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的定义和特点(精).

危机的定义和特点(精).
危机的定义和特点(精).

危机的定义和特点

一.危机的定义:

人们一直试图全面而确切地对危机下个定义,但是实际上危机事件的发生却有着千变万化的现实场景,很难一言以蔽之。有人认为,只有中国的汉字能圆满地表达出危机的内涵,即“危险与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我们来回顾一下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危机的理解判断:

赫尔曼:危机是指一种情境状态,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之外。

福斯特:危机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即急需快速作出决策、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相关物资资料紧缺、处理时间有限。

罗森塔尔:危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性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巴顿: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伤害。

班克思:危机是对一个组织、公司及其产品或名声等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的事故。

里宾杰:对于企业未来的获利性、成长乃至生存发生潜在威胁的事件。他认为,一个事件发展发展为危机,必须具务以下3个特征:其一该事件对企业造成威胁,管理者确信该威胁会阻碍企业目标的实现;其二,如果企业没有采取行动,局面会恶化且无法挽回;其三,该事件具有突发性。

从不同的角度看,以上的定义或多或少都有些偏颇.我们可以把危机定义为一种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或面临严重损失威胁的突发事件。这种突发事件在很短时间内波及很广的社会层面,对企业或品牌会产生恶劣影响。而且这种突发的紧急事件由于其不确定的前景造成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为使企业在危机中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决策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限制下,做出关键性决策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

1.危机与紧急事件、突发事件的比较:

紧急事件强调对事件处理的时间紧迫。而突发事件强调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这两者都不能等同于危机。保夏特米德罗夫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全说明之二者之间的区别:一个工厂里的水龙头坏了,如果仅仅导致会议时间被拖延,那就是事故;但如果由此造成工厂停产,基至引起倒闭,那就成为了危机.也就是说,事故影响较小,是对企业的局部破坏.而危机则影响较大,会对企业造成根本性的毁坏。

2.危机与风险的比较:

所谓风险,是指发生对组织不利事件的可能性.对风险防范不善,造成的危害达到较大的程度时,危机就会发生.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导致危机发生的前提.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可以防范危机的发生.企业如果对各种风险熟视无睹,或者对于已经认识到的各种风险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今天的风险就会演变成明天的危机.因此危机与风险的区别可以概述为两点:

1)风险是危机的诱因

2)并非所有的风险都会引发危机,只有当风险所造成的危害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会演变为危机。

二.危机的四个特点:

1.意外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由于企业内部因素所导致的危机爆发前都会有一些征兆,但由于人为疏忽,对这些事件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因此危机的爆发经常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

1987年11月8日,晚上七点三十分左右,英国伦敦地铁站出口的电梯着火。但是人们都不相信会有火灾发生,都只是敷衍了事。一位经理级的雇员察看了一下火源,却未能启动灭火系统。而在场的乘客也表现得很无所谓,没有人大喊着火,更没有人奔跑逃命。七点五十分左右火势开始蔓延。直至凌晨四十二分,大火才被扑灭。官方统

计确认有三十人丧命,二十人严重受伤。

随后展开的调查表明,这次大火的火源是地铁站使用很久的木制结构的电梯。在过去的四十五年里,这种电梯已引发了18起火灾。而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失误,这种失误必须避免,否则危机还会发生。这次火灾后,有关部门提出了157条改善意见。如在电梯上安装热监测器,装置自动灭火器,拆除木制结构的电梯、让员工参加应急管理课程所培训等等。

而企业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危机,如2003年初的SARS和2004年初的禽流感,以及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另外如反倾销、经济制裁或国家政策调整等社会性因素所带来的损失,是人们无法控制的,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不可控性。

2003年5月2日,美国五河电子发明公司、国际电子业兄弟会、国际电子产品、家具和通讯工会联合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对中国出口美国的普通彩电进行反倾销的申诉。

申诉方称,由于中国彩电出口美国数量巨大和速度剧增,不公平进口使美国国内出货量减少,许多工厂关闭,失业增加,产量降低。申诉方要求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以印度为替代国,由生产正常价值比较法得出倾销幅度为84.17%。

2004年5月14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中国彩电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至此,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宣告失利。中国企业从此将失去前景广阔的美国彩电市场。据估计,美国数字电视观众将从2002年的800万增长到2006年的8700万,如果中国企业未能占领美国巨

危机管理 (2)

风险与危机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危机: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 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 2.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 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目的。 3.危机决策:危机决策就是要求组织(决策单位和人员)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人力 等约束条件下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即在意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为避免错失良机,而打破常规,尽快做出应急对策。 4.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 识风险主体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和条件的过程。内容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5.风险衡量: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 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 6.智囊机构:现代危机决策的智囊机构,是属于一种软科学研究机构。一般来说,它 是由一些具有专门知识的专家、学者按照一定的目标或方式组成的专门输出智力成果的机构,它包括危机管理的各种信息、参谋咨询组织体系 7.鸵鸟效应:即不肯承认实际情况或紧张失措,面对危机打击而放弃决策,形成所谓 的“世界末日反应”或“第一辆出租车反应”(依据最初的想法和所见行动,正如在叫出租车时,我们总是向看到的第一辆出租车招手一样。) 8.戒严:戒严是针对紧急危险局势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具体讲,所谓戒严,就是“针对 国内出现的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引起的极其严重的暴力行动,在正常宪法和法律手段难以维护秩序的情况下,为了迅速恢复正常的宪法和法律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地损失,所采取的紧迫而且严厉的对抗手段”。 9.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是针对突发事件引起的 公共紧急情况制定或认可的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第一章 1.危机事件的特征: (1)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在逻辑上可以说,危机必定是突发事件,然而突发事

