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发酵豆粕在仔猪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豆粕基本面及影响因素

豆粕是大豆经过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二种。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则会影响储存期豆粕的质量。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按照国家标准,豆粕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豆粕、二级豆粕和三级豆粕。从目前国豆粕现货市场的情况看,1999年国豆粕加工总量(不含进口豆粕)大约为1000万吨,其中一级豆粕大约占20%,二级豆粕占75%左右,三级豆粕约占5%,三个等级豆粕流通量的变化主要与大豆的品质有关。从不同等级豆粕的市场需求情况看,国少数有实力的大型饲料厂使用一级豆粕,大多数饲料厂目前主要使用二级豆粕(蛋白含量43%),二级豆粕仍是国豆粕消费市场的主流产品,三级豆粕已很少使用。 豆粕一般呈不规则碎片状,颜色为浅黄色至浅褐色,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豆粕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40%~48%,赖氨酸 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 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种动植物油粕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作为一种高蛋白质,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 大约85%的豆粕被用于家禽和猪的饲养,豆粕含的多种氨基酸适合于家禽和猪对营养的需求。实验表明,在不需额外加入动物性蛋白的情况下,仅豆粕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猪的营养,从而促进牲畜的营养吸收。在家禽和生猪饲养中,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当棉籽粕和花生粕的单位蛋白成本远低于豆粕时才会被考虑到使用。事实上,豆粕已经成为其它蛋白源比较的基准品。 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的豆粕能够提高出奶量。在肉用牛的饲养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豆粕还被用于制成宠物食品。玉米、豆粕的简单混合食物与使用高动物蛋白制成的食品具有相同的价值。最近几年来,豆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豆粕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能够充分满足鱼类对氨基酸的特殊需要。 影响豆粕价格的因素分析 1. 豆粕供给因素分析豆粕生产和消费情况、国际市场和国市场情况已经作了介绍,这些因素都是影响豆粕价格的重要因素。豆粕供给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a、前期库存量,它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程度,供应短缺价格上涨,供应充裕价格下降。 b、当期生产量。豆粕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

最新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应用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 应用

灵璧县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十年发展战略—————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个发展五年发展计划第一章发酵饲料生产的菌种及发酵工艺 第二章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第一章发酵饲料生产的菌种及发酵工艺 第一节概述 一、发酵饲料的定义 发酵饲料的定义是:在人为可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或饲料原料。 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动物饲料或饲料原料,其特性主要是:(1)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 (2)多数以厌氧发酵方式进行生产; (3)未经干燥的物料含水量通常在30%以上; (4)物料的酸性物质明显增加,营养组成更合理; (5)生产原料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 也有发酵成品是经过干燥处理的,比较典型的有发酵豆粕和发酵棉粕。在发酵过程中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和酵母菌发生的代谢作用,经过干燥以后,乳酸菌基本都失活了,但是它们也属于发酵饲料。 二、发酵饲料的概述 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基本都是以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的,生产菌种以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为主,绝大多数采用厌氧或

兼性厌氧发酵。发酵物料的含水量为30%~50%,发酵时间和温度受环境影响很大,基本不进行人为控制和调节。 在实际生产中也有采用好氧发酵方式进行的,生产菌种以霉菌和假丝酵母为主,生产用的蛋白原料主要是一些乳酸菌和酵母菌难以降解的杂粕和胶质蛋白。但是生产设备复杂,物料温度和湿度变化很大,控制及其困难。成品主要是作为饲料蛋白原料的替代物,能降低饲料生产成本,但基本不具备生物学活性和功能。 本节主要论述厌氧固态发酵工艺,常规的发酵饲料生产流程如: 原料→消毒→冷却接种→培养→干燥→包装 工业化规模的微生物发酵过程基本上都是纯培养过程,原料需要消毒,空气需要过滤等。这些操作都是为了确保在发酵产品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杂菌的侵袭和干扰,但也正是这些常规操作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微生物发酵产品在动物饲养中的大剂量使用。 大量试验证明,在不考虑动物饲养成本的前提下,大剂量(在配合饲料中添加5.0%以上)使用高活菌含量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明显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甚至可以进行无抗生素饲养。但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获得的高活菌产品其生产成本通常都在10元/kg以上,如果以10%的比例使用在配合饲料中,每吨配合饲料的成本至少需要增加800元,这个增加值对传统的畜禽养殖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降低发酵

