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的各种定义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缘与郊区发展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缘与郊区发展策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规划,而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发展策略。
城市的边缘和郊区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其规划和发展对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边缘和郊区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定义城市边缘是指城市与非城市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城市边缘区和城市郊区。
城市边缘区是指城市的最外围区域,位于城市核心区域与郊区之间,主要是城市的接触点和边界。
而城市郊区是指城市边缘区以外的地区,一般是指离城市较近的农村地区。
二、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边缘和郊区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边缘区域逐渐扩张,郊区则面临着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压力。
城市边缘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压力和城市扩张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占用等问题。
三、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发展策略1. 优化城市边缘区域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区域的功能布局,注重提升区域的空间质量和建筑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有效引导和控制城市扩张。
2. 加强城市边缘与郊区的交通连接。
通过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边缘区域与城市核心区的联系,提高郊区的交通便利性,促进资源和人员的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 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占用农村耕地和生态用地,保持农村的生产功能和生态环境。
4. 发展城市边缘和郊区的产业经济。
通过发展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城市的边缘区域和郊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5. 加强城市边缘区域的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边缘区域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减少城市边缘区居民对核心城区的依赖程度,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满意度。
第九章 城市边缘区
第九章城市边缘区教学目的:通过对城乡边缘区的形成、发展及特征的学习,认识城市边缘区在城乡结合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重点:城乡边缘区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城乡边缘区在缩小城乡差异,联系城乡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课、学时: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城乡边缘区概述一、概念的界定(一)对城乡边缘区范畴的不同认识史密斯最早使用城市边缘区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毗邻整个城市界限外的建设区域”。
威尔文定义城市边缘区为: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转换地区,是一个很难快速准确定义的概念。
安格鲁将城市边缘区与城乡边缘区相区别,认为“城乡边缘区在面积上要更大些,是从经济中心向毗连城市边缘区的农业用地和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相混杂的地带”。
科曾从城市开发的复杂性——有序性角度,提出了周期性因素对边缘区空间结构变化有很大影响,认为边缘区是城市地域扩展的前沿。
普利沃(1968)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新的表述:城乡边缘区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发生变化时的过渡地区,位于连片的中心城区与外围的几乎没有城市居民住宅及非农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兼具城市和乡村的特征。
(二)概念的界定城乡边缘区,指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以城市和乡村土地的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典型特征,人口和社会特征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一个独特地域。
城乡边缘区的出现形式:一种是与大城市邻近的农业地区,由于受城市化的影响而在城市外缘形成一个准城市化地带;另一种是多个城市在聚集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的发展走廊,这一地带也属于城乡边缘区的范围。
二、城乡边缘区的范围城乡边缘区难以界定的原因:首先,边缘区的范围随城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其次,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度地区,城乡边缘区的许多要素如人口密度、非农就业者的比例等等,是随距离由城市到乡村逐渐变化的,没有明显的突变出,这就给界定发内带来了困难;最后,城乡边缘区通常是城市和乡村两种景观混合之处,城乡之间的要素往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论城市边缘区的形成及管理
全
— —
论 城 市 边缘 区 的 形 成 及 管 理
王 好 磊
( 郑州大 学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摘
40 0 ) 5 0 1
要 :随 着城 市 的迅 猛 发 展 , 市用 地 不 断 向外 蔓 延 , 城 在城 市 和 乡村 之 间形 成 了一 个 明 显 的 交 接 地 带 , 即城 市 边缘 区 。城 乡边 缘 区是
一
2 完善 社会 保 障制 度 .
