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榆林市全图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辖榆阳区和府谷、神木、定边、靖边、横山、米脂、佳县、子洲、吴堡、绥德、清涧11个县,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351437人,耕地64.1万公顷,为陕西杂粮的主产区。

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

轻工产品以皮革、纺织、毛毯最为出名。

名胜古迹有红石峡、镇北台、李自成行宫、易马城等。

中文名称:
榆林市 外文名称: Yulin City 别名: 塞上江南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 下辖地区: 榆阳区、米脂县、神木县等 政府驻地: 榆阳区青山路街道 电话区号: 0912 邮政区码: 719000 地理位置: 陕西省最北端,毛乌素
沙地南缘
面积: 43578平方千米
人口: 3351437人(2010年六普数据) 方言: 陕北方言 气候条件: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李自成行宫、红石峡、白云山、红碱淖、易马城、大夏统万城遗址 机场: 榆林榆阳机场 火车站: 榆林火车站 车牌代码: 陕K 年平均气温: 10.7℃ 年降水量: 412毫米 特产: 红枣、绿豆
目录
榆林市概括
历史沿革
榆林市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榆林饮食
豆腐
马蹄酥
手抓羊肉
定边羊羔肉
菊花锅
榆林拼三鲜
羊杂碎
黄米馍馍
传统十二件菜
榆林特产
大红枣
洋芋(土豆)
绿豆
横山绒山羊
荞麦
海红果
榆林古城
地理地形
矿产资源
古城魅力
经济建设
规划蓝图
榆林市发展规划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榆阳机场
榆林火车站
经济腾飞
公交路线
榆林民俗
简介
饮食
婚礼
建筑
榆林市概括
历史沿革
榆林市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榆林饮食
豆腐
马蹄酥
简介
饮食
婚礼
建筑
展开
编辑本段榆林市概括
榆林城区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榆林市地图全景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为毛乌素沙地南缘,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

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连宁夏、甘肃二省,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市。

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平均海拔1300米,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

境内有53条河流,北部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红碱淖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总面积6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0亿立方米。

[1]
全市辖1区11县,222个乡镇,5545个村民委员会。

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为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总人口351.63万,其中农业人口292.73万。

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是陕西面积最大的一个市。

截至2009年底,榆林榆阳区城区面积扩展到5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50.3万,城镇化率由2004年的27%提高到40.5%
榆林历史悠久。

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

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

宋以后,分属北宋、西夏及金。

明朝设榆林卫,素有“九边重镇”之称。

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

建国后为榆林专区建制,1979年改为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988年9月2日,榆林县改为县级榆林市。

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

榆林人杰地灵。

历史上先后涌现出大禹治水时期,建立过神木石峁文化的姒禹氏族、大夏国缔造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名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民主革命时期,更是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知名人士,如中共第一任省委书记李子洲、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抗日儒将邓宝珊等等,和党的众多高级干部:原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西北局第二书记/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中共北方局/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书记尤祥斋、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张达志将军、王兆相将军、中国军事科学院院长闫揆要将军、部长安子文、省长贾拓夫等,和市政协主席/医学专家尤仙航和新起的无数科学精英,知名科学家。

榆林还哺育了柳青、路遥等中国文坛的文学巨匠。

榆林物华天宝。

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

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组合配置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21世纪中国的能源接续地,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

2009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也都取得较大进步。

2009年人均GDP、农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净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等五项指标居全省第一。

去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2.31亿元,增长13.3%,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3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33亿元,同比增长41.6%;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02个,总投资1440.11亿元,引进资金1381.13亿元;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67.5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5.9%;耕地保有量达到1546.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1211万亩,实现粮食产量152.77万吨,均超额完成省上下达任务。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在雍翟族境内,周代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战国时为秦国上郡地。

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个。

战国时的陕北上郡(古榆林)
三国时期,上郡、西河郡为匈奴占据,未设置郡县。

东晋时期,匈奴王赫连勃勃在统万城(今靖边白城子)建立大夏国。

427年,北魏灭大夏,设立统万镇,太和十二年(488年)改设夏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仍设夏(治统万)、长(治长泽,今靖边境内)、绥(治龙泉、今绥德县城)、银(治儒林,今横山境内)。

四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将绥州改称上州,
三年撤销州制,设立朔方、雕阴二郡。

随末唐初,本市为地方豪族梁师都占据,自称梁国,潜皇帝位。

贞观二年师都被灭,唐复设银、绥、夏三州,均属关内道管辖。

开元十二年(724年)在本区东北部增设麟州(治所今神木杨城)。

天宝元年(742年)撒州设上郡(今绥德)、银州郡(今党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杨城)。