霉变大豆豆粕品质影响

摘要 本课题研究了霉变大豆对成品豆粕品质的影响。霉变是由于油料受早霜之害,加之在收获期经常遇到连绵阴雨天气或运输和储藏不当而受微生物侵害发生的,这使油料的加工品质变差。在益海粮油工业公司挑选出深度霉变和品质优良并符合一定理化特性要求的大豆,按一定比例配比,清理粉碎并用工业正乙烷浸泡,然后将混合油与浸出的固体粕分离,浸出的固体粕含有一定量的溶剂,经蒸脱处理后得到成品粕。根据测得豆粕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KOH溶解度、残油、尿素酶活性、粗纤维等数据,分析豆粕质量随霉变豆含量的不同呈现出的变化和原因。得出结论:霉变对大豆油和成品粕的质量肯定是有影响的。随着霉变大豆含量的增加,成品粕颜色加深,水分升高,上述各指标也发生相应变化,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这与实际生产是相符的。 关键词: 霉变,大豆, 成品粕, 品质 ABSTRACT This lesson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n finishend soybean meal quality of which Caused by mildewed changing in soybean. The mildewed changes are because the Violation by microorganism occurrence which because the plants suffer form frost early ,Adding usually continuous rain or cloudy days at harvest period ,or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are not in appropriate conditions.Thus, the processing quality of oily plants goes bad .Selected soybean in deeply mildewed, cleaned and crashed ,and mixed in certain proportion ,then abstracted oil by Hexane in the yi hai food and oil Industry company. Then mix oil and soybean meal that is extracted to separate in certain proportion , the solvent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soybean meal, getthe finished meal after dealing with evaporation .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datum of protein content , the protein KOH solubility residual oil , urine enzyme active, crude fiber of finished meal . We analyzed the quality of finished meal product with mildew soybean ,get the important conclusion that the mildwed bean affect the quantity of the soybean oil and the finished meal indeed, with the proportion the mildew soybean increasing, the color of finished meal become dark. Above-mentioned all index the c0rresponding take place changes too. We analyzed that the quality of finished meal product show changes and reasons with the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mildew soybean .get the important conclusion that the mildewed soybean affect the quantity of the soybean oil and the finished meal indeed, with the proportion the mildew soybean increasing,the color of finished meal become dark,the moisture content is addtion .Above-mentioned all index the corresponding take place changes too.The protein content and the protein solubility redused.There is something to agree with actual prodution.

发酵豆粕的研究与应用

发酵豆粕的研究与应用 [提要] 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合理,但是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其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处理豆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还能够将豆粕的蛋白质降解成小肽,更利于消化吸收,同时还能够产生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大大提高了豆粕的营养价值。本文从豆粕营养价值、发酵豆粕特点、发酵豆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营养价值 一、豆粕的营养特点 豆粕是大豆榨油之后的副产品,一般其粗蛋白含量在43%~48%之间,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比较高,其含量约为2.5%~2.8%。目前豆粕在饲料工业和畜牧养殖上有广泛的应用。与棉粕、菜粕、花生粕相比,豆粕具有氨基酸含量平衡、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等特点;与动物来源蛋白(如鱼粉、骨肉粉、血浆蛋白粉等)相比,豆粕具有货源充足、不易被病原菌污染或氧化腐败,含毒害物质概率低、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所以豆粕是一种优良的植物性蛋白饲料源。 (一)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豆粕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是豆粕中还存在着许多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会影响动物对豆粕营养成分的消化。在豆粕中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血素、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大豆抗原蛋白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的存在,一方面对动物体内某些消化酶起抑制作用或与营养物质络合成不易消化的成分等,使得豆粕的消化率和动物的吸收率下降;另一方面对动物体内的某些器官起到破坏作用,对动物的生理、生长、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豆粕中常见抗营养因子有以下几类: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这是大豆中的主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会造成动物出现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抑制鸡、猪等畜禽的生长、抑制动物体内胰蛋白酶活性,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蛋白酶,引起胰腺的肿大。 2、植酸。能在肠胃中与多种二价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植酸盐络合物,大大降低了动物对微量矿物质的吸收与消化,会使动物出现矿物质缺乏症状,如厌食、消瘦、生长迟缓和脱毛等。 3、脲酶。本身是没有毒性,但能将豆粕中部分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降低氮的利用率,大量氨的存在会引起肌体氨代谢障碍,可引起动物中毒。 4、脂肪氧化酶。约占豆粕蛋白质的2%左右,能使大豆产生豆腥味和苦涩味,