3 “ 转 非 ” 1的 向心 迁 移 .农 “ 农转非” 口, 人 他们或是 通过招工 、 招生 、 家属 带 等方式从农村人 口转为城市非农业人 口或是那些由于土地被 征用 的郊区 农 村人 口也 被吸收为城市人 口。由于城乡差别 存在 , 他们 总是期望进 入 城区 , 政府对进入城 区特别是大 中城 市城 区的人 口采取较 严格 的限制 但 政策 , 或严格审批迁 入资格 , 或采取 征收较高 的城市建设 费等经 济手段 , 使 不 少 试 图 迁 入 城 市 的人 口被 滤 出 而 留 在 相 对 较 发 达 且 离 城 区 近 的 边 缘带 。 二 、 市 边 缘 区产 生 的 问题 城
1 .城 乡二 元 文化 引起 的 冲 突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二元文化集 中冲突 的区域。城市边缘区居民的外 来流动人 口, 一方面受城市居 民文化心态 的影响 , 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 部分青年头脑中淡 薄了; 另一方面 , 由于意识 、 观念的滞后作用 , 在新 旧体 制的转换时期 , 双重体制 、 双重观念并存 , 使居民产生疏离感、 失落感。这 里的人们几乎没有对城 市的义 务感 和责任感 , 人的社 会行为 的偏 激, 势 利 , 乏整体意识 [ ] 缺 2 。当 农 村居 民 流入 城 市后 , 部 分 接 受 了城 市 社 会 既 文 明 , 又 不 能 完 全 摒 弃传 统 而成 为 一 个 “ 粹 ”的城 市 人 。外 来 流 动 人 却 纯 口原有的行为模 式与价值 观念在现实 面前遭到 了怀疑 、 否定 , 对其行为约 束力降低 , 而新的行 为模式 与价值观念又 尚未被普遍接受 , 产生有效约束
城市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2、市政管理学:是指研究城市政府行政机关和其他城市公共管理主体,对城市日常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3、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1、城市政治权力系统:是指拥有某种正式、直接行使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的各种组织;2、城市政治参与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3、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4、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5、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6、市民利益表达:是指代表某种利益的市民组织或市民团体,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城市权力机构提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利益要求的行为;1、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2、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3、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4、市政执行是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1、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2、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3、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担负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4、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5、学习型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群体能力;6、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7、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8、城市营销:是指把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1、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2、土地储备制度是指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储存,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调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3、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4、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5、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城市经济管理就是城市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最大的城市效益;2、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3、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4、宏观调控是指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措施;5、规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6、城市财政是城市政府参与社会收入或产品的分配活动,也就是城市政府在占有和支配一定份额的社会产品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分配关系;7、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市政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8、城市经济结构是指城市是由多个产业、行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每个产业部门从事着特定的经济活动,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整体;1、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和在城市暂住的流动人口;2、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3、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4、社区是指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5、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6、城市流动人口:指没有城市常住户口暂住具有暂住证或暂时逗留于城市的人口;1、环境容量指在人类健康与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是考察污染是否发生的重要标志;2、环境污染指自然环境要素中,混入对人体有害、破坏自然生态的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并达到一定的程度、超出环境自我净化能力的现象;3、环境质量指自然环境构成的诸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之一,或环境整体受到污染的程度;4、环境保护指采取各种方法保护环境,使之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实现;5、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6、城市环境管理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指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城市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最佳效益为前提,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找到制约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