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类阅读文章

想象类阅读文章
想象类阅读文章

想象类阅读文章

篇一:想象文章的阅读2

教学主题:

想象类文章阅读2

教学重难点:

复习阅读想象类文章的方法并做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讲解上周作业《聪明的天鹅》

2.呈现

在2003本书里睡过觉的蚂蚁

①蚂蚁阿布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书房。在书房里巡视一圈儿后,阿布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我就在书房里定居了,而且我每天要在一本书里睡觉。

②阿布请红头苍蝇给自己拍摄一张学习照。照片里的蚂蚁阿布穿着笔挺的西装,打了红色的领带,穿着黑亮的新皮鞋。他皱着眉头,很严肃地看一本大厚书。阿布对这张照片非常满意,他印了好几百张,并把这些照片散发给朋友、亲戚。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轻易相信了阿布是个大学问家。

③两年多过去了。

④蚁国大学想招聘一名知识渊博的教授。很多人向校长推荐了蚂蚁阿布,阿布很高兴。到了蚁国大学,校长很客气地请他坐下。阿布说:“校长,请您快点安排吧。我很忙,每天都要做学问的。”校长递过一张试卷,说:“耽误您宝贵的时间啦,请您做一下吧。尽管我听说过您的学问情况了,但按照大学的规定,您还是要通过考试才能当教授。”

⑤阿布愣住了!

⑥校长问:“您不认识字?不是开玩笑?”阿布点了点头。他又有些不甘心,强调说:“可是我已在903本书里睡过觉了。今天晚上,我就要在第904本书里睡觉了。”校长笑了,说:“书再多,你没有读,那也是没有用的呀……”

⑦阿布没有再说话,他红着脸从校长办公室逃了出去。

1.蚂蚁阿布发现了一个书房之后,做的决定是()。

A.他每天要读一本大厚书,为当教授做准备。

B.在书房里定居,而且每天在一本书里睡觉。

C.要把书的内容抄写下来。

D.学习拍照,给别人照相。

答案:B

2.很多人向校长推荐了蚂蚁阿布做大学教授,这是因为()。

A.阿布看过很多书,学识渊博。

B.阿布在书房里住了好多年。

C.看过照片大家认为阿布很有学问。

D.他们都是阿布的亲戚和朋友。

答案:C

3.第⑤自然段,“阿布愣住了”的原因是()。

A.阿布不认识字,也没有想到当教授还要考试。

B.阿布没想到校长会很客气地请他坐下。

C.阿布每天都要做学问,太忙了,没有时间考试。

D.校长递给阿布一张试卷,让他做。

答案:A

4.第⑥自然段,阿布“又有些不甘心”,这是因为()。

A.他认为校长在为难他,故意不让他当教授。

B.他认为校长的学问不如自己的学问大。

C.他自以为在903本书里睡过觉,很有学问。

答案:C

5.阿布红着脸从校长办公室逃了出去,这是因为()。

A.校长嘲笑阿布光睡觉,没读书,他生气了。

B.校长识破了真相,道出了阿布没有学问的实情,阿布很羞愧。

C.没被聘用,阿布感到很着急。

答案:B

6.这个故事讲的道理是()。

A.不应骄傲,要谦虚。

B.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有学问。

C.不要只追求表面的东西,要有真才实学。

D.对“一传十,十传百”的事情,不要轻易相信。

答案:C

3.练习与检测

小白鼠

小白鼠有八个兄弟姊妹。他是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好看的一个。他的兄弟姊妹都是灰色的,只有他独是雪白的。雪日的毛儿,长长的尾巴,长得非常的好看。他自己也晓得他是非常的好看,所以他很骄傲。

他常常这样他说:“看我这一身雪白的毛儿,圆圆的眼睛!若是我的尾巴稍微再短一点,我简直便和白兔一样的美了!自然,我的聪明是永远比白兔高出得很多,不管我的尾巴是长,还是短!”

小白鼠的妈妈,很不放心她这个最小最好看,也最骄傲的儿子。妈妈总是爱小儿子的,因为他最小啊。

鼠妈妈知道附近来了一只大黄猫,就极恳切地嘱咐她的八个儿女说:“你们,我的宝贝们!千万要小心哪!那只黄猫能一口咬住你们两个,因为他是一只又大又凶又饿的黄猫呀!”说罢,她特别地对小白鼠又说了一遍,恐怕他骄傲不小心,最容易招出祸来。可是,小白鼠不信妈妈的话。他对自己说,“像我这样的好看,猫会伤害我吗?不会的!绝不会的!”这样,他便放大了胆,虽然听见猫的声音,他也仍旧东跑西跑:一

点不留心。

有一天,小白鼠面对面地碰到大黄猫。一看,黄猫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圆,那么亮,那么凶,他有点发慌。可是,他沉了沉气,心里说:“不管黄猫怎么厉害,他会看得出我是多么好看,也就不会欺侮我的!”这样说完,他就笑了,对黄猫说:“猫先生,你看我好看不好看?若是我的尾巴短一点,我岂不和白兔一样美了么?”

说完,小白鼠以为大黄猫必定很客气的和他谈一谈,从此他们俩变成好朋友。哪知道大黄猫一声没出,忽然把大爪子伸出来,捉住小白鼠的颈项,就一口咬住

咽喉。可怜的小白鼠,痛得眼睛都肾了出来,怎么挣扎也逃不出他的嘴。

大黄猫几口便把小白鼠吃净,连那条美丽的尾巴也没有剩下,吃完,他舐了敌爪子,对自己说:“这真是一条好看的小白鼠!可是美丽不但保护不了他自己,也教我吃得不痛快呀,他是多么小,多么瘦啊!”

解释词语

一、骄傲_______________

恳切_______________

二、小白鼠妈妈为什么最不放心小白鼠呢?

三、小白鼠的不听话在文中有什么表现呢?

四、小白鼠最后的下场是什么?与小白鼠预想的有什么不用?导致小白鼠这一下场的原因是什么?

五、小白鼠的下场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一、自以为了不起诚恳殷切

二、因为他最小而且最骄傲,妈妈担心他惹出事来。

三、虽然听见猫的声音,他仍旧东跑西跑,一点儿也不留心。

四、最后被猫吃了,和小白鼠预想的完全相反。因为他骄傲,不听妈妈的劝告。

五、做人要虚心,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4.小结

想象类文章的阅读已经结束了,今后我们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欣赏文中有趣的故事情节,也要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

5.作业

完成阅读《月亮的心》

篇二:如何答好阅读中“想象联想”类试题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

——阅读中“联想和想象”类试题解析指南

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想到与之相关的彼,这是二者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联想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想象的事物通常比较虚幻。联想和想象在记叙文、散文、童话和小小说等记叙类文章中,最为常见。因此,

它们也就成了此类文体的一个重要考点。那么,怎样才能答好这类试题呢?