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艺研究实验

吉林化工学院 生物分离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课程类型:生物分离工程实验 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 学年学期: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试验时间: 2015.10.8-2015.11.20 班级: 学号: 实验者: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5年11月29日 吉林化工学院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工艺研究实验 摘要:介绍了从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低聚糖的制备工艺,通过多次实验确定了浸提、活性炭脱色和离子交换脱盐等过程的较优工艺参数,同时对成品低聚糖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测定。 关键词:大豆低聚糖;浸提;脱色;脱脂豆粕 前言:大豆低聚糖是大豆籽粒中可溶性寡糖的总称,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等。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把食用大豆制品引的肠胃气胀现象归咎于大豆中所含的低聚糖,从而否定了大豆低聚糖的利用价值。而从对低聚果糖的介绍以及产品功效研究表明,大豆低聚糖并非是鼓肠作用的物质,更为重要的是,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大豆低聚糖是与人体的生长、机体的新陈代谢乃至生老病死都息息相关的双歧杆菌的最好增殖物质。在人体内的双歧杆菌一旦得到增殖即能发挥一系列独特的生理功能,如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防止腹泻、防止便秘、改善血清脂质、降低血压、增加免疫力、抗肿瘤等,是一类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物质。 大豆低聚糖是一种低甜度、低热量的甜味剂,具有一系列有益人体健康的生理功能,试验表明,它具有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抑制肠内有害细菌,改善肠道生态环境,调节血压,增强免疫力,降低血清胆固醇,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1]。是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功能性保健品,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饲料添加剂中,故其开发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8 ]。日本、美国及欧洲对大豆低聚糖的研究比较深入,工业化程度较高,尤其是日本,对大豆低聚糖的开发和应用位居世界前列,其开发的大豆低聚糖产品在1988年就已推向市场,现已广泛应用于饮料、酸奶、果酱、糕点和面包等食品中,成为全球大豆低聚糖产业化规模最大的国家[9]。我国对大豆低聚糖的研究开发始于20 世纪90 年代,1998年黑龙江天菊集团建立了日处理800吨大豆乳清的全套生产线,年产大豆低聚糖2280吨。我国是大豆的故乡,也是大豆制品的发源地之一,大豆中含有大约10%左右的低聚糖,如能充分利用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资源开发大豆低聚糖,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副产品的应用价值,对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一般工业生产大豆低聚糖是以大豆乳清为原料,在大豆加工中同时进行综合利用[10-11]。本研究以脱脂豆粕为原料,从中提取大豆低聚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脱脂豆粕市购;粉末状活性炭(分析纯)沈阳沈一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沈阳市新西试剂厂;无水碳酸钠(分析纯)沈阳化学试剂厂;磷酸(分析纯)沈阳第一试剂厂;无水乙醇(分析纯)沈阳化学试剂厂;葡萄糖(分析纯)沈阳市东兴试剂厂;蒽酮(化学纯)北京朝阳西会化工厂;3,5-二硝基水杨酸(化学纯)中国医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2仪器与设备 0622-108型标准检验筛浙江省上虞市沙筛厂;LD4-2型低速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D1008型数显定时蠕动泵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HH-4型数显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大豆蛋白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食科13-2班 学号:242013002003 姓名:陈亚林

