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第4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第4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第4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4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3、在研究力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使社交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重点】

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预习指导】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发生时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称做,受到力的物体称做。例如:手提水桶。手是物体,水桶是物体。练习:

1、“孤掌难鸣”这句成语说明了什么物理知识:

2、用脚踢足球:

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3、家庭活动:利用两个鸡蛋相互撞击,观察哪一只鸡蛋先坏。并思考:“以卵击石”蕴含了什么道理。

【学习过程】

[展示]小组交流展示,鸡蛋撞鸡蛋的实验现象。

[交流]师生分析实验的现象,做出猜想:

[活动]

8、7 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各小组选择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做一做。实验

1、如图8-32所示,用手压铅笔尖,手的感觉是。实验

2、如图8-33所示,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看到的现象。实验

3、如图8-34所示,看到的现象是。小组讨论总结: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

[总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

[阅读]“读一读奇思妙想”,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

[活动] 放飞吹气的气球。

1、尝试解释游泳和火箭升空的原理。

2、排球运动员用力扣球时,常常感到手部疼痛,这是为什么?手受到的力是什么物体施加的?(思考:姚明、刘翔的脚部经常受伤为什么?)

3、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当堂检测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相同的是()

A、作用点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2、人游泳时,人和水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使游泳的人前进的力是对的作用力,这个力的受力物体是,施力物体是、

3、用绳子系着水桶,手拿着绳子从井中向上提水,此时水桶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手

B、绳子

C、地球

D、水

4、如图所示,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1);(2);

5、电视机放在桌面上,使桌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的施力体是()

A、地球

B、地面

C、电视机

D、空气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图中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B

2、水人

3、绳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5、C

6、D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word版导学案

1 社戏 教师寄语: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迅哥儿”一起去看“社戏”,与作者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体味少年时代的快乐与浪漫。 2、能根据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分析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朗读、背诵文中相关段落,积累优美经典的语言材料。 4、体会、欣赏本文细致逼真、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 学习过程: 预习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社戏”就是_________。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_____镇_____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棹着()归省()行辈()撺掇() 凫水()潺潺()弥散()蕴藻 () 漂渺()旺相()惮()撮 () 整体感知: 3、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 4、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讨论,师生归纳) 合作探究: 5、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分析人物: 6、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运用“我最想和文中 的(人物)交朋友,因为他(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体味美景: 7、文中哪些段落展现了优美的江南秀丽风光。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并用“我(我们组)觉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写的好,好在写出了(或者表现了)”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好句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示例: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我觉得自失和弥散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 感悟社戏之美: 8、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看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有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齐读最后一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拓展延伸: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学案新人教 版 班级:班学生姓名:学习小组:第组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重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规则物体的的重心的位置。 4.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学习重点: 理解重力的方向、重心,实验探究“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 正确画重力的示意图,实验探究“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预习】:自学课本第9—13页《7.3重力》一节的内容,认真观察本课的插图,思考并尝试完成以下问题。 1.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2.月球始终绕着地球转动而没有跑掉,是因为月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相互的力,这种力在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所以叫。 3.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画出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5.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6、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7、,我国发射了神舟九号载人宇宙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科学探究合作学习激情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重力的由来(看课本P12第四部分“重力的由来” 框题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探究活动:) 做一做:1、研究发现(牛顿):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1.试一试:把一物体用力抛向高空,你能看到了什么现象?答:_____________。 2.猜一猜:我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种由于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4.想一想: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_____重力的受力物体是什么?______ 同步训练一:熟透了的苹果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苹果受_____力的作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

陈汉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亮同学做清洁时,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因为他用了力,我们说他在“工作“。而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1、力学中的功 “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m m 3 2+-m m 112 +-m m