【授之以渔】

1.联想和想象要合乎情理。

无论是联想还是想象,都要合乎情理,合乎生活的逻辑。联想的对象要与已有内容(人、事、景、物等)有相似性或相关性。如果两个事物毫无相关性或相似性,就不具备联想和想象的条件。

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个联想不仅符合作者父亲当时的生活状况,而且与前文的背影相关。

又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这是根据父亲盼望于勒叔叔回国的急切心情而生发的想象,由于菲利普一家生活极端拮据,为了能改变全家贫困的生活状况,“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去散步”,目的就是希望能看到在美洲发了财的叔叔回来,于是,小说中的这个情节的想象就有了合理性,尽管它是虚幻的。

2.适当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有时候,为了使联想与想象的两个事物发生关联,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生动性,需要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

如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里就使用了比喻修辞,把“顶着一髻儿白花”(其实是雪)的树,比作是日本看护妇,联想既形象又生动,非常直观。

再如朱自清散文《春》中,对“迎春图”的描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个想象综合运用了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3.注意生活积累。

无论是联想还是想象,其内容都缘自生活,只有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

生活,才能让联想和想象贴切生动,才会有艺术的感染力。上文中所举的例子都是联想和想象生活化的体现。

【例】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在下面文字后续写“百合”与外婆见面时的情景,80字左右。(2020年上海市中考题)

“百合”知道了外婆对她的思念,放假了,“百合”回家见到了外婆。

【原文链接】

和老妈过招

①老妈89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我正当中年,精力充沛。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呢?

②老妈住在我家朝阳的大南屋,家庭公共电视在她的屋里。晚上老妈总是很早吃饭,很早睡下。老妈说:“丫头啊,我睡我的,你看你的,我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为着诚恳的缘故吧,老妈又说:“听话啊,我的老丫头,你看吧,愿意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

③老妈真好,事儿真少,不像我有些同学或朋友的老妈,事儿多。我于是服侍老妈睡下,然后回到沙发上看电视。没看上半小时,老妈高亢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丫头啊,别看了,这灯光晃得我心里闹腾得不行了。”因为声音太过突然,我打个哆嗦,手中的遥控器跌落在沙发上。打完哆嗦,我赶紧关电视,关灯,关门,乖乖地退出老妈房间。

④我另有两个房间,每间里都有电脑,坐在电脑前琢磨:老妈厉害呀,不受委屈。我心里很安慰,这个回合我输掉了,但是高兴。

⑤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百合有电话吗?”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有电话。”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百合有电话吗?”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做得大大的,表示“有”。耶!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笑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老妈眼都不眨一下说:“哪有呢,我也就问了八百遍罢

了。”

⑥我哈哈大笑,老妈真调皮啊。这个回合我输得甘心。

⑦一天,老妈左侧髋骨突然疼痛,自言快疼哭了。推老妈去医院拍片子,医生说骨质疏松。按照医嘱,系统补钙,喝奶,吃药,静养。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骨折,我买了坐便椅,不许老妈再去卫生间。这样过了几天,老妈的腿依然疼痛难忍,面部常有痛苦不堪的表情。又过了些日子,老妈平时端坐还好,稍微运动时,表情依然痛苦,躺下歇息的时候,连毛毯都不能自己盖了。我真的很急啊,可是灵感在此刻也出现了。我躲在屋外,偷窥老妈,有巨大收获。老妈独自一人的时候,居然能够比较自如地坐到坐便椅上解决问题,也能自己很轻松地盖好又轻又暖的毛毯。做这些的时候,老妈十分平静安详。

⑧这一次,老妈当我面微微行动时,又说疼啊疼啊,表情显得很痛苦不堪。我俯身贴耳揭她老底:“老妈,没有那么疼吧,你其实不怎么疼啊!”老妈仰脸看着我,脸上换上一种如孩童般被揭穿真相的纳罕和羞赧,说:“你怎么知道的啊?”

⑨这个回合我赢了,可是呆呆地想了想,又何必揭穿老妈呢?老妈够可怜的啦,她心里不知道有多害怕和无助呢。我把老妈楼在怀里,很是羞愧,于是这个回合我还是输掉了。

⑩其实,我知道母女之间哪有输赢呢,或者换句话说,我输了,也就是我赢了。

【解析】这一道极具生活化的想象题。每个人都有外婆,想想平时我们是怎么与外婆相处的,外婆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再结合选文内容,就不难写出答案。但要注意,由于是两人见面,所以最好要写出双方各自的反应,并注意细节,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百合”跑到外婆身边,搂着她的脖子,兴奋地说:“外婆,我好想您啊,我连做梦都梦见您呢。现在我这只小鸟终于又飞回您的身边,我要好好陪您开心!听了“百合”话,外婆笑得合不拢嘴。

【举一反三】

穷人的风骨

马德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

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思考题】

1.试想象一下,第⑧段中当“我”把钱转交给女学生时,彼此的心理活动。

“我”的心理:女学生的心理:

2.当家长看了女儿寄来的信时,他会怎样想?

3.第?中“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中的“风骨”指什么?

4.对最后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

1.“我”的心理:总算把这些零钱换成整钱了,这样我的学生就不会再像看到那些零钱一样,想到父亲凑钱的艰难,心里或许会好过一些。

女学生的心理:奇怪,父亲平时送来的钱总有一些零碎的,怎么这次全是整的啊?会不会是老师怕我难堪,帮我换成整的呢?

2.女儿的老师真是好心,不但替我垫上了5元钱,还把那些零钱换成了整钱,可能他是不想让我女儿看到那些零钱,想到家里的贫困,心里难受啊!我得好好谢谢他,把钱还上。

3.指的是骨气,人穷志不短。

4.有的人为了一点利益放弃尊严和骨气,使自己失去人格而被人唾弃。

篇三:第五讲:现代文阅读新题型(想象题)

第五讲:现代文阅读新题型(科幻小说一想象类1、27)

一、基础知识天天练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题。(共14分)

中国名山首推五岳。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

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五岳中的“岳”,意为高峻的山。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

定为“五岳”。自古有“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五岳修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称“大帝”、“神君”等)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祇。这几座山上的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于是,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唐宋以前,五岳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观并存。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着佛、道共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泰山和嵩山更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同时它们也成为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不愧为天下名山。论景观,五岳又各具特色: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东岳泰山wēi é陡峻,气势磅礴,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叹。而唐代诗人杜甫则写下了“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美,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西岳华山,险居五岳之首,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宝,“悬空寺”便隐匿其中。中岳嵩山雄险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个“奥”字上:在中岳嵩山留下了覆盖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奥精深的“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三教huì cuì,“天、地、人”竞相生辉,“山、寺、貌”互补争艳。“五岳”被誉为中国的“五大奇观”。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两处拼音依次所填词语正确的是()(2分)