摘要 大豆蛋白产品分为三类,即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不含胆固醇,具有许多优良的食品性能,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其中,大豆浓缩蛋白的提取方法有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和湿热浸提法。大豆分离蛋白有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滤膜分离法等。本文以研究方向和工艺改进方面为着力点解释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这两种主要的提取方法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 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稀酸浸提法;酒精浸提法;碱溶酸沉法;离子交换法;超过滤法;湿热浸提法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把脱皮大豆中的除蛋白质以外的可能性物质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物质都除掉,得到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 90%的制品,又称等电点蛋白。与大豆浓缩蛋白相比,生产大豆分离蛋白不仅要从低温脱溶豆粕中除去低分子可溶性糖等成分,而且还要去除不溶性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其生产方法主要有碱溶酸沉法、超过滤法和离子交换法。 一、碱溶酸沉法 1.提取原理低温豆粕中的蛋白质大部分能溶于稀碱溶液。将低温豆粕用稀碱溶液浸提后,用离心分离法除去原料中的不溶性物质,然后用酸把浸出物的PH调至4.5左右,蛋白质由于处于等电点状态而凝聚沉淀,经分离可得到蛋白质沉淀,再经洗涤、中和、干燥得到大豆分离蛋白。 2.提取工艺豆粕的质量直接影响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和提取率,只有高质量的豆粕才能获得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大豆分离。要求原料无霉变,豆皮含量低,残留溶剂少,蛋白质含量高(45%以上),脂肪含量低,NSI高(不低于80%)。豆粕粉碎后过40-60目筛。 首先利用弱碱溶液浸泡低温豆粕,使可溶性蛋白质、糖类等溶解出来,利用离心机除去溶液中不溶性的纤维素和残渣。在已溶解的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酸液,调节溶液的PH达到4.5,使大部分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析出来,这时只有大约10%的少量蛋白质人仍留在溶液中,这部分溶液称为乳清。乳清中除含有少量蛋白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糖、灰分和其他微量成分,然后将用酸沉析出的蛋白质凝聚体进行搅动、水洗、送入中和罐,加碱中和溶解成溶液状态。将蛋白质溶液调节到合适浓度,由高压泵送入加热器经闪蒸器快速灭菌后,再送入喷雾干燥塔脱水,制成大豆分离蛋白。

活性发酵豆粕

活性发酵豆粕(生物活性菌体蛋白)介绍 第一部分豆粕为什么要发酵 【豆粕发酵的目的】 一、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作用、酶及发酵产生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危害(综述)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IT,抑制生长。大豆中最重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约占大豆蛋白6%,IT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引起胰腺肥大和增生,甚至产生腺瘤,引起动物生长抑制。 2、大豆凝集素(SBA),影响消化吸收及免疫抑制:脱脂豆粕中约含3%,难以完整吸收进入血液,引起红细胞凝集,在消化道中损坏小肠壁粘膜结构,影响多种酶的分泌,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凝集素也对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动物生长。 3、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豆粕富含棉子糖与水苏糖等低聚糖,人和动物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它们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从而引起肠道胀气,并导致腹痛、腹泻、肠鸣等。 4、脲酶:影响蛋白吸收利用,是豆粕类蛋白原料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5、植酸:与饲料原料中的磷结合,形成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植酸磷,降低动物对磷的消化吸收。 6、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难以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水解,能在消化道形成粘性食糜,降低饲料脂肪、淀粉和蛋白等养分营养价值。 7、酚类化合物:大豆中酚类化合物如单宁可以与蛋白质如赖氨酸、甲硫氨酸相结合,使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 二、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 豆粕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大量研究表明,豆粕中存在的抗原物质能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的肠道过敏--损伤,进而引起腹泻。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三、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形成易吸收的小肽蛋白 豆粕中主要组分11S 和7S 是大分子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 D 和180K 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分子氨基酸及小肽,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S是蛋白质超速离心机组份分离时的单位,1S=1/1013秒。豆粕蛋白应用超速离心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分析,按照沉降模式,可分为2S、7S、11S和15S 共4个主要的组份,它们的比例成分为9.4%,43%,43.6%和4.6%,7S、11S含量达86%以上。

发酵豆粕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0818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41784669.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0818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_QiTaHangYe/82/FaJiaoDouPoShiChangDiaoYanYuQianJing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发酵豆粕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发酵豆粕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发酵豆粕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发酵豆粕行业企业准确把握发酵豆粕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是发酵豆粕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发酵豆粕行业发展趋势,洞悉发酵豆粕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正文目录 第一章发酵豆粕产品概述 第一节发酵豆粕产品定义、性能 一、发酵豆粕的基本概念 二、发酵豆粕产品的优点 三、发酵豆粕的应用效果 第二节发酵豆粕生产设备技术 一、发酵豆粕的工艺流程 二、发酵豆粕的关键技术

