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危机的特点与处置

校园危机的特点与处置
校园危机的特点与处置

校园危机的特点与处置

班级:姓名:戴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校园规模也随之扩大,各种外部、内部的影响因素使校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安全问题凸显重要;在没有完善的应对机制和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安全事件可能会迅速造成灾难。文章分析了校园危机的内容特点和校园危机管理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为正确认识校园危机,并及时渡过危机,提出了有关对策。

关键词:校园危机;校园危机特点;危机处置;

在校园危机频频发生之际,如何建立正确的校园危机应对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一、校园危机的含义及其类型

(一)、校园危机的含义:校园危机性事件是指那些导致整个学校或者某个部门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趋于崩溃,在较大程度上和范围内威胁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引起校园恐慌,致使学校的教学、科研或生活秩序不能正常进行的事件。

(二)校园危机的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灾害事件,如泥石流、地震、洪水等;第二类是人为灾害事件,如交通事故、火灾、触电、爆炸等;第三类是卫生性灾害事件,有流行性传染病、食物中毒、药品及化学物品中毒等;第四类是群体性事件,有非法集会、集体游行等;第五类是校园伤害事件,有教育冲突、校园暴力伤害事故、斗殴、劫持、恐吓等;第六类是公关危机事故,如由媒体引发的损害学校信誉、形象的危机事件。

二、校园危机的特点

校园危机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突然性,虽然现在几乎所有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的校规校纪,但是由于校园人口集中,众多原因均可是校园危机事件迅速发生;

(二)、破坏性,由于校园内学生年龄差异不同年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危机事件发生时年龄较高的学生容易迅速聚集并情绪激动,年龄较小的学生自救自护能力较弱,危害更大。因此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事件,都必然会给学校的财产、声誉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三)、敏感性,作为文化组织,学生的思想思维差异性较大,对于社会动态及变化,他们更容易被感染和激化,可能立即响应,并迅速扩展,难以控制,并很快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三、校园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校园危机管理观念缺失,认识滞后。长期以来,我国的危机管理主要针对于战争和政治领域,教育领域一直习惯于常态管理和常规决策,未能实现学校校园的风险管理。观念上认为校园危机不是经常发生,是偶然的,百年一遇的。一旦校园危机发生,只是依靠经验和个案来应对,没有合理有效的应对机制和危机预案。

(二)、学校管理人本意识淡漠。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校园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对事件的反应相当迟钝,并采取一切措施掩盖事实真相,息事宁人,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认为学校发生了危机事件是不好的事情,家丑不可外扬,不希望被"外人"介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介入的人也越少越好。正常传播渠道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小道消息的传播就会增多,结果导致危机事件的扩大化。

(三)、校园危机管理不足。原教育部长周济在2005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大会指出,我国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20 年毛入学率将达到40%。高校在这一快速发展时期内,出现了后勤社会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学生群体多样化等很多以前未出现的新事物,在此过程中,如因学校管理的不完善而使一些潜在的或新出现的问题得不到重视,极易引发各类矛盾,成为直接引发危机的致因。此外我国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使各级政府部

门在管理方式上片面强调"各司其职"而牺牲或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在带有明显行政色彩的学校也有直接的显现。学校危机出现后,各部门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推诿,不能默契的沟通协调形成整体的合力,出现了1+1<2的低效调控能力。

(四)、危机管理缺乏战略规划,没有相应的预警方案。美国教育部在2003年就发布了《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为各类各级学校制定了危机管理的政策指南。中国尚缺乏危机战略管理。在宏观战略层面,没有将危机管理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微观学校管理层面,没有危机管理预警方案,没有危机管理的财政预算和物质储备,危机一旦来到,危机决策能力弱化,不能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往往造成大的浪费和损失。

(五)、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研究认为,我国正进入社会危机的高发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社会冲突、恐怖主义、技术型灾难、金融危机、人口膨胀、流动增加、环境污染、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突发事件的频率增大。

四、校园危机管理原则

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是学校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遵循以下四个根本原则:

(一)、重在预防原则。美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曾经说过:"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深刻揭示了危机管理的最基本原则:"重在预防"。危机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学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事件,制订出各种预防方案和措施,能够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提高危机处理水平。

(二)、以人为本原则。学校危机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当危机发生时,人的生命是放在首位的。这是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校园危机管理必须把握的基本理念。应对危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危机时刻一切以应对危机为要,权力可以无限授予,公民应以大局为重,公民权利应让位于危机管理。"这种危机理念是同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三)、制度化、法制化原则。制度化、法制化学校危机管理是各国处理学校突发事件的成功经验。一切危机事件采取的行动都要依据法律法规。人治化的经验性的危机管理不但造成危机成本的无端加大,而且还往往导致对公民权利的侵害。

(四)、快速反应原则。危机事件发生后,必须迅速反应,立即采取有效积极的回应措施,切不可隐瞒、延误时机。

五、校园危机的应对准备

(一)、建立校园危机应对组织系统。设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各处室主任以及校长办公室主任。由校长任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对涉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决策。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及时组织工作组赶赴现场实施抢救、抢险并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危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危机处理常务工作小组,应该包括班主任、医生和护士、消防员、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其工作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负责日常的应急管理工作,二是紧急状态下的具体协调工作。在危机时期,在学校危机管理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负责落实危机管理小组的决策,协调各部门的应急响应行动,收集和分析各方面的重大信息并提出对策建议等。设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各处室参加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专门议事协调机构,作为应急决策的辅助和咨询系统,赋予其特别权力。

