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管理1001班姓名:岳峥学号:2010040033
中国移动公司的发展战略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始于80年代。
1987年11月,中国首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并在广州投入商用,爱立信为供应商,在网用户150人。
网络总投资为3730万元,其中引进设备900万美元。
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代移动电话。
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引入竞争、促进发展也成为放在电信改革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1993)178号文件,同意组建中国联通公司。
从此,电信业进入了引进竞争、打破垄断的全新阶段。
1994年7月19日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成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3千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人民币,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
中国移动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上市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2011年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87位,品牌价值位列全球电信品牌前列,成为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
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
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客户品牌。
目前,中国移动的基站总数超过90万个,客户总数接近6.5亿户。
中国移动连续七年在国资委考核中获得最高级别——A 级,并获国资委授予的“业绩优秀企业”称号。
连续四年进入《金融时报》全球最强势品牌排名。
上市公司连续四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是中国内地唯一入选的企业。
同时,中国移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连续三年荣获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中国移动是联合国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正式成员,认可并努力遵守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并加入该组织倡导的“关注气候变化”(Caring For Climate)行动。
中国移动是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成员,努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大事年表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5年,GSM数字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2000年底,中国移动的交换容量超过1亿户。
2001年2月20日,在法国嘎纳举行的第六届全球GSM年会上,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李默芳总工程师荣获“GSM联盟突出贡献奖”。
2001年9月14日,中国移动通信广州国际局实现了顺利割接入网,这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第一个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正式开通。
我的地盘我做主、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在北京产生。
2001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通信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1月22至24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在今后两三年内实施“服务与业务领先”的近期战略重点。
2002年3月5日,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实现了GSM-CDMA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业务。
11月18日,中国移动通信与美国AT&T Wireless公司联合宣布,两公司GPRS国际漫游业务正式开通。
2002年5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赴韩服务小组到达韩国为观看韩日足球世界杯的中国移动通信客户提供GSM-CDMA原号漫游服务。
这是中国移动首次出国提供现场移动通信服务。
2004年7月2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
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产净值达到2331.6100亿元人民币,纯利达到420.04亿元人民币。
2005年10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收购香港移动电讯商PEOPLES(华润万众电话),现已成为其全资附属机构,并改名为中国移动万众电话有限公司。
2007年2月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手机用户实现单向收费(区域性被叫免费)。
2008年5月23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保持相对独立运营。
2008年,中国移动成为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中国区的首批成员之一,努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获得“2008年中国绿色IT行动先锋奖”。
2008年,上市公司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成为中国大陆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选的企业。
2008年再次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品牌500强》,名次大幅提升至第66位。
中国移动的品牌价值不断上升,连续第3年进入《金融时报》全球最强势品牌排名,品牌价值(572亿美元)列第5位;中国移动已连续8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最新排名列第148位。
2009年6月“2008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功获评年度大奖“金蜜峰奖领袖型企业”,同时公司“以环保信息化应用助力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入选年度金蜜蜂责任竞争力案例。
2009年5月12日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大爱无疆——5.12抗震救灾纪念活动”在京举行,集团公司李正茂副总裁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对2008年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分企业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中国移动凭借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荣获“大爱无疆5.12抗震救灾周年纪念活动慈善单位”称号。
2010年12月30日,《巴菲特杂志》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功获评该杂志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榜首。
2012年,胡润研究院与北京丽晶酒店联合发布《2012胡润品牌榜》,这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七年发布此榜单,中国移动位取代工商银行居榜首。
中国移动以2,760亿元的品牌价值重新问鼎“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去年的冠军工商银行退居第二,建设银行保持第三,两者的品牌价值均有超过10%的下降,分别是2,530亿元和1,820亿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奚国华,男,汉族,1951年11月生,上海市人,197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参加工作,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客座教
授。
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
奚国华懂事长都具备了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表现为政治上要坚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护国家的利益,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以权谋私,品德高尚。
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素质,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工作风格是企业家发挥知识、才能作用的重要保证。
具有远大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果断的作风,诚实、公正、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
