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

责任意识是每一个人的基本品质,是责任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种认同社会角色要求、主动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小学生总体上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但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以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已越来越明显,如重私利、轻抱负,不关心集体、不关心社会,重索取、轻回报等。责任意识的缺失已对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下面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培养主体意识,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条件

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体现道德教育主体性理念, 把小学生视作责任意识的主体, 承认他们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给予充分的重。小学生只有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进行认知, 充分肯定自身的能力, 方能产生对角色的认同, 才能实现责任的内化, 从而自觉地承担责任, 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 激发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求必须将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作为基础,培养他们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同。人是借助自我意识完成对自己的认识的,并据此对自己的价值进行评价的,这种自我认识的结果是形成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个体也会对自身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进行认知与认同。只有通过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同,他才会真正认识并承担自身的责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 如可以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自身的价值与能力;还可以借助必要的行为训练,辅之以激励。

另外,教育者要提供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选择是责任意识产生的前提, 教育者应当发扬民主,创设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选择,在行动中体悟自身的责任。

二、整合教育资源,促使责任意识培养向生活回归

责任无处不在,渗透于生活的每一领域,因此,在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 必然要求教育者全面认识学生的各种活动在责任意识培养中的价值和作用, 有效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整合,首先要求责任意识培养走出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认识责任、生成责任意识、承担责任。责任存在于生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 不可能培养出人的责任意识,只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压抑与束缚。其次, 整合社会、学校、家庭中的各种教育力量。当前,家庭、社会、学校在责任意识培养的观念和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不统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功利思想占据了主导,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和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使小学生在多样化的观念中难以抉择。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将各种力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才能保障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效果。

三、遵循层级原则,加强责任意识培养的针对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很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较多的停留在感性的层面, 缺乏对复杂社会关系本质的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 到了高年级才开始对社会关系有了模糊的认识。因此,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在目标的确立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要针对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保障目标导向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低年级小学生, 责任意识的培养应当更多的着眼于结合他们的生活形成最朴素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积累责任意识,发展所必须的感性材料和情感体验。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培养目标则可以较多的定位于对朴素责任意识的提升。在责任意识的培养方法和途径的选择时,应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获得理想的培养效果。总之,注重责任意识培养的层级原则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