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一:从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实出发谈谈‚提问‛的重要性

从三十年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目前启发式的教学成为众多教育者所大力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少教师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提问的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在提问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实现了由知识型向智能型、素质型的培养目标的转变,适应了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求突出强调了阅读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其实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学会操做阅读过程。思考源自疑问,有疑才有思。读书要动脑子,动脑子要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脑子就动起来了。教学中,教会学生提问,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斑斓的阅读春天中走过一个个充满灵气和创意的‚哈姆雷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

二:教学中提问易犯的毛病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们不能准确的把握契机,不讲求提问的艺术,常常会适得其反。以笔者愚见,常见的不成熟提问表现有以下

几个方面:

1、问题简单,不需要思考,如:‚行不行‛、‚可不可以‛、‚对不对‛等,使提问的问题没什么价值,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训练;

2、问题空泛、不好操作,让学生不好把握。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表达的是什么主题?‛、‚课文有什么特色?‛,让学生无从下手、启而不发。

3、提问急功近利。教师提问后,学生还没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压抑;

4、设计提问的问题没有新意.如:涉及‚文章的段落、层次、段落大意‛问题等等。久而久之,让学生生厌。另外有时还有涉及班级学生提问的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不能平等对待等现象发生。我想教师这些提问的做法,违反了科学性,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使课堂教学令人生厌。锻炼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说起。

三: 提问的妙用

(一)、见‚机‛行事设疑,激活主体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总有不同的感悟,兴趣要靠我们教师不断培养,进入课文需要我们去‚引‛。应当钻研教材,找准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问题难点,造成学生心理上‚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达到了思维训练的目的。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什么联系?作者更喜欢哪儿?能找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吗?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后,也掌握整个课文内容。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许多说明文的教法也需要教师好好设计。挖掘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即教者要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二)、讲求技巧、直中求曲,引发深思。

课堂提问是要有一定的技巧的,一味地直白提问,启发性不强,久之,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讲求技巧,把直白的问题‚拐个弯‛把死的问题‚问活‛,就能引发学生开动脑筋,求得学生们在思维上‚跳一跳‛。如在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换个说法‚李小小起来迟了,见到妈妈煮好的早餐,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这里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设计分层次、深入浅出,简明易懂

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黄虹老师在教学《燕子专列》一文,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本句中哪一个词最重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燕子濒临死亡?请用一个词概括燕子这时的情形?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四)、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应当明确: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白杨》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白杨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这个思维发散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有些还对学生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总之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问到学生的心坎上。

四、怎样来提问

(一)从预习入手,教会学生提问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光听讲不融化不会成才,惟有取得了自学的本领才能成才。‛可见,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预习时,

我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自由、充分地提问,没有数量的限制,更无形式的要求。此外,我要求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作上标记,以此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同时,自然而然地对自己所提的问题作出评价,也借此培养学的提问能力向个性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