综合因素,理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综合的对策整治、调控、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为城市人民群众创建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发展;8、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1、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2、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3、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1、Citistate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2、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总体战略部署;3、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1、公共紧急状态是指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2、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对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1.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2.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 4.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5.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6.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以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7.市行政地位:指城市在国家的行政区划级别中所处的等级和行政隶属关系;8.市行政管理体制: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是国家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体制在城市的延伸,它具有一般行政体制的主要特征;9.城市政府职能: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10.市政执行: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11.电子政务: 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并减低系统反应时间;12.电子政府: 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13.规模经济:指由于存在技术上不可分的资本投入,企业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使得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产品分摊不可分性投入,从而产品平均生产成本随产量的上升而降低;14.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16.城市性质: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8.经营城市:指的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21.土地利用规划: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历史基础与现状的特点,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活动;22.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3.土地储备制度:指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储存,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调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24.城市成长管理: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对城市空间成长的管理行为;25.城市经济功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26.城市经济管理: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 27.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28.规制: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31.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城市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32.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33.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34.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39.公共紧急状态: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41.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42.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43.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 44.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45.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总体战略部署;46.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指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城市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整体最佳效益为前提,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找到制约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综合因素,理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用综合的对策整治、调控、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为城市人民群众创建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发展;2、市政管理学:是指研究城市政府行政机关和其他城市公共管理主体,对城市日常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1、城市政治权力系统:是指拥有某种正式、直接行使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的各种组织;2、城市政治参与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3、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4、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5、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6、市民利益表达:是指代表某种利益的市民组织或市民团体,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城市权力机构提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利益要求的行为;1、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