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10?南昌)2010年3月5日12时5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九号”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如图是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2.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C.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

3.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学校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关于拔河比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体重大的运动员,能增大对地面的压力B.运动员身体后倾、两腿弯曲,可以降低重心

C.比赛时受到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组获胜D.比赛时拉力较大的一组定能获胜

4.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取胜,其原因是()

A.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比乙队大B.甲队拉绳的力比乙队大C.甲队队员身体后倾,而乙队队员没有使自己身体后倾D.甲队士气旺盛,而乙队士气不足

5.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拉绳的力为F1,乙队拉绳的力为F2,比赛结果甲胜乙负,若不计绳子的质量,则F1的F2的关系为()

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

6.(2011?杭州)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B.F l>F2C.P1<P2D.P1>P2

7.(2010?北海)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往低处流说明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B.静止在桌面上的书受到的支持力和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D.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填空题(共6小题)

8.(2006?株洲)鱿鱼在水下运动时,从腹腔重向后喷出水,给水施加一个力.同时,水给它施加一个等大的、反方向的力,这样就能在水重行动自如了.请列举现实生活中与此原理相同的两个实例_________、

_________.

9.(2007?无锡)如图是小明在足球场上一个精彩的头球动作,他把一个迎面而来的足球顶了回去.请你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10.(2008?南通)“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的运动状态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卫星通过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将探测到的信息传到地面.

11.(2011?盐城)小华从背后推小明,小明前进,小华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_________(运动/静止)的.小华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受到_________的作用.

12.如图所示,将玩具电风扇固定在一个与地面摩擦极小的小车上,当电风扇工作时,小车将_________(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原因是_________.

13.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这是因为手和脚向后划水时,手脚对水施加了向_________的

_________,根据物体间_________的道理,水对手和脚施加了向_________的_________,所以人就前进了.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10?南昌)2010年3月5日12时5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九号”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如图是火箭发射升空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学科综合题。

分析:A、根据火箭升空时速度和高度的变化来判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

B、火箭升空时向地面喷出了高温高压的燃气,这是根据力的相互作用性来工作的;

C、平衡状态时物体受到的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D、根据我们对惯性的理解来作答.

解答:解:A、火箭升空时,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火箭升空时向地面喷出了高温高压的燃气,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高温高压的燃气对火箭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

C、火箭升空时是加速运动,不是平衡状态,受到的不是一对平衡力;

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不是力.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能量的转化、力的相互作用性、平衡力和惯性,是一道学科综合题.

2.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C.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使船前进的力应该与船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

解答:解: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它的反作用力应该是桨作用给人手的,这两个力都不是直接使船前进的力,不合题意;

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推动了桨,进而推动了船,因此,这是使船前进的力,符合题意;

C、水并没有直接作用于船体,推动船体前进,而是将力作用在桨上,不合题意;

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方向是向后的,并不是使船前进的力,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使船前进的力来自于水,方向与船前进的方向一致,分析时要运用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找出符合这一特征的力.

3.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学校进行了一场拔河比赛.关于拔河比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体重大的运动员,能增大对地面的压力B.运动员身体后倾、两腿弯曲,可以降低重心

C.比赛时受到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组获胜D.比赛时拉力较大的一组定能获胜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错解分析题。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拔河比赛中,靠的是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因为它们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解答:解: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

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哪边能获胜就取决于哪边的摩擦力大.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A中,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所以正确;

B中,身体向后驱,同时弯腿,是借助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其目的都是尽量增大地面对脚底的摩擦力.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紧扣教材,联系实际,符合新课程理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取胜,其原因是()

A.甲队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比乙队大B.甲队拉绳的力比乙队大C.甲队队员身体后倾,而乙队队员没有使自己身体后倾D.甲队士气旺盛,而乙队士气不足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应用题。

分析:拔河比赛中,对阵两方的拉力实际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是一样大的,决定比赛胜负的实际是两队与地面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拔河比赛中双方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大小是相同的,甲队获胜是因为甲队与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的缘故.因此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拔河比赛是体现力的相互作用的典型事例,此题便是考查了我们对力的相互作用特点的理解.