乾元元年(758年)撤郡,复设绥、夏、银、四州。

元和十五年(820年)宥州治所由内蒙鄂托克旗迁到今定边境内。

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府谷县升州(今之府谷)。

秦统一后,全国郡县制时的陕北上郡辖区
五代时期州县设有夏州(领朔方、德静、宁朔三县,均在今靖边境内)、银州(领真乡、开光、儒林三县,在今米脂、佳县境内)、麟州(领新秦、连谷、银城,在今神木境内)、府州(今府谷)、绥州(领绥德、龙泉、延福、城平、大斌五县,在今绥德、清涧、吴堡、子洲境内)。

北宋时,榆林市属永兴军路(初名陕西路),绥州、宥州被西夏占据,未设郡县,熙宁三年(1070年)收复,元符十年(1096年)后,得失无常。

宋高宗南渡后,又沦为金有,属鹿延路的一部分,设绥德州、晋宁军(佳芦砦),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撤军设绥德州、晋宁州(二十四年改佳州)。

元代绥德州、佳州属延安路,绥德州领清涧、米脂二县,佳州领神木、府谷二县。

明代九边之一,全民皆兵,战力极为强横。

明成化七年(1471年),在长城一带设置榆林卫,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九月设立东路神木道,领佳州、府谷、神木三州县,中路榆林道领绥德、米脂、清涧、吴堡四州县,西路靖边道领保安(今志丹)、安定(今子长)、安塞三县,包括榆林市的定、靖、横三县。

明崇祯年间,陕西巡抚孙传庭召集万余榆林军马,屡次击败义军。

崇祯九年七月于子午谷重创高迎祥大军并将其擒获。

李自成攻击京城时,无人能敌,榆林守军全民上阵,支撑了八日,城破后榆林城内人烟皆无。

清雍正年间,设有榆林府和绥德直隶州两个省辖行政区。

西汉与匈奴战争图
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府州制度,设榆林道。

后又废道,各县由省直辖。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本市除榆阳区外,各县先后解放,在原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建立人民政府,设置绥德、三边两个分区,分别管辖绥德、米脂、佳县、横山、清涧、吴堡和靖边、定边、安边(后撤销)。

1944年1月10日从绥德、米脂、清涧、横山及延属分区的子长五个县各划出一部分成立子洲县,属绥德分区。

当时,神木、府谷之东区设神府特区,归晋绥边区管辖。

西汉时期西北地区军事屯田
1949年6月1日榆林城和平解放,撤销三边分区,设榆林分区,管辖榆林、定边、靖边、横山、神木、府谷六县。

1950年5月成立绥德、榆林两个专区。

1956年10月撤销绥德专区,将所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六县并入榆林专区,子长、延川并入延安分区。

1958年将十二县并为榆林(横山)、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绥德(吴堡、清涧、子洲)、米脂(佳县)六县。

1961年所并各县恢复原制。

1968年将榆林专员公署改为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为一级政权机构。

1979年改为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988年9月2日,榆林县改为县级榆林市。

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为榆阳区。

陕西省榆林市行政区划图
编辑本段榆林市地理位置
陕西省的最北端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榆林市辖1个市辖区、11个县。

榆林市面积43578平方千米,人口360万人(2010年)。

榆阳区面积7053平方千米,人口51万。

邮政编码719000。

区人民政府驻火车站广场北侧。

神木县面积7635平方千米,人口41万。

邮政编码719300。

县人民政府驻神木镇。

府谷县面积3212平方千米,人口23万。

邮政编码719400。

县人民政府驻府谷镇。

横山县面积4084平方千米,人口35万。

邮政编码719100。

县人民政府驻横山镇。

靖边县面积5088平方千米,人口32万。

邮政编码718500。

县人民政府驻张家畔镇。

定边县面积6920平方千米,人口33万。

邮政编码718600。

县人民政府驻定边镇。

绥德县面积1878平方千米,人口36万。

邮政编码718000。

县人民政府驻名州镇。

米脂县面积1212平方千米,人口22万。

邮政编码718100。

县人民政府驻银州镇。

佳县面积2144平方千米,人口26万。

邮政编码719200。

县人民政府驻佳芦镇。

吴堡县面积428平方千米,人口8万。

邮政编码718200。

县人民政府驻宋家川镇。

清涧县面积1881平方千米,人口22万。

邮政编码718300。

县人民政府驻宽洲镇。

子洲县面积2043平方千米,人口31万。

邮政编码718400。

县人民政府驻双湖峪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10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1)》,人口截至2010年底。