(二)、建立危机应对计划。以“9?11 事件”为例,美国国土安全部(Dept. of Homeland Security)建立了一套五级国家威胁预警系统,用绿、蓝、黄、橙、红五色代表从低到高的五种警戒级别,以实现从常态向紧急状态的转换,而美国教育部根据上述“警戒级别”的要求,制定了学校采取相应行动的指南:Sample School Advisory System,如下表。

因此学校可以制定自己的危机应对计划,以便学校同意采取应对措施。

六、校园危机基本处理方法。

(一)、内部处理:一旦危机发生,就应在评估危机形势的前提下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启动危机应对组织系统,进入危机应对计划程序。危机处置的基本步骤如下:危机早期的紧急施救与控制。在保护人员生命安全为第一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最迅捷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控制危机的发展和蔓延;采取隔绝措施,孤立危机,封闭现场。危机发展中期的控制与处置。一方面,评估危机的性质和类型、危机影响的范围,掌握事件发生的全貌,估计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提供可供选择的应对方案。另一方面,通盘考虑与判定轻重缓急及相应对策,并在不同方案中权衡利弊进行优选确认,并迅速地投入实施。危机后期启动调查程序。在危机得到控制后,危机处理人员要立即展开对危机范围、原因和后果的全面调查,在危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检讨处置方法,消除危机的隐患,评估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等,还要采取心理辅导等方式,弥合当事师生因危机所受心理创伤,避免产生更多的危害。

(二)、外部处理方法:

1、协调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就校园危机处理来说,失去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

帮助,就失去了许多有价值的应对危机的资源。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进行事件处理时,很有必要及时全面如实向上级政府主管机关报告并保持紧密联系,使之随时掌握危机事件的发展,以取得支持、指导。危机事件在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圆满地得以解决:必要时政府部门可以干预危机,稳定公众情绪,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危机的应对。如遇特别严重的危机事件,应及时上报当地或上级公安部门、社区领导、医疗卫生部门、社会心理咨询机构。

2、协调与新闻媒介的关系。加强学校与新闻媒体的互动,做好新闻媒介的工作,可以

维护学校在危机中的形象,避免危机扩大。在危机时期,小道消息片面夸大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失真之处,如正常传播渠道不能提供足够的真实信息,小道消息的传播就会增加人们的恐慌心理,造成真正的更大的危机,但最终"谣言止于公开"。学校信息公开必须及时准确,要争取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与媒体公开真实的信息,以避免出现信息真

空后公众以非正式渠道获取虚假小道消息和谣言,对学校危机控制造成被动局面。其次,建立学校统一的信息发布体系,由专人负责发布危机事件处理的相关情况。与社会媒体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提供媒体以全面真实客观的信息以确保报道事实报道的客观、公正。如危机事件的报道中发现有失实之处,应及时采取措施挽回其不利影响,最好由相关媒体亲自出面澄清。

3、协调与受害者的关系。学校要建立与家长的有效的积极的联系,能促进相互理解,

增强学校的影响力。一旦发生危机,更有利于沟通协调和达成共识。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妥善处理与受害者的关系,及时提供物质、医疗精神的帮助。学校应该表现出足够的人道与同情,及时探视受害人,安抚公众,分清责任并主动承担责任。学校要态度平和,认真倾听当事人的主张,意见和要求,不要因处理方式不当而引发双方在情绪和情感上的对立与冲突。更多地关注受害者的利益,把受害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善待被害者,尽量为受到危机影响的受害者提供合理合法的补偿,这样有利于维护学校的形象。

学校应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心理感受并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在尽可能维护受害者利益和情感的前提下,双方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七、校园危机的预防

(一)、建立校园危机预警系统。预警机制主要功能包括两项:一是化解矛盾和冲突,使危机在尚未爆发之前就消灭在端倪之中,二是为掌控危机事件进行充分的备战,人为缓冲不可避免的危机事件爆发的时间和降低其破坏的程度。学校应当从"危机救治"向"

危机预防"转化,坚持防范优于救治的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积极预测防范。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根据可能出现的不同种类的危机事件,制定科学的危机管理应急预案,明确启动应急预案的程序和相关责任。定期检查各种预防措施,定期检修校舍建筑、消防器材、水电设备、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学生生活设施等,将各种可能发生的险情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二)、一丝不苟的训练,持之以恒的防范.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或校外辅导员,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与学校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

8.0级大地震,安县桑枣中学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

疏散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学生老师无一伤亡,这就是平时认真演练的结果,也体现了一校之长的大智大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有组织、有系统、有步骤地教育与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防患于未然。

安全是快乐生活的根本,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安全文明的校园是师生共同的期盼。也只有在温馨和谐的校园内,老师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实现教育的理想,因此校园危机处理更加显得重要。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关注校园安全,为安全校园贡献力量,让危机远离校园,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青少年,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成长环境。

校园危机管理

法政学院 本科生学年论文高校危机管理研究综述 班级: 2011级行政管理一班 学号: 20111105977 姓名:侯艳君 指导教师:冯新新 2013年 6 月 23 日