5.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拉绳的力为F1,乙队拉绳的力为F2,比赛结果甲胜乙负,若不计绳子的质量,则F1的F2的关系为()

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道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解答:解: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在拉乙的同时,乙也会给甲一个反作用力,所以F1与F2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其中甲胜利的原因是甲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乙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拔河比赛考查了学生对相互作用力的理解,此题很容易认为甲的拉力大于乙的拉力而错选A.

6.(2011?杭州)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B.F l>F2C.P1<P2D.P1>P2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两手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右两手指受到的压力就是相等的,分析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根据P=比较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两手指同时压同一个物体﹣﹣﹣铅笔两端,两手指施加的力的是相同的,根据物理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手指受到的压力F1和F2就是相等的;

由图可知,右手指的受力面积比较小,根据P=可知,右手指受到的压强比较大,即P1<P2;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两手指受到的压力是相同的,然后再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来判断.

7.(2010?北海)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往低处流说明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B.静止在桌面上的书受到的支持力和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D.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平衡力的辨别;重力的方向。

专题:学科综合题。

分析:A、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二力平衡的首要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反作用力.

解答:解:A、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所以A是错误的;

B、支持力作用在书上,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支持力和压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是错误的;

C、篮球离手后不再受到手的推力,之所以会继续飞行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的原因,所以C是错误的;

D、用手提起一桶水,手对水桶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桶对手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了重力的方向、二力平衡、惯性、力的相互作用性;

此题的难点是平衡力的辨别,我们要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填空题(共6小题)

8.(2006?株洲)鱿鱼在水下运动时,从腹腔重向后喷出水,给水施加一个力.同时,水给它施加一个等大的、反方向的力,这样就能在水重行动自如了.请列举现实生活中与此原理相同的两个实例划船、游泳.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这个物体施加的反作用力.

解答:解:划船时,桨对水施加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对船施加一个等大的、反方向的力,这样船就可以在水中行驶了;

游泳时,人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水就给身体一个向前的力.

故答案为划船,游泳.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考虑,即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力,另一个物体在受力的同时必然也是施力物体.

9.(2007?无锡)如图是小明在足球场上一个精彩的头球动作,他把一个迎面而来的足球顶了回去.请你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

专题:应用题;答案开放型;图析法。

分析: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足球与头接触并产生力的作用,足球对头有一个力的作用同时头对球也有一个力的作用,头对球的作用力将足球顶了回去,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体育项目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体现了物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是一道好题.

10.(2008?南通)“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的运动状态改变(选填“改变”或“不变”).卫星通过电磁波(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将探测到的信息传到地面.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应用题。

分析:①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和运动速度的改变.

③卫星信号都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解答:解:①卫星“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

②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的运动方向每时每刻都在改变,所以所运动状态在改变.

③卫星是通过电磁波将探测到的信息传到地面.

故答案为:相互;改变;电磁波.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与我们的新科技联系在一起,是今后中考的一个出题方向.

11.(2011?盐城)小华从背后推小明,小明前进,小华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运动(运动/静止)的.小华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受到阻力(或“摩擦力”)的作用.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阻力对物理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专题:应用题。

分析: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看物体所选的参照物,看这个物体和参照物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停止运动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

解答:解:小华从背后推小明,小明和小华都受到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小明前进,小华后退,小华和小明的距离越来越远,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在向后运动;

小华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受到了阻力(或“摩擦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相互;运动;阻力(或“摩擦力”).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相互作用性、物体运动状况的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一道综合题;

通过一个情景分析用到的物理知识是现在考试常见的一种题型,考查了分析物理情景的能力,是一道好题.

12.如图所示,将玩具电风扇固定在一个与地面摩擦极小的小车上,当电风扇工作时,小车将向右运动(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静止不动”),原因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简答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一个物体受到力,同时也会给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解答:解:由图知,风扇朝左,当风扇工作时,将向左吹风,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会给风扇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所以小车将向右运动.

故答案为:向右运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13.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这是因为手和脚向后划水时,手脚对水施加了向后的推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水对手和脚施加了向前的推力,所以人就前进了.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人的手和脚在划水时给了水一个向后的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便给了人一个向前的推力,让人向前发生位移.