2、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3、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4、市政执行是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2、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5、学习型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群体能力;6、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7、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1、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2、土地储备制度是指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收回、收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和储存,以公开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调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1、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和在城市暂住的流动人口;2、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3、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4、社区是指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5、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6、城市流动人口:指没有城市常住户口暂住具有暂住证或暂时逗留于城市的人口;1、环境容量指在人类健康与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是考察污染是否发生的重要标志;4、环境保护指采取各种方法保护环境,使之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实现;8、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2、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1、公共紧急状态是指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2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2、市政管理学:是指研究城市政府行政机关和其他城市公共管理主体,对城市日常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1、城市政治权力系统:是指拥有某种正式、直接行使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权力的各种组织;2、城市政治参与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3、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4、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5、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6、市民利益表达:是指代表某种利益的市民组织或市民团体,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向城市权力机构提出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利益要求的行为;1、市政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2、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3、市政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4、市政执行是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1、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2、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3、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担负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4、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5、学习型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机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的局面,从而提高整个政府的群体能力;6、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城市边缘区
国内城市边缘区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2008-01-21 10:39:00城市边缘区是“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它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换地区”。
尽管城市边缘区研究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由于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受外部因素不断变化的影响,城市边缘区的功能、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等都在变化之中,使城市边缘区还会有种种问题凸显,而未来还会出现地域规模更为广阔的城市边缘区,因此,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十分重要。
1 国内城市边缘区研究总体进展1.1 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中期城市边缘区研究进展1.1.1 大城市边缘区特征研究城市边缘区具有与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社会、经济以及景观特征间。
顾朝林(1993)等对我国大城市边缘区的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土地等多种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的深入研究表明:①过渡性和动态性是基本的人口特征;②社会空间分异明显;③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由于受级差地租及比较收益规律支配,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经济活动具有圈层分布的特征;④而城市边缘区的用地具有城乡用地犬牙交错的特点,土地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地域空间结构及地理景观等方面都具有从城市向郊区衰减的特征,基本遵循距离衰减规律。
林炳耀在对大城市边缘区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从产权、地价以及人口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大城市边缘区社会经济特征变动的影响因素。
1.1.2 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研究空间结构是城市边缘区研究的重点内容。
顾朝林(1995)等研究发现,北京城市边缘区大致形成三个分异带:①内环带宽约5km,为城市与农村交错地区,是精细蔬菜、花卉、苗圃等园艺农业分布带;②近郊环带宽10-15km,为蔬菜、畜牧(奶蛋为主)混合农业分布为主;③远郊环带为粮、经、果、牧综合农业分布带;涂人猛(1990)认为可以将城市边缘区划分为内层边缘区、中层边缘区和外层边缘区三个层次,并以武汉市为例研究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结构,认为内边缘区已经形成多种高层住宅区,有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和社区组织系统,已经成为城市连绵区的一部分,中层边缘区内有大型企业、经济开发区等,外层边缘区为郊县地带,以农业为主,保留有大片的农田。