A.封禅chán 磅礴pānɡ 威峨汇粹

B.封禅shàn 磅礴pánɡ 巍峨荟萃

C.封禅shàn 磅礴pánɡ 威峨汇粹

D.封禅chán 磅礴pánɡ 巍峨荟萃

2.下面对文段中四个斜体加粗的汉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岳:会意字。从山,从丘。本义:高大的山。

B.景:形声字。从日,京声;上形下声。本义:日光。

C.峻:形声字。从山,雋( jùn)声。本义:高而陡峭。

D.众:象形字。“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本义:众人、大家。 3.下面对文段中划线词语中加点字查字典的知识描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名闻天下中的“闻”字,部首查字法应查“耳”部,然后查3画;音序查“V”。.B.巡猎中的“巡”字,部首查字法“辶”后查3画;音序查“X”。.C.祭祀中的“祭”字,部首查字法应查“示”部,然后查6画,音序查“J”。.D.深邃中的“邃”字,部首查字法应查“辶”,然后查14画,音序查“S”。. 4.结合文段中的描写,在文段的五个“ ”处依次填入的五个字分别是()(2分)

A.险雄奇奥秀

B.雄险秀奥奇

C.雄秀险奇奥

D.险秀雄奥奇

5.合字联显示了对联艺术的独特构思,如“春来日下水中立”,“春”字的“日”换为“水”,即五岳中“泰山”的“泰”字。若以此为上联,其下联仍须与五岳名称中的一字有关,则下列选项中既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又与之构思相吻合的一联是()(2分)

上联:春来日下水中立下联:

A.夏至潮平波上游

B.草隐花飞架上歇

C.一天一个好心情

D.草长莺飞原上观

6.文段中的“五行”是指()(2分)

A.仁义礼智信

B.生旦净末丑

C.金木水火土

D.心肝脾肺肾

7.文段中的“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是指()(2分)

A.儒教基督教道教

B.儒教基督教佛教

C.基督教佛教道教

D.儒教佛教道教

(二)填空(10分)

8.默写(4分)

⑴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1分)

⑵,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1分)

⑶请用正楷或行楷将相对应的诗句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田字格内。(2分)

王维在《使至塞上》描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

阔,意境雄浑,近人王

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9.名著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来的呢,他不便代人

存着赃物。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不法的事儿也干过;现在,他自居是改邪归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

怎样的小心。祥子的叙述只有这么个缝子,可是祥子一点没发毛咕的解释开,老头子放了心。“怎么办呢?”

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听你的!”“再买辆车?”老头子又露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

的地方?!”“不够!买就得买新的!”祥子没看他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借给你?一分利,别人借是

二分五!”祥子摇了摇头。

⑴这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文段中与祥子对话的老头子是谁?(1分)

⑵小说中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始终没有实现梦想。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最终哪一件

事使他残存的一点点生活希望也彻底破灭了,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2分)

⑶请你根据下面提示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省略部分的情节补写完整。(60字左右,3分)

二、现代文阅读新题型:想象类

(一)阅读《奇才》,完成第8-10题。(共15分)(2020海淀二模)

(一)奇才

[英]帕·克利弗

①考试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莱斯兴奋得一夜没睡好觉。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通过这

次考试,他一定能进入盼望已久的工程技术学校---当个航天工程师是他唯一的目标。

②莱斯被带到一间小卧室,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穿白大褂的考官让他全身放松,然

后请他注视对面墙上的旋转灯光。这是最后一道脑力测验,事关重大。莱斯全神贯注,表现

得非常好。考试结束后,莱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瞪大了眼睛望着主考官。主考官把这个

黑头发、蓝眼睛、高个儿的男孩注视了好一会儿,终于说:?你可以去脑力训练班。??可我

一直想当航天工程师呀!?莱斯绝望了。主考官重新扫视了测试结果,严肃地说:?在脑力测

验中,我们发现你有一种能感知动物思维的特异功能。如果加以培养,将会对社会做出巨大

贡献。??感知动物??莱斯又一次怀疑自己听错了,?可我从来没接触过动物呀!??正因

为你从未接触过动物,所以你的特异功能从未被人发现。测验时,我们把一头动物带进来,

你说出了只有这头动物和它的饲养员才知道的事情。毫无疑问,你的大脑对动物思维有一种

特殊的直觉。孩子,这种功能大有用武之地呀!?莱斯才不在乎什么用武之地,他满脑子都

是失去的梦想,眼泪一直在他眼眶里打转。

③离开大楼,莱斯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走着。直到一片铁丝网横在面前,他才意识

到自己竟然来到了宇宙飞船基地。注视着太阳下闪闪发光的银色飞船,他禁不住放声大哭。这时,一辆氢气车驶近他身旁,透明的车顶向后移去,露出一张和善的面孔,?嗨,我叫伊

里克,?驾驶员热情地自我介绍道,?航天工程师,我正要去检查飞船,看你

这么悲伤,一定不会拒绝跟我去参观飞船吧。?

④汽车掠过一片宽阔的空地,在?波罗坎特号?飞船旁停了下来。伊里克领着莱斯走进

飞船参观。莱斯高兴得什么似的,看个没够,问个没完,恨不得多生几双眼睛。可不一会儿,伊里克就拉着莱斯离开飞船,他解释说他需要马上到管理处去一趟。?你就在更衣室里等我。?他指着一扇门说,?记住,什么也别动,我很快就回来。?说完,他大踏步走了。

⑤更衣室就是宇航员登船前更换宇宙服的地方。莱斯心情激动地走到一个柜子前,用手

轻轻一按,没想到柜门居然开了,里面放着一套套宇宙服。?让我穿上试试,只穿一会儿。?宇宙服太诱人了,莱斯取出一套写有?彼得逊?字样的衣服穿上,小心地系好每一根带子,然后笨手笨脚地走了几步。他站在穿衣镜前,对自己的形象得意极了。这时,一个人闯了进来,他冲莱斯命令道:?彼得逊,跟我来!?莱斯的脑子闪过一个念头,他下决心什么也不说。

⑥当飞船冲离大气层时,地球引力产生的巨大拉力使莱斯觉得浑身骨头像散了架,痛苦

很快就使他昏了过去。当他醒来时,一切都平静了。两个宇航员站在他的飞行椅旁,一个是船长,另一个年纪大些的是指挥长费锡,后者正瞪着一双燃着怒火的灰眼睛。虽然仍很虚弱,莱斯还是认真地解释了考试时发生的事,他的理想以及理想的破灭。?好啦,你这个可爱的偷渡英雄!?船长和蔼可亲,?由于你的冒失,我们少了一个帮手。不过事到如今,当务之急是给研究院拍份电报,让伊里克、你的老师和父母放心。幸好我们要出去8个星期,这段时间够他们消气了。??说真的,?指挥长的语气也比刚才缓和多了,?虽然我不赞成你的行为,但我佩服你的勇气,并不是每个11岁的孩子都会这样做的。?