豆粕概述

豆粕概述 豆粕是大豆经提取油后的副产品,各类油粕中用途最广的一种。豆粕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饲养业与饲料加工业,大约85%的豆粕用于家禽和生猪的饲养。根据提取方法不同可将豆粕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压榨取油后再经过浸提取油后得到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目前国内外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产品。 豆粕一般加工流程为:油脂厂购入大豆→去杂→破碎→加温并调整水分含量→压成片并继续调整水分→加溶剂喷淋以淬取豆油→脱溶剂→豆粕生成(去皮豆粕是先去皮后浸提)。 1.豆粕的分类及区别 饲料用大豆粕(GB/T19541-2004)将豆粕分为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两种,具体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技术指标及质量分级 带皮大豆粕去皮大豆粕 项目 一级二级一级二级 水分/(%) ≤12.0≤13.0≤12.0≤13.0 粗蛋白质/(%) ≥44.0≥42.0≥48.0≥46.0 粗纤维/(%) ≤7.0≤3.5≤4.5 粗灰分/(%) ≤7.0≤7.0 尿素酶活性(以氨态氮计)/[mg/min·g] ≤0.3≤0.3 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 ≥70.0≥70.0 注: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三项指标均以88%或者87%干物质为基础计算与普通豆粕相比,去皮豆粕是采用先去皮后浸提的加工工艺生产而成;加工中分离出的豆皮约占大豆重量的8%,占大豆体积的10%。由于豆皮的主要组分是细胞壁或植物纤维素,很难被猪、鸡等单胃动物消化吸收,因此去皮豆粕具有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氨基酸消化利用率高的优点。除此之外,去皮豆粕最主要的优势还在于其本身含有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从而在配方中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来容纳玉米,并减少价格昂贵的油脂用量。

发酵豆粕中微生物影响

发酵豆粕中三种微生物的功能 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它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最大限度地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大豆蛋白为优质小肽蛋白源,并可产生益生菌、寡肽、谷氨酸、乳酸、维生素、UGF(未知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目前常见的发酵豆粕中的微生物一般为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微生物在发酵豆粕以及对动物本身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乳酸菌 乳酸菌在豆粕中通过发酵产生有机酸、特殊酶系,能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等具有促进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 乳酸菌的正常代谢可以在机体内为宿主提供可以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还可以提高矿质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的目的。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的情况下都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因其作用不同分为三类,有共生性类型、致病性类型和中间性类型,乳酸菌就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调整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状态,进而改变肠道内的环境,是宿主恢复抵抗力。

3、改善免疫力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达到天然自动免疫的作用。他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所以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4、抗菌作用 乳酸菌对一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腹泻、肠炎等。 二、枯草芽孢杆菌 在豆粕发酵的过程中会闻到有氨的气味,因为枯草芽孢杆的蛋白酶活力较强,能把大豆粕中的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在氨基酸代谢中有脱羧作用产生有机氨,这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的酶的活性较强,另外它还有以下重要作用。 1、拮抗致病微生物,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 枯草芽孢杆菌进入机体后能显著降低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使机体内的有益菌增加、有害菌减少,净化体内外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2、产生多种消化酶 芽孢杆菌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使其产生多种消化酶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一点在枯草芽孢杆菌上尤其突出。有很强的蛋白酶、淀粉酶、

