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中药学(锁定中药初加工方向)
【专业代码】620302
二、教育类型与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专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应往届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毕业生
【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一)主要为中药材初加工基地输送能够熟练从事中药材种植、采收、初加工以及储运等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也为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药生产与经营企业、中药质量检测机构输送能从事与中药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五、就业范围及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职业领域和工作岗位:
(一)主要就业方向
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
(二)主要就业岗位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岗位、中药材种植岗位、中药饮片与中成药制备岗位、中药采购与销售岗位、中药调剂岗位以及中药质量检测与质量管理岗位等。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素质要求
树立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场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做人,尽心做事,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有吃苦耐劳和敢于拼搏精神,意志坚定,不怕辛苦,心胸开阔,能团结协作开展工作;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能力。
(二)能力要求
1.掌握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产地初加工技术,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储存、养护和运输;具有中药材栽培的相关能力;能对中药材市场的商品进行正确的规格等级划分。
2.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化学技能操作能力和分析仪器的使用能力;具有
常见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和结构测定的理论和技能;具有鉴定中药材真假优劣的理论和技能,并能正确书写中药材鉴定报告。
3.具有中药主药材炮制加工的理论和技能,具有中成药主要剂型的制备理论和技能;具有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正确书写中药制品检定报告。
4.熟悉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经营流程,能正确进行采购、收货、验收入库、在库储存养护、销售出库和可追踪操作。
5.具有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能力,具有GMP、GSP申报、准备、验收的能力;具有医药市场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制定有效的医药市场营销策略。
6.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诊断和中药治疗;具备中药处方的审核调配、调剂能力,熟悉正确进行常用中药的用药指导。
(三)专业知识要求
1.熟悉全国中药资源分布和道地药材的相关知识;熟悉药用植物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类中药材的栽培、采收、产地初加工、分级分类、储存、养护知识;熟悉各类生药中重点药材的来源、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定要点。
2.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熟悉常见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分析知识;具有鉴定中药材真假优劣的理论知识。
3.具有中药主药材炮制加工的理论知识,具有中成药主要剂型的制备理论知识;掌握中药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4.懂得中药商品学和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经营流程,熟悉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采购、收货、验收入库、在库储存养护、销售出库和可追踪管理制度。
5.熟悉药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药品生产和药品经营;熟悉GMP、GSP申报、准备、验收知识。
6.具有一定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多发病、常见病的病因、病机、中医防治原则;熟悉常见中药的功效与应用、组方原则、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和用药禁忌等;熟悉中药处方及其调剂知识。
(四)职业资格与要求
本专业学习内容的选取参照了卫生部执业药师考试和医药行业资格考试要求的相关知识
(五)证书要求
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发展、综合素质提升及就业需要,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融合职业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学生毕业除拿到毕业证书之外,根据
七、主要课程设计
(一)课程结构分为四大类: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素质拓展课。
(二)基本要求
1.贯彻德育放在首位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教育,系统开设思想教育、行为科学教育课程,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专业精神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对病伤残者及老年人的爱心和同情心,树立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的同时,也成为积极的健康教育者和热心的社会工作者。
积极运用形势报告、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等教学方式,其考核进入课程或操行评定考核。
2. 根据专业的要求,课程设置在理论方面注意涵盖相关专业与学科,内容精练,讲求实效。
各门课程要着力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给予学生较多的学科最新进展信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觉能力。
3.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及应用技能,达到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考核的水平。
4.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在各种环境中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5.教学安排中加强实践教学,尽量做到“理实一体”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各种教学演示,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训操作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目标。
6.校企深度融合,课岗零距离对接。
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在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专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并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与进程。
从学生入学后企业专家的“职业教育与指导开始”,就将企业文化、理念、需求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后续的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技能课,则采取“企业专家进课堂、学院师生入企业”的课岗合一教学,确保学生到岗实习
即能精准对接,为岗位输送留得住、用得好的高质量实用型人才。
(三)主干课程
1.正常人体学
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门课程,是重要的医药学基础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毗邻关系、基本功能等知识,并形成人体是一个由各大系统构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观。
2.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细胞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课程。
药用植物学的任务主要是系统地学习药用植物学知识,用来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的种类,为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等奠定基础并保证用药准确有效。
3.生药学
生药学是中药学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阐述各类生药的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要点。
它与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分析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由于生药多来自植物,因此药用植物学是生药学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4.中医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用中医理论研究和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对疾病的诊断、防治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中医中药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5.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主要阐述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包括生产基地的选定、栽培品种的选定及良种繁育、规范化种植技术、规范化田间管理措施、常用药用植物的种植等。
药用植物是中药材初加工的原料,所以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中药材采收、加工与储运技术的基础课程。
6.中药材采收、加工与储运技术
中药材采收、加工与储运技术,阐述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储存养护以及初加工工艺和设备等内容,是我院中药学专业(锁定中药初加工方向)最重要的专业技能课。
7.药用化学基础与中药化学
药用化学基础包括与药物相关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部分,是学习中药化学的必备基础。
中药化学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是中药识别、鉴别、分级分类并有效利用的重要依据,也是为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
8.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课程。
简单的说,就是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9.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课程。
10.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课程.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11.中药分析学
中药分析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质量及其控制方法的一门课程。
12.中药资源学
中药资源学是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中药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跨学科并兼具管理科学性质的新型学科,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时空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课程。
13.中药商品学与医药市场营销学
14.药事管理与法规
药事管理与法规主要学习与药品生产、经营、检验、监督管理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八、课程结构与学时比例
九、教学组织与实施
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训)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训及入学教育、社会实践、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
十一、考核与评价
(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根据不同学习领域及课程特点,采用学生自评、小组比评、教师综合评价等多种考核形式,重点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情况进行考核,一般由过程考核、阶段考核和期终考核三部分组成。
过程考核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及课堂表现等;阶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各学习情境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知识运用情况;期终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过程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阶段考核成绩占30%,期终考核成绩占50%。
(二)实训考核与评价
实训教学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性实训项目分别按照实训操作步骤、操作标准、问题处理与解决等内容细化评分标准,按百分制评分;设
计类实训项目按设计编制完成质量、设计创新性、设计实用性、设计答疑情况等,按百分制评分。
(三)顶岗实习考核与评价
顶岗实习成绩考核由实习单位(现场指导教师)考核与校内专任实习指导教师考核两部分组成。
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程度、实习报告的完成质量、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毕业答辩情况等。
实习单位的评价成绩占40%,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成绩占20%,毕业设计成绩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