⑦莱斯感到很惭愧,可一想到未来的旅行又很高兴,他有好多问题要问。?船长先生,‘波

罗坎特号’是干什么用的??船长笑了笑:?‘波罗坎特号’是艘宇宙营救船,它专门在宇宙中收集被遗弃的航天器,以便重新利用。我们凭借可靠资料搜寻,有时也借助某种动物的帮助,比如一种外星羚羊兽的嗅觉就能帮助我们找到用甲

基烷做动力的宇宙飞行器;还有一种獐子,它对太阳能电池特别敏感。?

⑧以超光速行驶了21天后,?波罗坎特号?飞船到达了目的地——X-12行星。他们

要在这里搜寻发射到这颗行星上的无人探测器。宇航员本特利把羚羊兽从笼子里放了出来,这怪兽有着长长的身躯,尖尖的脑袋上长着两只小眼睛,耳朵也尖尖的。指挥长和本特利带着羚羊兽离开飞船,踏上X-12号行星粗糙的地面去寻找探测器。莱斯静悄悄地趴在船长身旁,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荧光屏。?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对讲机里传来指挥长嘶哑

的声音,?这家伙以前不这样呀!它一个劲地乱蹦乱跳,在原地打转。??可能有什么东西激

怒了它。?船长焦急地说,?你们发现什么反常现象了吗??忽然,他好像记起了什么,双眼紧盯着莱斯,?快穿上救生服,到他们那儿去!现在是你一试身手的时候了,看看是什么原

因使那小宝贝烦躁不安。?

⑨当莱斯身不由己地被带到羚羊兽跟前时,奇迹发生了。他脑子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感

觉。他忽然觉得他的爪子受了伤——是他的4个爪子,而不是手脚。巨大的疼痛使他难以忍受,不愿在地上走路。他明明嗅到甲基烷的气味,可就是不想去,他烦躁且愤怒。忽然,他感到两眼发晕,只得使尽全身力气向对讲机喊道:?把那家伙弄回飞船去!?

⑩在指挥长的搀扶下,莱斯回到了飞船。?真的!?莱斯激动得大叫起来,?我确实可以

感知动物的思维!羚羊兽已经知道甲基烷在什么地方,但是它的爪子受了伤,所以它不愿意去。如果让它穿上靴子……??天哪!?指挥长孩子般地大声喊道,?为什么早没想到??莱

斯说不出的高兴,乐滋滋地蹲在一旁,看着指挥长用4张柔软的金属片仔细地包裹羚羊兽的爪子。当他们第二次离开飞船时,情形就大不一样了。羚羊兽敏捷地跑在前面,很快就把他们带到了有探测器的地方。

?庆祝会上,船长高举酒杯:?莱斯,你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奇特的礼物——动

物思维感

知。它可帮了我们的大忙。?莱斯不停地掰着手指,别提有多得意。当看到其他宇航员们望

向自己时那同样充满喜悦和赞赏的眼神时,莱斯突然觉得自己非常向往今后的新生活……

8.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9.这篇科幻小说的特点可用一个“奇”字来概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它“奇”在何处。(5分)

10.小说结尾处,“当看到其他宇航员们望向自己时那同样充满喜悦和赞赏的眼神时,莱斯突然觉得自己非常向往今后的新生活??”请你展开想象,续写一段莱斯的新生活。(不超过150字)(6分)(二)赝品周元卫在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万能博士想为妻子买一件货真价实的貂皮大衣。然而在对

各种貂皮大衣的价格进行了仔细研究之后,他无奈地打消了这个鲁莽的念头。“貂皮大衣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可以拥有的。”他抱歉地对妻子说。

他用两个月的时间,攻克了生物学和化学领域中数道悬而未决的难题,最后制作出了一件貂皮大衣。“我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貂皮大衣。”妻子用充满赞赏的眼神看着自己的丈夫。

这件大衣很快成为附近居民聊天的热门话题。住在隔壁的林先生为此还特意拜访了万能博士。“瞧这毛皮,瞧这料子??”林先生对貂皮大衣大加赞赏,“真是仿制品吗?”

“这要由您看问题的角度来决定。”万能博士严谨地回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仿制品,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它和真品没有任何区别。”

“这简直难以置信!您是怎么办到的?”

在随后的四个小时里,万能博士兴致勃勃地向他讲述了具体的操作过程,包括貂的活细胞培育、信息激素的配制之类高深晦涩的学问。“控制活细胞分裂成完美的貂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每一根毫毛的长势都要做到精确控制??”万能博士这么说的时候,林先生忍不住开始打哈欠,但是博士的兴致依然高涨,“相比较而言,象牙的制作倒是容易得多??”

林先生把没有打完的半个哈欠咽进肚子,“您是说象牙也能仿制?”“当然可以,如果您需要的话,我很快就能为您制作一个,只需要一些活的大象细胞??”

一周后,象牙仿制品完成了。看着晶莹剔透的象牙雕刻品,林先生的嘴半天没有合拢。“加工还不够细致,”万能博士遗憾地看着象牙上的一处小小瑕疵,“不过我可以保证,它和真正的象牙没有任何区别。”

博士的象牙轰动了整个小区,络绎不绝的拜访者让博士应接不暇。听着客人们由衷的赞美,博士的干劲也越来越大,他孜孜不倦地向到访者讲解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同时用各种动物细胞进行演示,实验室里很快就堆满了越来越多的仿制品。

然而麻烦也接踵而至。就在林先生再次拜访博士的时候,邮差送来了法院的传票:

案由:商品造假。被传唤人:万能

“这??这是怎么回事?”

林先生诧异地看着博士:“您最近没看报吗?您的名字一直在头版头条啊。”他从家里取来一份报纸,向博士展示了印在头版上的那一条条令人触目惊心的标题:

《大学教授涉嫌造假》

《动物制品收藏家怒斥教授造假》

“造假?”

“哦,就是您的那些虎骨犀角??”林先生一边说着,一边读出文章的内容,“众所周知,只有从动物身上取下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动物制品。如此数量众多的赝品严重扰乱了收藏界的秩序,这是不折不扣的造假行为!”读到这里,林先生向万能博士解释道,“文章的作者李先生是有名的动物制品收藏家,听说他的收藏品数量超过了动物园的动物。”

“那他就应该知道,我的仿制品和真品没什么区别啊?”万能博士疑惑地说。

“您不明白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什么区别’。收藏家们可以允许能够分辨真伪的仿制品充斥市场,却绝不能容忍和真品完全一样的仿制品出现。您的那些和真品完全一样的仿制品,让他们的收藏品失去了价值。”

审判在法院如期举行。经过两天的激烈辩论,审判长大声宣读了审判书:“本法庭经过细致的调查证实,被告从未说过自己制造的是真品,相反,他一再声明那些制品是仿制品。同时,被告的仿制品除了赠送,并未进入市场流通。因此本法庭认为,被告的商品造假罪名不成立。但是鉴于被告的仿制品和真品没有任何区别,为不扰乱收藏秩序,本法庭建议被告在仿制品上印制标签,以示和真品的区别。” 审判结束后,拜访万能博士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博士的仿制品也越来越多,同时他没有忘记在每一件作品上都印上仿制的标签。

终于有一天,林先生对万能博士说:“您不知道吗?您的拜访者已经把您的仿制技术在全世界推广,现在到处都是仿制工厂,市面上的动物制品都是他们生产的。”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他们不需要印标签吗?”