高校危机管理研究综述 法政学院11级行政管理一班侯艳君 指导教师冯新新 摘要:随着近年来校园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校园危机管理成了研究的一大热点。文章就校园危机管理研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校园危机的相关概念,校园危机的类型与分级,校园危机的诱因,校园危机的管理机制和国内外关于其的相关研究等进行了综述。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最近的研究动态,并进一步推进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危机管理校园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当前,校园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加强校园危机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根据相关危机管理理论,就探索校园危机预防、危机控制及善后处理三阶段的危机管理,以期能有效地预防、处理与化解校园危机,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危机管理的界定 危机的概念是由凯普兰最先提出来的。凯普兰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即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也就是危机状态。简言之,危机意味着稳态的破坏。危机形成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期:危机前状态、易感期、重整期。 赫尔曼(HERMANN):危机是指一种情境状态,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之外。 福斯特(FORSTER):危机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即急需快速作出决策、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相关物资资料紧缺、处理时间有限。 罗森塔尔(ROSTER):危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性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巴顿(BARTON):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伤害。 班克思(BANKS):危机是对一个组织、公司及其产品或名声等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的事故。 里宾杰(LERBINGER):对于企业未来的获利性、成长乃至生存发生潜在威胁的事件。他认为,一个事件发展发展为危机,必须具务以下3个特征:其一该事件对企业造成威胁,管理者确信该威胁会阻碍企业目标的实现;其二,如果企业没有采取行动,局面会恶化且无法挽回;其三,该事件具有突发性。

学校危机管理办法与突发事件处置

学校危机管理办法与突发事件处置 邻水县坛同镇黑滩中心学校学校危机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预防学校危机事件的发生,或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的管理。其重点在于在危机发生前、发生期间及发生后等不同时段,管理者所做的相应的策划、组织、指导及控制的行动。管理的目标则在于降低学校在结构、人员、设施及资源方面的损失,使学校组织在经历意外损失后,仍能存在并发挥正常功能。其范围包括校园内公共财产、师生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灾害事故的预防和管理,治安防范及处理,安全防范技术等。 学校危机既有一般危机所具有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学校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学生年龄小,自身防护能力差,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学生在校活动时间长,在遇有自然灾害、外部人员伤害、校内暴力冲突发生时,受到伤害的概率远较成年人为大,并且往往会将伤害扩大,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必须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积极预防并消除潜在的危机,力求确保学校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和发展。 一、目前学校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式主义的危机教育导致教师和学生缺乏危机意识 学校由于安全意识薄弱,在学校管理中把安全与教学完全隔离开,只顾抓学校的教学工作,而臵学校的安全工作于不顾。这样就造成学校职工、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整个学校的危机意识淡薄,致使面对突发事件时由于没有应对预案而常常出现手

足无措的恐慌局面。 (二)自身危机意识淡薄,诱发危机 由于教师自身危机意识薄弱,致使本可以避免的危机事件发生。学校危机事件发生后,对事件的反应也相当迟钝,并采取一切措施掩盖事实真相,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往往造成正常传播管道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小道消息的传播就会增多,导致危机事件的扩大化,给学生、学校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危机意识滞后,事后被动补救 长期以来,我国的危机管理主要针对于战争和政治领域,教育领域一直习惯于常态管理和常规决策,未能实现学校校园的风险管理。多数校园危机应对还是停留在补救阶段,预防性的危机干预机制还远远没有普及。是不出事故不重视,出了事故以后才采取措施的行为,也许能够起到一定的“亡羊补牢”的作用,但是却让学校的危机管理处于被动。如果学校领导和教职人员能够事前全面考虑,制定相关的规定、措施,就会大大减少悲剧的发生。 二、学校危机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内部危机管理策略 1.强化学校领导的危机管理意识 目前,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伴随着学校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危机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了衡量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和水平的标准之一。在校园危机管理过程中,学校校领导危机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其对危机征兆的敏感程度和对危机冲击的回应能力。如果学校

危机的定义和特点(精)

危机的定义和特点 一.危机的定义: 人们一直试图全面而确切地对危机下个定义,但是实际上危机事件的发生却有着千变万化的现实场景,很难一言以蔽之。有人认为,只有中国的汉字能圆满地表达出危机的内涵,即“危险与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我们来回顾一下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危机的理解判断: 赫尔曼:危机是指一种情境状态,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之外。 福斯特:危机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即急需快速作出决策、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相关物资资料紧缺、处理时间有限。 罗森塔尔:危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性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巴顿: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伤害。 班克思:危机是对一个组织、公司及其产品或名声等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的事故。

里宾杰:对于企业未来的获利性、成长乃至生存发生潜在威胁的事件。他认为,一个事件发展发展为危机,必须具务以下3个特征:其一该事件对企业造成威胁,管理者确信该威胁会阻碍企业目标的实现;其二,如果企业没有采取行动,局面会恶化且无法挽回;其三,该事件具有突发性。 从不同的角度看,以上的定义或多或少都有些偏颇.我们可以把危机定义为一种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或面临严重损失威胁的突发事件。这种突发事件在很短时间内波及很广的社会层面,对企业或品牌会产生恶劣影响。而且这种突发的紧急事件由于其不确定的前景造成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为使企业在危机中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决策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限制下,做出关键性决策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 1.危机与紧急事件、突发事件的比较: 紧急事件强调对事件处理的时间紧迫。而突发事件强调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这两者都不能等同于危机。保夏特米德罗夫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全说明之二者之间的区别:一个工厂里的水龙头坏了,如果仅仅导致会议时间被拖延,那就是事故;但如果由此造成工厂停产,基至引起倒闭,那就成为了危机.也就是说,事故影响较小,是对企业的局部破坏.而危机则影响较大,会对企业造成根本性的毁坏。

