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三则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读本2-4目录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学记三则》教案(温玉芳)
《礼记*学记三则》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教学相长、预时孙摩和长善救失的教学思想。
2、能流畅、节奏清晰地朗读选文,并熟读成诵。
3、能把本课学到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1、理解选文内容的大意。
2、能流畅、节奏清晰地朗读选文,并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1、理解各则大意和阐发的教育思想。
2、能把本课学到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多种形式诵读、吟唱、分小组讨论、探疑、释疑教学过程:一、导入《学记》选自《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从全文中节选出的其中三则。
二、《礼记》和《学记》简介《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
为儒家论礼丛书。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三、听课文录音,正音。
四、学生在正音的基础上再次边听录音边跟读。
文言文实词
文言实词详解: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⑤通'爰',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被(1)名词。
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不苟》)(3)介词。
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4)pī,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学记三则原文及翻译
学记三则原文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翻译为:玉石不经雕琢,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不学习,就不能明白至道。
所以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统治人民,把教育当作首要任务。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然有较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回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不倦的钻研。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大学教育的方法是:问题还没有发生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候施教,叫作适时;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叫作顺应;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而受益,叫作切磋。
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原因。
事情发生以后才加以禁止,就会遇到抵触而不易克服;时机错过了才学习,则勤苦却难有成就;杂乱的施教而不合乎顺序,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而不好收拾;单独学习而不与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交品德不好的朋友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轻慢邪僻的言行会荒废学业。
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学习的人有四种缺点,老师一定知道它。
人学习的时候,有的缺点在于学得过多,有的缺点在于学得过少,有的缺点在于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在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了。
常用文言文150实词
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广素爱人。
《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52、即1、靠近,接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立即,马上。
(项伯即入见沛公)3、当,当时。
(项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倘若,如果。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5、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6、即使。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7、就,就是。
(闻鸡鸣。
即起盥栉)8、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53、既1、尽,完。
(言未既)2、已经,---以后。
(既克,公问其故)3、既然。
(将军既帝室之胄)4、既----又---并列关系。
(三军既惑且疑)5、既而:不久。
(既而得其尸于井)6、全、都。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7、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壬之秋,七月既望。
子与客泛舟)54、假1、不真,虚伪,假装。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庄遂安。
(《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学记三则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2
❖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 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 对“礼”的解释。它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 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 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
❖ 宋代的理学家选中《论语》《孟子》以及《礼记》 中的《大学》和《中庸》,把他们合称为“四书”, 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 《易》《春秋》为“五经”。《周礼》《仪礼》 《礼记》,合称“三礼”。
❖ 等问题出现了,才加以制止,无论使用什么强硬的方法阻止和 压制,也难以使问题完全消灭;错过了适当的教学机会,再让 学生去学习,学生即使勤奋刻苦,也难以取得好的成就;教学 没有条理,不按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就会让人感到头绪混乱 而难以理解;只是个人独自学习,没有同学相互切磋交流,就 会显得孤独狭隘,见识浅薄;结交那些只顾玩乐的朋友,必然 会对抗老师的管束;要求不严格,经常违反学习纪律,必然导 致学业荒废。这六项,就是导致教学失败成绩下降的原因吧。
才能反回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的困惑,
❖说教和 学是相互促进的。
完整版课件
10
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述了什么道理?