“地下工厂谁管得着呢?您知道吗?那个李先生已经破产了,他的收藏品如今一文不值。”

“这又是为什么呢?”

“仿制品和真品完全一样,如果您买了这样一件仿制品,别人怎么知道它是从哪儿来的呢?而且仿制品的成本又这么低,谁还会浪费钱去买那些昂贵的真品呢?”

听了林先生的解释,万能博士沉默了。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喧闹声,紧接着响起了门铃声?? (有删改)

13.“赝品”在文中指的是。(2分)

14.阅读本文,根据事件的发展,将下面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3分)

① →万能博士应林先生之请,做了一个象牙仿制品,引起轰动→ ② →法庭宣布万能博士无罪→ ③ →万能博士面对发明所带来的问题,沉默不语

第二讲联想想象类文章阅读与写作专题

第二讲联想想象类文章阅读与写作专题 从上一讲我们知道,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得的东西要通过深入思考、通过感悟才能成为作文的材料。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表现你对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呢?联想与想象就是两种主要手段。 什么是联想?我们先来看《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 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谢安乘机问道:“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象什么?”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他的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 这就是联想。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那么,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一些呢?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之一般。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联想的几种方法: 类比联想:由所写人、事、物联想与之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人、事、物。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由秋风萧瑟中日见凋零的菊花联想到消魂失魄的主人公的憔悴。通过这样的类比联想,可以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形象、诙谐风趣,或者是构筑优美的意境。 对比联想:由所写人、事、物联想与之相反的人、事、物。《故乡》中写到中年闰土的贫困、衰老、精神麻木,与少年闰土的健康、活泼、天真烂熳的小英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闰土变化之大。对比联想对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化文章的主题起着巨大的作用。 象征联想:用所写的具体事物代替某种人或某种精神。《白杨礼赞》也是这样,作者既实写用黄土高原上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又用它来象征不屈不挠的抗敌

论述类文章阅读_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

实用类文章阅读(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坟墓中的旅行 威廉·伯克·米勒 新闻背景1925年1月,肯塔基州一个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山地青年在其父亲的农场上探寻一个能够吸引游客的大洞穴时,不幸陷入困境。在那个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块巨石卡住了左脚,动弹不得。人们想尽办法施以援手,还是未能把柯林斯从困境中解救出来。19天后,饱受折磨的柯林斯惨死在洞穴中。在此期间,美国报界对此事进行了大量报道。当时正在《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担任记者的米勒曾冒着生命危险5次进入洞穴,试图帮助柯林斯脱险。以下摘编的便是米勒系列报道中的一部分,它写于柯林斯被困的第5天,并获得1926年“普利策新闻奖”。 弗洛伊德·柯林斯正在经受着几乎难以描述的折磨,但他对被活着救出去仍然满怀着希望,今晚6点20分我最后一次看他时他这样对我说。 在亲自进到里面之后,我才明白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危急关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能迅速行动起来,但我琢磨出了其中的原因。 我曲着双膝进入洞口,通道的直径大约为5英尺。走完80英尺远的陡坡后不久,前面就是相当平坦的地面。 从这里开始,我不得不像蛇一样蠕动。地面上每寸地方都是水,没爬几尺远,周身就湿透了。每时每刻我都感到愈来愈凉,似乎要这样无休止地爬下去,但是,爬了大约90英尺后,我到达一个非常小的隔间,比隧道剩余的空间稍微大一点点。 片刻的喘息之后,我再度开始爬向那个被困者。脏水溅在我的脸上,周身麻木,但我不能停下来。 最后,我下滑到一个8英尺远的陡坡上。少顷,我看见柯林斯,于是喊他,他咕哝着应了一声。 手电光照到了一张脸,那张脸上分明写着长时间的痛苦,因为自从周五上午10点钟陷入这里后,在每一个清醒的时刻,柯林斯都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的嘴唇发紫,脸泛白。我意识到,要使他能活下去,必须采取某种行动。 在我看清他的脸之前,无论如何,我不得不将盖在他脸上的一块油布掀开。 “放回去,”他说,“放回去——水!” 这时,我才注意到,水一滴滴地从上面滴下来,每一滴都打在柯林斯的脸上。最初的几小时他不曾介意,但持续不断地滴水几乎使他要疯狂起来。这天的早些时候,他的兄弟将这块油布带给他。 这使我想到了旧时的水牢,我战栗了。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探究总结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2.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现代论述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评讲结合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高考中被列为考试内容还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所选的文章大多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文性,它涵盖了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已经接触过,但很多同学还是对这类文章望而生畏,觉得它太过于博大精深,难以驾驭。其实问题还是在于同学们没有掌握这类文章的解读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论述文的阅读方

法—整体把握论述文的思想内容。 二、考纲再现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高考论述类文章并不注重考查考生对科技知识的了解或掌握情况,而是从语文阅读理解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三、考试题型 1、对词语的理解 2、对句意的把握 3、对内容要点的提炼 4、根据内容合理推断 四、选文特点 ⒈选文时代感强 ⑴常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世界政治形势等。 ⑵内容基本是人类关于生物、电子通讯、天文学等方面研究的新发现和发明创造,是人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

想象类文章的阅读(1)

教学主题:想象类文章阅读 教学重难点: 掌握想象类文章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女娲补天、哪吒闹海、红鞋子、拇指姑娘、守株待兔、愚公移山……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童话和寓言故事,它们总能给予我们许多奇妙而夸张的想象,让我们的思维驰骋万里。本单元是一组想象类文章,包括神话、童话和寓言。阅读这类文章时,我们要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内容,所阐述的道理,以及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2.呈现 一、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神话、童话和寓言一般都是故事,神话故事神奇生动,童话故事曲折动人,寓言故事具体形象。我们阅读时,首先要了解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文章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全文。 二、了解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神话、寓言和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揭示某种道理,给人们启发的。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三、了解文章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想象类文章的故事情节非常新奇,往往能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这样,它免不了要借助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因此,我们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不要忽视对表现手法的理解,要注意学习文章中形象的拟人、恰当的比喻,要掌握文章中精练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3.练习与检测 青蛙与小草 一只大鹅不小心踩了青蛙一脚,青蛙感到受了很大的侮辱,他仰面躺在绿毯似的草地上,气得鼓起了肚子 小草对青蛙说:“你只不过被鹅不小心踩了一下,值得这么个样吗?该原谅别人的地方就应当原谅别人。” “让我原谅鹅?办不到!”青蛙眼瞪得溜圆,说:“我一定要想一个妙法儿报复一下鹅,叫他知道我青蛙是不好惹的!” 小草摇摇头,说:“你这就不对了,还是别把这事儿往心里放吧。” “你说得

