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典型藻毒素及其免疫毒性研究进展_王丹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444
爱尔兰
Caragh 湖
0.05~0.221
肯亚
Baringo 湖
417
韩国
Younglang 水库
参考文献 [20] [25] [23] [22] [21] [24] [18] [17] [16] [19] [15]
作为肝毒素的代表藻毒素,微囊藻毒素最早是由 Carmichael 等确定其结构的,其一般结构为环 (-DAla-X-D-MeAsp-Z-Adda-D-Glu-Mdha),其中 X 和 Z 代表 2 个可变的氨基酸残基,D-MeAsp 代表 Derythro-β-甲基-天冬氨酸,Mdha 则代表 N-甲基脱羟 基-丙氨酸[26]。目前已知的微囊藻毒素异构体多达 70 多种,其中 Microcystin-LR(MCLR)毒性最强,是目前 发现最强的肝癌促进剂。研究发现 Adda 和 Glu 对微 囊藻毒素的毒性是必需的[27-28]。微囊藻毒素可通过结 合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蛋白磷酸酶: 如 PP1 和 PP2A 来抑制这些酶的活性,从而引起蛋白磷酸化导致细胞 骨架改变,使得细胞发生形变进而丧失功能最终造成 肝出血或者肝功能变化[12]。
2种典型藻毒素及其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王丹丹 1, 陆香君 1, 王彬浩 1, 蔡恩琪 1, 俞玲园 1, 顾晨 1, 张杭君 1,2*
(1.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2.杭州师范大学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36)
摘 要:多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而因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现象已然成为全球性问题,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 水华的产生不仅破坏了水体生态结构,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水华中产生藻毒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特征和致毒机理可分 为肝毒素和神经毒素两类。通过综述鱼腥藻毒素和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分布和结构,并从免疫学的角度综述其可对生物体造成的毒效应 及致毒机理,为后续研究藻毒素毒性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
2 2 种藻毒素的结构
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 鱼腥藻毒素同系物-a 鱼腥藻毒素 鱼腥藻毒素 鱼腥藻毒素 鱼腥藻毒素
表 1 2 种典型藻毒素在不同国家分布和浓度
Table 1 The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wo typical algal toxi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第 40 卷 第 4 期 2017 年 4 月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VolA.4p0第r. 42N00o1卷.47
王丹丹,陆香君,王彬浩,等.2 种典型藻毒素及其免疫毒性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4):50-55.Wang Dandan,Lu Xiangjun,Wang Binhao, et al. Research of two typical algal toxins and immune toxicity: a review[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7,40(4):50-55.
关键词:鱼腥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 污染化学特性; 免疫毒性 中图分类号:X171.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6504.2017.04.009 文章编号:1003-6504(2017)04-0050-06
Research of Two Typical Algal Toxins and Immune Toxicity: a Review
《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网址)http://fjks.chinajournal.net.cn(电话)027-87643502(电子信箱)hjkxyjs@vip.126.com 收稿日期:2016-06-02;修回 2016-07-29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5R423085);杭州师范大学卓越人才计划项目;杭州市 131 人才计划;浙江省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LY15C030007) 作者简介:王丹丹(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毒理学研究,(电子信箱)xiatong665565@163.com;* 通讯作者,男,教授,(电子信箱) zhanghangjun@hznu.edu.cn。
2 种典型藻毒素的结构如图 1。 正是由于 2 种藻毒素的独特结构特性,使得其具 有明确的靶器官与毒性效应。微囊藻毒素中的 Adda 和 Glu 结构导致其具有明显的肝毒性,鱼腥藻毒素中
在 12 世纪末,Giradus Cambrensis 描述了位于英国威 尔士附近的兰戈斯湖水变为深绿色的现象,而关于水 华发生潜在的危害直到 1878 年才被发现,Francis 首 次报道了澳大利亚南部动物由于饮用含蓝藻的水而 死亡,当地饮用此水的居民也出现了死亡现象[1]。此 后,关于藻类水华引起的生态污染被陆续报道,不少 国家出现了由于饮用被藻毒素污染的水或者间接食 用被藻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肝损伤、胃肠炎、皮 炎和腹泻等疾病[2-5]。Pouria 等发现在巴西卡鲁阿鲁市 接受肾透析治疗的 126 名病人中,多数人出现中毒现 象,其中有 60 人死亡,原因是渗透液用水中含有藻毒 素[6]。近年来,我国不少淡水湖泊被频频报道有水华发
WANG Dandan1, LU Xiangjun1, WANG Binhao1, CAI Enqi1, YU Lingyuan1, GU Chen1, ZHANG Hangjun1,2*