❖ 小结:本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 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规律。
完整版课件
11
第二则
❖ 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 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 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 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
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 解释关键字:孙:通“逊”,顺。善:完善,动词。扞格:
抵触。胜:克服。修:整治。燕朋:坏朋友。燕辟:不正经
常用文言文150实词
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被52、即1、靠近,接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立即,马上。
(项伯即入见沛公)3、当,当时。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倘若,如果。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5、与"则"的用法相同,相当于"那就"的意思。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6、即使。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7、就,就是。
(闻鸡鸣。
即起盥栉)8、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53、既1、尽,完。
(言未既)2、已经,---以后。
(既克,公问其故)3、既然。
(将军既帝室之胄)4、既----又---并列关系。
(三军既惑且疑)5、既而:不久。
(既而得其尸于井)6、全、都。
《学记三则》练习教师版.doc
《学记三则》练习1.为下列汉字加上拼音:佳肴.(yáo )教学相长.(zhǎng )扞.格(hàn )长.善(zhǎ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长:教学相长(促进)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使……发展)身无长物(多余的)而: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修饰连词)则勤苦而难成(转折连词)则孤陋而寡闻(并列连词)3.(1(2(3(4(5(64.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虽有嘉肴.(肉食),弗.(不)食不知其旨.(味美)也;虽有至.(最好的)道.(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好,正确)也。
是故..(因此)学然.(这)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通之处)。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过来要求)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相互)长.(增长,促进)也。
大学之法,禁.(禁止,防范)于未发之谓豫.(预防),当其可.(适当)之谓时.(适时),不陵.(越国,超越)节.(限度)而施.(施教)之谓孙.(合乎顺序),相观而善.(得到益处)之谓摩.(切磋,研究)。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兴盛,成功)也。
发然后禁,则捍格..(抵触)而不胜.(克服);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合乎顺序),则坏乱而不修.(整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学识短浅,见闻不广)而寡闻;燕.(玩,戏)朋.(朋友)逆其师;燕辟..(谈不正经的话)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的原因)由废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或失则止.(停止不前)。
此四者,心之莫.(不)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补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发展,使……得到发展)善而救其失者也。
5.翻译下列文句:(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文言文实词整理
文言实词详解: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⑤通'爰',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被?(1)名词。
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②遭受,遇到。
高中人教版语文读本目录
⾼中⼈教版语⽂读本⽬录 ⾼中语⽂读本是语⽂教材改⾰的重要创获,我国在2000年发⾏了⾼中语⽂新教材,它包括语⽂教科书和与其相应的语⽂读本。
看看⼈教版语⽂⽬录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吧。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中⼈教版语⽂读本⽬录,⼀起来看看吧。
