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发展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又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它经历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屈
辱的殖民掠夺时代和独立自主的发展时期。它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又是一个正在奋力追赶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印度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走了一条既不同于西方
发达国家的道路,又不同于中国的道路。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印度经济在最近20年来展现出一种崛起的态势。1978~2000年间,印度经济以6%的速度增长2002~2006年间,则以7.5%的速度增长,这使之成为四分之一世纪里世界上绩效最好
的经济之一。在过去20年里,中产阶级的规模已扩大了四倍(达到近2.5亿人),每年有1%
的贫困人口越过了贫困线。同时,人口增长从每年2.2%的历史增长率下降到今天的1.7%,这意味着增长已带来了巨大的人均收益,依照购买力平价,自1980年以来,从 1,178美元上升
到3,051美元。
二、印度发展模式的变迁
印度独立后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尼赫鲁模式向辛格模式的转换。
独立前的半个世纪,印度的经济是停滞的。1900~1950年间,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为
0.8%,恰好与人口增长率相当,这导致了人均收入无增长。在独立后的头几十年里,经济增长加快,1950~1980年间,达到平均3.5%的年增长率。但人口增长也加速。人均收入的净效应
体现为仅有 1.3%的年平均增长率。印度人悲叹此为“印度增长率”。当然,这与印度教无关,而与贾瓦哈拉•尼赫鲁总理及其女儿英迪拉•甘地总理的费边式社会主义政策紧密相关,他们监
管着印度最黯淡的经济年代。父女俩以结合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最糟糕特性的混合经济束
缚了印度人的动力。他们的模式是内向型和进口替代式而非外向型和出口替代性的,这种模式
使印度放弃了在二战结束后全球贸易带来的繁荣中的份额享有(1950~1980年间,发展中世
界总体上的人均收入增长率近于3%,高出印度两倍以上)。尼赫鲁创办了垄断性的公共部门,
用世界上最严厉的价格和生产控制过度管制了私有企业,阻碍了外国投资,由此使印度失去了
外国技术和外国竞争所带来的利益。他选择的道路也纵容有组织的劳工造成显然低效的生产率
水准,并忽视了儿童的教育。
20世纪80年代,政府对私有部门的态度开始转变,这是由于拉吉夫•甘地总理的努力。
适中的自由主义改革,尤其是降低边际税率和关税,以及给生产商们流出余地的改革,刺激经
济达到了增长率为5.6%的增长,但自90年代之始出现了财政危机。幸运的是,那场危机最终
为印度整合进全球经济提供了条件,并确立了今日高增长的基础。那些改革的主要设计师是当
时的财政部长曼默汉•辛格。他降低了关税,减少了其它贸易壁垒,取消了工业许可制度,降低税率,使卢比贬值,对印度实行开放,引进外国投资,降低了外汇控制。这许多措施是渐进式的,但它们标志着与过去国家干预经济的决定性决裂。经济迅速好转:增长加快,通胀降低,
出口和外汇储备急升。
自1991年以来,印度大大提高了竞争力:出现了电讯革命,利率下降了,资本充裕(尽管国有银行的经理人员们由于害怕风险,仍然拒绝贷款给小企业家们),高速公路和港口得到
了改良,房地产市场正变得透明。100家以上的印度公司现在拥有10亿美元以上的股本额。其
中一些公司不久可能变成有竞争力的全球品牌。外国人已通过股票市场向1,000家以上的印
度公司投资。在《财富》杂志榜上有名的500家公司中,有125家公司现在有研发基地在印度,这是对其人力资本的确切证明,高技术制造业已起飞。所有这些变化使银行得到了锻炼。现在,
不良贷款在所有贷款占不到二分之一的份额(与中国20%的比例相比较),尽管迄今为止,印度的以次充好的国有银行没有一家实现私有化。
三、印度产业结构演进的轨迹和特点
1.从第一产业看,其实现的产值在整个GDP的比重下降过程中,劳动力的就业比重也在下降,但绝对值还在上升。第一产业产值的相对比重下降幅度超过劳动力相对比重下降幅度,说明农业劳动力数量仍很大,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同时,也说明农业在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比较大。
2.第二产业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其实现的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在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没有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幅度大。劳动力的上升幅度从时间序列分析来看,有升有降;从横断面分析来看,略有上升。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第二产业不能大量吸纳劳动力,第二产业的扩张性发展没有出现,或是受制于资本,或是受制于市场;另—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实现的 GDP比重的上升十分缓慢,说明第二产业对GDP尤其是人均 GDP增长的贡献不大。
3.第三产业的情况尤其独特。第三产业无论从时间序列分析还是横截面分析,其产值所占比重和就业所占比重都是上升的。这就说明,不仅第三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而且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最大的。
4.从印度的农业、工业和服务部门劳动力比重和产值比重的比较来看,印度的劳动力的部门份额的变动幅度大大低于产值的部门份额变动幅度。这说明印度劳动力流动的刚性特征十分突出。这是印度产业结构演变中的一大特点。这也是印度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对其后的发展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印度发展模式的特点
1.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印度有近200年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逐步建立了包括私有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媒体监督等法律体系。亚洲里昂证券公司对全球25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所作的调查表明,印度在规范化管理方面排名居世界前列,这是经济发展最有利的软环境。
印度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旨在维护公平的交易环境,加强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控。
印度知识产权的立法和管理政策也很有特色,其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强化产权意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激励技术创新,避免侵权,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对保护知识产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重视知识资本的价值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在古代曾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只是到近代沦为英国殖民地后才日趋落后。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和传播,特别是英语教育的确立和推广,英国模式大学的建立,一方面,使得印度传统文化受到压制,西化影响压倒梵化传统;另一方面,促使印度涌现出一批受过近代西式教育和掌握了近现代国际交往工具—英语和科技知识分子,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新型知识阶层, 且在此后振兴印度民族文化、领导民族独立运动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印度独立后历届政府都极为重视科教兴国,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推动和加快科教事业的发展。如今印度已基本上建立起了门类齐全且自主化程度较高的工业体系,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的自给有余,并且在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新型材料、生物制药以及某些军事武器等当今许多高、新、尖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被看成是“发展中国家里的发达国家”。科教兴国,人才为本。对此,印度奉行精英主义,重视高等教育,注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