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地区
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边缘地区也变得愈发重要。
这些地区在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规划中的城市边缘地区的重要性,并介绍在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
一、引言城市边缘地区是指城市发展边缘的地带,通常是城市与郊区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些地区往往具有较弱的城市化程度,但随着城市的扩张,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
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边缘地区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边缘地区的重要性1. 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区往往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
合理规划和开发这些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同时,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区的土地资源,可以减少对农田和自然保护区等宝贵资源的占用,维护生态平衡。
2. 调整城市发展格局城市边缘地区往往是城市扩张的重要方向。
通过规划边缘地区的合理发展,可以缓解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压力,调整城市发展的格局。
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可以实现城市的多中心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的均衡布局。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边缘地区往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通过规划和发展边缘地区的产业和服务业,可以吸引人才和资本的集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同时,边缘地区的发展也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工等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
三、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因素1. 自然环境城市边缘地区往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保留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规划中需要合理划定自然保护区和建设用地的界限,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基础设施城市边缘地区通常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交通、水、电等。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建设和完善这些基础设施,以满足边缘地区居民的基本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需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城市边缘地区与城市中心地区的联系和交通效率。
3. 社会服务设施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城市边缘地区需要建设相应的社会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
城市边缘区的界定 特性与作用研究
城 市 边 缘 区 的 界 定 特 性 与 作 用 研 究
李 默 许 大为
摘 要 : 市边缘 区是城 市在 发展 过程 中与 乡村相 互接 触 、 互作 用 、 互融合 所形 成的特 殊 区域。在 城 相 相 明确 了城 市边 缘 区 的 定 义 、 限 范 围后 , 析 了城 市 边 缘 区形 成 的推 动 力 量 , 对 城 市 边 缘 区 特 性 与 作 用 进 界 分 并
一
一
德曼 的定性划 分方法 , 即直接 根据 实际 经验 人们 的 日常 通勤范 围将城 市周 围大 约 的区域 划 分为 城市边 缘 区 , 其 中的 内边 缘 区 大 约 1 0—1 k , 边 缘 区延 伸 到 2 5i 外 n 5— 5 k 国 内 有 学 者 从 心 理 学 的 角 度 , 用 人 们 通 勤 时 间 0 m。 利 的长短来衡量城 市 范围 。他 们从 我 国实 际情况 出发 , 认 为我 国城市交通仍 以公 共交 通 为主 , 因此 我 国城 市边缘 区的范围应综 合 考 虑公 共 交通 1小 时通 勤 的 时空 距 离 ( 括公 交车以及快速 公交 和 轨道交 通 ) 包 。笔 者 认 为 , 城 市 边 缘 区 应 该 是 一 个 动 态 的 区 域 , 着 城 市 化 进 程 的 步 随 伐而变化 。此外 , 不同 的城市有 着不同 的发 展程度 , 对其 边 缘区的影响也是 不 同的 , 城市 边缘 区 的界定 应 当具体 问题 具体分析 , 中小城市边缘 区的范围与北 京 、 . 海等大 城 市边 缘 区 的 范 围 小 可 混 为 一 谈 , 当 适 当 的 调 整 .城 应 . 市边缘 区应当是从城 市 建成 区外 围 开始 , 乡村腹 地蔓 向 延 的环 形 带 , 环 形 带 的 宽 度 与 城 市 建 成 区 的 半径 大 小 该 有 关 。 此 外 , 市 边 缘 区 的 界 定 也 应 从 城 市 边 缘 区 自身 城 的 特征 人 手 , 合 考 虑 城 市 边 缘 区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 农 人 综 非 口比重 、 口密度 、 人 建筑 密度 、 与城市 建成 区之 间联 系 、 交 通状 况 、 基础设施 建设 、 行政状 况等方面 内容。 二 城市边缘 区形成 的推动力 城 市边 缘区是城市与 乡村共 同作用 的结果 。乡村是 城 市 边 缘 区 的 基 础 , 市 是 外 来 因素 , 破 _ 村 固 有 的 城 打 r乡 模式 , 有并没有完全 改变乡村 , 但 因而形成 了既具有 城市 特 征 , 具 有 乡村 痕 迹 的 城 市 边 缘 区 。 又 城 市因素是形成城市边缘 区的外在 因素。城市 内部 社会 、 经济与科学技术 的迅 速发展 , 促进 了城 市能量 的高 度集聚 , 城市能量 的积 聚导致了能量位势 差 的产 生 , 而正 是能量位势 差的存在 , 得能 量在 夺 间上 的流动 主要 是 使 由高能量高位 势的地 区流 向低 能量低 位 势 的地 区, 这种 能量流动在 空间表现上主要是城 市地 域的膨胀 与各 种城 市 物 质 与 非 物 质 要 素 的 空 间 扩 散 , 城 市 边 缘 区 上 地 利 给 用类型 、 结构 、 水平 与效 益等 带来 了 巨大 的影 响 。其 中, 经济是城市发展 的基础 , 济 因素也 就 成 为城 市对 边缘 经 区产生影响 的主要 动因。工业活动作 为城 市经 济的 主要 代表, 对边缘 区的土地 利用 以及 空 间结构 的形 成起 到 了 决 定性作用 。然而 , 当我 国的经 济技 术水 平发 展到 一定 高度 时 , 乡文化 差异 将成 为影 响城 市边 缘 区空 间结构 城
城市边界层名词解释
城市边界层名词解释
城市边界层:
城市边界层是指城市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地理层次,主要指城市的各种特征,如行政边界、基础设施边界、就业核心边界、开发边界、社会边界、经济边界、住宅边界等等。
行政边界:行政边界是指政府机构设置的范围。
它在具体的地理范围内定义了政府的层次和权力,这也是地域管治的基础。
基础设施边界:基础设施边界指城市基础设施扩张的范围,例如供水、电力、公路等。
这可以使区域内的服务和使用成本更加合理,更加可利用。
就业核心边界:就业核心边界指一个城市经济的重心或中心,可以理解为一个城市的职业区,有利于就业、经济增长。
开发边界:开发边界是指城市的可开发和可利用地区,一般是指有规划并审批的可开发的地方。
社会边界:社会边界指一个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和界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一个地区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特性、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