校园常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校园常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办法校园突发性事件,是指在校园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影响学生的安全和正常生活、学习的事件。教师需要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师生和学校安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现制定校园常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一、处理原则 1、反应及时的原则 由于学校突发事件的突发性,所以需要学校和老师随时保持警惕的心态,不能疏忽大意,一旦发现突发事件,第一发现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学生班主任、学校医务人员,事件严重的要立即拨打110或120及时报警,同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处理事件的反应速度要迅速。 2、统一领导的原则 由于突发事件的紧急性,需要学校各部门和老师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处理工作。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各部门之间要协调一致,否则会造成反应时间上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最终造成延误了最佳的处理时机,造成损失的扩大。所以,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要在应急事件处理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 3、加强合作的原则 突发事件处理涉及各个方面,要求学校各部门和老师同心协力,加强合作,不能互相扯皮推诿。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各个职能部门不仅要做好份内的工作,而且要树立全局观念,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这样才能使预防和处理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二、成立学校应急事件处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校园常见突发事件处理程序 (一)楼梯踩踏事件应急程序 ◆处理程序:事件发现者(教师)紧急施救→上报、请求支援→救治→调查 ◆具体要求: 1、第一发现者(或值勤教师): ⑴大声告知所有人员原地站立不动,不准向前移动; ⑵指挥楼梯上的人员有秩序地后退上楼为营救创造条件; ⑶疏散拥挤区域学生,防止大量学生挤压造成学生伤害,并大声告知被踩踏到下方的学生尽量抓住固定物(楼梯扶手或倚靠墙壁),撑离地面,防止因压迫造成窒息。 ⑷同时及时电话(同时让身边学生就近去通知学校领导或老师前来支援)上报学校领导,请求支援; ⑸若有伤病人员,第一发现教师要立即拨打120报警。 2、任何教师接到支援请求后需迅速赶到事发地点,按照以上程序控制事态发展。 3、班主任 ▲班主任及时与受伤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校园危机事件处置与心理干预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小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四、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校保安人员、司机、心理社团成员等。 五、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心理社团成员辅助开展工作。 8.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与心理社团成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老师、校医、校警、司机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七、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校园危机

校园危机处理 在校园危机频频发生之际,如何建立正确的校园危机应对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一、校园危机的含义及其类型(一)、校园危机的含义:校园危机性事件是指那些导致整个学校或者某个部门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趋于崩溃,在较大程度上和范围内威胁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引起校园恐慌,致使学校的教学、科研或生活秩序不能正常进行的事件。(二)校园危机的类型:第一类是自然灾害事件,如泥石流、地震、洪水等;第二类是人为灾害事件,如交通事故、火灾、触电、爆炸等;第三类是卫生性灾害事件,有流行性传染病、食物中毒、药品及化学物品中毒等;第四类是群体性事件,有非法集会、集体游行等;第五类是校园伤害事件,有教育冲突、校园暴力伤害事故、斗殴、劫持、恐吓等;第六类是公关危机事故,如由媒体引发的损害学校信誉、形象的危机事件。二、校园危机的特点校园危机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一)、突然性,虽然现在几乎所有学校都制定了严格的校规校纪,但是由于校园人口集中,众多原因均可是校园危机事件迅速发生;(二)、破坏性,由于校园内学生年龄差异不同年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危机事件发生时年龄较高的学生容易迅速聚集并情绪激动,年龄较小的学生自救自护能力较弱,危害更大。因此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事件,都必然会给学校的财产、声誉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三)、敏感性,作为文化组织,学生的思想思维差异性较大,对于社会动态及变化,他们更容易被感染和激化,可能立即

响应,并迅速扩展,难以控制,并很快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三、校园危机的形成原因(一)、校园危机管理观念缺失,认识滞后。长期以来,我国的危机管理主要针对于战争和政治领域,教育领域一直习惯于常态管理和常规决策,未能实现学校校园的风险管理。观念上认为校园危机不是经常发生,是偶然的,百年一遇的。一旦校园危机发生,只是依靠经验和个案来应对,没有合理有效的应对机制和危机预案。(二)、学校管理人本意识淡漠。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校园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对事件的反应相当迟钝,并采取一切措施掩盖事实真相,息事宁人,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认为学校发生了危机事件是不好的事情,家丑不可外扬,不希望被"外人"介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介入的人也越少越好。正常传播渠道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小道消息的传播就会增多,结果导致危机事件的扩大化。(三)、校园危机管理不足。原教育部长周济在2005 亚洲教育北京论坛大会指出,我国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20 年毛入学率将达到40%。高校在这一快速发展时期内,出现了后勤社会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学生群体多样化等很多以前未出现的新事物,在此过程中,如因学校管理的不完善而使一些潜在的或新出现的问题得不到重视,极易引发各类矛盾,成为直接引发危机的致因。此外我国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使各级政府部门在管理方式上片面强调"各司其职"而牺牲或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在带有明显行政色彩的学校也有直接的显现。学校危机出现后,各部门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推诿,不能默契的沟通协调形成整体的合力,出现了1+1<2

学校突发事件处理 办 法

学校突发事件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处理学校突发事件,保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校突发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的预防与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保障师生人身安全,预防事件的发生是学校、教师、学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事故的处理应当遵循及时、合法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学校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监督、指导和协调下开展安全工作,落实事件预防措施,处理事件。 第二章事件的预防 第六条学校制定本校安全工作的管理规范,配备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应当符合安全标准,并组织实施和检查。 第七条学校制定本校卫生工作的管理规范,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教学用具、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依法进行监督和检查,指导学校改进卫生工作。 第八条学校制定师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师生进行安全和自护自救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建立健全事故预防制度,落实事故预防措施,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处理突发的师生人身伤害事故。 第九条学校制定治安防范管理制度,请求公安机关维护学校治安秩序,打击危害校园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指导和监督本校工作。请求规划、建设、质量监督等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学校相关的安全工作。 第十条学校制定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预防和处理学校火灾或火警事故。 第十一条学校制定传染病防治预案,切实做好学校师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十二条学校将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证使用中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和设 备,应当采取防护、警示措施并及时维修或更换;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 当立即停止使用。 (二)配备消防设备,保持安全通道的畅通。 (三)对校园内存在的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依法管理。 (四)在选择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产品与服务时应当选择质量与安全性能符 合有关标准和要求的产品与服务。 (五)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本地教学要求开体育、实验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 (六)组织学生参加与其生理、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劳动、实习、考察、社会实践和其 他集体活动,并在可预见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七)对已知患有不适宜从事教育教学及辅助工作的疾病的教职工,不再安排其担任 相应的工作。 (八)对已知有特异体质或者疾病不适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给予必要的 照顾。 (九)对在校期间突发疾病的学生及时救助。

