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共 心 理 学 教 案(6)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类的学习中,动机对学习总是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有目的和有成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中,明确的动机是绝对必需的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护完成的必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到学习效果。而且,不仅明确的动机总是会促进学习,有成效的学习也可以使学习动机得到加强。
第八章 学习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学习的概念,明确学生学习的特点,了解学习的准备状态,理解影响学习的内、外部因素,掌握指导中学生学习的方法。
第一节 学习的特点
一、学习的概念
(狭义)学习:主要指人类的学习,包括一般人类学习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
所以学习是存在于内部的一种潜能,只能当他与学习动机相联系,这种潜能变化表现为外显的行为时,才成为可观察到的学习表现。
综上所述,一般把广义的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
二、人类学习的特点
学习是人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这些研究说明,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和学习活动,对动物的生理发展有抑制作用。
另研究表明,在婴儿出生后的四五年里,除了营养条件外,缺乏适应的学习训练或教育不当,都会给脑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有人研究聋哑人无后的大脑皮质,发现控制视听器官的部位趋于萎缩。
对先天盲人复明后进行测验,发现他们眼动不规则,难于集中于一点,不能精确地区分圆形和正方形。
我国心理学界较多的倾向于认为智力是一般认识能力。
人们对智力的实质虽然没有一个普遍公认而令人满意的解释,但学生们在智力上存在有个别差异都是每个教师每天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让学习理解同一个概念定理,对一个学生必须反复讲解,提供大量例证,让他进行大量练习,而对另一个学生对与只要提供一个例证,他就可以做出正确的概括了。有的学生对与例题迈似的基本练习题能正确地解决,而对需要独立分析的综合题动束手无策,聪明的学生对各种未见过的、不寻常的新问题,总可以找出适当的解决办法。在命题作业中,有的学生思想流畅,想象丰富,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新的方面新的层次新的意境,而另一些学生则思路闭塞,语言干瘪。
我们也应看到智商成绩与学生学业成绩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而非完全的相关,即同等智力的学生学成绩不完全相同。这说明智力不是影响学习的唯一因素,有些智商分数较高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优异,甚至是较差,主要还和非智力因素有关,比如说学生的性格,同伴关系,没有明确的远期目标,成就动机缺乏,行为表现不成熟,缺乏耐力,对学校和教师有敌意,父母对他们期望较低。
反之,缺乏学习动机者,必然缺少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一)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为什么而学习,学习什么,学习到什么程度等总的学习目标。长远的目标能使动机作用较稳定和持久,但长远目标的功能是通过深题的具体目标体现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一门新课或一节新课之前,都要论学生知道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等。
3、学习指主体产生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4、学习是指凭借经验引起的主体习得变化
主体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那些由先天反应倾向或生理成熟所导致的变化,不能称为学习。例如,干渴的饮水、饥饿的进食、当喝足吃饱了,饮食活动便停止。这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应倾向。再如,由于年龄增长,身体发育成熟或衰老而引起的主体变化,不是由经验引起的,亦非习得的。老年人短时记忆能力的变化,虽然是主体的一种较大的变化,但老年人不能凭借经验而学会改善短时记忆,因而这种变化不是学习。此外,各种生理因素也不导致主体比较持久的变化。
2、人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社会历史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人的学习是借助于语言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
第二节 学习的准备状态
学习的准备状态:指促进学习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特点的总和。
主要包括3个因素个体成熟(生理方面)、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心理方面(心理方面)
了解学习的准备状态,不仅在于它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为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提供基础;依据学习与身心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习的准备状态也为通过新的学习促进新的分展提供可能性。
第三节 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
一、|智力与学习
一)智力概述
1、什么是智力
智力概念是心理学中引起长期争论而至今尚无一致意见诸多概念的一个突出例子。
1905年,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编制了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学术界对智力的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智力是一种认识能力;有人认为智力是潜在能力;有的人认为智力目前公认为,智力是以抽象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系统,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5个基本因素。
研究表明,儿童智力水平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数量,也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聪明的学生能很快抓住学科内容的实质,所掌握知识的概括水平高,迁移的可能性大,容易学会或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解题方式简洁合理,学习较能持久。
而智力迟钝的学生则是要靠机械重复来进行识记,他们掌握的知识零散不系统,可分辩性低,而且掌握过程费时费力,极不经济。
二、学习动机
事实表明,无论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明显),作为教师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了解、引发和指导。
一)学习动机及其作用
学习动机是指学习活动动力因素,有人把它概括为推力,拉力和压力。
推力(直接作用或用相互联系起作用):是学习主体对学业成就的追求,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或要求。
经验表明,在智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动机强的学习者,必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学习动机直接制约着学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那种认真、紧张、主动和顽强的状态。这种状态,主要体现在注意状况,情绪倾向和意志3个方面。