论述类文章阅读(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般的书法理论往往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出发来总结书法的成就,这种探索自然是有意义的。但是,当我们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书法之“美”或书法所激起的“审美体验” 上时,却往往忽视了书法和写字之间的朴素联系。 我们觉得书法是艺术的,而写字却是实用的,可是说到底,书法家不过是无穷无尽的写字者中的一员。书法家卓然独立,只是因为他把某个字体写到了极致,从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书法家从来都不能无中生有。在书法家的书法产生之前很久,汉字已经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发展出了一套高度有序的偏旁、笔划体系,这套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一样具有汉字的魅力。 符号学美学关心汉字和书法的有序性。书法系统的有序性无疑就是以汉字系统的高度有序性为基础的,无论是无名氏还是书法家,为了书写汉语和汉字,都不得不首先遵从汉字的规则。承认书法之美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并不会削弱我们对书法艺术家独创性的评价。在西方传统美学的影响下,我们把创作者的迷狂状态看得过于神秘了。许多人觉得,不管是在作者那里,还是在读者那里,都有一种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在起作用。然而,笼而统之用“审美经验”来说事,非但不能增加艺术性,反而会败坏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相形之下,用“高峰堕石”、“夏云舒卷”等来形容书法的古人,反倒要离事情本身更为接近。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书法基本造型“材料”的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符号。书法家并不关心如何在理论上把握文字的符号性,他们关心的是这些符号性的文字如何从感性上得以生动的显现。 就跟玫瑰花的能指不会被它的所指(爱情)耗尽一样,在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中,文字的能指也不会被它的所指耗尽——人们在读懂字义的同时,也停留在字的表面,琢磨如何把字写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单纯为语言服务的记号。数码化的汉字固然也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甚至各式各样的书法式样,但是今日之大众并不打算去临摹它们,而是更愿意像拣字工人那样消耗它们。书法家是精益求精的写字人,和拣字工人不同,他从不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而是看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当电脑键盘摧毁了书法赖以生长的广阔的民间土壤时,书写汉语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终结了。一方面,汉字变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另一方面,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1.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编 第三章 实用类文章阅读课时作业37

实用类文章阅读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新华社长沙7月15日电(记者刘良恒) 在3岁幼童周周即将被渣土车卷入车轮下的那一刹那,年仅12岁的小女孩周美玲奋不顾身地飞奔过去,从车轮下救出了他,自己却因此身负重伤。 在雷锋家乡长沙市,“小雷锋”周美玲的这一事迹被人们争相传颂。 5月22日傍晚,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戴公桥村,美玲吃完晚饭陪妈妈胡金华出门散步。 当走到一个丁字路口时,美玲看到小男孩周周正横过马路。不巧的是,一辆满载砂石的大货车正由西往东疾驰过来。周周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还在一个劲儿地往前跑,眼看就要被大货车撞上。 就在这危急时刻,美玲飞快地冲向路中间,奋力将周周往回扯。两个人摔在一起,她紧接着用力将周周推向路边。周周被推到安全地带,躲过了一劫。 此时,渣土车司机已经紧急刹车,可巨大的惯性让车子停不下来,撞上了来不及爬起来的美玲。 当晚7时许,美玲被紧急送到了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晚上12时,进入手术室。经检查,美玲的左腿部分肌肉与骨头基本脱落,神经、血管、肌腱严重受损。 美玲妈妈和在痛苦中呻吟的美玲都坚决不同意截肢。于是,美玲开始接受一次次漫长而又极其痛苦的“炼狱之旅”。一直守护在旁的美玲爸爸周炬表示,每一次手术都会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但是这个坚强的孩子都挺过来了。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美玲的腿终于保住了。回忆起那惊魂一刻,她说:“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当时根本来不及多想。我不去救,小朋友就没命了啊。” 很多长辈、邻居、同学都说,美玲救人不是一时冲动,这孩子平时一直尊老爱幼、关心同学,有一颗美好的良善之心。 美玲家条件一般,妈妈无业,爸爸在外打工,一家人挤在两间很小的平房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但在美玲房间的墙壁上,整齐地贴着的26张奖状,清楚地记录了美玲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的成长轨迹。 村民周正鑫说:“美玲的母亲胡金华虽然读书不多,大道理不会讲,但是她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美玲的爸爸周炬也是出了名的厚道人,他勤劳能干,开过饭店,搞过装修,做过司机,不管村里哪家有事,只要一个电话,他二话不说就赶去帮忙。” 这样的家风熏陶,让周美玲养成了良好品性。“她从小就很懂事,每天帮父母做家务。她成绩很好,经常辅导邻居家小伙伴做功课,小孩子都喜欢黏着她。”邻居周燕说。 班主任老师左利辉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美玲从没申请过助学金,她说要把有限的指标让给其他更困难的同学。学校组织爱心募捐,她还比大部分人捐得多。每次集体劳动,她总是扛下脏活累活。有个女生从外地转学过来,跟不上课,美玲用课余时间帮同学补课。现在,那个同学不但跟上了学习进度,前不久数学考试还得了100分。 “就在她救人3天前,她还被学校申报为茶亭镇‘学雷锋标兵’,全镇只有2名教师、3名学生获得这个荣誉。”左利辉说。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长沙晚报网6月29日讯(记者朱敏) 节奏明快的音乐、色彩明艳的造型、1分51秒的时长……记者昨日获悉,由市文明办全程指导、雷风侠工作室精心创作的《“雷锋家乡小英雄”美德少年周美玲》动画短片日前新鲜出炉,生动还原小美玲救人事件的始末。