(1.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6,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Hangzhou City for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6, China)
1 2 种藻毒素的产生和分布
鱼腥藻毒素和微囊藻毒素作为神经毒素和肝毒 素的代表,可由多种淡水蓝藻产生,微囊藻毒素可由 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 aeruginosa) 、阿氏颤藻(Os-
cillatoria agardhii)、颤 藻 (Oscillatoria rubescens) 等 产 生,鱼腥藻毒素可由水华鱼腥藻 (Anabaena flosaquae)、项圈藻(Anabaena planctonica)、丝囊藻(Aph- anizomenon gracile)等产生[11-14]。在蓝藻毒素中,除了 节球藻毒素只有一种泡沫节球藻可以产生,而其他藻 毒素则可由多种藻类产生,因此藻毒素的污染成为全 球性问题。据相关文献记载,鱼腥藻毒素已经在韩国、 爱尔兰和法国等国家的水体中均被检测出,最高浓度 甚至高达 8 000 μg/L[15-19]。而微囊藻毒素则在土耳其、 芬兰、阿尔及利亚和印度等国家中用于灌溉的表层水 中均检测出微囊藻毒素的存在,最高浓度高达 29 000 μg/L[20]。更为严重的是,在西班牙、波兰、日本、巴西和 阿根廷的部分饮用水体中也检测出微囊藻毒素,其中 阿根廷水体的浓度最高,为 920 μg/L[21-25]。具体见表 1 所示。
第4期
王丹丹,等 2 种典型藻毒素及其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51
生,其中以太湖、巢湖和滇池最为典型[7]。 目前国内学者就藻毒素毒性作用展开了众多研
究。但是大多的研究尤其是综述研究普遍针对于单一 藻毒素的毒性作用。施玮等就微囊藻毒素的肝毒性进 行了深入讨论[8]。张庭廷等分别论述了微囊藻毒素对 其他藻类、动物和人体的毒性效应以及其检测方法[9]。 除此之外,如韩志国等将不同的蓝藻毒素进行毒性作 用区分,缺少其作用机理介绍[10]。本文在此基础上就 两种典型藻毒素神经毒素代表鱼腥藻毒素-a(ANTXa)和肝毒素代表微囊藻毒素(MC-LR)的相关研究进 展作一综述性介绍。
浓度/μg·L-1
国家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位置
3~29 163
阿尔及利亚
Oubeira 湖
920
阿根廷
San Roque 水库
52
日本
Inbanuma 湖
1.17
波兰
Sulejow 水库
9.99~55.02
西班牙
Santillana 水库
1.25
巴西
Bolonha 湖
2 300
丹麦
Kund so 湖
8 000
法国
La Loue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由经济发展产生的环境问 题也日趋严重。近年来,因水华而导致的水体污染现 象在全世界范围内被频频报道。水华也称为水花,是 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现象,也是水体富营养化 的一种特征。水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氮、磷等 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在一定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 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明显的水色变化,使水体呈现蓝 色或绿色。藻毒素是藻类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类具 有生物活性且能够毒害生物体的物质。藻毒素有高耐 热性,在水体中很难自然降解。随着水华爆发次数的 增加,水体中藻毒素的含量逐渐升高,给水生态系统 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最早关于水华记录是
最早开始研究鱼腥藻毒素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 截止目前,研究发现水华鱼腥藻可产生 6 种鱼腥藻毒 素,但只有 3 种毒素已经确定化学结构,包括鱼腥藻 毒素-a(ANTX-a),鱼腥藻毒素-a(s)(ANTX-a(s)),鱼腥
藻毒素同系物 a(HTX-a)[29-30]。鱼腥藻毒素-a 作为生物 碱类物质,由于毒性大,活性高而受到广泛关注。其晶 体结构和绝对构型由 Huber 等和 Koskinen 等测定为 S-trans-(1R, 6R)-(+)2-乙酰基-9-氮杂双环 [4,2,1]壬-2-烯[31-32]。作为神经毒素的代表,鱼腥藻毒素-a 被 证明是一种强效拟胆碱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断剂,作用 于突触后膜。作为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类似物,鱼腥 藻毒素-a 可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乙酰胆碱酯酶或 真核生物中的任何酶均不能降解它[33]。进一步研究表 明,鱼腥藻毒素-a 是烟碱样胆碱受体激动剂,与烟碱 样受体相互作用时可在神经肌肉连接点引起持续刺 激,最后导致肌肉麻痹,严重可造成窒息死亡 。 [34] 因 此,鱼腥藻毒素-a 更被称为“急速致死因子”。
Abstract:Algal blooms not only damage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water bodies, but also produce algal toxin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liver toxin (represented by microcystin -LR) and neuro -toxin (represented by anatoxin -a)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structure and toxic mechan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wo kinds of toxins, i.e. anatoxin -a (ANTX -a) and microcystin-LR (MC-LR), in terms of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munology illustrates the toxic effects and toxic mechanisms of two toxins on the aquatic organisms. Key words:anatoxin-a; microcystin-LR;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lution; immune toxic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