⾼中⼈教版语⽂读本⽬录第⼀册 天地情怀 1 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 2 太阳吟闻⼀多 3 ⼤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4 现代旧体诗词五⾸ 蝶恋花·答李淑⼀⽑泽东 孤愤柳亚⼦ ⾃嘲鲁迅 乱离杂诗(之⼗⼀) 郁达夫 ⼊狱⽥汉 叩问⼈⽣ 5 现代诗四⾸ ⽣命的流宗⽩华 什么能从我们⾝上脱落冯⾄ 寻梦者戴望舒 烙印臧克家 6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斌 7 当代诗三⾸ 相信未来⾷指 停电之后穆旦 这也是⼀切舒婷 异域诗抄 8 西风颂雪莱 9 欢乐颂席勒 10 青春颂密茨凯维⽀ 11 诗六⾸ 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 回旋舞保尔·福尔 严重的时刻⾥尔克 雾卡尔·桑德堡 缪斯阿赫玛托娃 你的微笑聂鲁达 ⽔之韵 12 清塘荷韵季羡林 13 在海边斯妤 14 垂钓余秋⾬ 美的沉思 15 温州的踪迹(节选) 朱⾃清 16 牡丹的拒绝张抗抗 17 短⽂两篇 ⼀⽚树叶东⼭魁夷 玫瑰树根加夫列拉·⽶斯特拉尔 18 域外风情散⽂两篇 密西西⽐河风光夏多布⾥昂 塞纳河岸的早晨法朗⼠ 雅致的居所 19 雅舍梁实秋 20 沙⽥⼭居余光中 21 书房的窗⼦杨振声 22 红房⼦⿊塞 演说家的风采 23 在岭南⼤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孙中⼭ 24 就任北京⼤学校长的演说蔡元培 25 未有天才之前鲁迅 26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李⼤钊 27 奥林匹克精神顾拜旦 28 婴⼉马克·吐温 29 ⾃由、幸福和荣誉西蒙·玻利⽡尔 永远的马丁·路德·⾦ 30 根(节选) 阿历克斯·哈利 31 林肯演讲词两篇 解放⿊奴宣⾔林肯 连任就职演说林肯 32 假如我是“⿊⼈”(节选) 约翰,格⾥芬 33 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马丁·路德·⾦ 34 诺贝尔和平奖授奖辞贡纳·贾恩 旧城遗梦 35 西安这座城贾平凹 36 上海的弄堂王安忆 37 底层(节选) 蔡翔 38 罗马的旗帜拉博 精神觅归 39 我怎么做起⼩说来鲁迅 40 最后⼀百年房龙 41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42 《我的精神家园》⾃序王⼩波 群星闪耀 43 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 44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茨威格 45 弥盖朗琪罗罗曼·罗兰 历史画卷 46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47 重⽿之亡《左传》 48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49 齐桓公求管仲《国语》 ⼈物春秋 50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51 晏⼦故事两则 晏⼦使楚《晏⼦春秋》 晏⼦辞千⾦《晏予春秋》 附:浅易⽂⾔⽂界说柳⼠镇 孔孟之道 52 季⽒将伐颛臾《论语》 53 鱼我所欲也《孟⼦》 百家争鸣 54 ⾮攻《墨⼦》 55 庖丁解⽜《庄⼦》 56 谋攻《孙⼦兵法》 57 五蠹《韩⾮⼦》 58 学记三则《礼记》 附:先秦诸⼦散⽂ 雅韵幽⾹ 59 诗五⾸ 野有蔓草《诗经》 登池上楼诗谢灵运 梅花落鲍照 晚登三⼭还望京⾢谢朓 北陂杏花王安⽯ 60 词三⾸ 菩萨蛮李⽩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许) 欧阳修 长相思(⼭⼀程) 纳兰性德 61元曲七⾸ [双调]骤⾬打新荷(绿叶阴浓) 元好问 [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 [双调]落梅风·远浦归帆马致远 [双调]⽔仙⼦·咏江南张养浩 [中吕]卖花声·怀古张可久 [双调]蟾宫曲·梦中曲郑光祖 [双调]⽔仙⼦·夜⾬徐再思 名著导读 62 《论语》 63 《呐喊》 64 《普希⾦抒情诗选》 语⾔运⽤ 65 语⾔运⽤和语境 66 规范 67 简明 68 连贯 69 得体 读书与写作 70 怎样过语⽂关张志公 71 我的国⽂启蒙余光中 72 谈谈写作朱德熙 73 写作的“双重转化”性刘锡庆 74 闲说作⽂⽅⽅ ⾼中⼈教版语⽂读本⽬录第⼆册 幽微情思 1 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 2 梅⾬之⼣施蛰存 3 伊⾖的舞⼥川端康成 时代碰撞 4 断魂枪⽼舍 5 哦,⾹雪铁凝 6 围墙陆⽂夫 悲欢离合 7 啼笑因缘(节选) 张恨⽔ 8 安娜之死列夫·托尔斯泰 ⾛近鲁迅 9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 10 隔膜鲁迅 11 ⼀点⽐喻鲁迅 12 捣⿁⼼传鲁迅 另⼀类杂⽂ 13 论蒋⼲黄裳 14 ⿎上蚤另有重⽤牧惠 15 ⼆诸葛状告赵树理刘⾦ 青年教育问题 16 哀“⼋旗⼦弟” 秦牧 17 郑板桥的两封家书廖沫沙 18 哲学家皇帝陈之藩 话说皇帝 19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 邵燕祥 20 被民主遗忘的⾓落虞丹 ⽣命的旋律 21 螳螂猎⾷法布尔 22 天鹅布封 23 葵与向⽇葵贾祖璋 24 马铃薯汪曾祺 达尔⽂和进化论 25 ⽀持“物种起源”的学说赫胥黎 26 达尔⽂进化论的诞⽣赵连⽟ 27 达尔⽂的错误许靖华 ⼤⾃然的智慧 28 ⼤⾃然的智慧严春友 29 作为⽣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 30 为地球呼吁卡尔·萨根 31 对动物的恻隐之⼼劳伦兹 ⽂艺品评 32 散⽂的声⾳节奏朱光潜 33 蒙娜丽莎之美傅雷 34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柳鸣九 35 唐诗过后是宋词葛兆光 36 泪珠与珍珠琦君 ⽂化论衡 37 漫话清⾼⾦开诚 38 美国的“中国城” 李欧梵 39 东西⽅幸福观罗素 幽默趣味 40 谈吃夏丐尊 41 谈⾦钱徐讦 42 ⼀个偏见钱钟书 43 哀哉⾁体颜元叔 44 论帽⼦哲学加德纳 秦汉⽂章 45 谏逐客书李斯 46 过秦论(下) 贾谊 47 论贵粟疏晁错 48 订⿁王充 魏晋风度 49 魏晋⼠⼈轶事四则 王⼦猷雪夜访戴刘义庆 宾主⽆愧⾊刘义庆 阮籍不拘礼法《晋书》 王羲之爱鹅《晋书》 50 与⼦俨等疏陶渊明 活着的过去 51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52 乌江⾃刎司马迁 53 苏武牧⽺《汉书》 54 华佗陈寿 55 ⾚壁之战司马光 抒情写怀 56 与博昌⽗⽼书骆宾王 57 ⼭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58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任华 59 送李愿归盘⾕序韩愈 60 与元微之书⽩居易 刺世箴⾔ 61 谏以妖⼈郑普思为秘书监书李邕 62 蝜蝂传柳宗元 63 越妇⾔罗隐 64 原谤⽪⽇休 65 蠹化陆龟蒙 名著导读 66 世说新语 67 家 68 巴黎圣母院 语⾔运⽤ 69 词语的理解 70 词语的积累 71 词语的选⽤(⼀) 72 词语的选⽤(⼆) 73 词语的搭配 74 词语的顺序 读书与写作 75 谈读书朱光潜 76 读是写的基础张志公 77 ⽂脉朱⾃清 78 再见萤⽕⾍池莉 79 ⼀些闲话格⾮ ⾼中⼈教版语⽂读本⽬录第三册 诗骚风韵 1.