校园危机处理

[键入公司名称] 学校危机公关策划 商学院

大学处理学生体能测试意外猝死危机公关策划书 一、学校危机产生原因和应重视公共关系 学校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与困境,出现难以预料的公共关系危机。如何处理和化解这些危机,是学校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内外部因素对学校管理的负影响,必然导致学校管理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可预料的危机,所以,我们应当先分清公共关系危机的原因,从而才能有效地预防和解决这些危机。任何一所学校都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如何更有效地适应周围环境,改善周边环境,营造出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公共关系其实是人类社会交往中最广泛、最普通的一种关系,它存在于各个方面。只要有组织机构的存在,组织与公众、组织与组织之间就存在着公共关系状态。既然存在着公共关系问题,就需要通过公共关系的工作来协调这些关系,使组织或个人处于沟通、理解、合作和发展的和谐环境中。 二、危机背景 最近这些天,长跑运动中接连发生几起猝死事件。苏州科技学院体能测试大二女生倒地猝死这个令人伤心的事件,然而,悲剧的阴影尚未散去,又一起猝死事件在襄阳上演。事发湖北文理学院一班级体能测试课上,襄阳隆中职业技术学校21岁的熊浩然,代湖北文理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参加1000米长跑的体能测试时,跑了500多米远后突然倒地,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 警方调查后排除了他杀可能,确定为猝死。我们针对此类事件做校园危机公关策划。 三、公关目标 制止不实传闻和不利于学校校声誉的传言扩散,稳定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尽量减少该事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防止该事件酿成更大的丑闻。 让有关公众尽快得到该事件的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料,迅速平息流言,稳定学校的正常生活秩序;尽可能降低、减少事件对学校招生和学校形象的不利影响。 四、公关对象 1、全校师生 2、学校管理人员 3、省教育部、省政府 4、市区的新闻媒介网站 5、当地公众 6、学生家长 五、活动流程 1.成立处理危机的临时机构

校园危机事件处理论文

浅论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危机处理策略 校园意外伤害事件不仅危及师生生命安全,而且还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要求学校领导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领导的危机处理策略直接关系到学校面临的危险能否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机遇。学校领导能否综合采用时效策略、隔离策略、单一口径策略、核心立场策略、两手策略、绝对领导策略等,决定了学校能否有效推动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由“危”到“机”的转化。 校园意外伤害事件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它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体系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具备四大特点: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危机的上述四个特点,更加要求相关领导正确的决策策略。策略,从字面上看是计策和谋略的统一。它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 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属于危机事件,这是因为它具备了危机事件应该具备的四大因素,即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第一,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具有意外性;第二,事件发生时缺少信息或信息不明确,会引起各种媒体的聚焦和关注,事件具有聚焦性;第三,事件的发生和后续的发展会对学校的人或物存在严重威胁,事件具有破坏性;第四,事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若不及时控制,事件会急剧恶化,事件具有紧迫性。对照以上四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校园意外事故可以被认定为危机事件。 危机即危险,与机遇并存。处理得当,危机就是一个机遇;处理不当,危机就是危险。危机才是学校命运的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不遇到危机,要使学校在危机中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做好两件事:正确地处理,以减少或避免损失;正确地传播,客观理性地告知公众,以减少或消除恐慌。为了做好这两件事情,必须讲求一定的策略。 1.时效策略 首先要抓好事故发生的最初24小时。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突发性和极强的扩散性决定了危机应对必须要迅速、果断。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所在。学校管理层要能在24小时内及时应对,给该事件定性,确定学校的原则立场、具体方案与处理程序;及时对危机事件的受害者予以安抚,避免事态的恶化;同时在最快时间内把学校已经掌握的事故概况和学校管理举措向新闻媒体做简短说明,阐明学校立场与态度,争取媒体的信任与支持。越早发现危机并迅速反应控制事态,越有利于危机的妥善解决和降低各方利益损失。 其次,根据善后处理的规律,根据不同时间,调整事故处理的重点应对步骤。按照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善后处理的经验和教训,大致可以将善后处理的时间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失控期、冷静期、胶着期、理智期、妥协期。当意外事件发生时的最初是失控期,学校的策略就是启动预案、及时上报、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会面安抚家长、同时收集保全证据;在冷静期,善后焦点落在经济赔偿上,学校此时的工作重点是确认相关当事人行为与损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并由此推断出过错责任;在胶着期,学校应该不卑不亢,绝不做出任何承诺,可以明确表示学校不惮于走司法途径解决纷争。此时家长极可能采取无理取闹的方式打压学校,所以学校的重点工作是争取当地公安机关配合,做好校内正常秩序的维护工作;在理智期,学校决策者要慧眼找到家长中的最佳谈判人,进行坦诚的面对面的个别沟通;在妥协期,学校要以积极态度,组织相关各方沟通,签下调解协议,排除意外伤害事件可能对学校留下的隐