危机理论概述

危机理论概述 (1)危机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危机的概念是由凯普兰最先提出来的。[2] 凯普兰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即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也就是危机状态。简言之,危机意味着稳态的破坏。危机形成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期:危机前状态、易感期、重整期。 (2)危机的定义 什么是危机?迄今为止,对于危机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危机管理研究专家和实践者都基于危机的实例来阐述危机和危机管理的不同方面。[3] 1. 福特斯(Foster,1980)发现“危机有四个显著特征:急需快速作出决策,并且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物质资源和时间”,并将此作为危机的定义。“紧急决策”、“人员严重缺乏”、“物质严重缺乏”、“时间严重缺乏”是危机情境的几个基本要点。 2. 罗森塔尔和皮内伯格(Rosenthal and Pijnenburg,1991)勾勒出更广泛的危机概念:“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境。” 3. 巴顿(Barton,1993)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危机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巴顿还将危机影响的范围扩大到人和组织的名声,并由此认为沟通形象管理是必要的。 4. 格林(Green,1992)注意到危机管理的一个特征是“事态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他声称:“一旦发生危机,时间因素非常关键,减小损失将是主要任务。”格林认为危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事件中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 5. 米托夫和皮尔逊(Mitroff and Pearson,1993)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危机发生的最初几个小时(或危机持续时间很长时的最初几天),管理者应同步采取一系列关键的行动。这些行动包括“甄别事实、深度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 以上关于危机与危机管理的阐述基本涵盖了危机的情境和危机管理的基本任务。我们可以将危机的定义为危及企业形象和生存的突发性、灾难性的事故或事件,这些事故或事件将给企业和公众带来极大的损失,严重破坏企业形象,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难以生存。他的特点是:突发性、严重危害性和舆论的关注性。 (3)危机的类型 1. 人力资源危机 企业最经常面临的,而且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首要危机均是人力资源危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意外离职,有时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们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拥有较为固定的客户群,而且离职后只要不改换行业,投奔的往往是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势必会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

危机管理的意义

危機管理的意義 近年來,公關已經分支出另一門專門學問,即「危機管理」。 懷特博士認為,公關在危機管理中扮演核心的角色,在《如何瞭解與管理公眾關係》書中,他說: 公眾關係在危機管理中扮演著核心的角色,而這也是目前公眾關係對管理最大的貢獻。一般而言,危機管理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首重在預測及準備,公眾關係人員必須先預測可能會發生的事件,並協助組織擬成危機管理計劃;第二階段即邁入執行階段,此時公眾關係在整個危機管理工作中,扮演核心角色;第三階段公眾關係人員必須協助處理危機所帶來的所有後遺症。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危機管理,究其實際是因組織面臨「未來損失的不確定性」,因此,預測危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第三波》作者托佛勒在他另一部著作《大變動》中說: 我認為,今天少數領導決策階層所犯的錯誤,就是未能瞻望未來。我要提醒大家,過去用過的戰略、政策、方法,都不再管用。此外,除非植基於未來而非過去,新的策略與方法,都將無法奏效。 社會變化多端,未來的改變也很難臆測,「變」是危機的根源,但是危機中有「危」,也同時有「機」。如果不能妥善管理和駕馭「變」,則將面臨危;如果由於帄常的訓練有素,而使一個組織能駕馭「變」,就是一種轉「機」。 危險雖無法全然避免,卻是可以管理的。危機管理應以「事前行動」的觀念來預防危機。所謂事前行動,是指帄日即就可能發生危機的細節,事先予以防範消除。 一旦組織發生危機,其危機管理深受各界矚目,原因在於,危機、緊急事件或天災人禍,通常都是公眾關心的事件,所以組織只要一面臨危機,其試圖敉帄的舉措,都會引來公眾關愛的眼神,並予以公開的批評。而且處理危機的所有表現,公眾都會銘記在心,甚至一些不良的記憶,還會影響到組織的運作。 危機管理當然不是完全屬於公眾關係部門的工作,但公眾關係必然是重心。在危機時,公眾關係部門大體上要做三件事:預防、準備和供應。所謂預防,就是要防患於未然,做到居安思危;準備是指成立一個危機管理小組,擬定危機傳播計劃;供應是指應付媒體人士,發布相關新聞。 一波未帄,一波又起,危機常有併發症,因為一個危機爆發以後,會引起其他危

