷现世,百家争鸣、处士横议,直面“近忧”,积极“远虑”,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诸“百家”战略思想“争鸣”纷呈的精彩场面,使古代战略思想获得了大进展,围绕名实之辩、天人之辩、义利之辩、王霸之辩、善恶之辩等战略问题,形成了以仁义为纲的儒家战略思想体系、以兼爱为纲的墨家战略思想体系、
以自然无为为纲的道家思想体系、以刑名法术为核心内容的法家战略思想体系等众多战略思想体系,进入一个“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的多元化战略思想进展时期。《庄子.天下篇》、《吕氏春秋.不二》、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等对众多战略思想体系的差不多内容都有精彩论述。
我国古代战略思想自西汉起,步入第三个进展时期。汉武帝时,为适应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国家的政治需要,政治家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的战略纲领,为实现此纲领,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战略措施。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政治战略,自此以后,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进展也进入了一个“大一统”的时期,即以一个以儒家仁义德治为主导,兼采道法的新时期。以后历代众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尽管提出过各有特色的思想观点,但都只是对这一战略思想体系的完善充实,并无实质性的突破。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汉以后总体上构成中国古代战略思想进展的三个时期,体现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产生、进展、成熟的差不多进展过程。
二、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特点
把握中国古代战略思想,首先必须弄清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特点。诞生于古代中华大地上的战略思想因其经济、政治、军事、
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因此体现出与古代西方战略思想和现代战略思想明显不同的特征旨趣,正确把握这些特征旨趣,极有助于形成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战略思想。
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特点:笔者以为总的有三,可概要为:(1)重政治不重经济的政治化战略;(2)重安稳不重进展的稳定性战略;(3)重家族治理不重公共权力治理的家族化战略。
1.政治性战略。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一大特点确实是重政治不重经济,以政治为其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特不重视建构战略思想,“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王安石)。然而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呕心沥血所建的“长久之策”,所创的战略思想所指所贯的本质内容为“政治”,即政权治理或统治治理。先秦诸子百家学派林立,思想纷呈,然而各家各派所争所鸣的具体内容尽管不一,但它们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务为治”。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家抽出了形形色色、各各不一、富于独创性的战略思想,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一个“治”的时代主题。也确实是讲,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本质上是“治国之道”、“为政之道”,是一系列关于治国统治的方针大略。而这种方针大略的实质是以帝王操纵权力和运用权力为要紧内容的统治术。因此,其内容是政治的,而非经济的。一部《资治通鉴》,皇皇二百九十四卷,荟萃着中
国古代战略思想,被胡三省、康熙、曾国藩等政治家、思想家誉为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都必读的“莫善”的“经世之书”。然而如此一部集古代战略思想大成的史书,其提出的一系列有关治国全局问题的“治乱之道”思想,目的都在“资治”,是一部帝王统治的教科书,充满其中的是如何建纲立纪、强干弱枝,而鲜及经济生业。它不仅与现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展战略即经济社会进展战略”(于光远)的现代战略思想明显不同,也与重视工商业经济进展的古希腊罗马的战略思想截然有不。“国家权力高于社会,政治高于经济、官僚政治高于个人制造性”(杜维明)是中国古代政治思维的差不多特点。
2.稳定性战略。与“进展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现代化各种战略都为进展战略,战略思想以进展为主题的现代化战略思想不同,中国古代战略思想本质上是稳定型的、具有鲜亮的重安稳不重进展的特点。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社会,是以家族为中心,依照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社会,是一种“家天下”的社会。因此,关于最高编译者的皇帝来讲,他的最大任务就在于如何维护保有“家天下”的统治局面。因而,作为皇帝“家天下”服务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重要内容的战略思想不仅必定具有重政治轻经济的特点,而且其重政治的本质目标就在于重政治稳定,因此还必定具有重安稳轻进展的特点。也确实是讲,如何安稳“家天下”的统治秩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