经济边界:经济边界是指一个地区不同经济类型之间的联系和界定,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特征、投资规模等。
住宅边界:住宅边界是指一个城市不同住宅区组合之间的联系和界定,根据住宅区的功能、地理位置、城市地区内的基础设施等可以定义成不同的边界。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边缘化分析
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边缘化分析城市边缘化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对城市边缘化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城市边缘化的概念。
城市边缘化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或群体逐渐失去了与城市核心地带的联系,导致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发展滞后。
这种边缘化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善等。
其次,城市边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首先是经济边缘化。
由于城市核心地带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资源,而城市边缘地区往往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机会,导致其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质量较低。
其次是社会边缘化。
城市边缘地区的居民往往是低收入者、农民工、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困境,缺乏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最后是环境边缘化。
城市边缘地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废弃区”,受到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影响,环境质量较差,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那么,城市边缘化问题的成因是什么?首先,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善是导致城市边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和规划部门往往过于关注城市核心地带的发展,忽视了城市边缘地区的需求和问题。
其次,土地利用不合理也是导致城市边缘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边缘地区往往被用作工业园区、垃圾处理场等功能区,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此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也加剧了城市边缘化的程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城市边缘化问题呢?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注重城市整体发展,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地区的功能和用地。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边缘地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支持,改善边缘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边缘地区的生态修复和资源利用,提高环境质量。
城市边缘缘的意思
城市边缘缘的意思
城市边缘是指城市地区的边界,也就是和其他地区或省份之间的边界。
城市边缘显示出城市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反映了它们各自的性质、状态和发展变化,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交汇。
城市边缘具有很强的空间特征,不仅有利于城市自身的转型和发展,还有助于全国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走廊。
城市边缘也是一种社会空间的界定,它可以用来衡量当前城市发展的水平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分区体系的变化。
城市边缘包括城郊,涵盖了城市内外空间的关系;中心城市和外部的关系;郊外和城里的关系;城区和村镇的关系;以及城市扩展区域等。
边缘不仅是社会空间的界定,而且是城市空间构成的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市边缘地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有些地区会受到工厂污染,有些地区可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城市边缘还可以经过改造和绿化,成为城市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因此,城市边缘地带的开发和管理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城乡边缘区
第九章城乡边缘区一、名词解释1、城乡边缘区(Rural-urban fringe zone):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以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典型特征,人口和社会特征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一个独特地域。
9-P4042、城市区域(Urban zone):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是城市在不断向外扩展中逐渐与其周围乡村相连接而形成的,在这个系统中,城乡边缘区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9-P4333、城乡一体化(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城乡差距缩小,它是城乡关系协调的一种标志和归宿,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9-P436二、简答题:一.简述城乡边缘区的两种形式。
9-P405一种是与大城市临近的农业地区,由于受城市化的影响而在城市外缘形成一个准城市化地带,这一地带由于其混合,过渡的特征可被视为是城乡边缘区;二是多个城市在集聚发展过程中,城市之间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的发展走廊,这一地带也属于城乡边缘区的范围。
无论是那种形式的城乡边缘区,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容都是通过城乡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其土地利用、人口和社会特征方面同时出现城市和乡村两种痕迹。
二. 简述城乡边缘区范围界定困难的原因。
10-P405(1)城乡边缘区的范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地域。
(2)作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区,城乡边缘区的许多要素如人口密度、非农就业者的比例等,是随着距离由城市到乡村而逐渐变化的,没有明显的饿突变处,这个界定范围带来了困难。
(3)城乡边缘区通常是城市和乡村两种景观混合之处,城乡之间的要素往往互相渗透、相互影响。
这种混杂性使得人们不可能根据单一要素来确定城乡边缘区的范围三、论述题:一、论述中外学者对城乡边缘区范围的界定 9-P407城乡边缘区本身形状的非规律性和边界的动态变化为其范围的界定增加了难度。
1、弗里德曼(J. Friedman)等直接根据实际经验,将城市周围大约50公里的区域划为城乡边缘区,其中的内边缘区大约10-15公里,外边缘区延伸有25一50公里。
国内外城市边缘区研究综述