危机管理范本

企业危机管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多元化社会,经济生活复杂多变。任何企业都处在风云莫测的环境中,危机从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有竞争观念,也要有危机观念;不仅要有危机管理意识,更要掌握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容,还要把这些技巧融入到日常的职责和行动中去,从而在其企业或自身工作面临危机时,能从容应对,赢得生存的机会。 管理者要有效地对危机进行管理,就必须了解危机的形成过程。危机是由不平衡和混乱状态引发的特殊情况。企业危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后遗症期、解决期。相应地企业的危机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事前(潜伏期)、事中(爆发期)、事后(后遗症期、解决期)。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如下方面: 1.移转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 2.提高危机事前管理的地位; 3.改进对危机的事中管理; 4.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长期损害。 一、危机的事前管理 (一)确认危机的来源 经营者要有效地管理危机,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危机的来源,即确认潜伏的风险,我们要评估对于我们企业可能会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威胁或危险,这就是所谓的风险评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概括而言可以分为如图所示的三个部分,其中的风险管理部分即有与战略规划有关的战略性风险,也有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有关的操作性风险。事实上由于在企业的运作中,战略规划和日常经营以及外部环境时刻地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便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变的十分复杂,初步的划分有助于管理者对企业经营中的各项风险进行更有效的评估与管理。 企业的战略性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战略性风险是宏观环境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或出现新的法律政策规定)。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来自国内和外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的政策及法律的变化都需要企业经营者去预测。其次顾客也带来战略性风险。顾客的态度和期望发生着变化,顾客的需求比以前更加难以捉摸。第三个战略性风险是变化着的及越来越全球化的竞争。没有任何市场完全不受新的竞争的影响。任何市场,尤其是有利可图的生产,都将很快地出

危机的定义和特点(精)

危机的定义和特点 一.危机的定义: 人们一直试图全面而确切地对危机下个定义,但是实际上危机事件的发生却有着千变万化的现实场景,很难一言以蔽之。有人认为,只有中国的汉字能圆满地表达出危机的内涵,即“危险与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我们来回顾一下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危机的理解判断: 赫尔曼:危机是指一种情境状态,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之外。 福斯特:危机具有四个显著特征:即急需快速作出决策、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相关物资资料紧缺、处理时间有限。 罗森塔尔:危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性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巴顿: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伤害。 班克思:危机是对一个组织、公司及其产品或名声等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的事故。

里宾杰:对于企业未来的获利性、成长乃至生存发生潜在威胁的事件。他认为,一个事件发展发展为危机,必须具务以下3个特征:其一该事件对企业造成威胁,管理者确信该威胁会阻碍企业目标的实现;其二,如果企业没有采取行动,局面会恶化且无法挽回;其三,该事件具有突发性。 从不同的角度看,以上的定义或多或少都有些偏颇.我们可以把危机定义为一种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或面临严重损失威胁的突发事件。这种突发事件在很短时间内波及很广的社会层面,对企业或品牌会产生恶劣影响。而且这种突发的紧急事件由于其不确定的前景造成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为使企业在危机中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决策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限制下,做出关键性决策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 1.危机与紧急事件、突发事件的比较: 紧急事件强调对事件处理的时间紧迫。而突发事件强调事件发生的不可预测性。这两者都不能等同于危机。保夏特米德罗夫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全说明之二者之间的区别:一个工厂里的水龙头坏了,如果仅仅导致会议时间被拖延,那就是事故;但如果由此造成工厂停产,基至引起倒闭,那就成为了危机.也就是说,事故影响较小,是对企业的局部破坏.而危机则影响较大,会对企业造成根本性的毁坏。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的前世今生 我国古代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传统名言 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 在没有危机管理之前危机管理叫什么 我们又是怎样定义那些被称为危机的东西 企业中危机和风险还要区别开来 危机究竟研究什么危机管理又是以研究哪一方面为重点呢 研究重点是决策 危机理论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传统课题,主要分析的是政治危机,包括政治制度变迁、政权与政府的变更、政治冲突和战争等,危机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政治危机的根源、寻找处理和应对政治危机、维护政治稳定或促进政治变革的方法,研究方式主要是学院式研究和经验性研究,研究方法则是定性或思辨性的。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危机管理的研究出现了一次高潮,研究领域从政治领域向经济、社会领域扩展,从自然灾害领域向公共危机管理领域扩展,危机管理成为一门学科,形成了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两个既独立发展又相互融合的学科分支,前者的代表人物如巴顿、福斯特、格林、米卓夫等,后者的代表人物是罗森塔尔、罗伯特·吉尔、科塞等,大量的研究著作出版,危机管理成为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也成为一种社会职业。 关于危机管理的概念,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提出的。他认为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日本学者龙泽正雄也认为危机管理是发现、确认、分析、评估和处理的过程,但是他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始终保持“如何以最少费用取得最大效果。笔者认为,所谓的危机管理是指对危机事件整体性的监测、预防或处理的动态过程。它用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法,非程序化的决策模式,有效的预控或者处理危机事件,其目标是尽可能使危机的损害最小化和机遇最大化。危机管理可以说是一种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早在美苏“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马纳就曾经断言“今后的战略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危机管理” [3]胡平.国际冲突分析与危机管理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3. 危机管理理论的产生

