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环境变迁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理念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向:
技术,从广义来说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 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 展:技术进步实际上首先导致知识扩展,使知识更新 加速,从而使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对技术 与知识的创新.这必然要带来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 技术化.智能型工作岗位逐步取代以体力投入为主 的机械操作型工作岗位。劳动者从业能力的复杂性 与创造性在职业过程中突显出来。单一性的jI体职 业技能已逐渐不能胜任高技术含量的T作岗位。专 业性的职业技能加上创新性的劳动思维必将成为当 前及未来劳动者职业行为的核心特征与要求。智能 化的工作环境延伸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与空间。探 索性、思考性职业活动常常发生在劳动者的非从业 时间与地点内.而这些常常是现代知识劳动者进行 创造性劳动、再生产与职业发展所必需的职业行为。 同时,技术进步使得劳动者职业行为逐渐专业化。专 业化意味着职业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当前的劳动 者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工作岗位。而 只有适需对口的职业教育才能满足培养专业化人才 的需求。
门化
其受教育水平决定。教育成为当代社会分工的主要 机制。学校教育对社会分工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职业 教育长期以来并没有取得与普通教育尤其是学术教 育同等的地位,并且成为那些在学术教育系统中所 谓失败者的收容所.而且职业教育系统中的毕业生 在社会分工中处于社会的下层。这也是职业教育长 期以来为人所诟病的重要缺陷。与此同时,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只注重培养和传授个体进入某一职业的 “入门技术”.忽视个体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问 题.致使个体被终生嵌入某种低层次职业当中.造成 个体发展的某种片面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劳动 者的职业技能日益专门化.众多职业对劳动者的专 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因此职业 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必须关注个体的终生发展, 培养个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当前世界职业教 育改革的趋势。1999年4月在韩国首都汉城召开的
程”——整个公司或企业中所涉及的工作任务。如设
计、加工和质检。以及这些工作任务之间的相互联
系;“劳动过程”——生产一线的人员执行并完成工
(二)技术进步促使职业行为重新定位
二、职业环境变迁呼唤高职课程改革理念创新
面对职业环境的动态变迁性,高等职、业教育的 课程改革必然也成为了一个连续的动态生成的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 增进高职课程改革的时效性,最优化的发挥其在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针对 传统高职课程设置的种种弊端及当前职业环境变迁 对其带来的挑战.高职的课程改革应坚持如下价值
万方数据
第1期
张建戴文静:职业环境变迁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理念创新

学生在形成专业化的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在同一 职业群及不同职业群间进行水平及向上流动的职业 转换能力。“工学结合”课程观适应这一要求,它是针 对高职教育中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科教育 “知识本位”课程观的矛盾而产生的课程观,在力求 摒弃“知识本位”课程观的过程中,有人将其解读为 “能力本位”的课程观。然而.“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使 高职教育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课程开发的唯一出 发点与立足点,以特定的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来设 计课程,从而导致课程片面强涮职业岗位针对性.忽 略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不符合 当前职业发展要求。工学结合的课程理念与当前职 业环境不断变迁相适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 力为课程目标。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个体从事一 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技术与本领,还包括个 体在职业工作、社会交往、个人生活情境中科学的思 维,对个人、职业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态度与能力。 这一课程观不再停留于理论知识的传递或是孤立的 技术训练,而强调学生在具体、完整、综合的工作过 程中学习与思考,感受职业成长的体验,在形成专业 能力的同时,获得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 高,形成“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它既采纳了“能力 本位”课程观中强调岗位技术能力的要求,汲取了 “知识本位”课程观中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指导及知识 对个人素质形成具有影响的观点。吸收了活动课程 观中将丰富的生活问题和社会经验融于课程内容、 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和经验性的思想.也增加了对职 业道德与态度的关注。 1.工学结合的课程观是一种工作过程导向的 课程观。它主张学习必须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并 以工作过程架构课程内容。要求保持课程学习中工 作过程的整体性,即在完整、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 和学习。这里,“工作过程”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 包括“商业运作过程”——公司或企业为满足市场需 求而设计并实施的商业计划或生产能力;“生产过
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分工,是 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同部门,以及生产中的不同 工序配置不同的劳动力,实行分工协作。提高劳动生 产率。 在当代社会,社会分工日益由个体自身能力及
第二届国际技术职业教育大会的主题即是“终身学 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 干事科林・鲍尔在会议上作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1世纪前10年计划”报告。指出“技术和职业教育 与培训不应该仅仅是‘需求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
的有效性取决于人格引导下的主体性发挥的主动性 与有效性。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必须关注个体 生命价值、体现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应当把发展 学生的创造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完善学生的人格
个性与发展学生职业认知的悟性、职业技能习得的
协调性、职业素养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改变传 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寻求与人的成长机 制相匹配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体验、感悟、交往、探 究、反思、创造等。 (二)工学结合的课程观 职业环境的变迁要求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 具有多元复合的职业能力,要为学生的和谐可持续 发展服务。因而,高职课程改革课程观的选择应从学 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要求出发,以使高职
第24卷第l期 2009年01月


