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改革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变动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却有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扩大,产业结构的结构能源效益差等。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农业在保持基础地位的同时比重持续下降,工业仍将继续扩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演进,特别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以结构的加速转换为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日趋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伴随,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巨大变化。

一、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长期的变动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内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不断波动的过程,但长期稳定保持在40%~50%之间,工业内部结构得到升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商品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30.5%上升到2005年的52%;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增加值比重由1979年的21.9%大幅上升至2006年的39.5%。

1.产出结构变动

表14.1和图14.1分别显示了1978~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组成情况及其变动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的比重约30%,但是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下降到10.97%,降幅非常明显。需要注意的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才转为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第一产业在80年代中期以前的上升趋势,与当时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有关。由于制度性释放劳动生产率是一次性的,因此在80年代中期以后,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就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第二,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但总体上看,没有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在GDP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48.22%下降到1990年的41.34%,到2007年,再次回升到50.27%。从整体上看,第二产业始终在GDP结构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第三,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2002年以来,却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由表14.1和图14.1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第三产业在GDP结构中所占比重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而在1983年以后,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在1985年超过了第一产业。2002年,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差距最为微小,仅相差3.07个百分点,但是自2002年以后,第三产业在GDP结构中的比重却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

2.就业结构变动

第一,就劳动力投入的变动趋势而言,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自改革开放以后就不断下降,从1978年超过70%下降到2005年不足50%;与之相对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分别从1978年的17.3%和12.2%提升到2005年的23.8%和31.4%。

第二,虽然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和产出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但在构成比重上,两者仍然有巨大的差异。表14.3显示了这种对比性差异。第一产业在GDP结构中所作出的贡献和其吸纳的劳动力数量是不成比例的,即使考虑到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样反差巨大的劳动力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仍然非常惊人。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中国第三次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非常有限,单位劳动力产出远远低于第二产业,通常情况下,这和通常的观点存在差异。

3.劳动生产率变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效率不断提高。表14.4和图14.2显示了我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由1978年的917元/人增加为2005年的24246元/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很快,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基本保持小幅稳定提高。

与此同时,三次产业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别却日益扩大。如图14.2所示,20世纪90年代以前,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不大,各自之间的差距也不突出,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差距甚至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从1990年开始,不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差距也呈扩大态势。目前,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又高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从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均高于GDP的增长率,且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尤其是第三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且其提高的速度呈下降趋势。1980~1990年,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3.55%;20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为12.70%;2000~2004年,年均增长率为11.74%。工业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且增速快于农业劳动生产率。20世纪90年代,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是第一产业的13倍,进入21世纪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为第一产业的7倍。第一产业生产效益和第二产业生产效益在近二十多年里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们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但二者之间不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二者的变动也没有均衡性和关联性。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三十年中,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9.58%,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幅更大。

4.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三次产业变动

2006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达到了2042美元。结合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在人均GDP

达到2000美元时所展现出的GDP结构和就业结构和以往的国际经验相比,有比较大的差异。表14.5显示了这种差异。钱纳里、艾金通和希姆斯模式(以下简称1970模式)与塞尔奎因和钱纳里模式(以下简称1989模式)和中国的现实国情都有比较大的差别。在1970模式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逐渐上升的,而在1989模式中,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但是第三产业无论是就业水平还是GDP构成都比中国现实情况要高。考虑到1970模式所研究的背景和1989模式研究的背景有巨大不同,人均达到GDP2000美元所代表的发展程度也有所降低,因此,1989模式明显比1970模式更接近工业化时期,而1970模式已经显示出后工业化倾向。与之相比,中国仍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就达到了人均GDP2000美元,因此第二产业显示出了非常高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来说,中国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于低下,这也是造成中国目前农民贫困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二、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及特点

三次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也是非常显著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值结构变动的总体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林业比重相对稳定,牧业和渔业比重上升。表14.6显示了1978年到2005年,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在第一产业内部的结构变化,图14.3则显示了这一变化的时间趋势。

在改革开放之前,种植业在第一产业中始终占据最重要的地位。1978年,种植业占第一产业比重的80%,远远超过渔业、牧业和林业的总和。虽然种植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始终处于下降趋势,但是直到2005年,种植业仍然占第一产业的49.7%,大体上仍相当于渔业、牧业和林业的总和。在农业内部结构方面,种植结构(产品和品种结构)的调整取得了较快进展,粮经比例不断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生产大幅增长,品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产品优质化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势增强。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绝对量虽然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在第一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1978年以后,牧业和渔业发展非常迅速。以绝对值计算,2005年牧业的绝对产值相当于1978年的63.6倍,而2005年渔业的产值相当于1978年的181.7倍,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也分别从15%和1.6%提升到33.7%和10.2%。牧业和渔业在第一产业内部比重的迅速上升与国民收入的提高紧密相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对肉类产品和鱼类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显著刺激了牧业和渔业的发展。同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产品逐渐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肉类、禽类和水产品在农产品出口中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这也是牧业和渔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