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04清热B-湿热药 [基础中医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名:清热燥湿药_1.定义:药性苦寒,苦以燥湿,寒以清热。
_2.主治:
_(1)湿热证。
湿温或暑温挟湿:身热不扬,胸闷脘痞
脾胃湿热,升降失常:脘腹胀痛,呕吐泻痢;
大肠湿热,传导失职:泄泻痢疾、痔疮肿痛;
肝胆湿热,疏泄失常:尿赤、胁肋胀痛、耳中流脓;
湿热下注:带下色黄,或热淋灼痛;
肌肤湿热,症见湿疹、湿疮。
_(2)脏腑火热证。
_3.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津伤阴损者慎用。
中药:黄芩
[基源与药材]唇形科植物黄苓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
苦,寒。
肺、胆、脾、胃、大肠、小肠。[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清热安胎
主治:
_1.性味苦寒,清热燥湿,善于清肺、胃、胆、大肠湿热,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1)湿温、暑湿,配滑石、白豆蔻、通草;
(2)湿热中阻,配黄连、干姜、半夏;
(3)湿热泻痢,配葛根、黄连;
(4)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药案:
“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来自:《本草纲目》
_2.善于清肺火及上焦实热,治肺热咳嗽。_3.清热泻火力强,治高热烦渴,配薄荷、栀子、大黄
(凉膈散)。
_4.火毒炽盛,迫血妄行所致出血。
_5.痈肿疮毒
_6.血热所致胎动不安,常配生地、黄柏;兼气虚者
配白术;兼肾虚者,配熟地、续断。
[用量与用法]
_1.入煎剂,3~9g。
_2.生用以清热,炒用以安胎;酒炙以清上焦热;炒炭以止血;
_3.采集: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
子芩: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_4.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慎用。
[临床运用]
_1.小儿肺炎:
方法:将黄芩、忍冬藤制成冲剂,每包含生药11g,每岁半包,3次/日,随增龄而增量,停用其它药。
_2.小儿菌痢:
方法:取黄连、黄芩、黄柏等量研末。1岁内每次用1g,2~3岁用2g,4岁以上用3g,调入生理盐水30~40ml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病情较重者2次,治疗期节制饮食。
_3.急性胰腺炎:
方法:柴胡20g,黄芩20g,白芍、半夏各15g,生姜
10g,大枣4枚,枳实10g,大黄20g(后下)。水煎服。1日1剂。中药:黄连
[基源与药材]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性味与归经]
苦,寒。
归心、脾、胃、胆、大肠。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主治:
_1.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强,善清中焦湿热郁结,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_(1)湿热中阻。配伍苏叶或半夏、黄芩、干姜
_ (2)胃热呕吐。配伍石膏、竹茹。
_ (3)肝火犯胃的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吴茱萸(左金丸)
_ (4)脾胃虚寒,呕吐酸水。+参、术、姜
_2.善清胃肠湿热,泻痢要药,治湿热泻痢,可单用。_ (1)里急后重,配木香;
_ (2)兼有表证者,配葛根、黄芩;_3.泻火解毒,清泻心经实火,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
_.三焦热盛配黄柏、黄芩、栀子;
_.高热神昏配石膏、知母、牡丹皮;
_.内热伤阴,心烦不寐,配伍黄芩、白芍、阿胶;_.心火亢盛,心肾不交,配伍肉桂。
_4.痈肿疮疖,目赤、牙痛
_.痈肿疔毒,配黄芩、黄连、栀子_.目赤肿痛,配淡竹叶
_.胃火牙痛,配升麻、生地、丹皮_5.消渴
_.胃火炽盛者,配伍麦冬、黄柏;_.肾阴不足者,配生地;
_.6.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外用)
[用量与用法]
_1.入煎剂,3~5g。外用适量。
_2.炮制
酒黄连:上焦火热,用于目赤肿痛、口疮;
姜黄连:清胃热和胃止呕,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萸黄连:疏肝和胃止呕,治肝胃不和的呕吐吞酸。_3.大苦大寒,过服久服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_4.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临床运用]
_1.萎缩性胃炎:
方法:黄连500g,食醋500ml(瓶装醋为优),白糖500g,山楂片1000g,加开水4000ml,混合浸泡7日,即可服用。每日3次,每次50ml,饭后服。_2.指骨骨髓炎:
方法:取黄连粉65g,加水2000ml煮沸3次,每次15分钟,冷却备用。不去渣,不加防腐剂。其溶液呈深黄暗色,澄清透明,约1800ml左右。用时将药渣置于瓷杯内,浸泡患指,药液以浸没全部病灶为度,每日1次,每次1~3小时,浸泡毕,按常规换药至疮愈。
_3.除烦
_.《诊余集》载:浙江某县令彻夜不寐年余,服安神养血剂二百余,毫无效验,孟河名医马省三以黄连8分、山栀3钱、猪胆汁1钱拌炒,煎服,当夜即寐。_.治疗以烦躁、焦虑乃至精神障碍为主诉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过程中的中毒性脑病、脑血管性痴呆、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等,配伍黄芩、黄柏、山栀、连翘等。方如黄连解毒汤、三黄泻心汤、黄连温胆汤。高热昏迷或中风昏迷,则常常使用含有黄连的牛黄清心丸和安宫牛黄丸。
_.日本以黄连解毒汤治疗脑血管性痴呆,提示能显著改善焦虑等精神症状。认为黄连解毒汤能使全脑平均血流量增加,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回周围增加更明显,增加缺血灶周围血流量,缩小梗塞灶。
_4.除痞
_.所谓痞,包括胃脘部的不适感、隐痛、胀痛、灼痛,并伴有口苦、嗳气、恶心、呕吐等症,按压上腹部有轻度弥漫性压痛,但无肌紧张或肌卫现象。
治疗以心下痞、上腹部不适感、疼痛感为主诉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醉酒等,配伍黄芩、人参、干姜、半夏、甘草、大枣等。方如半夏泻心汤、黄连汤。_5.治利药。
_.所谓利,包括腹泻,腹痛,或里急后重,或肛门灼热,大便黏腻臭秽、或有黏液或血液。
清代袁枚:“前秋抱腹疾,香连一服佳,今秋腹疾同,香连乃成灾。方知内患殊,不可一例该,天机本活泼,刻舟求剑乖”
_.治疗以下利、腹痛为主诉的疾病:如急性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腹泻等,多配伍黄芩、葛根、白芍、甘草等。
_.6.消渴:
_.《经史证类政和本草》引《海上方》:“偶于
乡野人处得治消渴丸方,神验不可言。方用麦门冬、黄连捣丸,服白羊头汁”。
_.《名医类案》记载:“明代南安太守松江张汝
弼曾患渴疾白浊,久服补肾药不效。一日遇一道人,俾服酒蒸黄连丸,其疾顿瘳。
_.李时珍:“治消渴,用酒蒸黄连”。_.7.复发性口腔溃疡
_.近代经方家曹颖甫先生的弟子姜佐景说:“昔我治一妇人,舌尖下发一白点,渐内蚀,饮食辄痛,不能触咸味,尤不可碰热菜。我曰:此属热,宜师白虎汤,服石膏。妇服之数日,腐点不动,而胃纳反差。闻人曰:服黄连可效,竟一剂而愈。”(《经方实验录》)。
含黄连的复方甘草泻心汤(黄连5克,黄芩12克,甘草12克,党参12克,干姜6克,半夏10克,大枣12枚)应用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