国内外城市边缘区研究综述作者:毛艺珺张运兴来源:《小城镇建设》2019年第10期摘要:文章基于城市边缘区概念、特征和范围的界定,通过对2008—2017年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突变性关键词分析,探寻国外城市边缘区的地域结构理论及研究方向,进而了解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并在对城市边缘区研究方向权重最高的城乡规划学科的空间扩展、演变肌理、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趋势和重点研究问题。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土地利用;CiteSpace;综述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10.002?中图分类号:TU984文章编号:1009-1483(2019)10-0005-07?文獻标识码:AResearch Overview of Urban Fringe Domestic and OverseasMAO Yijun, ZHANG Yunxing[A bstract] Based on the urban fringe’s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scope, writers cooperation network and mutation keywords were analyzed by the literatures of domestic and abroad from 2008 to 2017. The paper explores regional structure theory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foreign urban fringe,and also points out the progress and hotspot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extension,evolutionary texture, and land use issues of the urban planning, which is the highest weight in the urban fringe, the paper forecasts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Chinese urban fringe.[Keywords] urban fringe area; spatial extension; land use; CiteSpace; review引言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市边缘区作为城乡交融区,是城市空间扩展、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1]。
城乡边缘区的概念内涵及范围界定讲解
(4)非农人口率定量界定法
加拿大地理学家布里安特(C.B.Bryant),曾用城市边缘 区内散居人口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之比来定量地给城市边
建筑密度,三是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分布,四是土地利用的特
点,五是与中心城区各方面的联系,六是原有行政小区的完整 性。又如广州市规划局作为政府层面于 1988年拟订了城乡结 合部划分原则:一是近期城市建设发展的地段;二是城市居 民和农民混居的地段;三是处于城市重点控制区附近的农民 居住地段;四是城市主要出入口公路两旁各50米大城市邻近的农业地区 ,由于受城 市化的影响而在城市外缘形成一个准城市化地带 , 这一地带由于其混合、过渡的特征可被视为是城乡 边缘区 ;另一种是多个城市聚集发展过程中 ,城市 之间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发展走廊 ,这一地带也属 于城乡边缘区的范围。
二、城乡边缘区范围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界定城乡边缘区范围的主要方法:
1.国外界定方法 (1)弗里德曼经验界定法
弗里德曼直接根据实际经验 , 将城市周围大约 50 公里的 区域划为城乡边缘区,其中的内边缘区大约10~15公里,外边 缘区延伸有25~50公里。这一界限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跟人 们的日常通勤范围有关。
③外边缘带:农村土地利用的特征明显 ,但城市影响已经 渗入,在公路边分布着独立的住宅、商业网点等等
④城市阴影区:自然景观受城市的影响小 , 但己有非农业 人口和非农业用地存在,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影响
⑤农村腹地:可以发现一些城市影响 ,如非农业人口建立 的第二家园,基本上全为农业用地。`
城市边缘区构成_功能及特征探讨_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_姚月
106 北京规划建设
RESEARCH 研究
他功能规模与空间关系的不匹配性。 海淀城市边缘区无序建设的一个突出表现是
高档别墅区、中低档商品房和城中村、现存工业 厂房、部分小公建等处于无序并置关系。这些项 目在功能上和空间上没有必然关系,却在不同或 相同时间开工建设、同时存在。另一表现则是公 共服务与居住增长不匹配。由于公共设施增长缓 慢等原因,城市边缘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分缓 慢,还处于“小服务”和低层次服务的状态。由 于大规模社区的功能单一化以及公共功能、公共 空间缺失,使边缘区的城市活力受到影响,居民 普遍反映生活不便、配套服务不完善。
科研教育用地 由于高校规模以及功能等区别于其它用地要 求,一般都规划布置在城市边缘地区。位于海淀 区内的各高等院校的选址大多都在当时城市的边 缘地区,而后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展,其中的 一部分被纳入到中心地区范围内。如以清华和北 大为核心,学院路两侧八大院校所组成的西北郊 高等校园群体中,除了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农业 大学、国防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位于如今的 城市边缘地区外,其他院校都已纳入中心城的中 心地区范围内。此外,北京科研用地分布也较多 集中在中关村地区以及学院路地区,这些地区大 多位于原来的海淀城市边缘区内,如今随着城市 的扩张,已成为城市核心区的一部分。 科技园 科技园是一种综合性的用地类型,其土地类 型较为复杂,多数为工业用地性质,也有部分区 域是混合用地性质。由于科技园独特的功能和要 求,其往往规划布置在城市边缘区。自中关村科 技园建设以来,科技园在海淀区逐渐发展壮大起 来。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展,一些科技园已 经被纳入到了城市核心区范围内,如由“中关村 电子一条街”发展起来的海淀科技园,以及清华 科技园、上地信息产业园现已属于城市核心区范 围内。其后发展起来的永丰产业园、环保科技 园、东升科技园北领地等现仍位于海淀城市边缘 区内。 绿地 海淀城市边缘区范围内绿地主要由绿环和楔 形绿地组成,是维护北京“分散集团式”的城市 布局以及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可 持续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的保障。 工业用地 随着北京“优二兴三”、“退三进四”等一 系列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城市核心区内污染扰民 的工业企业搬迁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工 业用地逐渐由中心城向外围地区疏散,现主要集
城乡边缘区的概念内涵及范围界定
受国外研究和学者翻译差异的影响,国内学者给城乡边 缘区的称谓极其多样,如“城市近郊区”、“城市化地区”、 “城市边缘区”、“城乡结合部”、“城乡差错带”、“灰 色区域”等。林林总总的不同术语虽然在细节上有所差异, 但却都是指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结合地带,只不过具体的所指 范围有一定区别。不同的术语既体现了人们对这一中间地带 认识不断深化,也反映了这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郝寿义等 学者给出的关于城乡边缘区的定义是: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 以城市和乡村土地与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典型特征,人口和社 会特征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一个独特地域。