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摘要:企业的危机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是它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危机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它主要应用于危机发生时,而企业风险管理应用于企业危机预警的时候。企业的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首先他可以帮助企业以最经济的方法预测潜在的损失;其次他可以减轻企业和个人对潜在损失的烦恼和忧虑;再次它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的连续性。 关键词:企业危机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事件,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系统 (一)企业危机管理的概述及对企业的重要性 凡是可能给企业的声誉、信用及经营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活动都应被看做是企业危机,危机有他的必然性,他无所不有,无时不在,无事不入,无人难免。 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就全球范围来看,企业处理危机的手法已经开始走向专业化,并且正在日益的成熟。比如肯德基的“禽流感事件”,显示出了成熟企业处理危机的本领。当时禽流感在亚洲部分地区肆虐,以经营炸鸡和鸡肉汉堡为主的肯德基连锁店生意曾经一度一落千丈。中国肯德基正面应对危机事件,对负面消息作出了积极的回应。首先是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营养专家和畜牧业专家做示范性品尝。随后宣布,将在国内7个主要市场同时推出一款非鸡肉类产品“照烧猪排堡”,当然,从源头上出发,肯德基还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应急计划。从整个KFC处理危机的过程来看,肯德基已形成了一套危机管理反馈和处理机制,主要分别从产品、供应商、公众、危机预警等多方面进行危机处理,从而保证了肯德基在非常时期的运营正常。 但同时大部分企业却还是存在着生搬硬套,缺少专业性的弱点,这点在国内企业中尤其明显,由于国内对于危机管理尚未有成型的模式,使得国内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表现出不知所措,病急乱投医等等症状:首先就是缺乏经验,临时生搬硬套。比如在“巨能钙含双氧水事件”中,巨能钙显露出复制杜邦危机处理手法

危机决策的界定、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危机决策的界定、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 危机决策的界定及特点 近几年作为决策中最难以估算和评定的危机决策,因危机事故频发,已渐渐被国内外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所关注,从而成为了决策科学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危机决策可视为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等条件下作出判断和迅速行为的过程。从决策的不同分类角度来看,危机决策属于不确定性决策、非例行性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所以不能通过估算概率值得出各种可能会出现的结果,而且危机决策是一种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可以用来借鉴的决策,这就要求决策者在面对突发的紧急事件时只能随着事态的发展程度,作出与之相对应的选择。总之相较于常规决策,危机决策者可利用的资源和时间均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觉察到危机的来源,进而使个体很难作出理性的决策。 危机决策相较于风险决策的显著特点为: 1.1 时间的紧迫性 危机事件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有所变化,需要个体在事发后在最

短时间内迅速地作出相应的决策来避免更严重的负面结果产生。 1.2 潜在的消极性 不管是公共危机决策或是个体危机决策,其潜在的结果都存在一定的消极性,会对组织或个人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造成重大损失。 1.3 资源的有限性 由于危机事件发生发展的突然性和急剧性,决策过程所能够利用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了个体在时间压力下进行决策时限制了对各种资源的获得,因此所考虑到的信息往往都不完备。 1.4 高风险性 因危机事件结果的消极性,个体在对危机事件进行决策时所面临的风险水平要更高,并且这一风险水平只能预估,不能完全避免。 1.5 高不确定性 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超出人的预想且发生的时间、地点也是不可预知的,而危机决策又无法按照已有的常规程序和规则来进行判断,

试论危机公关的意义及处理方法

试论危机公关的意义及处理方法 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它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根据爱德华〃伯尼斯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项管理功能,制定政策及程序来获得公众的谅解和接纳。危机公关具体是指机构或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危机公关对于国家、企业、个人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危机就要处理,所谓公关危机处理,是指组织调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各种可能或可行的方法和方式,预防限制和消除危机以及因危机而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使潜在的或现存的危机得以解决,使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的方法和行为。危机公关是公关关系学和管理学结合的产物,是运用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科学地处理组织潜在的或现存的危机,从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变坏事为好事的一种管理行为。 下面我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试论一下危机公关的意义及处理方法。 中国是一个集权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使得资源集聚在少数人特别是政府手里。政府的一把手往往是一言九鼎,了解领导的想法顺从他的想法做事,你会顺风顺水;不了解领导的想法不顺从他的想法做事可能会阻力重重。因此对政府一把手进行公关了解他们的想法是危机处理当中必须要做的工作,这个工作有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你再折腾再努力,如果没有弄明白政府或者政府一把手的意思或者想法,也是白塔。有时领导的想法不会直接说出来,你要反复琢磨领导的想法或者通过间接渠道公关领导身边的人去了解。不过领导的想法不外乎这么几种:追求短期内的政绩比如说GDP的提升或者就业率的提高、维护社会的稳定、以

危机管理的概述

危机管理的概述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题目】:矿业公司危机管理问题与解决措施 【第一章】:矿业企业危机管理优化研究绪论 【2.1】:危机的概念、类型及处理原则 【2.2】:危机管理的概述 【2.3】:危机管理理论的概述 【第三章】:新常态下矿业企业危机管理的新要求 【第四章】:新常态下A钨企危机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五章】:新常态下矿业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矿业公司危机处理机制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2.2危机管理的概述 2.2.1危机管理的涵义 20世纪60年代初,危机管理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最初是被运用于外交、政治及军事领域,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决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经济全球化,企业的危机越来越复杂多样,危机管理问题处理不当致使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现实情况日益严峻,这使得国外学者对危机管理学科有了浓厚兴趣。Dave Hall指出,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业务层开展客观、系统的研究,以确定企业发生危机的类型[[59].在欧美发达国家,关于危机的