《诗经》三⾸ ⿉离 溱洧 ⼦衿 2.⼭⿁屈原 3.橘颂屈原 汉魏诗歌 4.⾏⾏重⾏⾏ 5曹⽒⽗⼦诗三⾸ 蒿⾥⾏曹操 燕歌⾏(其⼀) 曹丕 ⽩马篇曹植 6.读《⼭海经》(其⼀) 陶渊明 7.乐府民歌四⾸ 饮马长城窟⾏ ⼗五从军⾏ 平陵东 ⼦夜四时歌(其⼀) 唐宋诗词 8.唐诗四⾸ 春江花⽉夜张若虚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古从军⾏李颀 梦天李贺 9.宋词四⾸ (注:课本实际上只有三⾸) 望海潮柳永 念奴娇张孝祥 菩萨蛮·书江西造⼝壁⾟弃疾 10.宋诗⼆⾸ 寄黄⼏复黄庭坚 临安春⾬初霁陆游 历史见证 11.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12.执政府⼤屠杀记朱⾃清 13.悼刘和珍杨德群⼥⼠林语堂 故都深情 14.北平的四季郁达夫 15.想北平⽼舍 16.五⽉的北平张恨⽔ 17.话故都吴伯箫 异域采风 18.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 19.威尼斯朱⾃清 20.异国秋思庐隐 21.红海上的⼀幕孙福熙 天涯屐履 22.莫⾼窟余秋⾬ 23.武夷⼭九曲溪⼩记林⾮ 24.初访福建汪曾祺 25.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林⽊寄怀 26.故乡的榕树黄河浪 27.林中速写张守仁 28.杠椽树刘成章 ⾬的情思 29.春⾬梁遇春 30.听听那冷⾬余光中 31.⾬的四季刘湛秋 关于散⽂ 32.论散⽂梁实秋 33.“散”与“不散” 韩少华 34.散⽂鉴赏⽅法谈魏饴 批判的⼒量 35.灯下漫笔(节选) 鲁迅 36.春末闲谈鲁迅 37.鲁迅序⽂两篇 题辞 ⽩莽作《孩⼉塔》序 38.鲁迅警世名⾔ 先觉者与群众 关于奴⾪与奴才 国民性批判 巴尔扎克之魂 39.永远的巴尔扎克李国⽂ 40.巴尔扎克之死⾬果 41.巴尔扎克斯特⾥奇 名家随笔 42.渐丰⼦恺 43.捉不住的鼬⿏周涛 44.论⽼之将⾄罗素 45.⽣活在⼤⾃然的怀抱⾥卢梭 46.外国名家随笔三则 记住我泰斯特 社会的不公正拉布吕耶尔 蜉蝣富兰克林 苦难⼈⽣ 47.茉莉⾹⽚(节选) 张爱玲 48.绿化树(节选) 张贤亮 49.枯河莫⾔ 情感世界 50.⾼⼥⼈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 51.少年维特的烦恼(节选) 歌德 52.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清⾳ 53.黄州新建⼩⽵楼记王禹偁 54.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55.⼊蜀记(节选) 陆游 56.任光禄⽵溪记唐顺之 57.西湖七⽉半张岱 书简⼀束 5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 59.⼩简两篇黄庭坚 60.祭妹⽂袁枚 61.与妻书林觉民 凛然正⽓ 62.左忠毅公逸事⽅苞 63.谭嗣同梁启超 64.《黄花冈七⼗⼆烈⼠事略》序孙⽂ 名著导读 65.《诗经》 66.《围城》 67.《堂吉诃德》 语⾔运⽤ 68.句⼦的理解 69.长句的理解与运⽤ 70.句式的选⽤ 71.句⼦的衔接连贯 72.修辞格的理解 73.修辞格的运⽤ 读书与写作 74.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叶圣陶 75.仔细理会周振甫 76.论“⼊迷” 茅盾 77.漫谈说理⽂朱光潜 78.说“达” 吕叔湘 79.朗诵与逆向思维迟⼦建。
学记三则
《学记三则》译文学记三则1.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2.大学教育的方法是:在不合正道、有碍学习的事未发生之前加以禁止,这叫作预防;在适当的时候施教,这叫作及时;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这叫作顺应;让学生互相观察学习而得到益处,这叫作观摩。
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原因。
事情发生以后才加以禁止,就会遇到抵触,难以克服;错过时机以后才去学习,虽然勤苦,也难有成就;杂乱无章地施教而不顺应事理,就会使教学受到破坏,混乱无绪而无法整顿;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会使学生违背师长的教诲;轻慢邪僻的言行会使学生荒废学业。
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3.读书的人有四种易犯的过失,老师必须了解。
人们学习的时候,有时缺点在于学得过多,有时缺点在于学得过少,有时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时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了。
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各有不同。
知道了他们的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救他们的过失。
当教师的,就是要发展他们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过失啊。
