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复仇》赏析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复仇》赏析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 把握散文诗的构思特点。

2. 理解鲁迅式复仇的内涵。

3. 思考复仇理念在今天的适用性。

【重点、难点】

1. 旁观者的心理动机。

2. 被看者以何复仇。

3. 联系鲁迅其他有关言论,理解其独特的复仇思想。

【所用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作者自述创作动机

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

《〈二心集·野草〉英文译本序》

我在《野草》中,曾记一男一女,持刀对立旷野中,无聊人竞随而往,以为必有事件,慰其无聊,

而二人从此毫无动作,以致无聊人仍然无聊,至于老死,题曰《复仇》,亦是此意。但此亦不过愤激之谈,该二

人或相爱,或相杀,还是照所欲而行的为是。

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六日致郑振铎

二、文本详析

本首散文诗是《野草》中的一篇重要作品。《野草》的基本特点是其“独语”性,即它不像作者

的“杂感”(后称为“杂文”)类作品,是直面现实,以寸铁杀人;也不像作者同时期所写的“随笔”,无所顾

忌,任意而谈。它是面对作者内心,捕捉某种萦绕于心的意象、思绪、意念,以瑰玮奇谲的语言,独自言语,类

似于“自言自语”(作者此前在1919年即有《自言自语》一组小散文诗,可视为《野草》的雏形)。更因作者

有意“措词含糊”,故其情其意,只是作者自我有所感知,他人则难以索解。解读这一类作品,一要顾及散文诗

的特殊形式:形象化的构思过程,多用比喻以至象征、回环复沓等修辞手段,意蕴含蓄,可意会而难以言传;还

需注意其“互文性”,即作者相似的意思在其他文本中也有表露,虽然形式不同、手法不同,但其指向有一致性,可以互为解说之资。

“复仇”是鲁迅从早年至晚年,念兹在兹、一以贯之的一个思绪。几十年间在他心头萦绕不去,回

环往复,多次谈及,遂成为其作品和思想的重要主题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