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乐山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期间全国部分高校内迁次数统计
广东文理学院迁校8次 中山大学、山西大学等迁校7次 河南大学、同济大学等迁校6次 浙江大学(2年内迁5次,加上分校共迁13次)
等迁校5次 东吴大学、国立戏专等迁校4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校2次 中央大学、武汉大学迁校1次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期间,王星拱校长即计划迁校, 并秘密购置木料,定做大批木箱,将重要图书仪器运存 宜昌。
经校务会议决,迁川部分暂定名为 “国立武汉大学嘉定分部”,校名 由机械系主任郭霖教授手书,校牌 悬于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部门前。
4月29日,经过一个多月的颠沛流 离,先期抵达乐山的师生们,在这 些简陋的校舍里正式开学上课。
7月,在留珞珈山学习的四年级学 生毕业离校后,本部所剩最后一批 教职员工挥泪告别珞珈,在王星拱 校长率领下奔赴乐山,仅留下数人 看管校产。随后,乐山的“国立武 汉大学嘉定分部”正式改名为“国 立武汉大学”。
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华大学、文华图专等迁四川重庆 北大、清华、南开迁湖南长沙、云南昆明,先后组建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 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迁陕西西安,先后组建西安临时大学、西北
联合大学(后又分为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 学院等) 东北大学迁北平、四川三台 山东大学迁四川万县,后并入中央大学 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等迁四川成都 浙江大学迁浙江天目山、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遵义、湄潭等地 同济大学迁上海租界、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吉安、广西贺县、云南昆明、四川南 溪李庄 中山大学迁广东罗定、广西龙州、云南澄江、广东坪石、梅县等地 四川大学迁四川乐山峨嵋山
乐山古称嘉定,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汇合处,秦时开发,迄今两千余年, 以盛产白蜡、丝绸闻名。
乐山人才辈出,古有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洵、苏轼、 苏辙),今有郭沫若。
乐山风景秀丽,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南宋邵博《清音亭 记》)之美称,峨嵋、凌云、乌尤和世界第一石刻乐山大佛,更是美名远播。
乐山时期国立武汉大学各主要机构负责人
校 长 王星拱-周鲠生
教务处 周鲠生-曾昭安-朱光潜-杨端六 训导处 赵师梅-刘廼诚 总务处 邵逸周-涂允成-王星拱(兼)-徐贤恭-葛扬焕
文学院 陈源-高翰-刘永济 法学院 刘秉麟 理学院 王星拱(兼)-曾昭安-桂质廷-叶峤(代) 工学院 邵逸周-陆凤书(代)-谭声乙
图书馆 桂质柏
约禧会老 瑟、、霄 等陈各顶文 人立种上庙 曾夫讲,大 在、座学礼 此郭均校堂 演沫在﹁, 讲若此总位 ,、举理于 大朱行纪校 礼光,念长 堂潜冯周办 现、玉﹂公 已吴祥、室 被宓、主后 拆、白要面 毁李崇集的 。
院高 西 门 外 的 李 公 祠 理 学
——
20世纪80年代的理学院旧址,现已不复存
1939年1月,开始筹办机械专修科,附属在工学院内。
1940年,学校决定增加研究生名额,改善研究生的待遇,实行研 究助理工作的审查;同时筹设选矿室及冶金实验室;决定恢复一 度停刊的《文哲季刊》、《社会科学季刊》、《理科季刊》、 《工科年刊》;修复补充科研设备,积极采购图书资料。
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苏轼
会后,杨端六与邵逸周立即先 期赴蓉转往乐山,勘定城内的 文庙、龙神祠、三清宫、李公 祠、火神庙及乐山县财委会、 三育中学、进德女校、观斗山、 露济寺等处为校舍。
3月,部分师生员工共600余 人开始分批入川,偌大的珞珈 山校园,转眼便只剩下200多 名师生,所剩校舍成为国民政 府军官训练团团部。
西迁途中,学校于宜昌南正街 36号,重庆西三街16号、永 宁巷3号、段牌坊8号等地分设 办事处,分驻职员照料物运及 客运事宜。
重庆永宁巷(2003.8)
4月2日,首批入川的迁校委员们 齐集嘉定,8日开始积极筹备工作, 经20多天的多方努力,所租校舍 经修葺整理,在4月底学生陆续抵 嘉时大致就绪。
高 西 门 西 北 原 三 育 学 校
工 学 院
——
工学院图书馆(松柏楼)
松柏楼
20世纪90年代的梅
工学院实习工厂 设计制造的车床(现 存放在武汉大学乐山 纪念堂)
工学院学生实习提卤制盐
矿冶楼
矿冶楼——旷怡楼
1938年8月,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训令,武汉大学将农学院 (农艺系)并入中央大学,同时增设矿冶系,又将哲学教育系改 为哲学系。
第四讲 乐山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
迁校经过及校舍概况 师生的艰苦生活 办学成就与社会影响
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大高校内迁情况
1937年7月前,全国计有专科以上学校108所;抗战爆发后,内迁56所,占57.5%; 1941年底至1942年6月,内迁26所,占21.8%;1944年,重迁21所。
到1938年8月底,108所高校中有91所遭受日寇破坏,其中10所被全部破坏,25 所被迫停办。
棂星门
单身教工宿舍——位于文庙大门两侧
文庙大成殿——武汉大学图书馆
桂质柏—— 中国第一位图书 馆学博士,乐山 时期国立武汉大 学图书馆馆长。
这里曾是全国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如今门庭冷落。
已故校友卢祥麟老师的图书证
文学院(崇文阁)
法学院(尊经阁)
崇圣祠——行政办公楼
1938年2月21日,在武汉形势日趋恶化的情况下,国立 武汉大学召开第322次校务会议,议决迁校问题,商请 教育部将一、二、三年级学生暂迁四川乐山,并于暑假 后酌情再迁贵阳,四年级学生仍留珞珈山结束学业。
武大迁校方案获准后,同月,经第323次校务会议议决, 成立迁校委员会,推定杨端六、邵逸周、方壮猷、刘廼 诚、曾瑊益、郭霖、叶雅各为委员,杨端六为委员长; 并决定在宜昌、重庆两地设立迁校办事处,先将部分重 要图书、精密仪器运往四川。同时,王世杰亦在南京积 极活动,帮助安排交通运输事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