(1)颛臾:音zhuān 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2)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3)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4)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5)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6)相:搀扶盲人的人叫相,这里是辅助的意思。
(7)兕:音sì。
雌性犀牛。
(8)柙:音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
(9)椟:音dú,匣子。
(10)费:季氏的采邑。
(11)贫、寡:可能有错误,应为寡、贫。
(12)萧墙:照壁屏风。
指宫廷之内。
【译文】季氏将要讨伐颛臾。
学记三则
学记三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⒇。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50个文言文实词 、10个高频虚词
150个文言文实词、10个高频虚词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⑤通"爰",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被(1)名词。
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不苟》)(3)介词。
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4)pī ,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
《礼记》 《学记 三则》及译文 任雅琴整理
《礼记》《学记三则》全文、译文及讲析2014暑假任雅琴整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翻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回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不倦地钻研。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大学教育的方法是:问题还没有发生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候施教,叫作适时;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叫作顺应;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而受益,叫作切磋。
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原因。
事情发生以后才加以禁止,就会遇到抵触而不易克服;时机错过了才学习,则勤苦却难有成就;杂乱地施教而不合乎顺序,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而不好收拾;单独学习而不与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孤陋寡闻;交品德不好的朋友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轻慢邪僻的言行会荒废学业。
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
学习的人有四种缺点,老师必须知道它。
人学习的时候,或者缺点在于学得过多,或者缺点在于学得过少,或者缺点在于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或者缺点在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了。
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的不同。
知道了他们的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救他们的过失。
当教师的,就是要发展他们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过失啊。
全文补充:《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值得认真研究.它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学校制度,学校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系统论述。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考查形式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高考考纲中规定常用的文言实词有120个。
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么。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被(1)名词。
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不苟》)(3)介词。
学记三则翻译和原文
学记翻译和原文学记三则翻译和原文《礼记》主要记录秦汉以前儒家关于礼(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后由西汉戴圣编辑成书。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关于古代教育的论文。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学记三则翻译和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
学记三则文言文翻译
【原文一】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一】
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风范吗?”