解答: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游泳时,人的手和脚在划水时给了水一个向后的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便给了人一个向前的推力,让人向前发生位移.

故应分别填后、推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前、推力.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作用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力的作用是相互性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思路】: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说,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2)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认识力,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本节课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神舟七号的发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讨论的参与性、实验的探究性、反馈的及时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和归纳实验现象,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通过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用物理语言合理解释的能力。 4.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的难点:用力的示意图对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塑料尺、铅笔、磁铁、铁块、气球、弹簧、橡皮筋、橡皮泥、弹簧测力计、旱冰鞋两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教案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物理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钢尺(或塑料尺)、条形磁铁(2根)、小车(2辆)。 教学过程 物体对物体的这种压、拉、提、推……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就是力。 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物体能否产生力的作用?” 不能,力的产生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提问: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力的作用呢? 你赞成谁的观点? 能举例哪些事例来支持你的猜想?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提问: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一个是施加力,一个是受到力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大头针 问:这个现象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学生:磁铁是施力物体,大头针是受力物体 活动: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到力 实验1:用手指压铅笔尖和笔尾,你的手指有什么感觉? 手指很疼 疼就是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2:你用手推墙,你有什么感觉? 有向后退的感觉

实验3: 大量事实说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怎样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举例说明:形变:挤压皮球,皮球变瘪 改变运动状态:把铅球推出去, 活动:什么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让学生举例 (1)力的大小 实例: (2)力的方向: 实例: (3)力的作用点 实例: 三、课堂练习: 1.图甲是运动员射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图乙是守门员奋勇地把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图丙中,运动员在用头顶球时,对头的施力体是,人头对飞来的球施力撞击,使球沿原来运动相反方向运动,由此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方水平固定一根光滑直杆,直杆上套有一个滑块.滑块连接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置于斜面上的光滑小球.最初斜面与小球都保持静止,现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使其缓慢向右滑动至A 点,如果整个过程斜面保持静止,小球未滑离斜面,滑块滑动到A 点时细线恰好平行于斜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B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 C .滑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逐渐增大 D .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沿斜面方向 cos sin T mg αθ= 在垂直斜面方向 sin cos N F T mg αθ+= (其中α是细线与斜面的夹角,θ为斜面的倾角),现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使其缓慢向右滑动至A 点,α变小,则细线对小球的拉力T 变小,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 F 变大,故A B 错误; C .对滑块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则有 sin cos() cos()sin (cos tan sin )cos mg F T mg θαθαθθθαθα +=+= =- 由于α变小,则有滑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逐渐增大,故C 正确; D .对斜面和小球为对象受力分析可知,在竖直方向则有 sin()N mg Mg F T θα'+=++ 由于()αθ+变小,所以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逐渐增大,故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 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 点,长为2L m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 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 点正下方的Q 点,OP 长为 1.2d m =,重为8N 的钩码由

7.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

7.1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气垫船在行驶时,船体可以离开水面,速度每小时达100多千米,是什么力量把数百吨的船托离水面呢? 问:怎样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答:力的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受到乙物体作用时,甲物体一定同 时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 (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 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 问:运动状态改变指什么? 答:运动状态改变应包括两个方面: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和物体运动的速变大小改变.如: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都属于速度大小的改变.概括起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以下三种情况:(1)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3)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问:怎样正确作力的图示? 答:作力的图示要做到:“一画点、二定标度再画线、三画箭头标大小.”“一画点”是表示先要画力的作用点;“二定标度再画线”是指根据力的大小定出适当长度的线段作为标度.画线时,可由作用点开始沿力所指的方向画去,使线段的长短与力的大小成比例;“三画箭头标大小”是指所画线段的末端添上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及大小(如F=20 N).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7)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7) 一、选择题 1.如图,某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力F推一购物车沿直线前进,已知推力大小是 80N,购物车的质量是20kg,购物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购物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40N B.购物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40N C.购物车沿地面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购物车将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水平方向的推力1F和2F的作用,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F=10N,2F=2N,若撤去1F的瞬间,则木块受到合力F和摩擦力f的大小、方向是() A.F=0;f=2N,方向向右 B.F=10N,方向向左;f=8N,方向向左 C.F=10N,方向向左;f=8N,方向向右 D.F=0,f=0 3.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4.已知相互垂直的两个共点力合力的大小为40 N,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20 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A.10 N B.20N C.203D.60N 5.一人站在体重计上称体重,保持立正姿势称得体重为G,当其缓慢地把一条腿平直伸出 G,则() 台面,体重计指针稳定后读数为'

