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自健油画的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自健油画的艺术特色

李萌生

(渭南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美术学2009级1班)

摘要:作为一位当代中国代表性人物,李自健的作品特点明确,处处突出着“人性与爱”的主题,表达着作者对人性中“真”“善”“美”的推崇。表现作者与众不同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名族精神。向世界倡导世界和平的理念。

本课题以研究李自健的油画特色为主要任务,以画家作品的精神内涵为切入点,解析作者的创作目的。李自健在油画创作中注视人文精神,强调人的“真”“善”“美”,表现出作者的独具特色的艺术特点,鲜明的主题“人性与爱”为当今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关键词:人性与爱;人文关怀;真善美;民族精神

一.作者生平

李自健,湖南邵阳邵东人,1954年出身于湖南邵阳市,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移居美国洛杉矶,旅美之前,他创作的《善美》和《孕》等两幅油画先后入选中国第六届美展和首届油画展,在画坛初露头角。

1991年至1992年,他潜心创作了一大批以"人性与爱"为主题,以审美理想和道德理想相整合的具有人文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特征的写实主义油画作品。此后,他一直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更深入地探索与表现,至今已完成近两百幅油画作品。

自1993年起,画家便开始在美国、台湾、德国、法国、英国等地举办大型巡回个展。画家深刻感人的主题,朴质精湛的艺术语言,深深地触动了中西方的观众,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多次成为当地文化媒体报道的热点。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量同时也引起艺术界和艺术批评家的关注与赞誉。

在经历两年多的休整与潜心创作之后,李自健夫妇又重新精选集结来自四海藏家们珍藏的作品,以及再汇入近两年不曾面世的新作,组成了一个更丰富的展出阵容,展出作品包括《乡土系列》、《红花被系列》、《流浪人系列》、《母女系列》、《西藏系列》、《台湾乡土旧情系列》、《南亚风情系列》以及大型历史画《南京大屠杀》等自选创作一百余幅。于2004年春天又一次开启新一轮的,将跨越亚洲、澳洲、欧洲、中南美洲十余国家以及美国本土的“人性与爱环球巡回展”。

他的画展,深深地触动了中西方观众,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多次成为文化媒体的焦点,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量也引起了艺术界和艺术批评家的关注和赞誉。

2013年1月,李自健油画世界巡展佛光山举行。

二.艺术特色

在李自健的系列作品中,母爱最为本源,他所创作的《孕》是他所坚持的“人性与爱”的主题的一幅代表作,这幅作品李自健在妻子丹慧身怀六甲之时创作的作品。他认为“这幅画表达了一个人正在寻找共同与永恒”爱“的精神价值”。

作品《孕》入选中国第六届全国美展和首届油画展,这幅作品对作者来说可谓是意义非凡它标志着这个来自湖南的画家在画坛崭露头角。1987年,十月怀胎的妻子丹慧面临一朝分

娩。李自健执意要用画布将这种人世间母亲孕育的伟大和高贵再现为艺术。他挥动彩笔,用绵绵情丝去勾画娴静高雅的孕中之妻。十天之后,最后一笔在油画板上凝固。这幅油画用时之短、着色之巧、用笔之精是李自健的创作史中从未有过的。

画上,一位美丽少妇低头凝视,似乎在屏息聆听腹中胎儿的悸动,若有所思的眉宇闻荡漾着母性的慈晖。整个画面以偏冷色调为主,光线明暗处理的很好,少妇身着白色长裙,如同圣洁的天使,表情温婉慈祥,似乎对怀里孕育的小生命充满了无限期望。淡淡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温暖惬意。乌黑的头发自鬓间盘起,露出圆融美丽的侧脸与颈脖。她的头微微低着,一只手放在胸前,另一只手则自然地垂在身侧,动作自然放松,整幅画虽然有点偏冷色调,但却让人感到浓浓的暖意。整幅画没有多余的动作,多余的色彩与装饰,有的只是能够深入人心灵的感动。《孕》,我想这便是中国式油画所表现出来的温婉含蓄,能够净化人心灵的人性与爱的美。对于这幅画的诠释在没有比星云大师的那段文字更精彩深刻的了: “她的眉宇间充塞着母的光辉,世间的一切真.善.美仿佛都集中在这名女子身上,其道何由?是了,《孕》是宇宙中最善美的期待,而凡有“待”者,皆需慈忍,慈者,合也,忍着,力也,刚柔并济,乃至天地之间生生不息,此番因缘和合之理,方诸世间,永不失真。连星云大师都能在李自健的作品中有如此体会可见作者用心之深,表达的内容之深刻。

作品《南京大屠杀》是画家众多优秀作品中最使人震撼的。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家弟子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整座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

画家将1937年日本人侵占南京,屠杀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历史场面呈现在世人眼前。画中尸体成堆,日本士兵狞笑着杀人取乐,和尚在收敛尸体,尸堆上尚存的一个小孩,仰头对着天空哭喊的景象令人惨不忍睹,战争的残酷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巨大的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心灵震撼感和悲剧氛围,让人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现场感觉;画面中心是尸横遍野、堆积如山的死难者尸体,就像一面墙矗立在观众的面前,这是用死难者血肉筑成的墙,象征着30多万惨遭日本侵略者残暴杀害的遇难同胞,它俨如巴黎公社纪念墙,更像一座金字塔式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纪念碑,这既是一种隐喻,也是一座永远的祭坛;它向全世界证明:南京大屠铁证如山!看见这座尸山,你就看见了那段悲惨黑暗的历史;站在这座尸山的面前,你就直接面对(仿佛能够亲眼目睹、亲手触摸、甚至亲自走进、亲身经历)那段黑暗残酷的历史。谁也别想绕开,谁也别想回避,谁也别想掩盖!这幅画就象重低音敲击着观众的目光、思维和心灵,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压迫感、压抑感,让人们的心情倍感凄凉、哀伤、沉痛和悲愤,体现出画家对死难者的同情、心痛、祭奠和哀悼。画面的上方,低矮灰暗的天空几乎被遇难者的尸体占满,给人一种暗无天日和世界末日的绝望之感。画面的下方,满地散落着被日本侵略者用屠刀砍断的中国平民的头颅、手臂、身躯和鲜血,这些恐怖惊悚的细节和残酷、凄凉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神经紧绷、毛骨悚然、过目不忘、刻骨铭心,真实、客观、具体而直观地展现和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践踏生命、暴殄天物以及野蛮凶残的丑恶暴行。尸山血海就是一条分界线、一道分水岭和多棱镜,划分和折射出善与恶、人与兽、佛与魔的界限和图象。日本侵略者占据的一角象征着黑暗、邪恶、凶残、暴力和魔鬼;粘满鲜血的屠刀、狰狞的面孔以及冷酷的狞笑等等细节和证据,充分说明刽子手就是魔鬼的化身,它们把原本生机勃勃的人间天堂南京变成了阴森恐怖、惊悚苦难、凄惨悲凉的人间地狱。出家人占据的一角象征光明和善良,体现出画家对人性和佛教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美好寄托和希望。趴在母亲尸体上哭喊嚎叫的幼儿,让人们仿佛听见了那撕心裂肺、声嘶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