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国内信息化水平最高的银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商银行国内信息化水平最高的银行

2008年11月01日23:49:54

本文导读:

“进一步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工行在实施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将着力进行的十项重点工作......

“进一步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工行在实施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将着力进行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同时也是国内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大型商业银行。

在网上银行领域,工行是最早的涉足者之一。早在1997年12月,工行就在互联网上开办了自己的网站,并于2000年2月正式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现在网上银行已经成为工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借助网络技术的发展,工行不断拓展电子银行服务渠道,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B2B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已覆盖B2B和B2C网上业务的所有领域,创建了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多种产品功能完善的电子银行体系,推出并确立了95588和“金融e通道”精品品牌。客户不仅可以通过“金融e通道”办理查询、转账、汇款、缴费等传统业务,还可以进行银证转账、外汇买卖、集团理财、网上支付结算代理、基金买卖等创新服务。

随着主机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中国工行的自助银行、自助设备等信息化基础建设也稳步发展。目前,工行自动柜员机(ATM)装备量达到1.5万台,POS机8万台,自助银行400家,加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牡丹卡,工行已经建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

据统计,2004年工行电子银行交易金额已经超过38万亿元、业务笔数25.8亿笔,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业务已经占到工行总业务量的20%。

三年“集中”路

数据大集中工程是工行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大工程。面对国外金融巨头的竞争压力之,为了生存,数据集中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林晓轩认为,没有数据大集中,工行就无法实现管理的集中,风险控制、产品经营、决策支持等也无从谈起。

早在1999年9月1日,工行就正式启动了数据大集中工程,并为其命名为“9991工程”。2000年11月10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亲自为位于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内的工行上海数据中心基建工程开工奠基。这标志着工行跨世纪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此项工程最终要将工行目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0多个数据中心、数万个机构的数据

合并到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并建立起一个全行统一的电子化体系。这是工行历史上规模最宏大、范围最广泛、意义最深远的一项工程。

工行对于数据大集中的前期准备工作整整进行了三年之久。在刚开始推动数据大集中的工作时,全行上下不管是科技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遇到的阻力都非常大。在搞各城市数据集中的时候,意见分歧也很大。但是,工行对科技推动银行业务的共识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上至行长下到各业务部门的管理者,都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业务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正是这种统一认识,使林晓轩他们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工行的一位高层曾说,“只有当我们实现了数据的高度集中,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任何企业、任何个人贷款的审批实行有效监控,才能发挥工行统一法人的作用。”

2002年全部工程建设完成。工商银行的大集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省级大集中,就是把所有的数据先集中到全国的36个中心,每个省和直辖市分行为一个中心;第二阶段则是把36个省级中心的数据,全部集中到北京、上海这两个全国的数据中心,从而最终实现工行的数据大集中工程。

“集中”的效益

虽然前期投资较大,但是大集中所带来的费用节省是十分可观的。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0年,工行在硬件方面投入了二十几亿元,其中还不包括系统软件的购置费、软硬件的服务费以及培养大量技术人员的费用。而通过数据大集中,仅仅在硬件投资上面,就可以节省16亿元人民币,同时还可以节省一些系统软件购置费,并且每年能够节省40%的全行电子运行费用。

除了可以有效地节省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之外,大集中还可以实现银行业务的集中监控,使工行加强了对经营风险的防范。过去,工行总行很难对分支机构的不良贷款进行有效的监控,因为总行看不到分支机构究竟发生了什么业务,以及这些业务在审核过程中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而实现数据大集中之后,工行可以做到预先控制,哪些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是分支机构必须上报的,在管理层面将会更加集中。

重要的是,数据大集中还为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网上银行的发展。由于工行网上银行创办时间较早,以前客户信息和账户数据管理分散,业务一直没有发展起来。2002年年底数据大集中完成后,网上银行取得了大发展,用户规模和交易数额增长迅速。

2004年9月25日,工行成功地将全国业务集中到了上海数据处理中心,北京数据中心作为灾备和研发中心之后,又进一步实现了两者之间的灾难备份联接,从而建立了国际金融业中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异地灾难备份恢复系统。同时,工行还完成了澳门、新加坡、东京、汉城、香港等亚洲地区分行的数据集中上挂工作,实现了工行亚洲地区海外分支机构数据的集中处理。

南北两大数据中心的整合工程是工行在2004年度最大的科技工程。借助这次数据中心的整合,工行也在极力推动信息科技的流程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专业化分工。

前几年,银行将大量精力集中在几处主要的数据中心上。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对信息技术资源的集中管理。当国内业务实现集中化管理之后,工行开始把目光投向其海外业务,从而让海外分支机构消除资源缺乏之忧,将精力集中在拓展业务的核心职能上。

近年,工行的海外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除了业务量快速增长和客户对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之外,银行还设立了很多分支机构,并计划在更多的地方开设新的分支机构。但是业务的增长也使其面临着双重挑战,因为要拓展国际性业务并使其运作现代化,必须同时解决业务与技术上的问题。那些陈旧、分散的系统显得捉襟见肘,而海外分支机构的运营需要多种应用系统,要维护这些系统并使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有着重重困难。此外,客户群体日益庞大,需求也日趋复杂多样,一线员工急需各种新功能。而工行的现有应用系统已无法满足其业务需求,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分支机构负责自己的IT设施,要改进或扩展分支机构内的系统,可利用的资源极其有限,规模优势无法实现。比如,交易量增长时,分支机构常常觉得提高处理能力得不偿失。这种情形不利于持续发展,也与工行的长远IT战略背道而驰。

为此,工行采用了一个企业级的银行业务应用解决方案—Misys,它提供了全面的功能,可涵盖整个银行业务领域,并在集中式、中心化体系方面的先见之明与银行不谋而合,该结构可以使全球网络运行于单一数据中心之上。在硬件方面,工行海外分支了采用了IBM eServe iSeries平台运行其应用程序。将来,工行还计划简化和改进其国际性分支机构网络的业务运作,以提高效率。

系统的采用带来了很多好处。以往,各分支机构有自己的往来账,而将它们整合起来既费时又费力。利用新的解决方案,该银行可以统一查看其所有往来账账户,并了解有关某种货币的总态势。随着新功能逐渐发挥作用,且业务流程逐渐更适应更灵活和更高级的解决方案,工行的海外业务将得到极大增长。这不仅包括更融洽的客户关系及新的销售业绩,还包括对于信用风险评估监测方法的改进。这样,银行在与其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将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并获得对国内许多同行的竞争优势。

此外,工行还实施了一些其它的解决方案,以取代一些分支机构仍在运行的陈旧系统。贸易融资为交易金融流程的自动化和流线化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使工行可以很容易地获取报告,并能清楚地了解其国际性分支机构网络的收支状态,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储蓄和贷款事宜。

工行已将其亚洲的海外分支机构与运营有关的软硬件整合到单一数据中心,使分支机构的业务流程得以标准化。这使其业务流程更加现代化,效率更高。分支机构不再受IT资源问题的困扰。银行可以轻松地扩展IT系统以满足新的业务需求。此外,银行还可以重新部署分支机构内的IT人员,以适应业务的需要。

2005年4月,国家已正式批准了工行的股份制改造方案。这对工商来说,是一次新的历史性跨越,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工行股份制改造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以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为核心,全面加快各项改革进程,转换经营机制,于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然后创造条件择机在境内外公开上市,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成为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主要经营管理指标达到国际同业中上等水平、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