论着中,危机管理一般被称为危机沟通管理,这是因为由于加强信息流通和大众的信赖,寻求大众的理解和原谅是危机管理的基本方法。 国外对这一课题研究比较早,所以大部分的企业有形成一定的危机管理意识。考虑危机本身的复杂多样性等特点,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反复验证,才能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所以学者或管理学者们不会停止对这一热点课题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历史悠远的中国古代就己有非常丰富的危机思想。“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危机观念和意识。居安思危,要保持平时的高警惕性,这是一个有效的国家治理方法,古代中国人是古代祖先留下的智慧。 特别是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危机感与时刻保持警惕性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们必须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而不是束手无策的去应对,道理说明了危机管理的必要性。虽然当时没有提出形成专门的学术名称,但古人的智慧己经告诉我们,危机管理是很重要并且十分必要的。树立好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不至于面临危机时而不知所措,这样也能把危机带来的危害程度降到更低,更好的使企业渡过危机。

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P5简:如何理解危机的定义,从哪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危机的发生有一个量变的过程。 其次,危机是指即将发生质变和质变已经发生但未稳定的状态,而不是指事务稳定运行的状态,说明剧烈的变化是危机的表现。 再次,危机是指那些给当事人带来严重损失的质变,并非所有的质变。 最后,危机是从人的角度来定义的。 P6论:如何正确认识危机管理中的危机和机会? (一)危机与机会联系在一起的合理性 1.任何事务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可能给人们只带来坏处而没好处。 2.将危机与机会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的思想。 3.人们在接受危机造成损失和带来痛苦的同事,也应该看到危机中存在的机会,并好好的利用机会。 (二)正确看待危机中的机会 1.危机毕竟不是人们愿意发生的事,过分强调机

会会使人们忽视对危机的警觉性,疏于对危机的防范。 2.危机中的确存在机会,但这些机会不一定需要通过危机来获得,组织或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变革来获得这些机会。 3.危机中的机会是付出很大代价才获得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人希望通过危机来获得这些机会。 4.危机中把握机会的难度很大。 5.危机中,人们将大量的精力投入于危机处理,危机中出现的机会容易被忽略掉。 (三)从不同视角看待危机中的机会 1.从面临危机的组织或个人来看。 2.从其他组织或个人来看。 P8名:风险: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事件是否发生无法确定,发生时间不确定,发生状况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后果或严重程度不确定。 P8 简:危机与风险的主要区别在于哪里? 1.危机必须造成严重的损失,而风险不一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只要有可能造成可感知的损失就可以认为存在风险。 2.危机一般是事务质变的的结果,而风险不一定

危机和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研究

危机和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研究 危机管理理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其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但事实上由于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尖锐对抗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在被普遍视为首次具有核战争危险的“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国际危机管理理论在与冲突和战争密切相关的军事、安全领域蓬勃兴起。“古巴导弹危机”之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在向国会作证时就严肃的指出:“今后军事战略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危机管理。”随着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不同学者提出了危机管理的不同概念和定义,对危机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作为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管理学理论,对研究对象和范围必需有个科学和准确的界定,如果先验的对所研究的对象下定义或简单的重复其他学者的研究,将无益于学科进步和知识的获得。 一、什么是危机? 对危机概念的梳理和界定是危机管理理论建构的前提和基础,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危机及其管理体系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罗森塔尔 (Rosenthal)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的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①,并且罗森塔尔还指出,危机事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高度不确定性;二是事件演变迅速;三是事件的独特性使得无法照章办事;四是信息不全,小道消息流行。”特别在危机情景下,突发事件以及不确定性前景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为使组织在危机当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决策者必须在相当有限的时间约束下做出关键性决策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 巴顿(Barton, 1993)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②。巴顿这个定义包括了潜在危机与危机,并且指出危机不仅会对组织造成有形的伤害,也会造成无形的伤害。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危机影响的范畴己经扩大到了人和组织的名声,由此凸现公共沟通的重要性。 ①[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宋炳辉,金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第18-19页 ②[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宋炳辉,金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第18-19页

福利国家定义及特点

一、福利国家定义 要给福利国家一个准确的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不同的学者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指出:“福利国家”概念的关键在于将“国家”与福利联系了起来,它不仅强调社会福利的状态,而且强调国家主体形态的变化 英语中“福利国家”为“welfare State”,“Welfare”作定语对后面的“State”进行限定,从这来看,该词的重心也是在“State”即“国家”上。因此,福利国家应理解为一种社会形态,它不仅指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也指国家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诸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 从狭义上讲,福利国家是指国家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福利,例如受教育的权利和生存权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的状况;从广义上来说它也指一种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国家不仅对公民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福利实施全而的保障,而且为达到这个目标,在社会产品的分配,甚至生产关系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艾斯平。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中运用非商品化和分层化两个评判工具对主要的福利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类型: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 《牛津政治学大辞典》代表了最广泛的“教科书”定义: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在福利国家中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承担主要的福利供给责任,为其国民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和社会保障,因此社会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 英国学者阿萨·布瑞格斯认为,“福利国家”是国家利用权力通过政治和行政的方式努力调节市场的作用完成三个目标,即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证个人和家庭有能力应付能给他们带来危机的意外事件;保证各阶级的全体公民都能以可以达到的最佳标准获得服务。尼古拉斯·巴尔将“福利国家”定义为:有政府参与的现金津贴;卫生保健;教育以及食品、住房待遇和其他一些福利服务。哈里·格维茨又将其简明扼要的总结为“福利国家是社会在基本需求方面为其成员的福祉承担法定的,因此是正式的和明确的责任的制度表征”。周弘认为:“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福利国家也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汇总。”