A .G G >' B .G G <' C .G G =' D .无法判定 6.如图,两个轻环a 和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a 和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 、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A . 2 m B . 3m C .m D .2m 7.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 点,现用水平F 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 ,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 的变化情况是( ) A .F N 保持不变,F T 不断增大 B .F N 不断增大,F T 不断减小 C .F N 保持不变,F T 先增大后减小 D .F N 不断增大,F T 先减小后增大 8.如图所示,轻绳一端系在小球A 上,另一端系在圆环B 上,B 套在固定粗糙水平杆PQ 上.现用水平力F 作用在A 上,使A 从图中实线位置(轻绳竖直)级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B 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杆对B 的摩擦力F1、杆对B 的支持力F2、绳对B 的拉力F3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F1逐渐增大,F2逐渐增大,F3逐渐增大 B .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F 逐渐减小 C .F1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F3逐渐增大 D .F1逐渐减小,F2逐渐减小,F3保持不变 9.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相互接触,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八章 力 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㈠ 知识目标 1. 通过对图景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探讨力的作用效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2. 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3. 通过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实验,感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从而知道力的三要素; 4. 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 5. 通过多个实验现象的归纳,认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㈡ 能力目标 1.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推理的能力; 2. 了解用“科学猜测”和“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实验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 1. 结合有关力的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的价值,进而将好奇、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 2. 通过观察、实验与分析、归纳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在研究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使社交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力的方法 【教学器材】磁铁,薄铁片,弹簧,塑料尺,滑板,铅笔,磁体小车,两个气球 【教学过程】 一、小魔术引入课题: 演示实验1:老师手抓一塑料碗,手心藏一小强磁铁,将一乒乓(内部粘有铁片)球放在碗里,再将碗提起,嗯?乒乓球不见了!然后揭示谜底,球被吸在碗底了! 生:磁铁对铁片有力的作用 师:“力有很多种,我们还学过哪些力?” 生:“重力、弹力、摩擦力” 师:“重力、弹力、摩擦力都是力,我们本节课一起学习第八章第四节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新授: 1. 什么是力? (a )请同学们就重力、弹力、摩擦力各举一例 学生举例: 地球 吸引 苹果 手 拉 弹簧 地面 阻碍 足球 结论: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 (b )强调概念中的“物体与物体”共是两个物体,问:“一个物体能产生力吗?” 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

苏科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第四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在观察、体验和分析中,认识 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培养观察的目的性、精细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分析力的来源,加深对力的定义的理解与认识。 2、通过“探究: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实验,了解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加深对力的三要素的认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图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对于接受新鲜事物具备积极的情感态度。 3、通过“制作空气动力小车”活动,进一步深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使社交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该知识点通俗易懂,学生不仅耳熟能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深有体会。但本课在教材中作为第八、第九章的连接点,对于学生力学知识的完善和力与运动关系的建立意义重大,承担着学生力学知识体系建立的奠基作用。因此作者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止步于这一句话,教学内容也不应该是如此肤浅和空泛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 1、加深对力的定义、力的三要素的理解。 本章前三节(弹力、重力、摩擦力)是学生对力学初步建立认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往往局限于从力的性质出发定义和区分力,而不会想到指出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在学习本课前,若问学生“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大部分学生会犹豫地说出“受到支持力、重力和摩擦力”,若再问他“摩擦力的方向向左还是向右?施力物体是谁?”学生却支支吾吾、无言以对了…说明学生对“力是(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包含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两个知识点的认识是粗浅的。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力学知识还不完善,没有学过《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一定律》,无法对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做出判断,因此不能对物体做受力分析,