【原文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文二】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
【原文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三】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在为别人策划事情时,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时,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则
等问题出现了,才加以制止,无论使用什么强硬的方 原文:
法阻止和压制,也难以使问题完全消灭;错过了适当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
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 的教学机会,再让学生去学习,学生即使勤奋刻苦, 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 也难以取得好的成就;教学没有条理,不按学习的认 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知规律进行,就会让人感到头绪混乱而难以理解;只 关键字: 是个人独自学习,没有同学相互切磋交流,就会显得 扞格:抵触。胜:克服。 修:整治。 孤独狭隘,见识浅薄;结交那些只顾玩乐的朋友,必 燕朋:坏朋友。燕辟:不正经的话。 然会对抗老师的管束;要求不严格,经常违反学习纪 律,必然导致学业荒废。这六项,就是导致教学失败 译文?
二、关于《学记》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 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 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 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 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 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 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本课所选的三则,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教 师的责任和增进学业的方法。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
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
“礼”的解释。它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
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
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
宋代的理学家选中《论语》《孟子》以及《礼记》 中的《大学》和《中庸》,把他们合称为“四书”, 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
关键字:
大学教育的方法是:在不合正道、有碍学习的事未发 生之前加以防范,这叫作预防;在适当的时候学习,
豫,预防。 时:适时。孙:通“逊”,顺。
这叫作适时;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度而施教,这
叫作顺应;让学生互相观察学习,吸取对方的长处,
善:完善,动词。摩:切磋,共同研究。
译文?
这叫作切磋。这四点是教育成功的原因。
小结:本段阐明了要了解学生心理,发
展其优点,补救其缺点的教学原则(长 善救失)。
总结:
1、教学相长 2、豫、时、孙、摩 3、长善救失
第一则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极 关键字 : 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 嘉:美好的。 旨:味美。 至道:好到极点的 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 道理。 自反:反躬自省。 困:困惑,不通。 相:相互。 长:促进,提高。 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回来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
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不倦地钻研。所以说教和
学是相互促进的。 译文 ?
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论述了什么道理?
小结:述了教学相长的规律。
第二则
原文: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 教之所由兴也。
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在于遇到 困难就停止不前了。这四种缺点,是由 解释关键字:失:过失、缺点。或:有的。 于学习的人心理的不同。知道了他们的 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补救他 长:使 ……增长。善:优点,名词。 们的过失。当教师的,就是要发展他们 的优点而补救他们的过失。
译文?
思考:本段论述了什么道理?
政治思想—小康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人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成绩下降的原因吧。
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述了什么道理?
小结:本段主要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
方法,论述了大学的教学原则,分析了
影响教育成败的主要因素。
第三则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学习的人有四种缺点,老师一定知道它。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 人学习的时候,有的缺点在于学得过多, 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有的缺点在于学得过少,有的缺点在于
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 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 完善的境界。) 2、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 (广博地去学习,详细地去设 问,仔细地去思索,清楚地去分析,忠实地去执 行。)
《易》《春秋》为“五经”。《周礼》《仪礼》
《礼记》,合称“三礼”。
《礼记》是部儒学杂编,里面包含儒
家的思想史料相当丰富。研究早期儒 家思想,需要读《论语》,研究战国 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就不能不读 《礼记》了。读《论语》能够看到儒 家学派的确立,读《孟子》、《荀 子》、《礼记》能够看到儒家学派的 发展。
学记三则
《礼记》
一、关于《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
制度书籍,主要记录了秦汉以前儒家的 有关礼(包括典章、制度、仪节等)方 面的言论,传说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 三传弟子记录。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 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 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 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 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 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译: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 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 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 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 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男的各尽 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 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 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 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路不拾 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3、人的完善八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
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 长见识。。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大学》)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 4、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 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 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施教 (藏息相辅:比喻讲解教育原则,即不能死 记硬背,教师的讲解要与个人的理解相结合才能消 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 化知识的原则。 )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5、教学三方法:讲解、问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