八年级英语下册复习学案(全册).docx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e11323906.html, 八年级下册复习学案 Unit1 课前自学(通读课本,完成系列各题)。 一默写下列单词、短语。 机器人纸张更少的污染建筑物太空 飞行月亮落下单独地大概有能力做某事 穿衣甚至面试预测声音公司 策略不愉快的科学家将来大量已经 工厂简易的这样的到处人类厌烦的 庞大的形状蛇可能的似乎不可能的 家务随意地 二翻译下列句子。然后背诵。 1人们将不再使用钱,一切都是免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将不去上学,他们将在家里通过电脑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一名记者,有一天我甚至可能去澳大利亚参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年后,我将养许多不同种类的宠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测未来是困难的,有许多著名的预言都没有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机器人可以帮助做家务,科学家相信未来会有这样的机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们认为机器人在 25 到 50 年之后能够与人交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在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梳理,层层迭进。 1I might even keep a pet parrot . 我甚至可能养一个宠物鹦鹉。 keep 用法小结:(1) keep +宾语 + 形容词〈宾补〉 we must keep our schoolyard tidy every day . 我们必须每天保持我们的校园清洁卫生。 〈 2〉keep doing sth 一直做某事 Why did the boy keep crying all the time ? 为什么那个男孩一直在哭? 〈 3〉keep +形容词〈表语〉We should keep heathy every day . 我们应保持身体健康。 〈 4〉 keep sb doing sth让某事一直做某事Sorry , I have kept you waiting so long .对不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案讲解

丰南四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第七章力 课题:第一节力课型:新授教材内容:2页-5页总序第_____ 课时 主备人:___________ 副备人: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提示: 1. 课标要求: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认识力的三要素。 2.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2页-5页内容,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 状。认识力的三要素。 3. 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

(五)、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物体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也施 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 释? 四、拓展提升: 1. 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 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二是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勺。此外,网拍击球的结 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生改变。 2. 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力物是_____ 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受力物是。 3.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A. —个巴掌的力太小 B. 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6、画出一辆马车收到的力的示意图。马车收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为500N, 同时收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500N. 7、一个物体收到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向右上方的拉力,大小为300M画出力的示意图。

八年级数学下教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第七章)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2.会通过边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会辨析哪些问题用哪个结论。 【复习回顾】写出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预习】预习课本第56-60页内容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56-60页内容,思考并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任务二:阅读课本56页实验与探究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选定一个单位长度,然后取一根长度为12单位的细绳,将它首尾相接并围成一个三角形,使得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分别为3、4、5,再用图钉把这个三角形钉在木板上. ①计算一下,这个三角形三边满足a2+b2=c2吗? ②度量以下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是怎样的三角形? ③由此你得到了什么? 2.结果尝试 再取一根长度为30单位的细绳,围成边长分别为5、12、13的三角形,重复以上(1)、(2)步骤,你又发现了什么? 3.归纳总结,并记住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任务三:阅读课本140页例题1,解决下列问题. 1.由下列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12,16,20 (2)8,11,13 (3)1.5,3.6,3.9 【课中实施】 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二:勾股数组: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9,12,15 B.15,32,39 C.16,30,32 D.9,40,41 2.下面几组数中,为勾股数的是() A. 4,5,6 B. 12,16,20 C. -10,24,26 D. 2.4,4.5,5.1 3.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2+b2,2ab,a2-b2(a,b都是正整数)则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4.△ABC中,b=17,c=8,a=15,则∠ABC=_________. 5.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cm,12cm,13cm,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 6.三条线段m,n,p满足m2-n2=p2,以这三条线段为边组成的三角形为______. 7.请完成以下未完成的勾股数: (1) 8,15,_______;(2)15,12,______; (3)10,26,_______;(4)7,24,_______. 【课后巩固】(6分) 如图,已知CD=6m, AD=8m,∠ADC=90°,BC=24m,AB=26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 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知识拓展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课后巩固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如图),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一本书放在桌面上(如图),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课后反思: 第七章第2节弹力 P6 学习目标 1.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初步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关注。 一、形变、弹力 活动:手压气球、手拉橡皮筋、压缩弹簧 你的感受 物体的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物体发生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拉长的橡皮筋若撤去外力(手的拉力)会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而泥团捏成泥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成),这种形变属于性形变。(阅读课本P.5、7“形变”的有关容。)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现象与结论: 2、(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一定围,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一定围,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 说明: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工具是,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信息快递:对弹簧的拉力F = k·⊿X (k表示弹簧的弹性常数,和弹簧的材料有关。 ⊿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定义 学习目标: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会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 母的取值范围。 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学习重难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非负性的理解和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一对一检查过关 导: 看书后填空: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1)形式上必须是a 的形式。(2)被开方数必须是 数。 判断下列格式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 3.0 ⑵ 3- ⑶ 2 )2 1(- ⑷ ()223≥-a a ⑸ 12+a ⑹ 3+a ⑺ a ⑻()02?-x x 学: 代数式有意义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分式的分母不为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 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x ⑵ x -21 ⑶13-+ -x x ⑷2x ⑸3x (6) ()01-a (1)常见的非负数有:a a a ,,2 (2)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已知:0242=-++b a ,求a,b 的值。 巩固练习: 已知(),03122 =-++b a 求a,b 的值 2.已知053232=--+--y x y x 则y x 8-的值为 练: 1.下列各式中:①52+- x ②2009 ③33 ④π ⑤22a - ⑥ 3+-x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2.若1 21 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122+-+-= x x y ,则=y x 4.函数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2 (B) X ≥2 (C) X>-2 (D) X ≥-2 5.若式子ab a 1+ -有意义,则P (a,b )在第( )象限 (A )一 (B)二 (C)三 (D)四 6.若,011=-++b a 则=+20112011 b a 7.方程084=--+-m y x x ,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01442=-++ +-y x y y ,求xy 的值