具备较高的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眼界开阔,思路敏捷,敢于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的管理经验。
企业家的知识素质包括许多方面,最基本的有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领导科学知识等等。
掌握管理企业的多方面能力和技能。
如决策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用人能力、及自制能力等。
技能方面主要有:文字技能、语言技能、外语技能和计算机操作等方面。
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坚忍不拔,富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在任何困境中勇于开拓进取是企业家应具有的普遍心理素质。
拥有社会活动素质。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与政府、新闻单位、传媒机构、业务单位、社区等方面搞好关系,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奚国华具有高超的社会活动与交往的素质,特别是精通与灵活运用公关、人际交往、礼仪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善于利用“外脑”、重用专家的素质。
咨询顾问机构的不断出现,是当代发达国家的显著特点之一。
在西方国家,国家和企业的决策者,越来越倚重于智囊机构,业已成为现代西方社会运转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各个企业都把发挥智囊组织的作用视为提高企业声誉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着三大机遇和六大挑战,
三大机遇
①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为信息行业发展带来机遇
②智能终端和移动网络宽带化加速了移动互联网需求的增长,移动互联网商机无限
③物联网成为全球关注焦点,行业应用迅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六大挑战
①随着电信市场日趋饱和,传统移动通信市场进入缓和增长期
②“新竞争”日趋激烈,运营商在传统领域及新领域均受到严峻挑战
③企业生态系统日益复杂,外界环境严峻
④数据、语音流量结构的逆转带来对收入、成本、生产方式的压力和挑战,“被管道化”趋势明显。
②十二五规划期内3G技术的弱势将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②全业务发展存在资源与能力的短板,与对手差距明显
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移动做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战略选择:2011-2015年企业发展目标铸就国际领先,以高于全球领先电信运营商的平均增长速度实现中国移动的可持续发展。
2011-2015年规划发展思路,以创新为动力,推进自主创新,拓展新领域,开创新模式。
加快TDSCDMA/TD-LTE发展,建造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技术优势,推进一个“平台”卓越工程,打造持续增长引擎;以客户为导向,以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系统提高网络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再造“精品网络、快速响应、满意服务”的核心能力;围绕模式创新,优化运营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低成本高效运营;有效回应利益相关方诉求,打造受尊重的企业形象,铸就国际领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如下具体展开来
其战略内涵致力于“移动改变生活”,满足移动化、宽带化和信息化的市场需求,保持公司价值增长,铸就国际领先企业。
以“创新拓展”打造持续增长引擎,以“再造核心能力”建立低成本高效运营新优势;着力打造“一个平台”,创建移动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为社会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作出卓越贡献。
其战略愿景:移动改变生活以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创造无所不能的业务应用,引领需求、满足需求,致力于丰富和改善人们的社会生活,提高经济效率,优化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使移动信息服务成为人们最值得信赖的数字生活伙伴,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新的价值,让生活更美好。
战略目标:铸就国际领先,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同行业领先的增长水平和良好业绩,拥有持续增长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的运营能力,具有先进的业务应用、较高的服务水平和网络质量,有能力创造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能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战略主线:创新拓展、再造核心能力
在努力挖掘新客户、新话务、新业务的基础上,拓展新领域,开创新模式;将创新作为企业增长的根本动力,引领技术标准和业务应用的创新方向,开拓蓝海市场,培育新的增长引擎,确保公司价值的持续增长
坚持“客户为根、服务为本”,以质量、服务、业务创新为核心,系统提高网络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再造“精品网络、快速响应、满意服务”的核心能力,在发挥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建造企业高效运营新优势
卓越工程----打造一个平台(ONE MM )
基于Mobile Market打造中国移动面向消费者、开发者和产业链的“三位一体”的移动互联网综合平台,创新推动平台化运营,开创移动互联网发展新模式。
通过打造标准、开放、高效的基础网络,整合各种数字内容和应用,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建立分层、集中的组织体系,强化内外
发展战略的核心:以创新和再造核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ZHAN
反应了作为价值创造主体的“内生性要求”符合中国移动在面临全新竞争环境下,追求新增长的需要体现了公司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深刻洞察较好回应了公司未来的六大挑战是公司主动应对环境变化,实现基业长青的重大选择。
符合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符合国家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关键资源掌控能力,逐步确立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主导优势,加速移动互联网业务健康成长,确保移动互联网成为公司重要增长引擎,助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
锻造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国际领先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
定义四大使命:开发创新型服..建立和谐生态系统.先进的差异化创新活动.实现企业永续发展.“只有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在所有业务领域坚持以负责任、可持续的方式运营,同时对我们的员工、客户和供应商以及我们工作的社区提供
支持,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将可持续发展覆盖经营各环节及价值链各方,“到2015年,成为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做出最大贡献的公司之一
中国移动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公司认真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深刻剖析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后作出的慎重选择,体现公司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创新拓展、力争超越自我、实现基业长青的信心和决心。
是公司认真落实国家和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决策,体现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由大到强,助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愿望和决心。
是公司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而作出的郑重承诺,体现公司对人类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积极支持,体现公司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勇气和决心中国移动抓住难得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在新环境下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大力创新新模式、拓展新领域,发掘不同于传统的增长方式,以创新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移动将继续发挥规模优势,优化企业运营流程,再造核心能力,以高效运营新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和回应利益相关方期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负责任的经营赢得正向支持,努力成为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领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