OF








v01.24 No.1 Jan 2009
JOURNAL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职业环境变迁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理念创新
张建戴文静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岳阳414000) 要:当前科技高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合力促使社会职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社会
(三)就业市场化程度的加强
(一)关注生命的教育观 职业教育是一种生成人的职业能力、职、lk素养 的活动,是把未成熟的主体培养成成熟主体,把缺乏 职业技能的主体培养成某些或某一职业、岗位的厂 作主体的活动。是把人培养成面向未来职业生活主 体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同的,而 人的主体性则是人之为人、人之为职业人的本质属 性。因此。尊重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主体性足职、Jk 教育活动中的重要M题。著名的德国文化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斯普朗格曾经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从生命 深处唤醒人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 感、价值感唤醒。职、Jk教育过程不仅要从外部解放成 长者。而且要解放成长者内部的力量。“教育的核心
获得的是“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 2.工学结合的课程观是一种实践的课程观.也 是一种对话的课程观。这种表现为“探究、体验、应 用、技术”的过程的学习,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中的相 互作用或交互作用为基础的对话和转变的过程.师 生通过“体验、解释、理解、模仿、表达、制作”等多种 方式相互作用而发生转变。它不再囿于课堂上单纯 的言语符号的话语.本着真实环境的具体“工作过 程”,专家与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围绕 某一项任务的执行或是技能的习得而展开,将原本 隐蔽的内在认知过程显性化。在这一话语系统中,学 习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常在不断地尝试中被 激发交流与对话的需求.任务的完成或是问题的解 决对学习者具有内在的意义和满意度。促进了真正 具有双向意义的话语系统的生成。 3.工学结合的课程观充分体现了育人的理念。 学生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 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按照 实际的生产项目、工艺、规范、操作要求等进行产品 的设计与制造。经历从一名学生向一名职业人和社 会人的转换过程。在这~真实的互动过程中。不仅有 职业操作技能的训练,还有协同的学习与交流、合作 与竞争。各种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各种创新的理 念在这里萌芽。杜威说.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 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 适当的关系得来的。这种真实的环境对于学生原有 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考验.形成了根植于个人的 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将课程与教学 视为~种线性关系。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和内容, 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的过程或手段,它 规定学校“如何教”。课程规定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设置好的,教学 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这样,教 学成了课程的下位概念.课程的改革似乎与教学的 变革无缘。而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与教学是一个 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课程改 革的理念必须将教学纳入统一体中,形成整合的来自百度文库课 程教学”理念。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设计离不 开课程与教学关系的重新建构以及相关教学观念的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社会体制正 在转型,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知识经济形态13益崛 起。社会职业环境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从社会分工到 劳动力市场,社会总体职业环境及其构成都呈现出 了鲜明的动态变革性特征,面对这样一个充满变幻、 不断进化的时代.高职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相连、相 交的一项事业,其课程必须做出与之适应、与时俱进 的改革,而这一改革不仅来自于外显的技术、市场、 体制等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外在压力。而且来自于作 为理论、观念、思想方法等文化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内 在动力。课程改革作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和改革的 核心,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创新理念以 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下面从职业环境变迁的视角对 高职课程改革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专业观进 行探讨。 一、社会职业环境的变迁 (一)社会分工的发展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和专
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职、№教育中的人格唤醒、人格塑造与职、Ik Hli力 的生成并不矛盾。人的职、Jk技能的彤成过程不是单 纯的外在行为动作的习得、巩同、强化的过程.而是
一个充满心智活动、充分个性展示的过程.这一过程
当代社会新技术革命的纵深发展.使一大批新 兴的高技术产业应运而生,从而导致整个社会产业 结构的巨大变化.使从业人员不断从传统产业部门 流向新兴产业部门.尤其向知识、信息产业部门转 移.这使人们的职业变换、人才流动都变得异常频 繁。社会个体职业流动频率的加快,一个人一辈子固 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 社会成员正从“单位人”逐渐走向“社会人”,人才流 动已成为一种熟悉的社会现象,终身性职业时代开 始消退。 职业流动的频繁发生促使社会成员的就业形式 也开始发生着转变,非正规型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占 社会个体的就业比例开始上升。就业的市场化趋向 使终身学习、成人的回归性学习成为每个社会个体 获得生存型职业与进行职业流动的必要手段。劳动 力的转移成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分工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就业市场化程度的加强,促使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创新理念,坚持关注生命的 教育观、工学结合的课程观、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对接产业的专业观。 关键词:职业环境变迁;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G
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38X(2009)01—0001—05
收稿日期:2008—12-30 作者简介:张建(1956---),男,湖南岳阳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与中国古典文学。
万方数据











第24卷
要’来驱动”。可以说,当代职业教育应当越来越成为 推进个体町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不断加强个体 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自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