(3)以计量模型综合考虑。随着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有学 者开始用城市景观絮乱度对北京城乡边缘区进行界定,把城 乡边缘区划分为准城市型、准乡村型以及城市与乡村型。近 年来随着3S技术的发展及以广泛应用,有学者利用GIS分析技 术,根据地物的物理特性,光谱分析以及红外特征对影像资料 判读的土地利用特征来确定上海城乡边缘区的界线。
④城市阴影区:自然景观受城市的影响小,但己有非农业 人口和非农业用地存在,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影响
⑤农村腹地:可以发现一些城市影响,如非农业人口建立 的第二家园,基本上全为农业用地。`
(3)聚集指数与郊区化指数
印度学者加纳·德塞与斯密史·森·古普塔根据聚集指 数与郊区化指数来判定城乡边缘区范围。而这两个指数又是 通过一系列指标,如离中心商务区的距离、人口密度、公共 汽车的发车频率、日常通勤者的数目等综合加权而得。
城乡边缘区的过渡特性及城乡混合的土地利用 方式并不意味着这一地带只是一个暂时现象 ,恰恰 相反 ,尽管它的内边缘区可能被城市所侵吞 ,转变 为城市的一部分 ,但内、外边缘的边界在不断发生 变化 ,使这一地带成为围绕许多城市的一个持续不 变的景观。
城市边缘区的界定及其土地利用对策研究
城市边缘区的界定及其土地利用对策研究摘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襄阳市城市扩展趋势和具体情况,初步划分出了襄阳市城市边缘区的具体范围。
并以襄阳市城市边缘区为例,分析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界线;土地利用;襄阳市目前,中国城市化速度正在日益加快,然而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用地面积的扩张[1]。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纵向的深入和横向的扩展,最终都避免不了城市近郊乡村逐渐被城市所渗透,城郊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城市与近郊乡村的交接地带——城市边缘区既具有了城市化的因素,也保留了乡村的特征。
作为城市到乡村的一个过渡地带,城市边缘区本身区位特征性决定了在该地带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和快速变化性,其如何健康发展已成为城市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3]。
襄阳市作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其城市边缘区特征明显,其中既有城市建成区,也有刚刚起步的城市化地区和郊区农村区。
近年来,襄阳市在湖北省“一主两副”区域发展战略影响下,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建设有了极大的提高。
本研究通过利用已有数据对襄阳市城市边缘区进行具体的划分,并结合其目前发展阶段和存在的问题,为保证其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研究区概况襄阳位于湖北西北部、汉江流域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
其地理位置决定其自古即为交通要辏,有“七省通衢”的美誉,也是鄂西北的交通、邮电、商业、服务业的中心。
襄阳市现辖襄城、樊城、襄州、东津新城4个城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和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省级鱼梁洲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开发区,2 研究方法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到乡村的一个过渡地带,必受到来自城市乡村的不同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
这些影响错综复杂,在作用范围上也不可能完全复合,因此城市边缘区的界线通常模糊不清,一些城市边缘区外围甚至超越了其自身城市的行政区划范围并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一个逐渐过渡的地带[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边缘区是:位于中心城的连续建成区与外围几乎没有城市居民住宅、非农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 兼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 其人口密度低于中心城, 但高于周围农村的地区.
城市边缘区指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是城市的主要扩张地域[1].可以将整个城市地域由内向外划分为3个连续的区域:城区,即建成区,城市边缘区,城市建设用地或已经规划为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以及农村居民点交错分布的区域;农村腹地.
60 年代英国M. R. G. 科曾( Conzen)。
他注重于城市景观的研究, 提出城市边缘带不仅仅是一种解释城市景观变化的方法, 而且是一种将复杂的城市发展过程有序化的手段, 认为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地域扩散的前沿, 但这种扩展并非是稳步推进的, 而是呈加速期、静止期、减速期这三种状态周期性地变化的, 并形象的将这种城市发展的周期性结构与树木的年轮相比拟.。
R.J. 普里沃在1968 年为城市边缘区作出了较为精确的定义, 他认为城市边缘区是
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 它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
土地利用转换地区!。
1985年, 东欧学者如哈列维奇进一步将城市边缘区定义为: 一面反映错综复杂的城市化进程的特殊镜子。
!
目前, 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 城市边缘
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 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有着巨大差别的异质体, 而城市边缘区则是这两个异质体相结合的部分, 对于城市边缘区范围的界定, 也是学术界一直讨论的焦点。
根据弗里德曼的定性划分方法, 即直接根据实际经验人们的日常通勤范围将城市周围大约的区域划分为
城市边缘区, 其中的内边缘区大约10 -15km, 外边缘区延伸到25 -50km。
国内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 利用人们通勤时间的长短来衡
量城市范围。
他们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认为我国城市交通仍以公共交通为主, 因此我国城市边缘区的范围应综合考虑公共交通1 小时通勤的时空距离(包括公交车以及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
笔者认为, 城市边缘区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区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而变化。
此外,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发展程度, 对其边缘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城市边缘区的界定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小城市边缘区的范围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边缘区的范围不可混为一谈, 应当适当的调整。
城市边缘区应当是从城市建成区外围开始, 向乡村腹地蔓延的环形带, 该环形带的宽度与城市建成区的半径大小有关。
此外, 城市边缘区的界定也应从城市边缘区自身的特征入手, 综合考虑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结构、非农人口比重、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与城市建成区之间联系、交通状况、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状况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