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牵引最全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牵引的作用机制
1.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回纳。
2.解除肌肉痉挛
3.促进炎症消退
4.解除脊椎小关节负载
5.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
二.脊柱牵引分类
1.按牵引连续性分类
(1)持续牵引(2)间歇性牵引
2.按部位分类
(1)颈椎牵引(2)腰椎牵引
3.按体位分类
(1)仰卧牵引(2)俯卧牵引(3)坐位牵引
4.按牵引方向分类
(1)水平牵引(2)斜位牵引(3)垂直牵引
5.按牵引时间分类
(1)长时间牵引(2)短时间牵引
三.腰椎牵引的作用
1.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
2.缓解肌肉痉挛、纠正前屈、侧弯等续发性腰椎畸形
3.增加椎体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
4.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进椎间盘还纳
5.增加椎管和侧影窝的容积和面积
6.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
四.颈椎牵引的作用
1.放松处于痉挛状态的肌肉
2.增大椎间隙,缓解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外突压力,同时使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外突组织的不同程度减压。
3.开大椎间孔,是椎间孔中的神经根和动、静脉所受压迫、刺激得以缓解,甚至神经根袖和关节囊之间的粘连也有可能得以松解。
4.牵开阙顿的小关节囊,调整错位关节和椎体的滑脱及曲度异常。
5.使椎动脉伸展和舒畅
6.固定和制动,使颈椎骨折、脱位固定和整复
五、颈椎牵引的适应症
1.颈部肌肉痛性痉挛
2.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3.颈椎间盘突(膨)出
4.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
5.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
6.椎间关节囊炎和颈椎前后纵韧带病变
7.颈椎失稳症和寰枢椎半脱位
8.神经根型:尤其适用因椎节不稳造成脊神经根刺激;因髓核脱出引起的脊神经根受压
9.椎动脉型:对钩椎关节不稳,或伴有骨质增生所致椎动脉供血不足(效佳)
10.颈型:颈肩部肌肉很紧,易疲劳、肌肉酸痛
11.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的神经根型、颈型;症状较轻的椎动脉交感神经型;
12.斜方肌筋膜炎急性发作期
六、颈椎牵引禁忌症
1.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疾病
2.骨髓炎、颈段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炎
3.严重的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
4.脊髓压迫症
5.突出的椎间盘破碎
6.严重的骨质疏松式椎动脉狭窄
7.为控制的高血压
8.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9.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的
10.动过颈椎手术的
11.传染病、孕妇、月经期妇女及年迈体弱,全身状态不佳的
12.颈椎严重退行性改变,骨桥形成的
13.颈椎管骨性狭窄超过1/2的
14.颈椎骨折式椎体滑脱
15.脊髓型颈椎病
16.椎管狭窄、寰枢关节错位
17.枕颈式寰枢椎不稳
18.牵引区皮疹、红肿
19.炎症:如全身急性炎症或伴有咽喉部各种炎症
20.椎动脉硬化、糖尿病
21.严重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骨桥形成)
22.交感神经或椎动脉刺激较重
七.腰椎牵引适应症
1.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
2.胸腰椎关节紊乱
3.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腰痛
4.神经根粘连、神经根关节卡压
5.滑膜阙顿、腰椎假性滑脱
6.早期强制性脊柱炎
7.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的飞破裂型椎间盘突出
8.腰背痛
9.腰椎管狭窄症
八.腰椎牵引禁忌症
1.急性腰扭伤
2.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
3.腰椎结核、肿瘤、急性化脓性脊柱炎
4.腰椎峡部不连
5.严重腰椎滑脱、椎弓根断裂
6.腰部有既往手术史
7.股骨头坏死
8.传染病、孕妇、月经期妇女及年迈体弱,全身状态不佳的
9.轻重度骨质疏松症
10.脊柱畸形
11.伴有心、肺、肝、肾疾病或有危险症候的
12.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严重的痔疮
13.动脉瘤、裂孔疝、腹疝、类风湿关节病
14.下腰段脊髓受压
15.急性消化性溃疡或胃食道反流
16.合并有呼吸、循环系统基础疾病,全身状况较差,尤其未受控制的高血压
17.确诊后可以进行治疗,但牵引后即感症状加重,疼痛剧烈的
18.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
19.有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的椎管狭窄
九.牵引角度及方法
(1)颈椎牵引分类
1.前屈位牵引
颈椎前屈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将椎间隙和椎间孔分离,达到最大应力作用,显著增宽椎间隙;当24°牵引时,达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出现反弓的平衡点;
2.中立位牵引(0°至5°)
可使颈部肌肉获得较好的放松,使颈椎生理弧度逐渐消失变直,使扭曲的椎动脉舒张、伸直,血液畅通,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
3.后伸位牵引(-5°至-10°)
可以防止寰枢椎向前滑动,加强寰枢椎关键的稳定性,主要用于寰枢椎关节半脱位和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状态的颈椎病;后伸位牵引可使椎间间隙后部变窄和椎管前后径变小,导致椎管相对狭窄,还有增加颈椎平面关节不稳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危险,在牵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2)颈椎牵引角度
1.在治疗小关节面功能障碍时,颈椎应处于前屈位,以使受累的小关节囊处于最大的松弛状态,通常上颈段C1-C2为0-5度,中颈段C3-C5 10-20°,下颈段C5-C7为25-30度;
2.为了获得颈椎椎体分离,患者头部一般应置于前屈位,曲度越大,椎体后部的分离越大(用于椎间间隙狭窄和椎间孔变形)
3.为了获得较好的颈部肌肉放松,患者头部应置于中立位
4.为了获得单侧牵引效果,可在牵引前将患者置于侧屈位或侧屈略旋转位
5.椎动脉型前倾角度宜较小,0°到5°
6.脊髓型宜取几近垂直姿位或后伸位5°至10°,忌前屈
7.神经根型采用前屈20°至30°
8.颈型前屈<20°
9.颈椎呈反弓状时,采用垂直或后伸位