《危机管理》读后感3篇

《危机管理》读后感3篇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让我们感觉到很奇怪,有很多企业家和企业,往往在经历一些事情后倒下去再也起不来了。所以说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诸多因素导致的危机无不存在威胁着我们。 危机,简单的说就是危险+机遇。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因意外因素引起的紧急情况和状态,它具有三个特性,意外性,紧急性和危险性。比如说今年正月十五一个烟花蹦过中央电视台主楼大厦烧掉旁边的那座文化中心,这是我们从来都不会设想的意外,而且发生的时候非常紧急,极其危险。 危机的效应: 1、涟漪效应:往一湖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一块石头,泛起的水波纹会逐渐波及到很远的地方,然后涟漪用到我们危机管理学中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思想和道理,既任何一个时间的方式往往都是由于一件小事情引发的,如果我们不及时加以控制,会引发更大的危机,告诉我们的重大思想就是危机具有放大功能。 2、破窗效应:假如邻居家的孩子把你们家的窗子打破了,你应该怎么处理?当然当务之急是赶紧找另外一个快玻璃把你们家的玻璃赶快不上,如果不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应用到我们企业当中,如果你们的下属

或下属企业犯了错误,需要怎么处理呢?一定要按照公司的有关规 章制度来处理,该处罚的就处罚,如果你对他的这种行为不进行 处罚的话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你们单位发生类似的时间肯定是 接二连三,这是一种鼓励,对错误行为不进行制止,这就是破窗 效应所起的作用。 3、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一只南美 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 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所以说我们企业内部需要注 意的是有没有存在那种煽动一下翅膀给你带来风暴的人,一些掌 握核心技术的人,要管好。 4、多米诺骨滩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 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 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第一棵树的砍伐,最后导致 了森林的消失。比如说去年拥有16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倒闭引发 的世界经济危机即是一个典型的连锁反应。 什么是危机管理原则? 就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通过危机预测,危机预控,危机 决策,危机处理,达到三目标,即第一,避免危机,第二,减少 危机所造成的损失,第三,把危机转换为发展机遇。 危机的切割管理:当危机刚刚出现的时候可以使用“切割法”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20xx年美国的快餐商业巨头肯德基在 消费者保护日3-15日发生的“苏丹红”事件的处理,就很好的应

危机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危机管理的定义

危机定义1(刘彦军、朱红整理日期:2003-7-19 SARS社会学研究网) 一般意义上讲,危机是指严重的危害到成败生死的关头。在具体的领域,危机有其具体特定和明确的含义。如在社会领域,经济危机、旱情、水灾、疫情等都属于危机的范畴。 危机有三个基本要素,也即其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严重性—可能造成重大的直接或间接后果。二是时限性—在特定的时空迅速达成重大的后果。三是突发性—来势凶猛,出乎意料。 危机管理,对危机的预警、防范、化解和善后的全过程。其核心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危机的进程,把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危机定义2(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杨明杰凤凰卫视大讲堂) 第一危机首先是一个重大事态。第二方面,这个危机应该说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稳定,或者它的基本价值观念构成一定冲击的。第三个,我觉得危机一般来讲它有一个决策的压力,对决策者来讲,危机看决策,决策者也是想,这个危机有一个时间的压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必须作出决定。第四个,我觉得危机它有一个升级的危险。 国际危机应该是这样几类,它首先发生在国外,我是把它理解为国外,不包括我们国内的危机。我们研究国外危机是为国内的危机管理提供一个借鉴,同时它要有一定的国际性,就是说有可能产生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有可能产生某一国国力的变化,甚至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变化,这才叫国际危机。这就是概念的层次。 美国人对危机的定义3 欧文·杨认为:"国际政治中的危机是一个被看作发生高度紧张事件的互动过程,其特征为:正常的政治流程被突然打断、持续时间短、发生暴力的可能性上升,以及对国际政治中的某些系统(或关系样式)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另一位美国学者提出:"国际危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一场对抗,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其间,参与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被认为大大增加。" 关于"危机管理"的解释,一种观点将危机管理等同于和平地解决冲突,认为它的成功完全取决于能否避免战争。这一学派主要代表人是考拉·贝尔。认为危机本身是真正的敌人,并主张由于核武器具有的大规模毁灭能力,因此在核大国之间,必须避免高度的冒险;任何一方在采取新的行动前须权衡是否由此可能导致战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应该选择较少危险的行动;各参与方在消除战争危险和使事态恢复正常的任务方面有共同利益,实际上是伙伴。 第二种观点学派将危机管理看作是争取赢的过程,其目标是迫使对手让步,并在国际上进一步推进己方的利益。这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欧文·杨,其代表作是《实力政治:超级大国危机期间的讨价还价》。他认为,危机是增进己方利益的机遇,敌对国家而不是危机本身是敌人。他主张,一方在采取新的行动前必须先以能否迫使对手屈服的标准来衡量,如果为了达到预期的结果而需要采取更大的冒险行动,就应该这样做;危机管理的作用是怎样迫使对手做出最大的让步,而己方只做出最小的让步。 第三观点取中间路线,把危机管理定义为"赢得一场危机,同时将危险和冒险限制在双方所能忍受的范围内。"并提出,危机管理是"达成一个能为双方所接受的解决方案,而不诉诸武力。"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金特纳、大卫·斯瓦兹和莱斯利·利普森等,代表作是威廉·金特纳和大卫·斯瓦兹1965年发表的著作《危机管理研究》他们强调,在一场危机中,双方既想达到各自的目的,又将减少危险和避免灾难作为优先考虑,因而危机管理的实质是平衡和调和上述多种因素。其原因是,核大国避免使它们之间发生的危机升级为核冲突是其共同利益所在,而且即使它们因某个问题而发生危机,但在其他领域也有许多利益交汇点。