校园常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校园常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校园突发性事件,是指在校园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影响学生的安全和正常生活、学习的事件。教师需要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师生和学校安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现制定校园常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办法: 一、处理原则 1、反应及时的原则 由于学校突发事件的突发性,所以需要学校和老师随时保持警惕的心态,不能疏忽大意,一旦发现突发事件,第一发现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学生班主任、学校医务人员,事件严重的要立即拨打110或120及时报警,同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处理事件的反应速度要迅速。 2、统一领导的原则 由于突发事件的紧急性,需要学校各部门和老师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处理工作。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各部门之间要协调一致,否则会造成反应时间上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最终造成延误了最佳的处理时机,造成损失的扩大。所以,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要在应急事件处理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 3、加强合作的原则 突发事件处理涉及各个方面,要求学校各部门和老师同心协力,加强合作,不能互相扯皮推诿。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各个职能部门不仅要做好份内的工作,而且要树立全局观念,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这样才能使预防和处理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 二、成立学校应急事件处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校园常见突发事件处理程序 (一)楼梯踩踏事件应急程序 ◆处理程序:事件发现者(教师)紧急施救→上报、请求支援→救治→调查 ◆具体要求: 1、第一发现者(或值勤教师): ⑴大声告知所有人员原地站立不动,不准向前移动; ⑵指挥楼梯上的人员有秩序地后退上楼为营救创造条件;

如何应对校园危机

如何应对校园危机 由于社会保障缺失、社会心理疏导滞后、校园安全管理制度隐患、安全教育缺位、家长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威胁校园安全的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因此,构建新型的校园安全防控网,是当前学校面临的新课题。应对校园危机,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方面: 一、完善制度,落实管理细节。学校安全管理,首先是制度建设,先“立令”,依靠制度来规范行为。从学校设施到学生管理,从后勤服务到教学管理,凡是涉及师生安全的地方都有明确的制度,从制度建设上使安全责任落实到实处。教室、楼梯、宿舍、食堂、电气线路、实验室、门卫、体育课、实验课、消防等部位和环节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内容,更要有专门管理制度做出具体规定。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详细”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要从“质”上下工夫,对于安全管理的细节也要考虑周到,并且从制度上规范起来,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比如针对师生灶的食品安全,学校《师生灶卫生制度》中就要对购进、储存、加工、出售、留验等环节做详细规定,违反规定的相关责任人要予以处罚。对安全制度的落实要强调“刚性”,细处着眼,细处着手,明确分工,保证落实,不打任何折扣。 二、经常演练,提高应对水平。安全管理仅靠完备制度,提高师生防范意识还不够,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很多人的行为都是一种本能反应,必须要通过模拟训练,形成正确的快速反应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应对危机的水平。比如楼梯是学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部位,学校就有必要进行突然停电情况下的学生疏散演练,停电的时候,学生要呆在教室里,随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分层下楼,防止楼道拥挤,造成事故。学校还要经常组织火灾疏散演练,灭火器使用练习,放学时突遇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演练,溺水、受伤抢救训练等,通过实战练兵,操作程序更加具体,过程衔接更加严密,师生应对危机的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三、心理援助,注重情绪疏泄。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种竞争的压力不可避免的传递到了学校,繁重的功课,频繁的考试,单调的生活也使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造成心理失衡、情绪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这时就容易发生自杀自伤、校园暴力、性侵犯、师生冲突等危机事件。学校要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对心理异常、行为偏执,自身遇到困难和挫折,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学生及