益生菌发酵饲料研究及应用现状

益生菌发酵饲料研究及应用现状 摘要: 近年来, 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限制或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 寻找新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畜牧业的一个紧迫的任务。益生菌发酵饲料是一类集益生菌的功效与优质饲料的优点, 具有潜在替代含抗生素饲料的一种新型饲料。动物饲养实践显示, 其具有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减少肠道病原微生物和净化畜舍环境的积极作用。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 就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益生菌发酵饲料; 动物生产; 饲料工业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 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显著促进了动物生产, 并对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日益显现, 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04年, WTO、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联合召开专题讨论会, 讨论了非人用抗生素的使用和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欧盟自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生猪等饲养中不得添加抗生素目前已经是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标准。人们开始纷纷寻求其它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 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不受影响。益生菌发酵饲料技术是新近成长起来的具有许多优点的新型饲料技术, 饲料经益生菌发酵后含有更多的活性益生菌菌体、各种酶、各级代谢产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分解产物、活性小肽、氨基酸、抑菌物质、免疫增强因子、促生长因子等, 起到促进生长, 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作用; 由于不添加抗生素等药物, 不会造成抗生素药物残留, 益生菌发酵饲料技术是一种生态健康型饲料生产技术。本文就当前益生菌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益生菌发酵饲料生产中常使用的益生菌 益生菌种类繁多,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和美国饲料公定协会(AAFCO) 公布了40余种。我国农业部2003年12月发布的第318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有15种: 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目前市场上用于饲料发酵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是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和霉菌。 乳酸菌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益生菌, 是一类能在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总称。通常为厌氧或者兼性厌氧菌, 耐酸, 在pH值为415以下时仍可生长, 研究发现代谢产物和活菌液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很强的抑菌效果, 随着pH值的降低抑菌作用逐渐变强, 活菌体内和代谢产物中含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能增强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芽孢杆菌是一种能够产生芽孢的好氧菌, 能耐受高温、高压和酸碱, 生命力强。芽孢杆菌能够耐受胃酸和消化道上段胆盐和消化液破坏, 在到达消化道下段以后出芽生长繁殖; 芽孢杆菌是好氧菌, 在消肠道内消耗大量的氧气, 维持肠道厌氧环境, 从而促进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厌氧益生菌的生长, 抑制需氧致病菌的生长, 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芽孢杆菌能够产生维生素B1、B2、B6 等B族维生素、维生素C、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酶以及多种代谢产物, 对饲料的降解消化吸收和动物的营养代谢起到促进作用。

豆粕及其棉子糖、水苏糖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生理机能和肠道健康.

豆粕及其棉子糖、水苏糖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生 理机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英文题名 Effect of Soybean and Raffinose, Stachyose on Growth Performanc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Intestinal Health of Allogynogenetic Silver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 关键词豆粕; 抗营养因子; 异育银鲫; 肠道菌群; 英文关键词 soybean meal; allogynogenetic silver crucian carp;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intestinal microflora; 中文摘要以初重为 24.0±0.4 g的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silver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为实验对象。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成粗蛋白54.74%的鱼粉对照饲料(FM)。用30%豆粕代替基础饲料中的鱼粉配制成豆粕对照饲料(SBM)。参照豆粕中两种寡糖的含量分别往鱼粉对照饲料中单独或混合添加6.7 g kg~(-1)棉子糖和26.1g kg~(-1)水苏糖配成三种试验料。另一组试验料是在同时添加6.7 g kg~(-1)棉子糖和26.1 g kg~(-1)水苏糖的基础上还参照豆粕含量添加1.6 g kg~(-1)皂甙,以研究皂甙 对两种寡糖作用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半开放式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实验期间水温为23~27?C,溶氧5.0mg/L以上,pH7.3~7.8,各项指标均符合养殖水体要求。 每种饲料投喂4缸鱼,随机分配,每天投喂3次,以饱食为准。饲养8周后,分析测定其生长形体指标、饲料利用率、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机能、肠道形态和肠道菌群。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异育银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 英文摘要 An 8-week feed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30% soybean meal (SBM) and its oligosaccharides raffinose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6 前言 11-12 文献综述:豆粕对鱼类的影响及其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12-23 1 豆粕替代鱼粉对鱼类的影响 12-16 1.1 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2-13 1.2 对鱼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3 1.3 对鱼肉品质的影响 13-14 1.4 对鱼类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14-15 1.5 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15-16 1.6 对鱼类免疫机能的影响 16 2 影响鱼类利用豆粕的因素 16-20 2.1 抗营养因子 16- 19 2.2 氨基酸平衡 19-20 2.3 消化吸收率 20 3 改善水生动物利用豆粕的途径 20-23 3.1 降低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效应 20-22 3.2 平衡氨基酸 22-23 试验一豆粕及其棉子糖、水苏糖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的影响 23-32 1 材料与方法 23-25 1.1 试验饲料 23 1.2 试验鱼及分组 23 1.3 饲养管理 23-24 1.4 采样与分析方法 24-25 1.5 数据处理 25 2 试验结果 25- 29 2.1 豆粕及其棉子糖、水苏糖对异育银鲫生长速度的影响25 2.2 豆粕及其棉子糖、水苏糖对异育银鲫饲料效率的影响25-27 2.3 豆粕及其棉子糖、水苏糖对异育银鲫蛋白和脂肪沉积率的影响 27-28 2.4 豆粕及其棉子糖、水苏糖对异育银鲫形体指标的影响 28 2.5 豆粕及其棉子糖、水苏糖对异育银鲫体成分的影响 28-29 3 讨论 29-32 3.1 豆粕及其棉

