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 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人格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格、气质、性格的含义、特点,了解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掌握气质类型及特点,明确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注重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形成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人格、气质、性格的含义

2、气质类型及特点

3、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分析学生的气质类型,并因材施教。

2、如何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心理测验法

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一节人格概述 2课时

第二节气质 2课时

第三节性格 4课时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概念

关于人格的概念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能够支配和影响学习、工作、生活等行为的内在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等。

人格可以区分为人格动机系统、人格特征系统、人格调控系统三部分。人格动机系统决定着个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积极性,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组成。人格特征系统即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影响着个人活动的效能和风格,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人格调控系统即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等。这三部分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格的发展,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怎样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格的特征

(一)整体性与个别性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是由内在的心理特征和外部的行为方式构成的。人格中的各个特

征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简单地堆积起来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只有从整体性出发,在和其它人格特征联系中,才能认识个别特征,使其具有确定的意义。如在参加集体活动时,同样表现出的“沉默寡言”这一特征,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有不同的意义。甲某可能是由于性格内向,怕羞而不愿出头露面,这是怯懦的表现;乙某可能是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面貌,这是虚伪的表现;丙某可能是想靠别人的努力而渔翁得利,这是投机取巧的表现。

(二)共同性与独特性

一方面,人是群体共生的,某一个群体或某一个民族都有着本群体或本民族的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如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组织纪律性强,在情感方面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深,含蓄、压抑自我、尊重权威等。这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影响着生活在这一群体或民族中每一个成员。另一方面,由于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的环境、教育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遗传素质、生长环境及教育的不同又使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如有人勤快,有人懒惰;有人顽强果敢,有人优柔寡断;有人大公无私,有人自私自利,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说明一个人的人格中总有一些与别人完全不同的特征,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因此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某些与别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是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三)稳定性与可变性

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之为人格特征。一个人的人格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时间上具有前后一贯性。如一个处事谨慎、做事认真的大学生,不论他对待学习,还是对待工作和生活都会表现出这一特点,而且这种特点从入学到毕业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他在偶然情况下表现出来的行事卤莽、马虎则不是他的人格特征。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生理的成熟、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心理的发展而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如生活中的一些变故、工作性质的改变等都有可能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从人格形成与发展来看,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的人格还不稳定,可塑性大,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而成年人的人格相对来讲就比较稳定,在人格改变中自我调控起重要作用。

(四)功能性

人格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成败。有人说:“人格的力量是伟大的”,“性格决定命运”,虽然这些话有些绝对,但它却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社会影响,甚至人格还直接影响个人事业的成败和生活质量的高低。如面对同样的挫折与失败,有的人发奋拼搏,愈挫愈坚;而有的人则一蹶不振,消沉厌世。人的思想行为长期受人格

特征影响,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当人格能正确发挥其功能时,人格的力量是健康而有力的,能有效地支配和调节人的言行,对人的思想行为起积极促进作用;而当人格功能失调时,其力量是软弱无力的,不能很好地调控人的言行,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消极作用,甚至出现变态人格。

(五)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人既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人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等生物特性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如人格结构中的气质就更多地体现了人的生物性,它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道路、方式和人格形成的难易。但是生物因素不是人格形成的唯一决定因素,没有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即没有后天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人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作用。所以,把二者截然分开而强调某一方面重要性的说法都是片面的。

二、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是十八世纪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的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论、性的发展理论和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一个人有三重人格,即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原始的力量来源,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和本能的冲动,是潜意识的、无所顾及的、强大的,它按着“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个体在出生后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本我的各种需要的满足受到现实的制约,自我的任务是要在现实的可能和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之间起调节作用,它按着“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是理想中的我,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发展起来的,超我是人格中道德、良知、理性的集大成者,按这“理想原则”行事。

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和调节的功能,三者构成了人格的整体,这三个成分不断相互影响,一个成分的变化必然导致其它成分改变,三者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中,构成了整体人格,一旦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个体就会产生焦虑或人格异常。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开辟了心理学的更深层次,尤其是他的潜意识学说更是引起了人对自身的重新认识,他的理论在他去世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随着对心理研究的深入,他的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1905—1998 )是一位重要的人格心理学家,他认为人格特质是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是建筑人格的砖石,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也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卡特尔的大部分工作的中心目标是要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