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有关问题探析

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有关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11-11-10T09:51:17.930Z 来源:《教育学》2011年8月(下半月A版)供稿作者:包烽余沈哲[导读] 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是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和发展时期的心理危机问题的关注。包烽余沈哲(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610031) [摘要]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文章分析了心理性危机事件的特点,以及构建对事件进行事前干预的机制,提出对事件进行妥善处理的办法。 [关键词] 心理性危机事件干预机制 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高校学生各种危机事件屡见不鲜,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心理性危机事件它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造成的伤害也最大。近年来,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自杀或杀人事件不时见诸媒体,引起了社会各方的严重关切。这些自杀或杀人只是一些极端的现象,但日益频发的心理性危机事件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因此针对心理性危机事件进行事前干预与事后妥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特点 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是对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和发展时期的心理危机问题的关注。由于在校学生都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而心智和情商又没有足够能力来应对挫折或打击,因而其心理状态难免会出于危机状态。心理学家G.W.布洛克普指出,容易陷入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在人格上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为:看问题比较表面和消极;过分内向;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低;过于依赖他人;行为冲动,等等。根据布洛克普的研究可以分析出心理危机者的性格特征、行为特点、家庭环境等,建立心理危机预警评估体系指标。有研究表明,性格越内向、情绪越不稳定以及反应迟钝、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他人,不惧安危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心理症倾向(精神分裂症倾向、抑郁症倾向以及神经症倾向)得分越高。对抑郁症的研究表明,其症状的出现与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许多自杀者往往选择在凌晨或夜间结束自己的生命。开学、学期结束或入学和毕业前后是心理危机的频发时期,宿舍、教学楼等是心理危机的频发地方。有研究还表明,季节变化,也会影响心理问题的发生 ,特别是春季,抑郁症、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病率较高。 除了心理性危机事件具有这些特点外,还有一些事件也会导致心理危机。心理学家布拉默(Brammer)认为,危机包括三方面内容:情境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特殊应激事件,如遭遇交通意外、家庭变故、严重疾病、性伤害、性暴力等;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无法应对的挫折,如新生适应、毕业、择业失败、升学失败、感情受挫等;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出现的冲突和焦虑。 二、建立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干预机制 (一)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与指标的制定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心理危机预警评估筛选指标体系,大多数高校通常采用《症状诊断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新入学的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对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及时主动地干预,特别是对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原因以及强度,进行有针对性心理健康辅导和人格素质辅导,另外除了对新生普查,还应针对其他年级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二)心理性危机关注对象 结合布洛克普所提出的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人群的特征分析,应该预先关注这些人群:(1)家庭经济困难容易遭受歧视的学生;(2)长期患有严重的生理或者心理疾病的学生;(3)家族中有精神病、自杀史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4)性格内向孤僻、疏远同学、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5)经常出现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6)长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的学生;(7)失恋后长期不能摆脱失落情绪的学生等。 (三)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校级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建立心理电子档案。心理档案包括学生在各个时期所作的心理测试结果、心理咨询中心与辅导纪录等材料。它可以发现处于严重心理危机状态的对象,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地应对,把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并可以以此为借鉴准备同一类别心理危机的应对预案。 三、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的事后处置 一旦学校发生心理性危机事件,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对其有一定的准备。做好相应的应急计划和应付方法,以免事故发生后不知所措,乱了方寸。一般来说主要处置办法包括两方面:一是技术处理,主要属于事务性的善后工作,如自杀行为马上进行勘探现场,收集证据,技术分析,科学鉴定,伤亡者的安排处理,追究责任,改善管理,汲取教训。二是公共关系处理,主要与传播媒体协调,与家属、同学的沟通,向主管部门汇报等。具体措施:(1)有关领导尽快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好现场抢救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2)如自杀或他杀要马上通知医院、公安部门等以便得到他们的及时救援,妥善处置伤亡学生。(3)成立专门的事件处置小组,负责善后工作和事件的调查和评估等工作。(4)以适当的方式公布事件的真相,消除不良影响,注意协调与新闻媒介的关系。 要做好家属的接待、安慰工作,领导亲自慰问家属,使其感到学校的重视和组织的温暖,争取他们支持、配合、理解校方,就可防止触发新的危机。 对于高校学生心理性危机事件进行积极的研究能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参考文献] [1] 钟向阳,邓基泽.高校新生心理档案与危机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6): 458-461. [2] 沈永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21 (3): 71-74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案例分析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案例分析 摘要: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特别是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的不稳定事端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环境。如何妥善处理好此类事件成为创建“平安高校”和“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频发,加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导致网络舆情环境恶化,甚至谣言四起,对党和政府创建和谐社会带来严重挑战,也使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形势。 关键词:高等院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一、某高校学生坠亡事件描述 2011年4月30日凌晨3:26,广东某高校保安在宿舍楼下巡逻时发现有人躺在地面不起,立即报警同时向学校领导汇报、联系车辆就近送往区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学校领导随即也紧急赶往医院。警察到现场后,立即进行了现场勘验。后经调取学校监控视频,发现有人于凌晨3:19分左右坠楼。由于正值五一放假期间,学校根据坠楼者的体貌特征在全校留校住宿学生中展开排查,确定坠楼者为是本学院2007级学生涂某。随后学校通知学生家长。 二、学生坠亡事件的危机处理和舆论引导 1.快速发现,迅速反应,启动学校应急工作预案

高校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特别是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是考验学校平时工作实效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时刻,此时,高校内部一定要形成高度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统一协调的局面,并要及早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妥善处理发生的各项由该事件引发出的其他的突发事件。 本案例的学生坠落事件发生不到十分钟,刚好该学院的保安在执行夜间校园巡逻时发现了。该保安迅速向保卫处处长汇报了,马上报了110和120,保卫处处长及时将情况汇报给了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其他相关职能负责人以最快的时间赶到事发现场,部分学校领导赶赴医院开展学生抢救工作。 同时,学校启动了学校的应急工作预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应急处理小组,设立了多个工作小组,按照学校的应急预案有效开展工作,为下一步化解危机打下了基础。 2.及时澄清,权威发布,避免不实消息的负面影响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特别是非正常死亡事件受媒体的关注度比较高,事件引发的不稳定事端的参与人员聚集力比较强,学生群体通过微博微信传播相关信息速度比较快,因此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旦被歪曲炒作,极易对学校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本案例的涂某为毕业生(性格较为内向,有心理咨询

学校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

学校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 武冈市红星小学郑和军学校作为一个少年儿童聚集的地方,有别与社会中其他人群密集场所。其特殊性导致学校里发生的任何事件都牵动着整改社会的神经。当学校遭遇突发事件,校方在启动应急预案处理问题的同时,需要对媒体、师生、家长以及上级领导进行一定的危机公关,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一方面消除谣言,扼杀小道消息的传播,另一方面求得公众谅解、消除事件不良影响,引导事件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确保学校其他秩序保持稳定,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一、媒体公关策略 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使学校的活动更易于被公众理解和接受,同时还可以避免信息出口多元化导致的口径不一,避免在同一事件上出现不一样的官方声音。新闻发言人可以是学校行政,也可以是官方微博、公众号等社交媒体。 一)危机发生后,学校应成立危机公关工作小组或办公室,制定危机公关处理方案,快速切入突发事件全工程,第一时间掌握准确事实,为对外发布信息做准备; 二)发言人在发布信息前,要做足功课,除了尽可能掌握相关信息,还要站在媒体或学生家长的角度思考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做好相应准备; 三)在学校迅速查明事件真相后,发言人应该及时通过媒体向公众公布已经掌握的事实;若短时间无法查明,也应该及时公布事件基本事实和调查进展情况,在第一时间占领舆论高点; 四)面向媒体发布信息时客观、准确,措辞稳妥、得体,不留漏洞,逻辑清晰,从而借助媒体的力量消除谣言,控制导向,化解危机,赢得舆论支持; 五)校方应该实事求是面对问题,勇于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给公众留下诚实守信的印象,赢得一定的同情分,有利于事件的后续处理。若刻

