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一、正常凝血系统
➢ 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在人体止血机制中 起着重要作用。
➢ 目前认为,整个凝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 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以及纤维蛋白 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图8-1)。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K PK
胶原 HK

Ⅻa

Ⅺa
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在ⅩⅢa作 用下,松散的纤维蛋白单体转变为紧密的纤维蛋白多 聚体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正常抗凝系统
包括细胞抗凝和体液抗凝。
(一)细胞抗凝
单核吞噬细胞和肝细胞,可清除促凝物质,吞噬凝血因 子,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二)体液抗凝
指血液中的抗凝物质 1.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系统 2.以抗凝血酶Ⅲ(AT-Ⅲ)为首的蛋白酶抑制物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4.肝素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2.以抗凝血酶Ⅲ(AT-Ⅲ)为首的蛋白酶抑制物
➢ AT-Ⅲ由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VEC)合成,其作用 是抑制含丝氨酸残基的蛋白酶
➢ 诸多凝血因子(Ⅱa、VⅡ、IXa、Xa、XⅡa等)的活 性中心均含有丝氨酸残基,AT-Ⅲ可封闭其丝氨酸活性 中心,故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
➢ 肝素辅助因子Ⅱ(HC-Ⅱ),α2-巨球蛋白等也属丝氨 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蛋白C经凝血酶水解成为活化蛋白C(APC),并 在蛋白S的协助下具有以下作用:
(1) 水解Va、Ⅷa,使其灭活,结果既阻碍了由Ⅷa和Ⅸa 组成的Ⅹ因子激活物的形成,也阻碍了由Va和Xa组成的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造成凝血过程受阻。 (2) APC限制Xa与pt的结合,抑制pt聚集; (3) 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u-PA)的释放。

Ⅸa
Ⅷa
PL+Ca 2+
Ⅻa Ⅹa等
Ⅶa

选 择
TF

Ca 2+


传统通路
TF:组织因子 PK:激肽释放酶原 K:激肽释放酶 PL:细胞膜磷脂 HK:高分子激肽原

Ⅹa
Ⅴa
PL+Ca 2+

ⅩⅢ
Ca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ⅩⅢ a
Ca 2+
纤维蛋白单体
纤维蛋白多聚体
图8-1 正常凝血过程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 封闭蛋白酶的丝氨酸活性中心,由VEC产生,主要作 用是抑制Xa、VⅡa
➢ 给动物TFPI,可防止TF和大肠杆菌引起的DIC
4.肝素
由肥大细胞产生, 可增强AT-Ⅲ(1000倍)、HC-Ⅱ活性 ,促TFPI释放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是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 量促凝物质入血,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同 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从而出现器官功能障碍、 出血、溶血性贫血及休克的病理过程
➢ 临床研究发现,DIC的严重程度不一,有的十分 轻微,临床表现不明显,只有用比较敏感的实验 室检查才能发现
➢ 但有的较严重,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最后引起 多个脏器功能衰竭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 机体的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往复地流动而不发生凝固, 这是因为:
①血管壁光滑,不具备血凝的启动条件; ②有很强的抗凝系统; ③即使轻微血管损伤等因素致少量纤维蛋白形成也会被纤溶系统随 时降解掉,从而防止血管内大量血栓形成,保证血流通畅。
➢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凝血、抗凝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处 于动态平衡中
➢ Ⅻf为激肽释放酶原激活物,可把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激活成激肽 释放酶,后者使因子Ⅻ进一步活化,从而加速内源性凝血系统 的反应
➢ Ⅻa激活Ⅺ形成有活性的Ⅺa,在Ca2+参与下,Ⅸ形成Ⅸa并与磷 脂、Va及Ca2+一起形成复合物(Ⅸa、Ⅷa、PL+Ca2+),使Ⅹ 形成有活性的Ⅹa。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2.外源性凝血途径
血管壁及组织受损时释放出组织因子(TF),这种组织 因子与Ⅶ因子及Ca2+一起使凝血因子Ⅹ变为Ⅹa,Ⅹa与 Ⅴa及磷脂和Ca2+共同构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二)第二阶段 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三)第三阶段 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1.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系统
➢ 蛋白C在肝脏合成,以酶原形式存在 ➢ 血栓调节蛋白(TM)是凝血酶受体之一,二者结合后降
低凝血酶的凝血活性,增强激活蛋白C的作用(形成 APC),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图8-2)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图8-2 蛋白C、蛋白S及血栓调节蛋白的作用
无活性的Ⅻ因子接触后,Ⅻ因子中精氨酸残基上的胍 基在负电荷影响下分子构型发生改变,它的活性部分 —丝氨酸残基暴露,Ⅻ即被活化成Ⅻa,此种激活方式 称接触激活或固相激活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1.内源性凝血途径
➢ 另一方面Ⅻ和Ⅻa也可在激肽释放酶、纤溶酶、胰蛋白酶等可溶 性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碎片Ⅻf,称酶性激活或液相激活。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一)第一阶段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激活物(Ⅹa、Va 、Ca2+、PF3)的形成( Ⅹ→Ⅹa),可通过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两 条途径来完成。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1.内源性凝血途径
➢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其启动因子是Ⅻ。 ➢ 表面带负电荷的物质(如胶原、内毒素等)与血液中
病理生理学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学习目标
1. 掌握:DIC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2. 熟悉:DIC的功能代谢变化;影响DIC发生发展的
因素。 3. 了解:DIC的分期、分型;DIC防治和护理的病理
生理基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三、纤溶系统
➢ 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叫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 它是由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 原激活物抑制物、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FDP)组成。
第一节 正常凝血和抗凝血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