《危机传播管理》完整笔记_胡百精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 概要 1,危机——是一种“情势”,而非一个事件,据此归纳出危机的特征,并以“人”和内外环境为尺度,对危机类型进行划分。 2,危机管理的界定——提出它是情境,资源,沟通和行为的四维一体的管理系统,进而确定了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范畴。 3,树立危机观。 第一节危机的定义,特征与类型 ●诸多学者对危机定义的共同要素: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潜在损害性 ●据威廉斯的概念办公室原则,本书定义——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 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和目标,要求组织在短时间内作出决策,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形势或状态。 Q1危机是一种事件,还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形势/情境/状态。 A:事件,还是状态,这是一个涉及危机定位的根本性问题。危机往往由特定事件引发,其表现形式也主要是威胁性事件,但危机事件不等于危机。危机本质——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构成要素、动作规则和发展秩序由常态异化、裂变为威胁体系的过程。危机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威胁性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内外部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 相应的,危机管理也不单纯是事件处理——而是对组织威胁性生存环境的修复和改造。 定义为状态的意义:更准确反映危机的本质,有利认识,理解。 明确危机管理的方向 利于组织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对应机制,形成战略性危机发展观 Q2危机的诱因是什么? A外部环境变化(自然&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善(观念/战略/战术)+导火线 Q3危机为何一旦爆发便迅速蔓延?(危机特质之一) A危机还有特殊传播性。大众媒介的渗透性。危机的非常态事关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性(成为媒体报道、传播的核心关注点)。再加上人际/组织/群体传播对其的高度敏感。 必然性和偶然性 渐进性和突发性(量变到质变,分潜伏/爆发/处理/解决四阶段的生命周期) 建设性和破坏性(警钟、疫苗/时势造英雄;有形损害/无形损害) 紧迫性、公共性(控制论)——其中传播的快、广、变异快/杂/多谣言等仨特点。 按X轴——外部/内部原因;Y轴——人为/非人为原因——为划分标准(即有四个范畴),其中四个原因综合作用的危机为最复杂、威胁性,破坏性最大的类型

干扰管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概念辨析

干扰管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概念辨析 1 关于突发事件 近年来对于突发事件的研究越来越多,名为突发事件,突发事故、危机管理、应急管理等的书籍已经至少可以找到10余册,其中对于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定义颇有不同,甚至有书专门拿出一章来对这样的概念进行从《说文解字》、《辞源》开始的详尽辨析。 我们认为应该对突发事件从政府管理与学者研究的角度进行一下说明,然后对突发事件不同层次的管理等问题进行概念上的辨析。 这里先列举几位学者对突发事件的定义。 林汉川认为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危及到生命财产的重大事件,把突发事件界定为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恶性事故。 赵伟鹏等认为是突发事件是一类“超常规的、突然发生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事件。”它会对其相关的政府组织构成威胁,重大的、涉及面广的突发事件还可能使政府组织处于危机状态。因此,他们也把突发事件称为危机事件。 沈正斌的定义里着重强调了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异常性、破坏性和急迫性等特性。 我们从政府关注及学者研究的角度上,认为突发事件应该限定于指灾难性事件,而且是引起大面积灾难或影响到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及生活秩序的恶性事件,这类事件具备突然性、信息的高度缺失性、对于人类生命生活的威胁性等特点。比如,中国2003年发生的SAR事件就属于满足这几个条件的突发灾难性事件,而 如果一块陨石砸到了一座里面无人居住的楼房这样的事件我们就认为不是突发事件,因为它不具备对人的危害性。 事件在英文里一般用“ Event ”或“ Incident ”等来表征,前者有些中性,后者则表达了事件的灾难性的一面;英文中的“ emergency”也常用于表达事件,但是相对来说更显紧急性,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是紧急事件,因为所有的突发事件都需要立即处理,拖延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2 关于突发事件的管理 对于突发事件的管理,我们认为当前有三个层次的概念:干扰管理 (Disruption Management) 、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 和应急管理(Emergency Management)。 其中,干扰管理是能够使事件回到原始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在华人科学家于刚和