第四章力的相互作用试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综合测试题(相互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5×10=50分) 1、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物体一定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B、力只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C、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D、单个物体有时也可以产生力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弹力、动力是按力的性质来命名的 B、拉力、支持力、浮力、分子力是按力的效果来命名的 C、根据效果命名不同名称的力,按性质命名可能相同 D、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3、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或和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 B、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C、物体在空中下落时可以不受重力 D、规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称竖直悬挂时物体对弹簧称的拉力大小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其实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就是物体的重 力 C、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个分力 5、关于弹力,正确的是() A、压力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且指向支持面 B、只要两个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C、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6、关于弹力的产生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 、 挂在悬绳下的物体也会发生微小形变对绳子施加向下的拉力作用挂 D 、 在悬绳下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悬绳发生了微小的形变而产生 的 7、一本书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则( ) A 、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 B 、 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所以书才处于平衡状态 C 、 书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是等于他所受的重力 D 、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所以书才处于平衡状态 8、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同一个面上的摩擦力和弹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 B 、 相互压紧并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产生 C 、 有摩擦力产生的面上不一定有弹力 D 、 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有相对运动,则一定有摩擦力产生 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B 、 由公式N f =μ可以看出,μ与压力以及f 的大小有关 C 、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D 、 若两个物体间无相对滑动,μ仍然不为0 10、如图所示,重力G=100N 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20N ,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 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 .2N ,向左 B .2N ,向右 C .10N ,向左 D .10N ,向右 选择题答案: 二:作图题:对以下物体受力分析,并按要求完成。(Kg N g /10=) 1、静止在斜面上质量为40千克的物体,请作出物体的力的图示(物体所受的支持力为24N,摩擦力为32N ) (10分)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题(含答案)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坐在船上的同学用力推岸时,船就会离岸而去,而岸却在原地没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人对岸(填“有”或“没有”)作用力,该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填“人”或“岸”). 2.如图所示,在水平课桌上放一本书,下列选项中所指出的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 ) A.书对课桌的压力和地面对课桌的支持力 B.课桌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C.课桌对书的支持力和书的重力 D.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3.观察下列三幅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4.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是( ) A.人对船的推力 B桨对水的推力 C.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5.甲、乙两个滑冰者面对面地静止在光滑的冰面上,若甲用力推乙,则其结果是( ) 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推力作用,甲不会受到乙的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分别受到同样大小的推力,并同时后退 6.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 C.飞机受到的力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7.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田径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8.如图所示,在测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桌面受到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为,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9.船停在距离岸边不远处,按照陆地上的经验,人在船头用力跨出一大步就可以到达岸上.而实际人从船头向岸上用力跨出一大步时,却往往容易掉进水里.这是为什么? 【作业精选】 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相互作用的力也可能发生在不接触的两物体之间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用手指压水笔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停在湖中,甲船里的人用竹竿将乙船推开,其结果是( ) A.乙船被推开了,甲船仍然静止不动 B.乙船先离开,甲船后离开 C.甲、乙两船同时相互远离 D.甲、乙两船同时相互靠近 4.下列四个例子中,能说明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是( ) A.用手提水桶,桶受到重力和手的拉力作用 B.划船时,船桨向后推水,水则向前推船 C.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施加的向上的弹力和重力的作用

力与相互作用测试题及答案

力与相互作用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命题人:宝鸡石油中学孙晓彩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考查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力与相互作用。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及其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涉及的知识点有:牛顿第三定律,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有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分析和简单的计算,探究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对物体受力分析。 本套试题共18个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4分,共56分) 1.如图,重力大小为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若F总小于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 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 D.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2.如图,a 、b 为两根相连的轻质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100N/m ,200N/m 。原长分别为6cm,4cm 。在下端挂一重物G, 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平衡时 A.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4N,b下端受的拉力为6N B.弹簧a下端受的拉力为10N,b下端受的拉力为10N C.弹簧a的长度变为7cm,b的长度变为4.5cm D.弹簧a的长度变为6.4cm,b的长度变为4.3cm 3.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kg的木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滑行的同时还受到一个向左的水平推力的作用,已知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在木块停止运动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1N 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10N D.木块受到的合力为1N 4.重力大小为G的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匀速攀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1 ,匀速滑下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桌面的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方向如图所示。现撤去力F1,则 A木块受摩擦力为8N,方向向左 B 木块受摩擦力为6N,方向向左 C木块受摩擦力为2N,方向向右 D木块所受合力为2N,方向向右 6.如图所示,物体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 A.重力,B对A的支持力 B.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 C.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 D.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7 .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3m。已知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木板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8 .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 的两个水平力作A于A、B两个物体上,A、B、C都静止, 则地面对A物体、A物体对B物体、B物体对C物体的摩 F F

