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心理认知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儿童心理认知的发展

潘雪娜

【摘要】在心理学中,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知识是认识过程的结果,认知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在实际心理活动中,人的认知是不可分离的整体过程,对于儿童来说,很多知识都是在对事物认知、认识过程中获得的,但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心理过程的主导活动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将认知分为了:感觉、记忆、思维等具体过程来说明。

【关键词】感知觉,记忆,思维。

小引

心理学上的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嗅觉,味觉,肤觉,动觉与平衡觉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在感知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

感觉器官的发展

〈一〉在科学研究发现,感觉器官的发展的顺序是肤觉-前庭-嗅觉-味觉-听觉-视觉。

首先是婴幼儿的肤觉,肤觉是一组复合的感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等,有人发现在胎儿出生之前,胎儿的手心、脚心就比皮肤其他部会感觉更敏感,新生儿对身体接触,尤其是对手心、脚心刺激十分敏感,其发展水平与成人接近。温觉是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新生儿刚出生后,对于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因为胎儿在母亲腹中处于恒温中,所以,也就是说,新生儿对低于其体温的温度,比高于其体

温的温度更敏感。痛觉是皮肤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新生儿遭受痛觉时会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而其新生儿痛觉发展迅速,对痛觉刺激的反应越来越敏感,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一个现象是肤觉具有性别差异,女孩通常比男孩敏感,新生儿靠嘴来辨别物体特征,认识物体,有学者说过:“嘴是个人发展的最初舞台。”嘴是新生儿和婴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嘴的吸允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动力。手也是婴儿接触物体,探索外界的重要工具,抓握是婴儿最初的有方向运动,是形成操作物体和发展复杂动作的基础。

〈二〉前庭觉能使新生儿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嗅觉、味觉,婴幼儿能用嗅觉识别自己的母亲,研究发现,婴儿的听觉辨别能力不仅在语音听觉中,还表现在音乐听觉中,婴儿的视敏度是人的十分之一,3-4个月就能分辨彩色和非彩色,到5-7岁能正确命名常见颜色。

知觉的发展

〈一〉知觉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已经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新生儿期开始,就很少有纯粹的感觉,比如,孩子看东西,这是视觉过程,但是孩子出生后不久,已经不是仅仅对某个视觉对象的单一属性作出反应,例如出生后不久孩子已经偏爱看人脸,那就已经是对人脸的视知觉了。不但如此,在新生儿期,孩子已经出现不同感觉到的协同活动,比如听到声音,他把视线和头转向声源,这是协调的反应,就是知觉活动。

〈二〉在幼儿1岁到3岁间,主要针对儿童空间知觉,颜色知觉和形状知觉作分析,一方面,为及时掌握儿童对方位知觉的理解认识,更

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另一方面,儿童如果能认识大量的颜色、图形,将有助于儿童识记物体特征,有益于形成生动、明晰的物体形象,也会促进儿童概括和用语言表达事物的能力发展,为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提供源泉。

〈三〉空间知觉方面,儿童在2、3岁时掌握“上”、“下”关系发展较快的儿童开始掌握“前”、“后”关系,但1-3岁的孩子一般不能掌握“左”、“右”关系,左右关系要到4-7岁才能比较好地掌握。〈四〉颜色知觉和形状知觉方面,从颜色视觉来看,儿童一出生就具有基本的颜色视觉能力,但儿童掌握相应的颜色词却在将近三岁以后,

相比,由于形状与周围的事物具有更本质的联系,所以儿童对基本形状的词,掌握的更早些,但并不意味着,颜色视觉的发展比形状知觉的发展晚,所以对早教班孩子来说,颜色和形状认知教育应该交叉进行。

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提取的心理过程。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婴儿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再认识能力的提高,有人在实验中发现3个月的婴儿能记住视觉刺激长达24小时,快到1周岁的婴儿对人脸照片的再认能力长达数周,可见,婴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尤其是当他们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亲自活动时,更有出色的表现。但总的来说,婴儿的再认

是初步的、粗略的。

〈二〉婴儿也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婴儿的记忆能力不仅表现在识记和再认中,还表现在更复杂的分类编码活动中,9-12月的婴儿,能将“食品”、“家具”、“鸟”、“动物”、“交通工具”等类别的物品分类摆放。自传体记忆是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物的记忆,儿童自传体记忆的水平与语言发展密切联系。儿童自传体记忆有助于儿童利用已有经验预测将来的事件,也有利于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三〉幼儿记忆中,无意识记是幼儿主要记忆形式,儿童的想像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像、思维连接起来,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像和思维。2岁左右儿童的想像基本上是记忆的简单加工。

〈四〉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面所说的联系起来理解;儿童有时说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就明显暴露了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

〈五〉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是有目的的行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终记住行动目标,幼小儿童和失去记忆能力的病人在意志行动中有相似之处,他们往往在行动过程中忘记了原先激起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因而不能坚持完成任务。比如,孩子奉命去拿一个勺子,走

到半路看见地上有一个球,于是忘了去拿勺子的任务,踢起球了。

总之,学前儿童的心理正在形成和初步发展,这个时期各种心理过程逐渐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记忆起着重要作用。

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概括性,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这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反映的是个别具体事物和事物的外部联系。比如,幼儿拿着冰块,感到到是冰凉的,这是感知觉;而幼儿知道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是冰冻的,这就是思维。二是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认识事物,而是记住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感知的事物,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二〉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我们知道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并不是在出生时就已具备的,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的,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只是单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了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复杂化。儿童活动的发展,实际上是在知觉活动中,思维成分的不断增加,比如,儿童认识图画能力的概括化,就是思维在感知图画中作用的不断加强,儿童认识图画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对图画中形象的直接感知,而后来的发展阶段已主要是依靠思维进行认识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