浅谈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意义

浅谈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意义 孙勇娜潘佃安 ..................................................................................... 摘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与企业都会面临着一些方方面面的危机。要正确认识危机的产生,不断增强危机责任感,建立和健全危机应对处理机制,可结合各自企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实施危机预警机制,尽量把危机变成机会,为有关企业或单位管理研究者提供新情况、新课题和新任务。 关键词:企业增强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实行科学管理 人们面临着各种危机既是危险,又将是机会,经营企业或单位都有可能会遇到风险,就像航行经常会遇到风浪一样。那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管理就是企业与单位能有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做好准备,在危机末出现时必须时刻加强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置能力,提高预防和控制重大危机的管理水平,将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一、增强危机意识、确保危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在新形势下,任何一个企业或单位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尤其是我国的企业大多数面临成长性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然有动力和阻力,现代的企业往往能够在正确把握着发展战略思维的基础上,从容地面对各种危机和阻力。现危机管理将面临着以下15个方面的危机:一是人事危机;二是行业危机;三是产品危机;四是经营决策危机;五是天灾危机;六是能源资源危机;七是安全危机;八是环境危机;九是水危机;十是经济危机;十一是财务危机;十二是媒体危机;十三是公害危机;十四是犯罪危机;十五是各种突发性危机。 正因如此,一个企业存在着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识不到危机和找不到常效,以及标本兼治的正确应对危机的方法。这样一来,企业在日常经济运行管理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危机预警机制》,它是实施危机管理体系的基础。企业越早认识到危机存在的威胁,越早采取适当的行动,越可能控制住问题的蔓延与发展。一旦危机发生时,企业就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困难。首先要强化企业管理层的危机意识,并引起广大职工的关注,使这种意识与关注融入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中。二要对企业的危机管理,主要包括安全和经营的两个方面。应不断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树立起企业在市场经济中

危机管理

第十二讲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危机管理 觉察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 2003年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把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惶惑中夺走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打乱了我们生活的秩序,也颠覆了太平盛世的宁静。危机过后的今天,人们似乎已不愿再多提它,毕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承受苦难。如今,与许多护士提起“危机”一词,竟然是一脸的茫然,甚至有护理部主任也以为危机管理就是抢救危重病人的管理。难道,危机真的离我们远去?其实,危机无处不在。自古以来,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机遇。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者无畏”,觉察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为了获得战胜苦难的法宝,找到应对危机的路径,我们不得不和您一起——走进危机。 在医院环境中,随时可能发生危机事件,因此护理部主任应具备一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忽略风险问题存在、缺乏危机意识、缺乏有效沟通能力是引发危机事件扩大的主要因素。应对危机、化险为夷,有效预防已经成为组织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你是“危险”与“机遇”的组合——认识危机 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确切而全面地对危机下个定义,但因为危机事件的发生千变万化,很难一言以蔽之。据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其幕僚和汉学家的指点之下,对中文的“危机”做了西方化的解释,颇具哲理。他说,汉语中的“危机”有两层意思组成:前一字表示“危险”,后一字表示“机遇”。这一说法在危机研究

领域非常盛行。是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你辩证地表达出危机的内涵:危机,你是“危险”与“机遇”的组合,你是“危难”与“机会”的碰撞,你是组织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 (一)相关概念 1.什么是危机危机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袭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社会安全及战争或其他极端行为所引发的各类事件,给社会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带来极大威胁,给公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害,必须采取非常措施加以应对。危机可以指在个体自身发生的突发事件,如疾病、车祸等意外事件等,也包括社会突发事件,包括自然危机事件,如洪水、地震等,及非自然性危机事件,如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等。由于对危机的理解、认识、分析的角度不同,对危机内涵的理解也多种多样。

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作者:贾先涛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也是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的数量增长迅速,高校作为社会网络的重要节点也难置身事外。与高校相关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如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学生坠楼、校园安全等。这些事件的影响很大,如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后果严重。如某高校教师论文造假事件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严重损害了该高校的形象,致其陷入信任危机,公众对该校的科研提出质疑,各种言论充斥于媒体。事件的责任承担者,该高校选择了沉默。“沉默”的危机传播方式,不但未能消除公众的疑虑,反而加深了公众的质疑。国内高校缺乏完善的危机传播管理模式,未有成熟的危机传播机制。危机事件出现,责任主体便陷入了舆论漩涡,疲于应付。高校危机传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不能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信息发布迟缓、信息量少,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获知需求。二是高校在危机传播过程中,未能与媒体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害怕”和“被动”情势明显,忽视了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三是公关意识淡薄。没有成熟的危机传播策略,没有通过大众传媒维护和修复组织形象。非常时期组织的信息传播,我们称为危机传播。危机传播对于维护组织形象、媒体公关、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以及营造教育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校组织而言,面对危机传播的种种弊端,如何建立良性的危机传播机制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危机传播的定义及相关研究

危机是什么,有学者认为是事件,也有学者认为是状态。危机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提法,但无论是事件说还是状态说,都认可危机是与不确定的负面事实有关联,会给当事者带来某方面的损害。危机传播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程序,即指组织面对危及自身生存发展的突发性事件或灾难性事件,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我们认为,危机传播是指在组织出现危机事件或陷入危机状态时,组织利用大众传媒及其他手段控制、影响信息传播的活动。 在传播学发展过程中,一些“里程碑”式的事件,引起了传播学者的关注。[1]如“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引起了学者对于传播效果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也日益细化,危机传播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以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遭遇泰诺胶囊事件引起大众对危机传播的关注为标志。此后,危机传播逐步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在众多学者的参与下,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危机传播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传播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危机传播研究的历史不长,还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众多的研究者由于学科背景及研究重点的不同,产生了一些影响力强、侧重点各异的危机传播理论,如企业辩护理论、阶段分析理论、卓越理论、形象修复理论等。其中,卓越理论的影响力较大。卓越理论从公共关系的视角,研究危机传播,其理论建构了四个信息的传播模型。如表1所示。在大众传媒时代,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促使信息传播方式增多、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信息传播大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