*[2]
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3351437人。

[3]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初查,榆林全市共有25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24个少数民族,共1984人,其中男923人,女1061人,分布在12个县(区)。

其中回族人数最多,有1189人,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两县。

其他少数民族:蒙古族295人,藏族104人,维吾尔族44人,苗族18人,彝族98人,壮族10人,布依族14人,朝鲜族26人,满族122人,侗族9人,瑶族5人,白族6人,土家族29人,哈尼族4人,傣族1人,佤族2人,畲族1人,东乡族1人,土族1人,仫佬族1人,塔吉克族1人,鄂伦春族1人,门巴族2人。

编辑本段榆林饮食
榆林饮食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地位。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造就了这里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在市区和各县、乡以及主要景区附近大小酒店、餐馆林立,相当普遍。

榆林本地特色风味有:羊肉系列(如烤全羊、烤羊肉、炖羊肉、羊杂碎等)、荞面系列(如荞面饴馅、荞面讫铊)、小米、豆制品系列(如豆腐宴、水煮豆腐)、土豆系列(如土豆宴)、红碱淖特色水煮鱼等。

豆腐
榆林豆腐有悠久的历史。

远在明代,榆林古城为长城线上的九边重镇之一。

随着城市的扩大,兵民日益增多。

由于塞外副食品缺少,居民便用普惠泉流出的桃花水做豆腐食用。

食之白嫩、细腻,味香可口,与外地豆腐就是不一样,慢慢就成为军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榆林豆腐吃法也比较多样,有烩豆腐、炸豆腐、炒豆腐、清蒸豆腐等。

特别是炸豆腐奶,色黄、皮脆、肉嫩、味香,真是色、香、味俱全,入口不腻,百吃不厌,是豆腐菜中的上品,为酒席上款待嘉宾的上等名菜。

这儿“豆腐宴”,更是中外美食家的欢迎。

尤其是榆林的水豆腐,制作工艺和风味别具特色,实为榆林饮食应该大力弘扬的一朵奇葩。

马蹄酥
马蹄酥是榆林县的的风味小吃。

用油、糖、水和面,揉团擀薄切片做成马蹄状,入油锅文火炸成。

甜香酥松,是馈赠亲友和宴席上的佳品。

马蹄酥制作时将饼贴在竖炉壁上烘烤,饼呈马蹄形,故称。

清代诗人就写过“乍经面起还留迹,不踏花蹄也自香”赞美马蹄酥的诗句,说明它历史悠久并受人赞赏。

马蹄酥是外出旅行喜带的轻便食品。

它是燥热物品,饴糖又有营养,用麻油炸过,又是妇女“坐月子”的热补品。

手抓羊肉
榆林定边县紧靠内蒙古,受蒙古族生活习俗的影响,这里也有吃手抓羊肉的习惯。

手抓羊肉,就是将羊肉按个人需要量,切成大块,做好标记,置入锅中炖熟,每人拿上标有记号的大块肉。

即便是白水煮食,也清香可口,味美不膻。

定边羊羔肉
定边羊羔肉也叫崽羔肉(滩羊羔出生40天左右的公羊),这个风味小吃是定边人待客的上等菜,古今有名。

羊羔肉的做法有两种:一是清蒸法,即将羊羔肉带骨肉剁成一寸见方的块,将清油至锅中烧七八成熟,放入花椒面、姜丝、蒜片、葱丝等,爆出香味,投入肉块,用旺火烧约10分钟左右,待肉块呈白色状,加入面酱,再烧二三分钟,待锅中水干(肉本身水)后,将肉置入盆内或碗内,入笼蒸熟,撒上味精、芫荽即可食用。

这种吃法最佳,味道鲜美,酥嫩清香,久吃不厌。

二是清炖法,将肉块投入烧至七八成熟的油锅里,烧10多
分钟,待肉质呈白色状,加面酱再烧至肉本身水分消失,再加温水、盐等,用温火炖1小时左右,放少许味精、葱丝、芫荽即成。

菊花锅
菊花锅是榆林市的传统名菜点,花卉入菜在我国历史悠久,菊花做菜更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屈原早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

