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种心理防御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
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都是挫折后的反应,是无意识的。

1.合理化:
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

(不承认自己行为的真正动机,找一个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辩护,有了理由,心里就不再紧张焦虑了。


一般,“合理化”可分为三种方式:
(1),酸葡萄: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称为酸葡萄。

此机制是引申自伊索寓言(Aesop,s fab1e)里的一段故事,从前有一只狐狸走进葡萄园中,看到架上长满了成熟葡萄,它想吃,但因架子太高,跳了数次都摘不到,而无法吃到葡萄,它就说那些葡萄是酸的,它不想吃了。

其实葡萄是甜的,它因吃不到,而说葡萄是酸的。

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一个体育能力差的学生,说只有四肢发达的人,才会喜欢体育;容貌平凡的女子特别爱说“自古红颜多薄命,“红颜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要”。

(2),甜柠檬:与酸葡萄相反的,另一种自卫机制是甜柠檬,此方法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已是最佳的
抉择。

上述伊索寓言里所说的那只狐狸,后来走到柠檬树旁,因肚子饿了,就摘拧檬充饥,而且边吃边说柠檬是甜的,其实拧檬味道是酸涩的。

引申到我们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有时我们也会像这只狐狸一样,努力去强调事情美好的一面,以减少内心的失望和病苦。

如,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说她有内在美;嫁给木呐寡言的丈夫,说他忠厚老实;孩子资质平庸,说他“傻人有傻福”。

这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知足常乐”的心态,有时适当地运用,能协助我们接受现实,但这种方法,如过分使用,会妨碍我们去追求生活的进步。

(3),推诿: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带其过错,个人心灵之平静。

例如,学生考试失败,不愿承认是自己准备不足,而说老师教得不好、老师评卷不公或说考题超出范围;战败的将军不愿承认战败是因自己策略运用错误,而说是“天亡我也,非战之过”。

打人说是自卫;喜欢应酬、饮酒作乐,说是为了生意或工作在联络感情;球赛输了,说场地不好,裁判不公;老师体罚学生,说“爱之深,责之切。

这些都是一种推诿用。

有一句台湾俚语:“不会划船说溪窄。


很传神地表现推诿作用。

2. 潜抑:
把理智上不能接受或与社会道德无法相符的欲望,情感或动机在还没有被我们所察觉到时就压一下去了。

例如:丁校长是个汽车爱好者,惜车如命,太太常常取笑他简直将自己的汽车当作了儿子。

一天早上,当他在赶往教育局参加会议时,不幸发生了交通意外,他的车子被尾随的客货车碰撞了一下。

当时丁校长只是下车随便望望被撞毁的车尾部分,然后便冷静地匆忙与对方交换通讯电话,在抄下对方的车牌后,就马上开车驶往教育局,同时,再集中精神构思在会上个人要作的重要陈词。

在这事件中,由于撞车时是八点三十二分,二十八分钟后会议就要开始,而重要的事情亦急待决定,丁校长一反常态的表现,只是因为他采用了潜抑防卫机制。

3. 投射:
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有一首诗“我见青山多妩媚,谅青山见我亦如是”,及庄子与惠施《临渊羡鱼》的故事,都是投射的例子。

“投射”含有一种特殊的涵义,即个体将自己的某种罪恶念头,或有某种恶习,反向指斥另认有这种念头或恶习;或者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态度、意念和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指责别人这种性格的恶劣及批评别人这种态度和意念的不当。

投射能让我们利用别人作为自己的“代罪羔羊”,使我们逃避本该面对的责任。

例如:一个在潜意识里对自己女秘书有:非分之想的上司,却推说她在勾引他(如,一个工作余暇以看色情影片和寻花问柳以排遣时间的人,每逢与人交谈则·,他
总是在批评同事闲谈时离不了色情与女人,令他十分厌恶,其他如“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都是一种投射的表现。

此种机制可以保护个人内心得以安宁,但会影响个体对事情的正确观察和判断能力,并易造成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对个人缺乏建设性的功能。

4. 否认:
否定是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理上暂时的安慰。

“否定”与“压抑”极为相似。

唯“否定”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把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譬如,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就像沙漠中的驼鸟,敌人迫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

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本能他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避刀距大的伤痛。

其他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5. 退行:
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

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根据勒温等人的研究,认为二至五岁的儿童遭遇挫折而表现退回行为(regressive behavior),平均要比实际年龄倒退一年或一年半。

