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经历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的诗歌现存
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
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
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
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
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
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2
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 人死不休”
5
第二个打击,父亲病故。
• 杜甫的父亲在长安以西的奉先县做县令, 杜家的生活来源由他父亲一个人把持着, 他的父亲一死,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杜甫的 身上,这下,可把杜甫给难住了,一个文 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么重的 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杜甫怎么来维持 一家人的生活呢?杜甫的父亲的死,给他 又来了一下重的打击。
11
第八个打击,年老人蓑,无家可归, 病死客船。
• 杜甫离开成都以后,北方还是兵荒马乱, 他的亲友都失去了联系,他就以船为家, 在湖南的湘江上漂泊,每天吃的是野菜, 穿的是补丁又补丁的衣服,但是他的心里, 还是惦记着灾难的祖国,忘不了受尽折磨 的老百姓。杜甫怀着这种郁郁的心情,在 他五十九岁的时候,在湘江的小船上病死 了。
风格:现实主义,沉郁顿挫。 文集:《杜工部集》 韩愈赞李杜: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3
4
第一个打击,特考中的失败。
• 公元747年,唐玄宗举行了一次特考, 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 的人,杜甫以为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 高兴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却 不喜欢新进人物,他怕有才能的人进入 朝廷,于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 妙的试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这 下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破 灭了,给了杜甫一个沉重的打击。
12
诗歌创作的两个阶段
“他40 岁以前游历,存留下 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 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 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 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 的美丽和雄壮。”
13
后到长安时,也想入仕为官漫游时 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
• 杜甫以”稷契“作为立身的标准,稷和契 是辅佐虞舜的两个贤臣,他们爱民如子, 政绩显著。然而,这种高尚的志向却遭到 了世俗之辈的嘲笑,遭到了当权者的冷漠, 把杜甫长期置于衣食不保的境况之中。相 反,那些经营私利的“蝼蚁辈”们却衣食 饱暖,飞黄腾达。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 矛盾。
10
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
生活。
• 杜甫在成都西郊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辟荒 地,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栽花,养鸡养 鸭,本想过上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然而,老 天也不给他种生活,在一年的八月,秋风怒吼, 把他的草堂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下 起了大雨,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身,长 夜难眠,这个夜里,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他从自已的处境看到了社会上广 大的“寒士”,幻想着天下有平安富裕的时候 到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表现了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6
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
•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
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
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
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
《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
满意,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对他进行考
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
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
16
离开长安
• 杜甫半夜从长安出发,行至骊山脚下,天 已黎明,这时,他听到从骊山行宫里传来 震天动地的音乐声,想到君臣们正在通宵 达旦地作乐,于是便依据平素所闻,用大 量的篇幅描写他们的享乐生活,揭示了统 治者靠掠夺民财以膏腴自身的社会本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又用大量作 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
9
第六个打击,对官场产生绝望,放 弃了官职。
• 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想方设法地逃跑,终于, 在公元757年夏天,杜甫逃出了长安,拜见 唐肃宗,唐肃宗任命他作左拾遗,负责给皇帝 提意见,可这个皇帝却不喜欢听取劝谏,反把 杜甫打发到华州去做管理祭祀、礼乐、学校等 的小芝麻官,这下,在杜甫的眼皮底下又出现 了各种民间的痛苦,唤起了他深都建起一座草堂,去过那种无拘无 束的生活了。
赋,才得到了一个地位很低的职务,这时,
他已经四十四岁了。
7
第四个打击,儿子饿死了。
• 杜甫得到了这个很低的职务后,在长安一干就是 十年,已经五十四岁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 就回家去看看老婆和孩子,一路上,看到了社会 的灾难,连年水灾旱灾不断,民不聊生,他心更 加牵挂着家里的人,可是,当他一进家门的时候, 一片嚎哭之声,原来他那不到两岁的儿子已经饿 死了,这时,杜甫的心里象撕碎一样的痛苦,写 下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揭露了 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了千古流传的 名句。
8
第五个打击,安史之乱中当了俘虏。
•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各地的人们是流离失 所,饥寒交迫,尝尽了各种辛苦,当时, 杜甫在长安也呆不下去了,混杂在人群之 中逃离了长安,去投奔唐肃宗,途中,被 安禄山的人给抓起来了,把他又送回了长 安,杜甫一看到长安那种河山破碎的悲惨 景象,伤心欲绝,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春 望》,反映了他当时的忧愤的心情。
14
• 长安十年的生活磨砺,杜甫已变成一个忧 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经成熟, 而且在艺术上也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 风格。
15
总结
• “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 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 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 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杜诗中 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 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 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杜甫无 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 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
“万方多难”中成 就的“诗圣”
1
杜甫的生平经历
•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
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
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
扬名。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
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