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游记》改编得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西游记》影视作品改编之得失

《西游记》是作者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作完成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原著共100回,包含了41个神话故事,故事发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历尽艰难险阻,到印度取经的真实事迹。《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百态,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阶级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在我国电影事业还处于童年时期的上世纪二十年代,电影人就开始了对古代小说名著的改编,比如1927年就出现了改编后的电影《红楼梦》、《西厢记》、《木兰从军》等。一代又一代,以“四大名著”为主的古代小说改编制作被一次次搬上银幕,其中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是各式各样,千奇百怪,有甚者在某版《红楼梦》里林黛玉竟梳小辫、穿高跟鞋,但都只是小众作品。真正使名著改编成为大众文艺,改编作品为普通民众所接受是从我国电视艺术迅猛发展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以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因为这些改编基本上都能在尊重原作的同时,附加上改编者自身的艺术追求,这也让其成为大众对后来改编作品评价对比的样板。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自然免不了被改编的命运,我最早接触的改编作品是动画片《西游记》,至今仍然记得它的主题曲《一个师傅仨徒弟》是怎么唱的。因为观看年龄的缘故,评价它改编的得失我是肯定说不上来的,但它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像大多数人一样因为它我开始喜欢上了《西游记》。接下来接触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86版《西游记》,它贯穿了我的童年,为了怀旧我在2013年10月10日下午专门去大礼堂听杨洁导演讲述了当年拍摄《西游记》的故事。了解完它背后的故事,加上在每年暑期重播中的观看,在我看来86版《西游记》是取得了很大成就的,这一点从重播的次数就可以看出来。这版《西游记》最后播出了25集,播放过程是每个月1集,与现在的美剧类似。在杨洁导演展示的剧照中显示,为了遵循原著中的取经路描述,《西游记》剧组跑遍了大江南北来拍摄这部电视剧,向观众展示了北至草原,南至缅甸,东至东海,西至沙漠的美景,可谓用心良苦。在选角方面,因为当时我国影视业的发展不足,大量选用了各地戏剧团的人员,这是后来部分人评价说这版《西游记》中的演员表演方式戏剧化的原因,我同意这种观点,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避免不了的,因为导演杨洁在接拍《西游记》之前就是搞戏剧的,可能为了使用自己比较擅长的表达方式,或者说某种习惯的原因不知不觉的就表达的略为戏剧化一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选定的角色都是各地戏剧团里的顶尖人物,可谓倾全国之力来拍摄这部电视剧。

86版《西游记》的得在于它第一次比较逼真地将原著中的神话场面表达出来,并且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第一次将神话场面实化,这是后来给大众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另外一点在于,它比较的尊重原著,但没有完全照搬原著,为了表达得老少咸宜,将最精彩的地方展现给观众,导演选取了比较精彩的十几个故事并将之改编而呈现出来。还有一点就是上面提到的关于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宣传,我想对于旅游业是有很大贡献的。而它的失也在于它的改编,为了老少咸宜,导演美化了主角的形象,原著中孙悟空是“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尖嘴咨牙弼马温…”,在86版电视剧则是漂亮的美猴王形象,这一点是很多人觉得它不尊重原著,我其实觉得这一点是失也是得。

再接下来的张纪中版《西游记》,因为年龄的原因,并没有从头看到尾,偶尔看了一两集让我感觉就忠于原著的形象方面,还是张纪中版做得好。关于特效的问题,我想这只是时代技术的原因,不能作为评价的一个标准。

我想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某个时期内的文化作品大多是为了迎合这个时期里的文化评判标准,因为这样才能流行,才能为人所知,才能流传。影视作品对古典名著的改编不会停止,关于不同版本的对比更不会停止,因人而异,

各有所见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