大学生危机事件

大学生危机事件

大学生危机事件 (一) 大学生突发事件认识 学生突发事件是指由于学校内外的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社会事件或政治因素引发的,对在校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和财产甚至生命安全产生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等学校学生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例如华东某省2012年发生68起大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造成69名大学生死亡,其中意外事故导致的学生死亡就有14起。这些突发事件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很大的危害,给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以及家庭、社会带来重大损失,为学校的声誉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 1.1 校外事件或社会因素引发 由于自然因素等不可抗力,以及受到学校自身以外事件或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的突发事件。主要原因有:一是自然环境变化产生的不可抗力引发的突发事件,例如雪灾、洪灾、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和学习生活秩序的影响;二是政治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三是国内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发。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攻坚阶段,改革进程中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不均衡等不和谐因素,在一定条件和特定时期很容易形成焦点和热点问题,例如物价上涨、收入差距拉大、“官二代”交通肇事逃逸、毕业生就业中的不公平等,都容易相互影响或受到煽动引发大学生群体事件。 1.2 学生自身行为失当引发 近年来,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或其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和社会现象认识的错位。 (1)学生自身行为失当,面临学校或有关部门惩戒的压力时采取“失常”行为而引发。近年来,网络游戏导致很多的大学生学业荒废,面临退学,有的学生就采取出走等不当行为来应对学校的处理,甚至还有的家长在学校吵闹、到教育主管部门纠缠而引发事端。还有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用通讯工具作弊,被学校开除学籍,因承受不住这么严重的后果而引发了自杀、出走等形式的突发事件。 (2)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比较浅显,难于分辨出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对其可能产生的危害也会认识不足,甚至还会受到社会不良现象和不良人员的同化。例如,海南某师范大学200多名学生被骗子能“以折扣价从‘铁路内部’购得学生票”的谎言所骗,购买了假火车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发校园危机事件。再如,虚假就业广告以高收入蒙骗大学生,导致其钱财被骗抢,甚至身陷危险境地,造成很坏的影响,引发学生突发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处理及应对策略

高校突发事件处理及应对策略 ——徐根方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工作七年,参与处理了大大小小几百起突发事件,有些很顺利,有些较为平稳,也有一些磕磕碰碰,但是,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稳定是贯穿始终的,在这里就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做个交流,仅供参考。 一、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搞清楚什么是突发事件,并迅速做出判断。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出乎意料,难以应对并可能迅速演变或激化为较大规模和影响并将危及社会安定的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往往由偶发性因素引起,并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威胁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危及社会的稳定,属于突然爆发的紧急事件,要求政府和学校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 从以往接触过的突发情况来看,问题突出、影响大且发生频率高的主要集中在心理疾患、群体行动(体育竞技、校园文化活动)、招生就业、校园安全与事故等方面。突发事件具有引发的突然性、目的的明确性、瞬间的聚众性、行为的破坏性、状态的失衡性五大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迅速做出判断是否属于突发事件。 二、在处置突发事件时辅导员应具备一些必要的业务知识,归纳总结为:掌握程序,遵循原则,把握心理,防止恶化,端正态度,具备能力。 (一)掌握程序,辅导员要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一般程序、应急程序及基础保障 一般程序: 辅导员(接到通知,同时通知相关辅导员)→分院学工办主任→分院党总支书记→学院学工办主任→学院分管领导→校学生处(保卫处、校长办公室)特殊程序: →学院分管领导

基础保障: 1、建立可靠的三支队伍:一支班主任队伍、一支学生党员队伍、一支学生干部队伍(班干部、学生会),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校、院安全工作体系。 2、要第一时间上报较为全面的内容(七因素):突发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具体地点、主要起因、参与人数、事态发展、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措施、有何建议等。 (二)遵循原则,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该遵循的总原则及具体方法(原则) 1、总原则:第一时间通报信息的原则;第一时间处置的原则;防止事态扩大化的原则 2、具体方法(原则):坚决贯彻党委的意图和处理事态的方案和要求;面对面处理原则;处置要果断、坚决原则;抓学生骨干原则;分化瓦解、打惩恩施原则;谈话过程要保密、必要隔离原则;不说过激话、不做过激事原则;处置过程和效果及时汇报原则;必要时依靠公安机关原则;矫枉过正的原则。 (三)把握心理,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好参与闹事学生的心理,有利于事件的进一步调查 1、参与闹事学生的心理一般分为:从众心理、宣泄及泄愤心理、受胁迫无奈跟随心理、赌徒心理、借机为己牟利心理等。 2、按照参与闹事学生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程度的谈心谈话会更加有利于既准又快的详细了解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 (四)防止恶化,辅导员在处置学生突发事件时应当防止出现以下情况 1、应当避免出现的情况:防止事态扩大化无限蔓延;防止事态持续发展得不到控制;防止校内事件演变成社会事件;防止学生串联;防止隐瞒信息和以谎辟谣;防止敌对势力渗透;防止闹事学生出现破罐子破摔心理;防止信息不对称、传达不畅、沟通不力;防止方法简单粗暴、措施不力、针对性差;防止套话、空话多、缺乏诚意等。 2、应当做到快、准、诚:突发事件出现时一则反应速度要快,二则反馈信息传送要准,三则应对务必诚恳。 (五)端正态度,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应当持有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