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异托邦和恶托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托邦、异托邦和恶托邦
本文想象自己是在非乌托邦非恶托邦的异托邦世界里
尝试做社会创新思考,不规避公然谈论大量争议性的后马克思与“后后现代”理念,把西学理论术语以半熟半生的华语变奏演绎,冀求找到潜在的进步含义、爬梳出意想不到的线索、勾兑出或许有用的思想,或者说,让语词从存在的家园出走到思想的江湖。这一切都不仅仅是为了陌生化,也是为了使思想及意义有可能溢出感知分割的宿命。
感知溢界、想象过线加上说三道四,是可以很有颠覆性的,中外古今皆知,所以管治者都不喜欢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人说三道四,尤其是不按本分、不顾身份、不懂规矩的人说三道四。在柏拉图的城邦里,不晓得如何扮演指定角色、说三道四还要诉诸文字的人会被驱逐。
在他的理想国,每个人只有一个角色,所谓一人一艺,谁不守本分谁得咎。当然,哪一人该干哪一路活,如果不是天生注定就是统治者规定。用现代说法,学生就该好好的当学生、工人就该做工人,农民就是农民,外劳永远外劳,各有指定动作,不准僭越,严禁角色混淆,此之谓一人一艺(一活、一角色、一专业、一功能),仿佛这样天下才能大治。
有大中华观念的,此时可能会联想起中国古代的耕战秦政、四民(士农工商)汉制,或今天的户口制度。有本土城邦
意识的,可能会记起管治者规劝学生应好好呆在学校上课少管闲事,记起香港立法会与特首选举委员会的功能代表制以及本地永久居民针对活在同城的外劳的例外化次居民处理。不过,这个所谓大治也永远只是方便统治者(与既得利益者)的管治,因为他拿到的是好筹,他的专利技艺是统治别人。柏拉图也留了后路给自己,他自封哲学家,而说三道四则是哲学家的专艺,他可以当国师指点江山,其他智商等而下之者开始说三道四则城邦乱矣。这种区隔感知、规训想象、分配工作、限制论述、不准一般人说三道四的柏拉图式国度,当然也不会欢迎自下而上的社会行动。甚至,朗西埃一类思想家会认为一切层阶式统治秩序和压迫——对朗西埃来说
几乎没有不压迫的层阶式秩序——都是柏拉图式的,柏拉图在朗西埃眼中是反动派的一代宗师。
感知分割既是论述与经验的框框条条,也是对肉身的支配(想想户口制度、强迫搬迁)、对隐私的“警察”(想想斯诺登的揭发),以维护某种层阶式和排他性的秩序。新常态的管治技能——全景监控、程序化操作、层阶区隔、网格化管理、大数据追踪、肉身支配、隐私警察(以下简称“全程层网大肉隐”)让不对称的宰制几乎无处不在,管治秩序的警察化是常规而不是例外,而资本与权力的创意勾结,分配正义不彰,强国以强权代公理,生命与地球逻辑不受尊重,多世纪以来先贤争取的“世俗主义、人权、民主、平等主义、国际
主义、社会正义”,依然是现代未竟之业,好人缺乏信心,邪恶张狂之极,连正派一点的社会都无以为继,不用说在人类强力改造下的“人类世”更恐怕将难以持续。
问题永远不只是描绘世界,而是如何改变。
改变还有可能吗?
说到这里,福柯分子可能弄不清楚我是他们的一分子还是想要颠覆福柯的朗西埃分子,而两者大概都不满意我的带自由主义色彩的用语(其实上文的世俗主义、人权、民主、平等主义、国际主义、社会正义等词出自艾蒂安·巴里巴,都有左翼根源),以及哈贝马斯式的问题意识(把问题看成现代未竟之业而不是如某些反启蒙者把现代等同问题本身)。
我觉得我想说的远比“都是都不是”这种标签式归类复杂。正如马克思之于资本的解剖,我觉得福柯对权力的拷问及对制度内微反抗的肯定在肉身全景高科技管治的今日世界是有
启迪意义的,但要避免福柯的解放无望论述带来的超级忧郁则不能依靠那个令人同样莫明沮丧的弄虚幻的鲍德里亚,或那些拒绝吸收古拉格教训的搞虚妄的神学家如当代柏拉图
粉丝巴迪欧(以及理论口炮红人齐泽克)。
这个时刻来点哈特与奈格里的“杂群”(亦作“诸众”)或许有安慰作用,但若改而玩一次急进自为的朗西埃转向,或齐泽克式让想象踩过界的“行为”,或包罗·维尔诺式的欧陆自主行动分子的变脸,则大概才能够驱动更多人站出街头、勇武抗争、
践行各种“抗命”,譬如社区抗命(社群主义之一)、族群抗命(社群主义之二)、行业抗命(利益政治之一)、利益受损者抗命(利益政治之二)、工团抗命(阶级政治之一)、阶层抗命(阶级政治之二)、弱群或少数群体抗命(身份政治之一)、世代抗命(身份政治之二)、杂群抗命(无政府)、社会进步诉求抗命(人道主义、平权、动保、环保、国际主义等等)、诸众或跨阶层串联式抗命(群众运动、统一阵线、人民阵线)——总之,多种不同主体性但诉求有时重迭的抗命。
恰恰在朗西埃式的政治作为例外的此时此刻,这些都是典型行为,也即非常时期的正常行为,往往预期着改变游戏规则的大事件。朗西埃常强调这种他心目中的真正“政治”(余下都只是“警察”)是突破性的,是无份者在要求持份,或用齐泽克对大事件的说法就是事件的效果超过了它的成因。
说到这里,华语世界的一些自由派公知(如果他们竟然还没放弃看这篇文章的话)大概会问:“做好转型研究没?”朗西埃可能不屑去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他除了行动之外还是行动,不相信任何可以累积的社会成就。齐泽克大概会一番奚落问问题的自由派但自己一贯给不出正面答复,而杂群论者和自主行动论者都会祭出集体自组织(无国界无政府非形式化的大同社会)。可是,这样的态度或答案会让大多数哪怕是乌合的杂群认可吗?难道当他们走上街头或高唱“你可
听见人民在唱?”的同时,杂群就不能够事前已经内在化了某些实质价值观及对明日布局的一些哪怕是非终极选项的想
法吗?经过一百多年的乌托邦湿梦和恶托邦噩梦,谁能阻止还有点集体记忆的杂群也要问这个问题:革命的第二天怎么办?
我在两篇探讨中国左翼传承和现状的访问中,除了慨叹部分中国自由派只看自己门户的书外,也试图提醒新左翼社会行动者应多注意近百年来中外实存的相对实质的社会民主运动,不要太过痴迷以法国人为主的理论大师。我还说过,与阿尔都塞有关的那群理论家中,巴里巴才是粤语说的“够秤”
或北方话说的“实诚”人。
巴里巴强调平等与自由既是并生也必须继续共存(他创了一个合并词: equaliberty),他不怕用“社会福利、平权、教育、道德和宗教宽容”这些不太酷的字眼,直言主体之后就是公民登场而公民与平等、自由、民主是不可分的,他对“世俗主义、人权、民主、平等主义、国际主义、社会正义”这些概念和范畴不离不弃的深度检讨,都对我这样在北京想中国问题包括香港问题的人更具实质意义,亦有助于各方真诚的知识分子、社会行动者找到共同话语、重迭共识及连手节点。当然,巴里巴刚好就被巴迪欧讥为改良主义者,这恰恰反映了虚妄的革命修辞与高调无助于社会行动。
固然,杂群论者和自主行动分子也都不想沾霍布斯以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