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知识教程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恒定浓度。
(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 (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4、主要缺点 (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
及生命。
(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 解质失衡。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 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 应。
如何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 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 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 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 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 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 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 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 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 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5、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 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
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 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 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立足岗位特点,现 总结了几点技巧。
wk.baidu.com
如何配制液体
如何选血管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
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 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 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一次性使用静脉 输液针,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 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 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 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 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 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 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 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 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 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在二十世纪中,肠道外营养(TPN)支持也取得重大的发展。肠道外营养之父, Dr.Stanley Dudrick于1967年成功的由锁骨下上腔静脉输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和蛋白质。由 于此突破,应用中央静脉治疗(CVC,俗称CVP)的概念如春笋般的蓬勃发展,造就各 式中央导管与敷料的发明与革命。
3、主要优点 (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
静脉输液
综合内科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 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 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 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
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 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回顾其历史,始 于17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在此期间有那 些重大的发明呢?我们可以输液、导管与敷料的历史回顾, 了解到这些发明是如何改善病患的生存空间与照护品质。
如何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 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 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 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 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 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 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 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 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 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 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 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 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确定进针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 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 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 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 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 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 1900年Landsteiner发现人体不同血液混合时,会起反应,此重大发现,终于导致人类
ABO血型系统确认。在输血治疗的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战争 期间输血的应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普遍,出于需要,必须给受伤的士兵输血以挽救更 多的生命,也因此造就今天,输血治疗是通用的医疗技术,血液可以分离成各种不同的 成分,可以根据病人缺少的具体成分,单独输入病人需要的相应血液成分。
2、输液发展 象现代这样的静脉内治疗是起源于19世纪,19世纪是医学大发展的世纪。第一个大的成
就是在1818年,当时James Blundell在伦敦进行了第一次人与人之间的输血。1834年 Blundell再次进行了人与人之间的输血,接受输血的是一名因出血而生命垂危的产妇, 由此, Blundell进一步认为出血造成的失血和低血容量有关。 1831年苏格兰发生了霍乱流行,这也是静脉内治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在这次流行 中,Thomas Latta实验性地给一个病人输入了盐水溶液,该患者当时"奄奄一息,任何 东西也不会刺痛他,实际上,他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我恐怕还没准备好用具,他就会 断了气"。但Latta的治疗成功了,病人最后康复并活了下来。盐水注射的成功使这种疗 法在霍乱流行中得到广泛使用,但其成功率有限。以后又进行了更多的工作病人输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