初二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知识训练 1.当我们观察到物体发生了或发生改变,就知道物体受到了力.(题型一) 2.蜜蜂在空中飞行时要不断扇动翅膀才不会落下.从力的角度分析,不断扇动翅膀是因为。(题型一) 3.如图8-16所示,开门时,用手推在A处比推在B处更容易打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题型二) 4.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所含的物理道理是__________.(题型一) 5.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对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对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说明.(题型一) 6.如图8-17所示,三物体分别受到F1、F2、F3的作用.则根据图示,F1、F2、F3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应为_________.(题型三) 7.下列哪个例子不能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 (题型一)A.射箭运动员箭上弦后将弓拉开 B.一石子在空中加速下落 C.茶杯放在桌上也能使桌子发生形变 D.陨石落地,将地面砸开一个大坑 8.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 是( ) (题型一)

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 B.水作用于桨上的力 C.水作用于船体上的力 D.桨作用于水上的力 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一) A.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并不吸引带电体 B.指南针能够指南北,说明有些物体受力不一定有施力物体 C.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 D.如果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10.作图:(题型三) (1)质量为3 kg的物体放在斜面上,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2)重80 N的球挂在竖直光滑的墙壁上,绳的拉力是100N.画出球所受重力和拉力的图示. (3)用100 N的力沿斜面向上拉重200 N的物体.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拉力的图示. 综合提高训练 1.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地完成了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姿态确定的(即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应用了物理学中________的原理.(题型一) 2.下列一些例子都是力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请你将产生相同效果的例子的序号归纳在一起,并说出共同点。

力概念三要素相互作用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力的三要素相互作用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1.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和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和. 2.跳高运动员用脚蹬地,人腾空而起,这说明了,如以人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若以地面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用手拍桌子感到痛说明力的作用 是. 4.画出图中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5.某运动员用头顶回远处飞来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运动员感觉头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6.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7.如图所示,将分别载有一根条形磁铁的两辆小车同时释放后,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最后静止.此现象说明的物理知识有, ,. 8.如图所示,小明用力向下压铅笔笔尖时,手指却感到疼痛,这是因为对也施加了力的作用,这个现象说明.

9.穿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会感到墙也在推他,使他后退.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块,在石块上升过程中石块受到 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不考虑空气的阻力) 10.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攻门,球飞入网窝,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运动员的头也感到痛,施力物体是.以上事实说明. 11.如图所示: (1)人用脚踢足球,是施力物体. (2)飞起后的球最后总是落到地面,是因为球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3)脚踢球时,脚会感到疼痛,使脚疼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12.2013年5月,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宣布退役.人们将他的弧线球称为“贝氏弧度”,这主要是由于踢球时所用力的和不同,从而产生了与直线球不同的作用效果.球离开脚后能继续向前飞行,球由于受最终落向地面,球在地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的作用. 13.为了去掉衣服上的灰尘,常用力拍打衣服,衣服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由于灰尘具有 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能把灰尘和衣服分离. 14.卢纶的《塞下曲》中写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说的是民族英雄李广晚上打猎归来,猛然发现草中有只老虎,情急之下,奋力用箭射虎,第二天才发现草丛中不是老虎,箭已经射入石头中了.同学们想一想,前面的短文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有:①;②. 15.力的图示是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线段的长短按比例表示力的,线段未端的箭头表示力的. 16.一个力的存在,离不开和,如人踢球,脚给球一个向前的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由于力的作用是,所以脚给球施力的同时,受到了球给脚的. 17.俗话说“鸡蛋碰石头”,鸡蛋碰石头的结局通常是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看,鸡蛋对石头的力石头对鸡蛋的力. 18.找出下列情况下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4)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上面,B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A、B静止,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推A,但A、B仍未动.则施加力F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B.B与墙面间的弹力可能不变 C.B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D.弹簧弹力一定不变 2.下列关于四项运动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A.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跳高运动员在越杆时处于平衡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铃过头停在最高点时,铃处于超重状态 D.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惯性,以便跳得更远 3.某小孩在广场游玩时,将一氢气球系在了水平地面上的砖块上,在水平风力的作用下,处于如图所示的静止状态.若水平风速缓慢增大,不考虑气球体积及空气密度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绳受到拉力逐渐减小 B.砖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砖块一定不可能被绳子拉离地面 D.砖块受到的摩擦力一直不变 4.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的重力过程中(绳OC不会断)()

