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作文立意“四戒”

吴景松

中国人历来重视文章的立意,所谓“意在笔先”是常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中说:“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意思是说,文章要“为用”,要济世,要有高远的立意。刘勰则认为“道”是文章的本质,“文”是明道的工具,“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文心雕龙·原道》)。这样,文章也就承载着极为沉重的社会责任。类似的言论还很多,如魏晋曹丕的“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韩愈等人的“文以载道”等等,都强调文章要有深度思想。这些思想影响甚远,成为了文章立意的主流思想,也成为了我们作文立意的基本理念。

其实,立意不仅仅是一个深刻性的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过分强调深刻,强调创新,强调作文的社会责任,从而人为的去拔高作文的“意”是不恰当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立意的意义应该蕴含于自然、真实的材料之中,正如李白称赞韦应物的作品时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同学们在作文的立意上常常出现一些偏差,这些偏差主要体现在虚假、空洞、矫情、肤浅四个方面。作文的立意要防止这些毛病,我们称之为“四戒”。

一戒“曲解”

作文立意的基础是素材。作文的素材,无论是社会生活本身,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字材料,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作文要正确地反映社会生活,真实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合理地表达人们的认识,就不能任意曲解写作的材料。作文的“意”要建立在“真”的基础上,脱离了“真”,“意”也就虚假了,同时也就失去了任何价值。

有的同学为了使自己的作文有创意,人为的拔高材料的思想意义,甚至歪曲材料的意义内涵,其结果必然导致作文的“失真”。例如,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告诉我们:“坏人是不会改变本性的,不要轻信和怜悯坏人。”有同学却从中提炼出“狼是聪明的,人不应该与狼为敌”的主题。《愚公移山》告诉我们:“要发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有同学却从环保的高度提炼出“愚公不应该挖山,而应该搬家”的立意。这些看法看似有道理,有新意,其实歪曲了寓言的本意,是不可取的。我们知道,寓言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故事和人物,而在于它的寓意,故事和人物只是寓意赖以附丽的外在凭借或依托,寓言作者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人们生活中的道理。因此,寓意才是寓言的内核,没有了寓意,寓言就失去了价值;曲解了寓意,也就曲解了寓言。也许有同学会说,“朱光潜先生的《读〈伊索寓言〉》不也没有忠实于寓言的原意吗?”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解。第一,朱先生明确表示自己的观点并非《伊索寓言》本来要说的意思,而是一种“纠正”,这与我们同学从“农夫和蛇”等寓言中直接提炼出“要保护生态环境”之类的主题不一样;第二,朱先生的这篇读后感是“借读《伊索寓言》,浇心中块垒”,目的不是批评《伊索寓言》,更不是曲解寓言,而是以此为由头,表达对现实的忧虑。

我们鼓励同学们对材料的深入发掘,深入发掘材料可以使作文提高档次,增强感染力等等。但是,“深刻”本身应该蕴含于材料之中,换句话说,对材料的发掘只能从与材料基本主题相关的方面着手,而不能曲解。对寓言的提炼是这样,其他材料的提炼也是这样。

曲解是立意中的大忌,它使作文失去了令人信服的力量,失去了感人的艺术魅力。我们在作文前,要认真研究自己所选择的材料,正确把握住它的精神实质,力求使自己作文的立意真实可靠。

二戒“空洞”

作文的立意最忌讳“假大空”,前面所说的曲解导致了“假”,曲解的本意又往往是为了追求“大”,而“假”与“大”必然导致“空”。

“空”是立意中的另一大忌。作文的立意应该是真实可感的,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好的立意都非常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能唤起人们对自己某种相关生活经历的回顾,激起人们心灵深处的火花,引起人们的共鸣,而空洞的立意却令读者乏味。即使有美的语言,精细的描写,意空洞了,也难以产生心灵的碰撞。而一些好的文章,哪怕从生活中一点小小的细节入手,也能发掘出具体可感的立意,从而打动读者。请看下面这段文字——有一个老人背着人行道而坐,仿佛已跳出了杂沓的脚步的轮回,他淡淡地坐在一片淡淡的阳光里。

那老人低着头,很专心地用一只小刀在割橘子皮。那是“碰柑”处的橘子,皮很松,可以轻易地用手剥开,他却不知为什么拿着一把刀工工整整地划着,像个石匠。

每个橘子他照例要划四刀,然后依着刀痕撕开,橘子皮在他手上盛美如一朵十字科的花。他把橘肉一瓣瓣取下,仔细地摘掉筋络,慢慢地一瓣瓣地吃,吃完了,便不急不徐地拿出另一个来,耐心地把所有的手续再重复一遍。

那天下午,他就那样认真地吃着一瓣一瓣的橘子,参禅似的凝止在一种不可思议的安静里。

难道这不就是生活吗?太阳割切着四季,四季割切着老人,老人无言地割切着一只只浑圆柔润的橘子。想象中那老人的冬天似乎永远过不完,似乎他一直还坐在那灰扑扑的街角,一丝不苟地,以一种玄学家执迷的格物精神,细味那些神秘的金汁溢涨的橘子。

(摘自张晓风《生活赋》)

这段文字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形而上的艰深,却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其立意具体而实在。作者截取生活中寻常的画面,运用审美的方式和精细的描写,艺术地回答了“什么是生活”的问题,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读这样的文字,我们会从老人恬淡悠闲的生活中,从他那专注不苟的举止里,悟出人生的真谛。

空洞是立意的大敌,它使作文浮泛轻飘,脱离生活,失去应有的美感,从而也就使作文的“意”最终变得毫无意义。作文前,我们要仔细斟酌所立之意,切身感受它与生活的联系,抛弃空洞的立意,确立有实际意义的立意。

三戒“矫情”

前面已经说过,作文的立意忌讳“假大空”,而矫情也是导致“假大空”的缘由之一。要避免“假大空”,就要尽可能追求情感真挚的主题。作文的立意要真,内容就要真实,感情就要真挚,做到自然而不做作。

古人对情感的真挚有很高的追求,韩愈赞誉杜甫“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敬重他格调的高雅,立意的清新自然;金人元好问则赞许陶渊明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在对其语言平淡、自然天成风格的肯定之外,还肯定了他立意的真淳。

现在有的同学缺乏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为赋新词强说愁”,写作起来就瞎编乱造,甚至故意违反常情,以表现高超或与众不同。例如写感恩就写亲人得了绝症,自己悲恸欲绝;写责任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等等。写作内容和立意上的失真与情感上的失真不无关系,“情”虚了,“意”必然假。当然,也有同学在作文中确立了很好的立意,但由于处理不当,过于直露,过于外显,同样也落入了“矫情”的窠臼。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同学的作文片段——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叫《珍珠港》的影片,讲的是一个英俊潇洒的战士爱上了一个貌美如花的护士小姐。可是后来又有一个不怎么英俊潇洒的战士也爱上了这个小姐。原因是他以为那个战士已经死了。可是后来那个战士没有死,他又回来了。所以两个战士只有一个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