最新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1

最新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案及答案1 10、《组歌》纪伯伦(黎巴嫩)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学习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 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真 谛天穹璀璨镶嵌 翱翔长吁短叹千山万壑 2. 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二、走近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 散文 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 三、朗读《浪之歌》,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个部分。 2.如何理解“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3.本文的中心句 是 。你对此如何理解?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导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导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导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导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 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 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 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共34套107页)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学案汇总

个人复备 (共34套107页)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 册)教学案汇总 第六章第一节 物体的质量 【教学时间】________ 【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在了解物体质量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无关的基础上,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通过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了解其他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3.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大小,培养估测质量的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1.阅读课本P2-P4,完成下列填空:

个人复备 (1)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 位还有( )、 ( )和 ( )。它们的换算关 系是。 (3)实验室中常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 。 2.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一)质量 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1)、(2)小题。 练一练:1.8t=g 30mg=kg 2.想一想:P5 “WWW ”第2题。 练一练: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初中生的质量50一只鸡蛋的质量50 一粒药片的质量100 一只鸡的质量2 一只苹果的质量150一头大象的质量4 (二)测量质量的工具 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3)小题。 2.读一读: 阅读P2 “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完成下列问题: (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使用方法: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上。 ②调节天平时,应先将移至标尺左端的处,再调节横 梁上的,使指针对准。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盘;然后用向 盘中加减砝码,移动,使指针对准。 此时,与之和,就等 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事项: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 下册导学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第十六章 分式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知道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3.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自主预习: 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以下各题。 1.完成教材“思考1”中的空格。 2.什么叫分式分式与整式的区别是什么 3.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 ①38n m ++m 2 ; ②1+x +y 2-z 1; ③π213-x ; ④x 1 ; ⑤1222++x x ; ⑥22 2ab b a +; 三、课堂导学: 例1 填空: 当x 时,分式x 52 有意义; 当x 时,分式22-x x 有意义; 当x 时,分式x 252 -有意义; 当x 、y 满足关系 时,分式y x y x 2-+有意义; 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1-m m (2)32 +-m m (3) 11 2+-m m

