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教育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教育大纲
(实验稿)
一、前言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满足当地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作为浙江省地方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必须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并结合宁波市的具体实际而设置。
(一)课程性质
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是根据宁波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为满足宁波市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具体实际需要而在宁波市各中小学开设的课程。植根宁波、面向宁波、服务宁波,充分体现宁波市的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宁波市的实际需要,是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的基本特点。
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旨在培养宁波市中小学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并结合宁波市经济文化的特点实施操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从而为培养新一代宁波人服务。
(二)基本理念
1.突出地方特色,具有地域性和本土性。
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以宁波市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文化遗产、社会经济等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
2.尊重宁波地区中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必须充分考虑宁波市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关注宁波市学生在天资、兴趣、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教材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方面体现多样性、灵活性和典型性。
3.强调综合性,注意地方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
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以宁波历史发展、地域空间为经纬,以宁波社会发展为主轴,以宁波港、宁波帮、宁波装、宁波景、宁波菜这五张宁波名片为核心,以综合认识宁波自然、社会的基本问题为立足点,以乡情教育、操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模块,分专题整合有关内容。
4.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操作、探究能力。
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应以服务宁波为要旨,要加强乡情教育、实践活动和技术教育等内容的建设,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地方专题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操作与实践、评价方面,应该给师生提供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引导师生利用身边课程资源,扩展对本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体验。
(三)设计思路
《宁波市地方专题课程教育大纲》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并对各学段作一贯整体设计。
2.内容标准是本大纲的核心部分,是课程的进一步具体化。本大纲把课程资源分为自然环境、社会发展、政治文化三大领域,并把各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以切分,以知我宁波、建我宁波为横线,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纵线展开。
3.实施建议,由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评价等部分,提出了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二、课程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道德情操,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2.关注宁波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树立为建设宁波贡献力量的志向。
3.拓展学生了解家乡、获取信息的渠道。认识、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和政治文化领域的内容。
4.拓展生活中的技术学习,掌握一些现代生产必备的特别是宁波的发展所需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
6.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处理。
三、内容标准
本课程以宁波港、宁波帮、宁波装、宁波景、宁波菜为核心拓展课程资源,以知我宁波、建我宁波两条主线构建课程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地方课程教材是在特定目标下,为本地的教师和学生编制的。本《宁波市地方课程教育大纲(实验稿)》是编写地方课程教材的依据。教材编写需充分领会和掌握《宁波市地方课程教育大纲(实验稿)》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将富有宁波特色的课程资源,以一定的方式和次序表达、呈现,形成适切的科学的地方课程教材内容体系,以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始终,进行融会贯通的综合。重点编写教科书、学生读本(或“操作技术、活动设计手册”)、电子教材等三种教材,建构宁波地方课程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教科书:选取宁波市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加以表达、呈现和展开,引导学生以点带面,由浅入深,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实施的线性系统。
1.“问题”系统。每一课(或单元)学习之前,提出一个或若干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好奇心和兴趣参与学习活动,带着问题自主习得对宁波文化的认识。
2.“课文”系统。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编排中,以使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既获得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情感方面得到体验。
课文编写以文字为主,图文兼顾,选文可用不同的体裁。文字表达要简炼、流畅,笔调生动,通俗有趣。每篇课文篇幅要适合各年级教育教学,不宜过长。
3.“图像”系统。一些内容很难用文字说清楚,而用图画、照片和表格来呈现,则可一目了然。因此,要充分利用每页的空间,在文字边留出的空白处,配用一些图片、照片和表格,以及其他一些资料,创设生活情景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中获得经验,发现知识,领会其中的道理。
4.“导行”系统。每个专题学习,要围绕专题创设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历社会、参与社区活动,参加劳动技术操作,进行综合研习活动,促进对宁波文化的思考和探究,在感知体验中陶冶品格。
学生读本(或“操作技术、活动设计手册”):它具有对地方课程的拓展、国家课程的深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指导等特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启发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求知识的奥秘,获得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磨练坚强的意志,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全面素质。
电子教材:将本地区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改革开放成就等在教科书和学生读本中难以表现的内容,拍摄成录像,制作成多媒体光盘。提供真实的学习材料,帮助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地方专题课程教材的编写,分高中段、义务段、幼儿园三块。幼儿园地方教材应以结合地方特点的活动设计为主。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课程编写组人员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增强资源意识,并根据各地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既有教育价值,又有课程价值的地方课程资源。
(三)教学建议
1.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新的课程开发政策规定,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课程占70—80%,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占20—30%。因此,学校、教师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地方课程的时间与空间,并加强学法设计和学习指导,以利开好、学好地方课程。
2.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强调从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化。运用调查观察、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动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