微生物发酵提高玉米_豆粕型日粮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发酵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粮营养价值的初步研究 摘要: 对玉米-豆粕型日粮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以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饲料的抗原蛋白发生了大幅的降解,发酵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 18 kDa 以下,小于5 kDa的小分子肽含量从发酵前的 1. 35%提高到了 3. 60%,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提高了 4. 0 个百分点。发酵饲料的棉子糖家族寡糖被彻底降解,其淀粉含量降低了 3. 5 个百分点,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4. 13 个百分点,有益的代谢产物乳酸等有机酸的含量达到 2. 78% ,pH 下降至 4. 43。 关键词: 玉米; 豆粕; 微生物; 发酵 Abstract: Corn - soybean meal diet was fermented by mixed strains via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to remove the anti - nutrient fa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tigen proteins in fermented feed were degraded sharp- ly. 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proteins after fermentation were gathered below 18 kDa,and peptides below 5 kDa were increased from 1. 35% to 3. 60% ,accordingly the protein digestibility in vitro was in- creased 4. 0% . Besides,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 were degraded thoroughly,while the starch con- tent decreased 3. 5% ,the amylose increased 4. 13% ,organic acids content including lactic acid reached to 2. 78% ,and the pH decreased to 4. 43. Key words: corn; soybean meal; microbe; fermentation 目前,国内饲料主要以玉米-豆粕型为主,其中 玉米作为主要的能量饲料,常常占到日粮组成的 60% 左右,而豆粕是动物日粮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提供饲料工业 75% 的饲用蛋白 [1]

豆粕分析报告

2月份 豆粕分析: 近期CBOT大豆期货主力合约屡创近一个月来新高,而连粕却表现得相对疲弱。后期旺盛的出口需求和南美早播大豆收割延迟仍将对CBOT大豆形成较强支撑,但下游季节性消费淡季将限制连粕的跟涨动力,连粕外强内弱格局仍将延续。 出口需求旺盛支撑美豆价格 2013/2014年度美豆上市以来,出口需求持续旺盛,现货大豆供给渐趋紧张,对美豆价格形成一定支撑。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月13日当周,美豆累计出口大豆3436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增加17.91%,而上周为17.16%。由此可见,美豆出口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持续旺盛。而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月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13/2014年度大豆出口预估值为15.1亿蒲式耳,较2012/2013年度的出口预估值13.2亿蒲式耳增加约14.45%。由于截止到2014年2月13日当周的大豆累计出口量增幅已经高于整个年度的出口量

增幅,美国农业部有在后期报告中再次上调美国大豆出口预估的可能,这将使得市场对美国大豆供给趋紧的担忧持续,进而对美豆价格形成支撑。 全球大豆市场供给压力减弱 近期南美大豆主产国出现了不利于大 豆生长和大豆出口的天气,这使得全球大豆市场面临的供给压力有所减弱。 一方面,受前期干燥天气影响,南美大豆产量预估值较前期有所下降。据《油世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3/2014年度南美大豆产量将比早先的预期低4.4%,因为干燥天气伤害巴西大豆作物。《油世界》预计本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8500万吨,低于上月预测的8950万吨;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300万吨,低于早先预测的5400万吨。 另一方面,预计巴西港口地区将迎来多雨天气,大豆出口将受到影响。据气象机构Somar Meteorologia公司气象专家Celso Oliveira称,在未来31天里,帕拉纳瓜港和桑托斯港将有20天都在下雨。而据SA Commodities公司称,截至2月19日,帕拉