四、课堂自测: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209y +, 54-m , 238y y -, 9 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4、列式表示下列各量: (1)某村有n 个人,耕地4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 公顷; (2)ABC ?的面积为S ,BC 边长为a ,则高AD 为 ; (3)一辆汽车行驶a 千米用b 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 千米/小时;一列火车行驶a 千米比这辆汽车少用1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 千米/小时。 5、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是分式哪些是整式两类式子的区别是什么 ①x 1;②3x ;③5 342+b ;④352-a ;⑤22y x x -; ⑥n m n m +-;⑦121222+-++x x x x ;⑧)(3b a c - 完成课本课后习题 4522--x x x x 235 -+2 3+x x x 57+x x 3217-x x x --221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学案及答案范文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学案及答案 第七单元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节植物的生殖A 教师寄语:静心才能致远 教师分析: 本节课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应用。 对于有性生殖在前面已学习过有关知识,只是未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通过复习、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理解有性生殖是两性细胞结合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从而总结出有性生殖的定义。通过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来繁殖,归纳出无性生殖的定义。通过联系实际,掌握无性生殖的应用。 学习目标: 能描述植物的生殖过程,从而总结出有性生殖。 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并能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 培养探究能力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有性生殖:种子的胚是由两性 结合成 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 的结合,由 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的应用: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 和 。 二、合作探究 通过复习,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本第2页的表,回忆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 总结有性生殖的概念。 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植物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 通过观察与思考,并讨论描述常见的无性生殖: 学生阅读课本的“观察与思考”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的例子。 小组讨论:这些植物的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什么是无性生殖? 思考、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什么不同? 植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这对于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无性生殖的应用: 定义 .嫁接材料 关键 类型 .探究:如何进行扦插 如何对扦插材料进行处理? 你的探究思路是: 三、拓展创新: 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芽眼吗? 蜜桃好吃,但把桃核种下去,长成的桃树却不能结出蜜桃这是为什么?用什么方法繁殖蜜桃好?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下列属于无性繁殖方式的是: A、播撒小麦种子种地 B、野生水果落地后萌发出幼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第七章 力 7.1 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第七章力7.1 力【学习目标】 1.掌握力的概念和单位,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2.掌握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预习】 1.下列有关力的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B.力的单位是牛顿 C.不相接触的物体间不会产生力的作用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2.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3.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汽车起动B.汽车拐弯 C.汽车减速上坡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4.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5.“鸡蛋碰石头”的结果是:鸡蛋破了,石头完好.那么,下列对于这一现象解释中正确的是 A.鸡蛋受到的力的作用大于石头受到的作用力 B.由于鸡蛋在运动,而石头是静止的 C.鸡蛋壳与石头承受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蛋壳没石头坚硬 D.石头受到的作用力比鸡蛋大,因为是鸡蛋去碰石头 6.辽宁号航母的舰载机歼﹣15着舰时在拦阻索作用下停下来,这个过程中() A.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 B.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改变 C.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受力物体相同 D.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7.下列关于力的讨论,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拍桌子,只有桌子受到力的作用 B.用手拍桌子,手会觉得痛,因此手受到力,桌子不受力 C.用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力,桌子也对手施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形状发生变化②乒乓球撞击在球拍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树叶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④ 9.下列关于力的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一样的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复习学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数据的分析》复习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 【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1、若n 个数 的权分别是 则: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2、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这里 f 1+ f 2+…+ f k =n )那么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_______。 3、调查包括_________调查和__________调查。总体是指考察对象的___________, 个体是总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本是从________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____________。 4、统计图包括_________统计图、_________统计图和___________统计图。 5、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 。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 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是一个 。如果已知一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可以知道,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这个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 6、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__________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7、极差:一组数据中 __ 数据与___ 数据的差。 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 情况的量,但只能反映数据的波动范围,不能衡量每个数据的变化情况,而且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8、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批数据的方差。公式为: s 2= 方差 ,波动越小。方差 ,波动越大。 (二)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1、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考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期考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_____。 n x x x ,, , ?21n w w w ,, , ?2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知识点一、地理差异明显1、读图·析图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一月平均气温 (高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河流流量 河流汛期 人文差异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传统交通方式 民居特点 总结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一、选择题 1、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接近的界线是() A、横断山脉 B、天山—阴山一线 C、巫山—雪峰山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2、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 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 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 3、宜宾市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宜宾市属于() A、暖温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5、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③季风气候显著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相一致的是() ①一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读右图,完成7-8题。 7、除纬度因素,加剧图中对话双方气温差异 的直接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降水 C、海陆分布 D、地形 8、如果此山脉是秦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山脉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分布大体 一致 B、此山脉与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大 体一致 C、此山脉以南是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 D、此山脉以南是湿润地区,以北是半湿润地区 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东向西递减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10、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72弹力

【关键字】八年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弹性、塑性、弹力的概念。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塑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弹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弹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5、一根弹簧________无限制拉伸(能,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堂导学 (一)弹簧测力计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______________,生活中你见过的测力计有:____________。 2、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_____________,观察其结构,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分别在大弹簧上挂1个、2 个、3个、200克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没挂钩码时及挂一次 分析表格数据,你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完成书本第7页的实验。 2、小结弹簧测力计应该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 【思考与实验】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猜猜谁对谁的拉力大些?实验验证,说说为什么? 。 三、课堂练习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