2020部编版语文五年级阅读:想象类文章训练4

年级:五年级辅导科目:语文课时数:3 课题现代文指导:怎样阅读想象类的文章(4) 教学目的理解文章中的想象类故事,思考它反映的现实意义。 教学内容 怎样阅读想象类的文章 【要点提示】 童话 童话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使儿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懂得生活的道理。童话一般分为拟人化童话、超人化童话、知识童话(科学童话)等。 1.理解童话中的幻想内容 童话的魅力来自于它的幻想和夸张。正因为如此,所以童话里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所实有的。但幻想不是胡思乱想,夸张不是不合逻辑的随意编造,它们都离不开社会现实而独立存在。 幻想和夸张:童话的艺术手法,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地 方。 童话的幻想和夸张是离不开社会现实的,应该把它作为客观生 活的反映。 2.把握童话中的比拟特征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就是通常说的人格化手法。 童话作品常常把非人的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抽象的思想、概念 比拟成人,赋予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和说话做事的能力。 在阅读童话时,要把所有的事物都看作活生生的人,这样,你 才能进入他们的世界哦! 这样,猫狗虎豹、花草树木,一沙一石,一旦进入童话领域,就“活”起来了,就成为具有哀乐、七情六欲的生灵。因此,我们在阅读童话时,千万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非人的有机物、无机物,而要把它们看作活生生的人。 3.重视童话的现实意义 不论是童话的幻想、比拟、夸张,还是它的思想内容,都源于 现实生活,折射于现实生活。 我们在进入童话世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它的现实意义。 童话故事和生活中的故事一样,也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童话故事的内容往往反映了真实的现实生活,在阅读童话时要知道,作者通过童话故事是在表扬什么,批评什么,或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寓言 寓言,就是“寓意于言”。一个人想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就编一个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听的人从故事里体会道理。这个故事就是寓言。一般来说,寓言都是虚构的,篇幅都比较短小。

论述类文本阅读怎样读懂

读懂论述类文本 一、论述类文本考点透视 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考查材料可以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选用实用类文本。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考查特点:1、文体特征:有论有述,以论为主。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主张、意见,或认识、见解等。2.属于信息类文章 3.考查的文章往往只有一个观点,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议论。 4.两种倾向:江苏卷为代表的偏于“逻辑思维”的论述文,其他省份偏于“介绍说明”的论述文。 三、学生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答题现状: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模拟考学生答题情况和试题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指向都是基本一致的(其实这些问题也是直接指向几个基本考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 如信息遗漏、筛选的信息不当等,辨别不出什么是主要信息,什么是次要信息;什么是观点句,什么是材料句,也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快速准确地指向相应的答题区域,找准相应的信息点。因此,怎样在短时间内基本把握观点和材料,迅速筛选出信息并进行准确辨析整合,是贯穿整个论述文备考的重要问题。 2.归纳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学生都停留在摘抄原句的层面上,没有归纳概括的意识或不会进行归纳概括,许多时候在归纳概括过程中就会明显出现概括不当的问题,尤其是在概括时常常会删去重要的修饰语,以致回答不明确或不到位,这与学生没有真正读懂文本、题目,没有准确概括、规范答题的意识有关。 3.把握观点、理解分析能力较弱 近几年的高考题都涉及概念理解、观点把握,尤其是近两年的高考,还要求结合文章观点对新材料进行分析,即运用文本的原理解释分析现象。初接触这种题目学生常常会找不到抓手和方向,就是想摘抄几个句子争取点分,也不知往什么方向抄,更不要说还要扣题展开分析了。 4.限时读懂(读懂内容、把握思路)的能力有待提高 说到底,前面所讲的三个问题,都共同指向一个大问题:怎样整体把握,读懂文本。而且,还要在考场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其实,学生真正最害怕的、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备考最难的,就是“读懂”的问题。 5.精准答题,准确转述的能力有待提高 考场上,学生答非所问、答不规范(如“答题笼统,不会分点,不按题目指向表述”等情形比比皆是,转述后出现明显错误的情形更是五花八门。这些问题的存在,少数是态度不佳造成的,但绝大多数是答题能力不高造成的。 综上所述,学生的问题就集中在九个字上:“读不懂、不懂答、答不准”。

三年级想象作文教案资料讲解

三年级作文教案:假如我是·····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2)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让学生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美好的心灵世界里一定装满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当你看到孙悟空变幻无穷的非凡本领时,也许会想,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该多好;当你学习感到疲倦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该多好;当你看到病魔夺去一个个人的生命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名神医该多好……让你的愿望今天就能实现,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将你的愿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在自己的作文中成为现实是完全可能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下来呢? 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生:······ 二、引导走向阅读,领悟写法规律

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规律,教师课前先布置学生在课前广泛收集有关假设类想象作文,并在浏览的基础上做好摘录笔记,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揭示其规律。 1、课堂讨论,激活记忆表象 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假想类作文,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呢?假设类想象作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2、想想:我变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请4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你们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教师随机点拨: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历史的(伽利略、毛泽东)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3、小组选代表交流: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呀? 4、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教师注意点评: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三、归纳小结,揭示写法规律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要写好假设类想象作文,必须把握哪几点呢?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揭示以下写法规律:

高中语文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设计与解析

高中语文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设计与解析 导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按王国维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唐诗、宋词、元曲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到了明代,找不出这个文学高峰了,但“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明代的文学现象。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它是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高峰之后的蹊径。文学的表达形式必须嬗变,因为后人再也达不到唐诗、宋词那样的高峰了,他们必须寻求另一条路子。明代的文人,对清言的写作曾风行一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菜根谭》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 时至明代,诗之所以衰退了,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尽管还有很多人写诗,但再也写不出好像前人那样的好诗来了。明代的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菜根谭》的意境审美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唐诗媲美。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唐诗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如果我们注意到《菜根谭》的意境,在大自然的取材中,它完全可以涵盖唐诗意境,所不同的是,唐诗意境多为自然画面的呈现,而《菜根谭》的意境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是为尘世疲惫之人勘测的一个心灵憩园,像一个深山里的禅境,让人洗净尘焰。这种意境比唐诗意境更接近人的心灵。“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是《菜根谭》最有味的句子,机就是“心机”,一个人把心机抛却,心灵自然澄澈。 《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中国有书,教育人的书多,关怀

人的书少,《菜根谭》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一个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它给生命设计了一种美好境界。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在精神上没有禁锢,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开明的时代,唐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唐诗的意境是天然的,代表那个时代文人们的心境,他们自身很容易被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丽融入和陶醉。而明代是一个专制统治最黑暗的时代,没有汉代的人才规则,没有唐代的开明,又没有宋代的品味。沉闷压抑,所以社会特别浮躁。我们从《菜根谭》里可以发现,那个时代对名利的炽热使其他人性全部泯灭,功名利禄,把人全部物质化和铜臭化了。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那种渴望解脱、寻求生命和生活真谛的愿望可想而知。所以《菜根谭》的意境,不像唐诗意境那种天然,而是一种追求和设计,也可以说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他设计的就是这样的意境,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所以这种意境比唐诗中的那种自然境界更有魅力,更令人向往。读《菜根谭》让人不能释卷,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一鸟一林,都能把人带入一种空谷般的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菜根谭》,诞生在这一时代,都是必然的。 (摘自香港《文汇报》,标题为《的意境》,作者李业成) 1.下列关于“清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其审美意境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