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显著促进了动物生产,并对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日益显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04年,WTO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联合召开专题讨论会,讨论了非人用抗生素的使用和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欧盟自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我国在饲料中批准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也在逐渐减少。人们开始纷纷寻求其他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不受影响[1]。同时饲料和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由于受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肉食品消费增加的影响,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十分脆弱。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一直在400kg 以下,其中,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用于饲料生产。在耕地和水资源长期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产量已很难提高,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牲畜与人争粮问题仍然是我国不能掉以轻心的大事,这是由我国国情及粮情所决定的[2]。因此,发展高效饲料工业,生产生态健康型饲料是当务之急。 1发酵饲料概况1.1 发酵饲料定义 发酵现象的历史与地球生命体的诞 生时间一样长,但人们对其本质的了解却是近200年的事情。英语发酵为“fermentation ”是由拉丁语“ferver ”派生而来,意思是翻涌,就是只看到了发酵现象。许多现代化发酵工业的建立是近10年的事情[3]。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物质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产生更能被畜禽采食、消化、吸收且无毒害作用的饲料原料[4-5]。通过发酵处理的饲料不仅具有改善饲料营养吸收水平,降解饲料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毒素,还能起到促进生长、维持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的作用。 1.2发酵饲料菌种我国农业部2003年12月发布的第 318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有15种:地衣芽孢杆 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目前,市场上用于饲料发酵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是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和霉菌[6]。 1.2.1乳酸菌:乳酸菌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益生菌,是一 类能在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总称。通常为厌氧或者兼性厌氧菌,耐酸,在pH 值为4.5以下时仍可生长。研究发现,代谢产物和活菌液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很强的抑菌效果,随着pH 值的降低抑菌作用逐渐变强,活菌体内和代谢产物中含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能增强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2.2芽孢杆菌:芽孢杆菌是一种能够产生芽孢的好氧菌, 耐受高温、高压和酸碱,生命力强。芽孢杆菌能够耐受胃酸和消化道上段胆盐和消化液破坏,在到达消化道下段以后出芽生长繁殖;芽孢杆菌是好氧菌,在小肠道内消耗大量的氧气,维持肠道厌氧环境,从而促进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厌氧益生菌的生长,抑制需氧致病菌的生长,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芽孢杆菌能够产生VB 1、VB 2、VB 6等B 族维生素, VC ,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酶以及多种代谢产物,对饲 料的降解、消化、吸收和动物的营养代谢起到促进作用。 1.2.3酵母:酵母是一类非丝状真核微生物,一般泛指能发 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酵母菌体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B 族维生素、脂肪、糖、酶等多种营养成分。大量的应用研究试验证明,酵母在提高动物免疫力、提高动物生产性 能和减少应激等方面均起到一定的作用。饲用酵母的主要种类有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啤酒酵母除用于酿造啤酒及其他的饮料酒外,还可发酵面包。菌体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作食用、药用和饲料酵母。产朊假丝酵母能发酵葡萄糖、蔗糖、棉子糖,能同化硝酸盐。产朊假丝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和VB 含量均高于啤酒酵母,它能以尿素和硝酸盐为氮源,不需任何生长因子。特别重要的是它能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还能利用造纸工业的亚硫酸、木材水解液及糖蜜等生产人畜食用的蛋白质。 1.2.4霉菌:常用的霉菌有根霉、黑曲霉、米曲霉等[7]。霉菌可利用分解纤维素和淀粉。 1.3 发酵饲料种类 微生物发酵饲料按照水分含量的多 少可分为液体发酵饲料和固体发酵饲料。液体发酵饲料国外使用较多,普遍采用饲料中天然存在的乳酸菌、酵母发酵;而国内普遍使用微生物发酵剂或菌种,使用固体发酵饲料技术。 1.3.1益生菌液体发酵饲料:国外在制作微生物液体发酵 饲料时一般不添加菌种,自然发酵而成,在发酵好的液体发酵饲料微生物菌群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乳酸菌。Winsen 提出的液体发酵饲料指标被广大研究者认同:pH 值<4.5、 收稿日期:2010-03-29 作者简介:王子强(1980—),男,助教,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方面 的成人教育工作。 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 王子强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畜牧与饲料科学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10,31(4):34-36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限制和禁止使用抗生素,以及饲料资源日趋紧张,寻找高效、生态健康型饲料成为当务之急。综述了发酵饲料定义、菌种、种类、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发酵;发酵饲料;菌种中图分类号:S8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0)04-0034-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