注意:主要指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时是否有明确的学习意识和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理森(A.T .Risen)在研究中,把二个刚生下来的黑猩猩养育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剥夺光刺激对它们的视觉器官的作用,结果16个月以后,发现这两只黑猩猩的视觉严重受损,除非当物体接触到它们的身体,才对物体发生反应,把物体在它们面前移动也不眨眼,视觉器官也异常。
汤姆逊(Thompson)和麦尔扎克(Melzack)把苏格兰猎犬从小隔离饲养,剥夺全部感觉刺激,结果发现这些猎犬长大以后,失去对痛的知觉,不躲避点燃的火柴,对针刺也很少有感到痛的迹象。
为了使学习和数学具有最大效果,教师所教的和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必须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很好地配合起来。也就是说,教育,教学过程及新的学习,必须与学习者的现有状态相联系,以便进行同化和顺应,使输入和认知结构再建立起一个平行状态,从而达到知识增多,认识能力提高以及认知发展的目的。
三、 学习的动机准备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有人认为人类有一种不确定性的需要。它驱使人们追求那些芾在还不能解决、需要进行探索查明真相的问题。
情绪: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包括对学习任务的评价、兴趣、爱好等。
意志:指在困难面前能否顽强坚持下去的品质特征。
学习积极性作为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和学习动机的性质、水平是统一的。学习动机强者,必然在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一致,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能有顽强的自制力与坚强的毅力。
5、学习是主体身上产生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
学习是存在于主体内部的一种潜能,只有当它与学习动机相联系时,这种潜能变化表现为外显的行为时,才成为可观察到的学习表现。而由经验引起的主体行为潜能变化,可能有外显的行为表现,也可能是看不见的内隐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外显行为者不一定是在学习,而没有外显行为者可能是在专心致志地学习。
拉力(直接作用或用相互联系起作用):是外界环境对学习者的吸引作用,它引导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如学位、社会地位等。
压力(转化为推力起作用):一般指客观现实对主体的要求,它迫使主体从事学习活动。如考试、竞赛压力,学习和家长的要求、就业求职的压力。
由上可知,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保证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护、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从教育的观点来看,发展儿童的智力要以成熟程度为依据,又决不能等待成熟。应该通过恰当的学习内容,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向成熟水平发展。
二、 学习的知识经验准备
任何新的学习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说新的学习受以往学习的制约。教师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和选择教材,教法也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据。
(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凭借经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过程。
理解广义的学习定义,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学习时主体自身必须产生某种变化
2、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学习是指主体自身产生某种变化的活动过程,而不是指变化所取得的结果。
应该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由可观察的刺激事件导致学习者的内部变化
二)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多用求得的学生智力测验分数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系数的相关系数的方法予以研究。
综合多项研究成果,较为一致的是智商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0.5—0.6)。这说明,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正常教育条件下,多数聪明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
1、人类的学习是一种自觉能动的学习
消极地适应自然界现实变化的要求,是动物学习的基本特征。满足生理需要是引起动物学习的主要动力。
人的活动大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人不仅能积极地适应自然环境,也能有计划改造客观现实。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学习的功能。自觉性和意识性是人类学习的本质特征。积极、主动地掌握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并自觉能动地改造客观现实是人类学习的主要动机。
一、 学习与个体成熟
一) 成熟是学习的发展准备
学习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性。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未到适当成熟水平时给予训练或教导,可使他们学习的印象深、效率高。要使学习有效地进行学习,必须考虑到他们所应具备的生理成熟这一准备因素的作用。
印度狼孩卡玛拉回到人类社会时虽然大约7.8岁了,但智力水平仅相当于6个月的乳儿,她死时大约8岁,智力只相当于4岁孩子的智力水平。
家庭成员与婴儿有较多的交往,婴儿便育便多发出声音呀呀学语的反应和有指向性的反应。
所有这些研究和事实说明,早期剥夺学习、训练和文化环境,对人的感觉器官和大脑等机体功能的发展是有着一定影响的,早期教育是可能的。
进行有效地学习,学习者原有心理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技能和一定的学习动机。如果学习者没有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相应的动机,那么,学习就很难在个体身上发生。因此,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无数事实也证明,学习者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和学习能力,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例如,缺乏初等数学知识就不能掌握高等数学原理,不掌握加减就不能学习乘除;不识字就难以学习写作和阅读。
成熟主要在于揭示新的发展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决定于后天的环境,教育和学习。
二) 学习对成熟的促进的作用
个体的生理发展指的是有机体生物学方面的发展,受“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支配,因而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
对动物的“剥夺研究”证明,如果剥夺初生的动物某方面的刺激,则会影响其相应的感觉器官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