唐元结《菊谱记》中记载:“在药品是良药,在蔬菜是佳蔬”。

古人吃菊的方法很多,隋唐时代,宫廷御膳在火锅中放置鲜汤、鱼丸、鲜肉、鸡脯,把菊花掰撕成瓣,盖锅闷煮,片刻可食汤鲜肉嫩兼有花香,相得益彰谓之“菊花锅”。

榆林拼三鲜
主料:猪肉、羊肉、鸡肉。

配料:水木耳、水黄花、海带丝、韭黄、菠菜等。

制法:1、将熟猪肉切片,红烧红焖各半,洋芋炸成片,粉皮切成条。

2、用生肉加调料制成水丸子、炸丸子、酥肉块。

3、待肉汤加水烧开后,放入猪肉、羊肉、鸡肉、丸子、酥肉块、粉皮、水黄花、海带丝等一起煮开即可。

特点:色泽鲜艳、醇香味浓。

羊杂碎
榆林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烹调经验,有许多佐餐佳品受人喜爱,逐步形成了诸多的地方风味小吃。

其中有绥德式的油旋、清涧的煎饼、镇川的干烙、定边的养面饸饹等,特别值得品尝的是羊杂碎(也称羊杂烩),是由羊的血、心、肝、肺、肠、肚等混合烩制而成,故得此名。

羊杀后其内脏均以副产品处理,因此,也有“羊下水”的俗称。

黄米馍馍
“黄米馍馍老酵头”,这是清涧河流域的婆姨们嘴头上最爱说的一句话。

意思大致就是说,黄米馍馍蒸得好与坏,那发面时的一份酵子是起着关键的作用的。

可是,这黄米馍馍是清涧人过年时所吃食的一种年茶饭。

年关将近时,把家中新碾的黄米拿出来一两斗,在清水中泡一夜,到第二天太阳下来时,把从清水中已捞出来一两小时的黄米,在大碾子上一遍一遍碾成黄米面,再加进那个非常关键的“老酵头”,在很热很烫的大炕上包上被子好好发一夜。

这么着,次日早晨老公鸡一叫,就可以蒸黄米馍馍了。

传统十二件菜
座盘(凉盘)1、三鲜;2、菠菜炒肉丝;3、鸡羹;4、白面子(或清真羊肉);5、八宝饭;6、四喜丸子;7、户辣鸡;8、肚丝汤;9、炸格丸子;10、黄花汤(金针汤)11、红炖(或棋盘肉);12、海带汤(注:座盘为佐酒菜,正式菜为十二样,故称十二件)。

按所排次序上菜,另有一碗大米饭,最后上一海碗高汤。

每桌座六人,清末以来榆林城举办婚礼待客食品为十二件,一直流传至今。

编辑本段榆林特产
大红枣
榆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特产之一。

其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

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

平均单果重12.6克,大者达35克,鲜果含可溶性糖43.48%,还原性糖40.82%,蔗糖2.53%,核肉比为0.5:2.5,好果率达90%以上。

在《中国枣树志》审定会上,榆林大红枣享有很高的评价。

洋芋(土豆)
榆林洋芋好,美誉满三秦。

榆林是著名的“洋芋之乡”,各县市都产洋芋,尤以榆林地区南部的佳县、清涧、绥德、子洲、横山、靖边等6县为多,品质较佳,驰名全国。

全地区年产量在15亿公斤以上。

主要种植红皮和白皮两个品种,因其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外皮光洁,色泽艳雅,个大肉肥,质地细致,营养丰富,含淀粉较高,比其它产地高2%,耐贮耐运,品质优良,食用加工均宜,在全国洋芋品种中名列前茅,是深受洋芋产区欢迎的热门良
种。

绿豆
榆林具有绿豆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生产的大明绿豆粒大、整齐、色泽好,是国内外市场上的名牌产品,无毛绿豆、无硬实豆,千粒重6.6—7.6克,是籽食和生豆芽的上乘产品。

横山绒山羊
横山县绒山羊是从1979年始引进辽宁白绒山羊作父本、以陕北黑山羊作母本,以提高产绒性能为目的,采取简单育成杂交,经杂交改良、横交固定和选育提高培育而成的具有产绒量高、绒纤维细长、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的白绒山羊新品种。

它的主要外貌特征是:全身皮毛白色、毛绒混生,具有银丝光泽、体格中等、结实紧凑,头轻小,面部清秀,额顶有长毛,颌下有髯,公母羊均有角,以拧撇为主,颈宽厚、颈肩结合良好、胸深背直、四肢端正、蹄质坚韧、尾瘦而短、尾尖上翘、乳房发育良好、乳头大小适中。