A.绳ON先被拉断 B.绳OM先被拉断 C.绳ON和绳OM同时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质弹簧系住,并用倾角θ=37°的木板托住,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 ) A.小球受木板的摩擦力一定沿斜面向上 B.弹簧弹力不可能为3 4 mg C.小球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D.木板对小球的作用力有可能小于小球的重力mg 6.如图所示,铁质的棋盘竖直固定,每个棋子都是一个小磁铁,能吸在棋盘上保持静止,不计棋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棋子共受三个力作用 B.棋子对棋盘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C.磁性越强的棋子所受的摩擦力越大 D.棋子质量不同时,所受的摩擦力不同 7.木块沿粗糙斜面(斜面相对地面静止)运动,下列对木块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G是重力,N是支持力,f是摩擦力) A. B. C. D. 8.一物体m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不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受到的力是() A.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教材分析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今天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说,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来真正认识一个力。(3)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认识,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并学习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最终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用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器材:铅笔、小车、磁铁、弹簧测力计、乒乓球等 六、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节课教学属于概念性教学。本节课采用观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实践练习→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问题为引线、以活动找答案、以建构为核心”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通过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的展开,在教学中施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问题的解决中自主地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 以上这些,可以概括为:观察-讨论-实验-讨论-归纳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苏科版)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含义,会解释有关现象。 2、会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并用力的三要素作出力的示意图。 难点: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会判断一对相互作用力。三:教学过程

教后感: 实验中学初二物理尝试学案班级姓名 内容:第八章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编者:张卫芬 【学习目标】 3、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含义,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的产生原因。 4、会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过程】 一、【问题引导】 1、阅读开头部分内容,两幅对话图,你支持谁的观点? 2、按照活动8.7的要求,进行相关活动,并认真思考(围绕以下的思考题进行) 实验1:手指有什么感觉?。 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2:会发生什么现象?。 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实验3:看到什么现象?。 分别说明了什么?。 实验4:看到什么现象?。 分别说明了什么?。 总结以上实验,可归纳出什么结论? 。

