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角度分析“面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视角之“面子”文化
刘斐玥3150105071
“面子”二字,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特殊。

几千年来积淀的语料,如“士可杀不可辱”、“君子死,冠不免”,中国人对面子的重视性可见一斑。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使得中西方学者对中国面子文化的理解有同有异。

而对面子文化的正确认识对当今中国形象构建、中国文化传播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认识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中国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与美国作家明恩溥的《中国人的素质》二书中有关面子的文本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就面子产生的原因与根源而言,中西方作者便持有不同的观点。

明恩溥在书中称“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有一种强烈的戏剧本能”,他将中国面子文化产生的原因归结于中国人的戏剧性心理,即生活如同演戏,中国人善于将自己置身于戏剧场景之中,作为演员的中国人必须“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讲出一段漂亮的话”,并且要“在生活的各种复杂关系中像这样恰当地去做”,如果不这样做,或者忘记这样做,就叫“下不了台”、“丢面子”。

在明恩溥眼中,中国人是夸张的drama queen,中国人因为面子文化而做的种种事情,均是因为与身俱来的民族性的戏剧血液与强烈的代入感。

明恩溥代表了大多数西方人的观点,即他们认为中国的面子文化,即使不荒唐,也是多余的,是一种“戏剧表演”,是我们主动地将自己代入,扩大自己的情感,放大自己的反应。

但实际上,中国的面子文化根源已久,是有着长久以来不可抗拒因素所塑造的民族心理,而非西方作家片面理解的“戏剧本能”。

首先,源于中国半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人极强的自我意识;其次,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面子产生的直接原因,长期被儒家礼制浸润的中国社会使得中国面子文化尤为突出;加之中国人的人情社会和耻感文化,使得面子文化成为传统。

以上原因是被普遍认可的,但中国作家柏杨在书中又另外引入了“只我例外”的心理原则来进行阐述。

文中写到中国人在遇到种种事情时,常怀有“盖我阁下如果不能例外,岂不有失面子?”的心理,认为中国人的面子文化源于骄傲与自私的丑陋民族个性,这便与面子的定义有关了。

谈及面子的定义,中西方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认识程度上有所差异。

明恩溥在书中说到,对于中国人而言“事实永远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只是
形式”;同时,柏杨也写到面子的两种阐释是“有人解释为‘面皮’,言其只顾外表一层,不管实际内容。

有人解释为‘尊严’,言其虚荣第一,实质第二。

”说明两国作家在对面子实则代表的是一种形式主义都有所认同。

此外,明恩溥还在书中写到,“在中国,面子这个词不单指人的脸部,它在字面上是一个群体复合名词。

……是一种无可否定的潜在力量,只不过面子不可捉摸,不讲规则,只按照人们的常识来废除和替换。

”这说明西方作家对面子已有一些通过日常生活事例观察得出的总结,但对他们而言,面子是“不可捉摸,不讲规则”的,而柏杨在书中谈到,“一个计划也好,一个办法也好,一个会议也好,一个决策也好,甚至一件官司也好,参与某事的家伙第一个念头就是:‘俺可以在里面有多少好处’那就是说,俺可以弄多少钱?享多少权?少负多少责任?”他将中国人讲面子的心理具体到自私的行为上,认为一个人为了体现他的个人尊严、社会尊重和社会地位的行事准则便是他们“讲面子”的普遍原则,而非一种抽象的“潜在力量”。

柏杨作为一位极具争议的作家,激烈的言辞使其观点有其片面性,他对面子的理解较为尖锐,忽视了重视面子带来的积极作用。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曾说:“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

”只有过度追求面子才会适得其反。

同时,作为外国人的明恩溥虽身在中国,但与中国文化是一种隔离状态。

一方面他被中国的大众所排斥,另一方面他为了保持自身的地位也主动脱离中国社会。

由此他对中国的体认只是一种“印象”,他能看到一些中国社会的真实场景,但对这些场景进行解读时只能是以西方文化包括美国文化为标准。

同时作为传教士,为了让福音在中国顺利传播的目的也影响了他的思考,使他一直关注中国的负面信息。

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中西文化对待面子的不同态度,可以使得中西文化交流更为通畅。

例如,在处理中西方文化教学方式差异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肯定,在教学中要随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肯定和赞扬,对错误的发言要鼓励引导,注重学生的个人自由,不能把教师的意愿强加于学生身上。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学生的隐私拿来作为案例或供其他学生评价,这会使得西方学生的“面子”受损。

参考文献
[1]赵俊. 中西“面子”对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柏杨,著.丑陋的中国人[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3] (美)明恩溥著,林欣译.中国人的素质[M]. 京华出版社, 2002
[4]翁伟志. 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