公羊头大颈粗、腹部紧凑、睾丸发育良好。

荞麦
“头戴珍珠花,身穿紫罗纱,出门二三月,霜打就回家”。

这是广泛流传在陕西荞麦著名产区——榆林黄土高原的一首歌谣。

它栩栩如生地把荞麦的特征特性描绘了出来。

海红果
海红果海红树是本县的传统果树,属世界稀有树种。

海红果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含钙量高,为水果之冠,素有“钙王”之称,具有健脾胃、增食欲、助消化之功效。

近年全县共有海红树15067亩,已有20万株挂果,年产鲜果1500-2000吨。

利用海红果制成的饮料、果脯、罐头、果丹皮、海红干、果酒、糖葫芦等,是天然的绿色食品行销北京、上海、广州、贵阳、西安、浙江等10多个省市,年收入100多万元
编辑本段榆林古城
榆林凌宵塔
榆林建城历史已有数千载。

2000年前最早的地方郡治和县治城池,在榆林的鱼河镇和榆林的古城滩村。

为重现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风采,对现存榆林市区古城墙的研究很有必要。

现将今榆林古城的由来、古城池的沿革与古城墙的建构分述如次:
(一)榆林古城之由来榆林地处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区,是农耕民族防御蒙古鞋粗游牧部族南侵而构筑工事的最佳选择。

榆林城建位置在长乐堡与保宁堡之中,左山右水,巍然雄镇。

其城东依驼峰山,西临榆溪河,南带榆阳水,北镇红石峡,故明代列为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驻地。

据《延绥镇志》、《榆林府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榆林寨。

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王朝命驻守绥德延绥镇都督王祯在偷林庄(今普惠泉处)始筑榆林城堡,“城座不过百矩”。

成化八年(1432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在城北(今官井滩)增筑城垣,成化九年(1473年)将延绥镇治所由延绥移驻榆林城堡,延绥镇因此也称榆林镇。

(二)古城池的沿革
由于军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榆林城池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维修扩建,即“三拓榆林”。

第一次,明成化22年(1486年)巡抚黄献向北展筑城廓,南城至今上帝庙一带,俗称北城。

第二次,弘治五年(1492年)巡抚熊绣展筑南城廓至凯歌楼(原名怀德门,正德末年巡抚都御史姚摸改为此名),俗称中城。

第三次,正德十年(1515年)总制邓璋扩筑建成南关外城,推至榆阳河沿,俗称南城。

此即历史上所称“三拓愉阳”。

从嘉靖十九年(1540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历代驻榆官员对榆林城垣屡加修筑,除增高加厚外,并相继完成全城墙外部的青砖包砌。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榆林城垣建有东城门两座,即威宁门、振武门;南城门一座,即镇远门;西城门四座,即广榆门、宣武门、龙德门、新乐门;北城垣无城门;中部建有镇北楼,加上各城门楼,城墙四角楼及东城上的讯敌楼、观远楼,全城墙上共建有城楼14座,城周长5354步,东门、南门有瓮城,并设千斤闸,与城墙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清代,榆林城墙多次进行修筑,同治二年(1863年)北城部分城垣被流沙埋没,时值关中等地回民造反,道宪常瀚令弃北城,在广榆门东西缩筑北城墙,长438丈。

其后同治六年(1867年)、光绪元年(1875年)、光绪十年(1884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四次较大规模地修整加固城垣,直到民国年间,榆林城墙保存完好:其城廓面积2.1平方公里。

1938年和1939年,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来榆,曾描写道:“城扁街宽”,“坚厚城垣”,“具有北平的局面”。

但后因兵资大部分城楼塌毁。

解放前夕宣威门(俗称大西门)犹保存完好。

今日城东南角之魁星楼遗迹尚在。

(三)古城墙之建构
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榆林古城墙保存较完整,时东城墙长2293米,西城墙长2184米,南城墙长1059.5米,北城墙长1125米,城垣周长6761.5米。

据有关资料称,榆林城墙“顶宽三丈,底宽五丈,高三丈六尺”,其高度三丈六尺,约为12米。

据报载北京明城墙墙体高11.6米。

榆林为九边重镇之首,出于军事之需要,城墙高度已超过北京城墙。

城墙上建砖垛口1700多个,据说有逻城72个,并在此置火炮。

编辑本段地理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