二、【适时训练】 1、完成WWW1、2、3 2、你用力划桨,使船前进,则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 A 、手 B 、水 C 、桨 D 、船 3、将一块塑料平板搁在几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先让一辆上发条的玩具小车的车轮转动起来,随后把小车放在平板上,如图所示.则( ). A .小车、平板都向左运动 B .小车向左运动,平板不运动 C .小车 会向左运动,平板向右运动D .小车不运动,平板向右运动 4、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球受力向前运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同时脚又感到疼,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这说明 。 5、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_______(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孤掌难鸣”说明了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是 的,同时也说明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有_____个物体. 6、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如右图,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 运 动.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力学物理知识: (1)_______________ _;(2)__________________. 7、右图中米袋随传送带匀速向上运动,请用力的示意图作出米袋受到的重力,支持力与摩擦力。 三、【巩固作业】 补充训练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相互作用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的小球A,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且绷紧,小球A处于静止,则需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力等于() A.B.C.D. 2.2018年3月2日上映的《厉害了我的国》的票房和评分都极高。影片中展示了我们中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方方面面的发展与进步。如图是影片中几个场景的截图,则下列说法正的是 A.甲图中火箭点火后加速上升阶段,舱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B.乙图中的光伏电池能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内能 C.丙图中静止站立在电缆上的工作人员受到的合力垂直于倾斜的电线 D.丁图中某根钢索对桥面的拉力和桥面对该钢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已知相互垂直的两个共点力合力的大小为40 N,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20 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A.10 N B.20N C.203D.60N 4.重为1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今用8N的力竖直向上提物体,则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 A.2N 向下B.2N 向上C.18N 向上D.0 5.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三根轻绳的长度之比为OA∶AB∶OB=3∶4∶5,两球质量关系为m A=2m B=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B绳的拉力大小为2mg B.OA绳的拉力大小为10 3 mg C.F的大小为4 3 mg D.AB绳的拉力大小为mg 6.如图,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绳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记为a1,S1和S2相对原长的伸长分别为?x1和?x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剪断瞬间() A.a1=g B.a1=3g C.?x1=3?x2D.?x1=?x2 7.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砝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拉力F的最小值为() A.8.65N B.5.0N C.4.3N D.2.5N 8.如图,在挪威的两座山峰间夹着一块岩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该景观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右壁竖直,左壁稍微倾斜。设左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于长期的风化,θ将会减小。石头与山崖间的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若石头质量一定,θ减小,石头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时练习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磁体能吸引铁钉,但铁钉不能吸引磁体B.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弹性形变量成正比C.只有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存在弹力D.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力的作用2.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A、B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使其保持静止状态,当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3N时,则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及右手对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大小分别是() A.3N、3NB..3N、6NC..0N、6N D..6N、3N 3.“以卵击石”常比喻人自不量力,用鸡蛋去碰石头,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是()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力的作用,而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 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同,只不过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龙舟比赛,运动员集体奋力用桨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B.船C.运动员D.水 5.人在湖中游时,使人前进的动力是() A.水对人的浮力B.人对水的压力C.人的手臂对水的推力D.水对人手臂的推力 6.“以卵击石”,鸡蛋破了,石头却完好无损,这说明() A.鸡蛋受到的力大于石头受到的力B.两个物体受到的力是相等的,但效果不同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无关D.鸡蛋受到力的作用,石头却没有 7.电影《流浪地球》中太阳即将毁灭,为了推动地球最快离开太阳,人类在地球表面建起了上万座核燃料驱动的喷射式行星发动机,当太阳和地球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应该开启的发动机位于地球的()

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 8.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C.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D.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 力 9.如图所示为物理学家库仑曾经做过的一个探究带电体间作用力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是固定的带电球,把系在绝缘丝线上的带正电的轻质小球B先后挂在图中P1、P2、P3三个位置,发现小球B受到A球的 作用力越来越小,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球不受B球的作用力 B.B球移动过程中带电越来越少 C.在B球远离的过程中,A球受到B球的作用力也变小 D.由实验现象可知B受A作用力大小与两者距离成反比 10.在航空领域,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1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A.B.C.D. 12.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力 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力 测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重力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舞蹈演员在跳舞过程中,其重心可能改变 B .登珠穆朗玛峰时,运动员在山底和山顶受到的重力相同 C .蚂蚁太小,故蚂蚁不受重力的作用 D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该物体上 2.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3 m 板的前端静止不动时,运动员受到板对她的弹力方向 是( ) A .斜向左上 B .斜向右上 C .竖直向上 D .竖直向下 3.如图所示,物块a 、b 的质量均为m ,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0 B .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 C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 D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2mg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物体用绕过滑轮的细线相连.质量为m 的物体和竖直墙壁接触,且跟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悬线保持竖直.由于M >m ,质量为M 的物体向下运动,质量为m 的物体向上运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升的过程中受到墙壁的滑动摩擦力为( ) A .μm g B .μMg C .(M -m )g D .0 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拉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原长为( ) A . F 1l 2-F 2l 1F 1-F 2 B .F 1l 2-F 2l 1F 2-F 1 C .F 2l 2-F 1l 1F 1-F 2 D .F 2l 1-F 1l 2 F 1-F 2 6.如图所示,一个足球用一个轻质网兜悬挂于O 点,A 点为网兜上对称分布的网绳的结点,OA 为一段竖直绳,设网绳的长短和足球重力不变,则足球越大( ) A .网绳的拉力越大 B .网绳的拉力越小 C .网绳的拉力不变 D .竖直绳OA 的拉力越大 7.如图所示,三个重量均为100 N 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各接触面水平,水平拉力F =20 N 作用在物块2上,三条轻质绳结于O 点,水平绳与物块3连接,竖直绳悬挂重物B ,倾斜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