论述类文章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到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伪造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伪造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 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系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认识起源很早,法律作为治国之具,从它用来治理国家那天起,就形成 了法律工具主义。 B.魏征用比喻来阐释法律工具主义,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着 的鞭子,就是法律。 C.在古代要发挥法律治国之具的作用,皇帝至关重要,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会使法律失去它应有的信用。 D.戴胄能够依法断案,没有判伪造履历的官员死刑,他认为“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不能随意变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义的源头,指明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B.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君主对法律工具主义所起的作用。 C.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为反面事例,论证君主不依法行事、随意变更法律造成的恶果。 D.文章第三段,在论法与改革的关系时,以商鞅变法为例,阐明改革与变法应相向而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 科普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文。高考大多选用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是一种以科学内容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科普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科普文的阅读,除能获取知识之外,还能学习作者如何使用语言和安排结构以及如何选用表达技巧等。科普文的语言在讲求严谨性和简明性的同时,还追求生动性和形象性。科普文的结构要遵循事理逻辑,常常是由外到内、由现象到本质等。科普文表达技巧的选用多半是为了使知识道理表述得形象生动。这些方面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筛选并整合信息类题目 《考试大纲》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命题角度答题思路 表现文章关键内容的词 句、寓意含蓄的词句、在 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词句①养成精心审题、明确方向的读题习惯。②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搜寻、圈点相关信息点。③选定相关信息后,进行概括分析。④尽量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⑤注意分条作答。 能够表现文章主旨和作者 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 词句 二分析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类题目 科普文的目的是让普通读者理解相对专业的科学知识,所以其语言除了科学、严谨外,还必须具有通俗性和趣味性,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这样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达成这一目的,科普文必须使用一定的技巧,才能化深奥为浅显,使事物特征更鲜明,而用得较多的就是说明方法,如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等。 命题角度答题思路 感受语言的 整体风格 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

三年级想象类文章的阅读

教学主题: 想象类文章阅读 教学重难点: 掌握想象类文章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女娲补天、哪吒闹海、红鞋子、拇指姑娘、守株待兔、愚公移山……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童话和寓言故事,它们总能给予我们许多奇妙而夸张的想象,让我们的思维驰骋万里。本单元是一组想象类文章,包括神话、童话和寓言。阅读这类文章时,我们要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内容,所阐述的道理,以及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2.呈现 一、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神话、童话和寓言一般都是故事,神话故事神奇生动,童话故事曲折动人,寓言故事具体形象。我们阅读时,首先要了解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文章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全文。 二、了解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神话、寓言和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揭示某种道理,给人们启发的。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通过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三、了解文章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想象类文章的故事情节非常新奇,往往能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这样,它免不了要借助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因此,我们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不要忽视对表现手法的理解,要注意学习文章中形象的拟人、恰当的比喻,要掌握文章中精练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3.练习与检测 青蛙与小草 一只大鹅不小心踩了青蛙一脚,青蛙感到受了很大的侮辱,他仰面躺在绿毯似的草地上,气得鼓起了肚子。 小草对青蛙说:“你只不过被鹅不小心踩了一下,值得这么个样吗?该原谅别人的地方就应当原谅别人。” “让我原谅鹅?办不到!”青蛙眼瞪得溜圆,说:“我一定要想一个妙法儿报复一下鹅,叫他知道我青蛙是不好惹的!” 小草摇摇头,说:“你这就不对了,还是别把这事儿往心里放吧。” “你说得倒轻巧,”青蛙更生气了,“要是你遇到类似我这样的事儿,怕就不会是你现在这个样子了吧?”

(完整版)论述类文本阅读(带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文人以诗书入画,于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中寄兴托志、抒情达意,自王维,经苏轼、赵孟頫、董其昌诸先贤,成文人画一脉,传至当代,不断开创写意新境。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印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和韩愈的散文中“文以载道”的复古理论其实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说,赵孟頫是南宋院体向元代文人画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也是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之所在。赵孟頫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他说,画无古意,百病丛生。画无古意,虽工无益,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 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失道则病,得道则圣。政冶、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也就是尊道而行。所以,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 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审美的根源是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是众生的根本利益。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分。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 《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化种子、尚朴的种子。我们不是不重视经济,但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不是没有竞争,我们的竞争是争之以理的君子之争。《淮南子》的“君子之国”比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还要高。老子的理念是独善其身,是出世的,《淮南子》讲的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却可以适用于整个世界。就像习总书记所说,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国与国之间携手共商未来,这样还会有战争吗?这岂不是人民的福祉?我们对经济发展的态度,也是在道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这就是东方人的适可而止、中庸之道。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

小学想象类阅读

小学想象类阅读 (一)童话的阅读方法 1、要有丰富的想象。 童话中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故事情节更不是生活中会发生的,童话中的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语言、表情、动作、情感和智慧。但这些并不是作者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大胆的幻想和夸造出来的,是有现实依据的。我们在理解童话时,既要分清它与现实生活的不同,又要把自己融入故事情节当中,感受其中的趣味。 2. 正确理解童话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童话总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提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在阅读时,我们要通过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二)寓言的阅读方法 寓言就是“寓义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面寄托一些话,这些话是讲某种道理或教训的。一般来说,寓言的容都是虚构的,篇幅上都比较短小。 阅读时,我们根据其特点去理解寓言的思想容。 1. 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作故事去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2. 领会寓言的寓意 阅读寓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全文。 掌握艺术手法,体会寓言的生活哲理。 除了理解寓言的寓意,还要根据寓言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所以它的层次很清楚,它经常使用拟人、夸、讽刺等表现手法。 除此之外,在阅读童话和寓言时,我们还应注意学习童话和寓言中形象的比拟、恰当的比喻、精练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模拟试题】 多变的狐狸 ⑴ 很久以前,“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 ⑵ 野兔学习很认真,它总是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狐狸的学习稍差些,所以,它一见到野兔,就很客气地打招呼,问一声好。野兔也总是以礼相答。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 一、定义“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前者往往被叫社科文,后者常被称为科技说明文。 二、从考纲和考点出发,明确高考考什么 根据2015最新考纲说明和往年高考考查题型来看,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以下题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从命题和技法着眼,透析高考怎么考,面对考题怎么办 (一)、高考怎么考——透析命题7大干扰类型 论述类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概念多、信息量大、推理严谨、表述严密,稍不注意就会掉入命题人精心设计的陷阱中,故注意命题人常采用的设误方式,是准确解题的一种捷径。 1、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排除方法] 要排除“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重点关注:(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2、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排除方法] 要排除“混淆时态”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重点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 3、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排除方法] 要排除“因果混乱”干扰项,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在阅读文章时,应重点关注“因为、因此、由于、因而”等词语。 4、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排除方法]要排除“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5、偷换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排除方法] 要排除“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6、无中生有 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排除方法]要排除“无中生有”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7、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 [排除方法]要排除“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对象,知彼知己,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 (二)、文章怎么读——边读边圈注命题点 了解了高考命题者设置干扰项的类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关注这些词语、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