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考点集锦 (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马端临和《文献通考》

是一部典制体的通史。从上古记起,止于南宋嘉定年间,全书共348卷。《通考》是在《通典》基础上扩大和补充而成的。所载内容范围,远比《通典》来得广泛,所分节目比《通典》更加精密。从内容看,此书吸收了杜佑、郑樵二著的长处。在三通中此书资料最丰富,特别是尽可能记载过去学者的评论,对后人研究典制有很大方便.

27.朱熹开创的两种体裁:

朱熹及其弟子《资治通鉴纲目》: 纲目体。

朱熹《伊洛渊源录》: 学术史。

28.王世贞的史学观点:

(1)接受了“六经皆史”(王阳明)说,提出“天地间,无非史而已”,“六经,史之言理者也”的论点。

(2)开创了考史之风

(3)重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4)反对宗教迷信

29.黄宗羲的著作与史学思想

一生著作繁富,如《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等。

《明夷待访录》一书,是反映黄宗羲政治、经济思想的代表作。在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①反对君主专制。②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③参考古今货币史,鉴于明代使用金银的弊病,主张废除金银;又鉴于宋、元、明三朝钱钞之利弊,主张钱钞法。④主张平均田地、减轻田赋,征收实物税。⑤反对八股制艺,主张改进取士之法。⑥为削弱君权,提出加强宰相权力,设立政事堂以分君权以及学校议政等政治主张。

30.《读通鉴论》体例与王夫子史学思想

这是一部根据《通鉴》所载史事,用评论历史的形式来发表自己政治主张和历史哲学的史论专著。

王夫之的史学思想

(1)在历史观方面,他不信正统论、五德终始说等传统的历史观,反对复古论。

(2)在政治观方面,他有许多陈旧的思想,但也有些新思想。

(3)在民族观方面,主张“夷夏之防”。

(4)在史学观方面,他认为史学是经世之学。

在古为今用的问题上,他有几点要求:

❖①师古之“精意”,不能模仿古代之“成法”。②不可以古概今,只能鉴古酌今。③不可把史鉴当作万灵膏药,关键还在于立政修教。④不能以历史为教条,应当结合实际。

❖对历史著述,王夫之也提出了几项要求:①要明确述往思来之宗旨。②要记载“经世之大略”。③要切实有用而可供鉴戒。

31.顾炎武治史特点与史学思想:

治史特点:(1)重视史学及“引古筹今”。(2)注意古今源流与近世国情。(3)偏重于政治、经济、风俗、学术文化等历史问题。(4)注重证据与调查。

史学思想:(1)主张削弱君权、呼吁民权。(2)注意官吏问题。(3)在经济思想上,认为调动人人为私的积极性,才能利国利民。还主张藏富于民和发展地方经济。(4)主张改进赋税制度,反对官府苛捐杂税,“兴利”而“害民”,揭露“借火耗之名,为巧取之术”,指责“青苗钱”是超前征税的“食苗之政”。反对田赋征银之法,主张国家征税应征收实物田赋。(5)富有爱国思想,注意社会问题,积极主张变革。

32.《读史方舆纪要》

作者:顾祖禹,字端五,号景范,生于明崇帧四年(163年),祖居无锡。

内容:《读史方舆纪要》全书共130卷。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凡9卷,叙述历代州域形势,按历史顺序,叙述自唐虞三代、至明各朝的政治区划及沿革。

第二部分凡114卷,以明代的两京(直隶、江南)和十三布政使司的行政区划为单位,分别叙述各京省所属的府、州、县的情况。

第三部分凡6卷,为川渎,采录了历代地理书中对山川、江河、漕河、海运的记载。

第四部分凡1卷,为分野,采录了历代史志中关于各地星宿分野的说法。

此外,书前有《总序》三篇,叙述其写作目的;书后有《舆图要览》4卷,用图表形式介绍了全国各地的历史地理情况,眉目清楚,读来颇有趣味,且便于记忆。另有凡例二十六则,该书全书要旨。本书特别注重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

《读史方舆纪要》主要观点

1、讨论了明代的国防及保卫首都北京的问题。

2、着重论述了江南地区的重要性。

3、讨论了四川的地位及如何坚守四川的问题。

本书虽以研究军事地理为主,但对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城市的盛衰,交通的变迁,漕运的增减,水利的兴修等情况,也有所叙述,为我们研究自然、经济地理提供了重要资料。顾祖禹治学严谨,本书考订精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为兵家所重,被誉为“千古绝作”、“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是研究中国军事史、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33.钱大昕的代表作和史学批评思想:

《廿二史考异》内容①考校年代、地名之异同。②厘正史书所载史实之失误。

③考辨后人妄改与伪托。④补阙及训释。⑤阐发史家作史之旨意。

钱大昕在史学上的其它贡献有三点:

钱大昕的史学批评思想:

(1)“成一家之言”的治史境界。

(2)“美恶不掩,各从其实”的撰史原则。

(3)“博采慎择”的取材标准。

(4)“增其所当增,省其所可省”的表述要求。

(5)“师古之是”、“平心度之”的史学批评态度。

(6)“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

(7)“谨严灵活”的书法义例。

34.崔述

35。章学诚的史学批评思想

1、论治学。

(1)读书时要勤记札记,札记帮助记诵,积累知识。

(2)追名逐利,难以为学,难有成就。

(3)“善取不如善弃”。

(4)“著前人之说,示不相袭”。

2、论“六经皆史”。

3、论纂辑、考证与著作。纂辑是比次之书,是功力而不是学问,但也是学问所不可缺少的。

4、论“记注”和“撰述”。

5、论“史法”与“史意”。

“史法”探讨历史撰述之形式和内容,而“史意”探讨历史撰述中的思想,突出史学著作的个性和史学主体意识。

实际上,史法与史意是有联系的,史法是史意的表现形式,史意又依赖史法来反映,史意是史法的进步与升华。

6、论“史德”与“文德”。

章学诚认为史德与史识有密切联系。

7、论“通史家风”。

章学诚在《申郑》将“会通”思想概括为“通史家风”,主张写通史。认为断代史不是不可以写,但应偏重写通史。认为通史之作有六便、二长、三弊。

36. 《圣武记》体例:纪事本末体,作者:魏源

写作特点:将清代大事总结为三十四个事件,按事立篇。

内容(1)《圣武记》先记清代开国、平定三藩叛乱、康乾为巩固统一而进行的战争,后记苗民、白莲教、天理教等起义的发生和统治者的镇压。在记述史事的基础上,魏源对清代盛衰大势提出了一个总看法:

(2)书中总结清代盛衰的经验教训,是与当时为抵抗侵略提供鉴戒密切联系的。

(3)《圣武记》后半部写嘉、道时期清朝统治的衰落,实际上揭露了鸦片战争时期腐败局面的根源。

(4)《圣武记》在探索清代盛衰时,涉及到大量边疆民族问题的史实。

(5) 《圣武记》记载清代民族间发生的战争.民族之间联系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趋向密切的事实。

(6)《圣武记》记载了许多战役经过,对于总结军事指挥的成败得失尤为重视。

37.边疆历史地理学著作了解:

张穆:《蒙古游牧记》何秋涛:《朔方备乘》姚莹的《康輶纪行》

38黄遵宪与《日本国志》

作者 : 黄遵宪体例: 典志体

主要内容: 《日本国志》凡四十卷,五十万言。作者在书中围绕日本明治维新史,系统阐发了自己矢志改革的迫切愿望。

主要思想:一是强调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二是强调效法西方发展经济。

❖三是主张武备,巩固国防

❖四是重视“西学”,主张吸收西方文化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