退回行为不仅见于小孩,有时也发生于成人。

例如,平常如有重大事情发生时,有时我们会大叫一声“妈呀!,或夫妻吵架,妻子跑回娘家向母亲哭诉,都是退回的行为。

自从知道丈夫有了外遇之后,每当其夫要外出时,她就在地上大哭大叫,一直到丈夫答应不外出为止。

有一女学生,自从被班上同学嘲笑后。

每当要上学时,就会肚子痛而无法上学。

有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被母亲管教得十分严格,加上母亲的蛮横无理,令她对权威人物产生极大的恐惧,甚至到她成年后,虽然学有所长,但在权威人物面前,她就会变得毫无主张,就如在任教的学校,她是一位极受欢迎的教师,但校长每次约见她,却总感到毫无自信;因为每次见她,她不但张皇失措,而且校长每要求她做任何事,她都说不会做,要求校长教她,并请求校长详细告诉她如何做;所有表现,就像一个无知愚昧的小女孩。

上述三例中的“在地上大哭大叫”、“肚子痛”、“极端依赖”,都是一种退回行为。

当人长大成人后,本来应该运用成人的方法和态度来处理事情,但在某些情况中,由于某些原因,采用较幼稚的行为反应,并非不可。

例如,做父亲的在地上扮马扮牛给孩子骑,做妻子的偶然向丈夫撒娇等,偶然倒退’,反而会给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与色彩。

但如常常“退化”,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困难,而已利用自己的退化行为来争取别人的同情与照顾,用以避免面对现实的问题与痛苦,其退化就不仅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症状了。

6. 隔离:
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最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因为此种感觉易引起焦虑与不安。

如人死了,不说死掉而用“仙逝”、“长眠”、“归天”,或“去苏州卖鸭蛋”,个体在感觉上就不会因“死”的感觉而悲伤或有不祥的感觉。

又如:谈恋爱的男女,为减少肉麻的感觉,不说“我爱你”,而改用“I 1ove you”代替。

另外有人把“厕所”说成“上一号”或“去唱歌”,也是一种隔离。

“隔离”是把“观念”与“感觉”分开,很多精神病患者常有此现象;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当中,心理治疗者常注意观察病人使用“隔离”的情形,以发现、发掘问题症结之所在,而进行治疗工作。

7. 升华:
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

例如:有打人冲动的人,借锻炼拳击或摔胶等方式来满足;喜欢骂人,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想杀人,以“外科医师”或“屠夫”(杀猪、杀牛)工作为职业来满足自我本能的冲动。

8. 替换:
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了。

“捡软柿子捏”
9.外射,内射与仿同:
外射即投射。

内射是将外界的因素吸收到自己的内心,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的一种心理防卫术。

如人们受早期的人格发展过程中事物影响,婴幼儿时期父母行为与言行,而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

内射作用通常是毫无选择性地、广泛地吸收外界的东西。

但有时却是通过特别的心理动机,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某些特殊的人或物。

这在心理上称为“仿同作用”(identification)。

“仿同”是指一种吸收或顺从另外一个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

当个体欲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时,就可采取仿同的心理防卫术。

10. 抵消:
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真是的情感。

“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
11. 反向作用:
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唯恐自己会做出,乃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称为反向。

换言之,使用反向者,其所表现的外在行为,与其内在的动机是成反比的。

在性质上,反向行为也是一种压抑过程。

例如:一位继母根本不喜欢丈夫前妻所生之子,但恐遭人非议,乃以过分溺爱、放纵方式来表示自己很爱他。

又如一位好吃糖,但被告诫吃糖会至牙,且不为妈妈所喜欢的女孩,每每与母亲逛超市,总指着糖果对母亲说:“不可以吃糖,吃糖会至牙,且妈妈不喜欢。

”有一首歌,曲名叫做《我的心里没有他》,这首歌从头到尾,都一直在强调“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如果“你”也懂得一点“反向”防卫机制的话,你就该了解他的心里到底有没有“他”了。

其他如我国“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与俗语“赶狗人穷巷”、“以退为进”都是反向的表现。

12. 压抑:即自制力。

13. 幽默:
明显地表达了观念和感情,但并不使自己感到不舒服,对别人也不会产生不愉快的影响。

某些游戏和滑稽的退行行为都属于幽默。

与诙谐不同,诙谐是某种形式的置换,而幽默则直言不讳、有啥说啥,而且如果没有“在观察中的自我”的某些成分,就不可能应用幽默。

就像希望,幽默使应用者能够忍受而又集中注意到那些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与之相反,诙谐往往表现出注意涣散。

与分裂样幻想不同,幽默不会排斥别人。

14.利他:
替代性而建设性为他人服务,并且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满足。

它包括良性的建设的反向形成、慈善行为,以及对别人的报答性服务。

利他与投射及发泄的区别在于,它为别人提供的是真的而不是想象的好处。

它与反向形成的区别是,它让应用者至少部分地得满足。

15. 歪曲作用:
这是一种把外界事实加以曲解、变化以符合内心的需要,属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卫机制。

用夸大的想法来保护其受挫的自尊心,这是歪曲作用的特例。

16. 幻想作用
这是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无法处理而用幻想(理想)的方法,使自己从现实中脱离开或存在于幻想的境界中,以其情感与希望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其心理上的困难,以得到内心的满足。

它可以说是一种部分的、且为思维上的退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